城市化过程与特点以及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ppt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以及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化过程与特点以及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ppt(7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城市化过程与特点以及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911年用地,1949年用地,1990年用地,上海城市用地的变化,1911年人口,1990年人口,1949年人口,1324万,538万,54万,上海人口的增加,思考,从上述两幅图中你得到了什么结论?,探究,1.对照上述两幅图,你发现有哪些明显的变化?,2.什么是城市化?其主要标志是什么?,3.城市化对促进经济发展有何重要作用?,1.概念,2.标志,城市人口在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3.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指标,城市人口在总人口的比重,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逐渐转移,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人口和产业,乡村地区,向城市地区集聚,转变为城市地区,一
2、、城市化,城市数目增多,4、城市化的意义,1、创造就业机会,吸收剩余劳动力,缩小城乡差距,2、有利于改善地区的产业结构,3、城市化与工业化是相互影响的,4、城市是区域科技和文化的中心,提高了区域的整体发展水平,5、城市文化影响乡村的生产和生活,探究,世界城市化进程有何突出的特点?,城市化水平越来越高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农业发展,安排大量劳动力就业,服务业发展,剩余劳动力,工业发展,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城市化,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二、城市化的动力机制,城市化动力机制(1)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2)随着的 不断提高,农村劳动力明显过剩,向城市大量转移。(3)与工业化进程的关系尤为密切(4)城市的兴起又与
3、 的发展密切关联,社会经济发展,农业劳动生产率,农业人口,城市发展,第三产业,例1.下图表示“某地理事物由T1至T4的历史发展过程”。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在这个过程中,城市的变化特征是:(2)在这个过程中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趋势是(3)此过程被称为,城市数量不断增加、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出现城市群,不断上升,城市化,【例2】(2009广东文基)下图为“某区域城市化战略设想图”。读图并结合相关知识,回答,(1)关于该区域城乡人口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2020年2030年乡村人口都转移到了郊区B2040年郊区人口超过乡村人口,C2050年乡村人口只占30%D2050年中心城区人口数量与20
4、00年相等,(2)关于该区域城市化水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2010年约为50%B2020年以后趋于降低C2030年超过80%D2040年以后保持稳定,1.世界城市化进程的发展阶段,三、世界城市化进程,几千年前,18世纪中叶,二战结束,现在,缓慢发展,加速发展(起步),空前发展,二战以后,世界城市化速度空前,城市人口比重迅速上升,大城市的发展速度大大超过小城镇,二战以后,大城市的数目不断增多,人口迅速膨胀,大城市中,100万以上的特大城市的发展尤为迅速,探究,读右图,结合P37、38阅读材料,思考:,2.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有什么差异?,1.这张图说明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关系如何?
5、,3.你认为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发展合理吗?说说你的理由?,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比较表,二、城市化的特点(一)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差异,1.发达国家城市化特点(1)城市化已推进到相对成熟的发展阶段。(2)大城市中心区表现出衰落的迹象。(3)城市外围地带发展较快,建设比较多的卫星城。(4)出现高水平的大都市连绵带。(5)注重营造高质量的人居环境,城市绿化率保持较高的水平。重视保护城市的历史文化和文物古迹。,逆城市化现象时间: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发生空间:西欧、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 含义:与城市化过程相反的人口流动现象表现:城市人口向乡村和小城镇回流;大城市中心区萎缩;中小城镇
6、发展 迅速,乡村人口数量增多。原因: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便利快捷的现代化交通,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积极开发中心衰落区,发展高科技产业和第三产业,吸引年轻的专业人员回城居住,市区人口再度增长,城市化的发展,提醒:注意区别郊区城市化和逆城市化,读“2005年我国东部沿海某市各圈层人口迁移模式图”(图4),完成1011题。,10可知该市 A中心区和近郊区为人口净迁出区 B城区边缘区和远郊区为人口净迁入区 C城区边缘区人口净迁出量最大 D近郊区人口净迁入量最大11可推测该市 A处于城市化初级阶段 B出现郊区城市化现象C城市“空心化”现象明显 D城市人口规模逐渐减小,D,B,2 发展
7、中国家的城市化特点:(1)发展速度快、水平低、发展不平衡。(2)城市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出现了“虚假城市化”和“滞后城市化”现象。,基础设施,南美洲,印度,下图表示“甲、乙两类国家的城市人口增长图”,1.下列关于两类国家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表示发展中国家B乙表示发达国家C目前,甲类国家城市化速度快于乙类国家D目前,甲类国家城市化水平高于乙类国家,2.近年来,发达国家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其原因并不是由于 A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B乡村、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C城市经济发展缓慢D地铁、高速公路等交通事业的发展,1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表现和必然结果。下图是“某地区A、B两个城市化发展过程示意
8、图”。分析A、B城市发展演变过程,,(1)指出阶段中,A、B城市化处于什么阶段?,郊区城市化,(2)分析阶段,A、B城市化的特点。,(2)城市沿河流延伸;城市面积不断扩大;A、B城市相连,形成城市带。,(3)比较阶段和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差异。,阶段:城市功能分区不明显,商业、工业、住宅混杂分布。阶段:城市功能分区明显,城市中心为CBD,3.中国城市化,快,提高,农民,工业化,自然资源,城镇,人居,(2011年高考广东卷)3.19962006年,我国城镇人口平均增长4.46%,城镇建成区面积年均增长5.23%,2006年人均建设用地面积是发达的国家的1.58倍,由此可推断该阶段我国 A.城镇建成
9、区城镇人口密度升高 B.城镇化水平已经超过发达国家 C.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高于发达国家 D.城镇人口增长速度滞后于城镇空间扩张速度,D,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我国城市化进程。图甲表示的是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及国内三大经济地带城市化水平的变化情况,图乙是我国1980年和2004年城市等级规模金字塔示意图。据此分析下列问题,(1)读图甲、乙,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主要特点。(2)在西部地带城市化进程中,有人提出了应优先发展大城市的观点,你认为是否合理,请说明理由。,(1)城市化水平不断上升,近年来上升速度加快;东、中、西三大地带区域差异明显;城市数量增多,其中中小城市数量增加速度较快;从城市构成
10、上看,仍以中小城市为主。,(2)答案一:合理。理由:大城市的服务范围广,功能强;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强。答案二:不合理。理由:西部地区自然条件较为恶劣,生态环境脆弱;人口分散,交通不便,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城市是社会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区,读图回答问题。,(1)1950年至2000年,该地区城市发展变化的特征?(2)与F城相比,E城的城市规模从小到大,说明_对城市发展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1)城市人口增加、城市规模扩大、城市数量增加(2)公路运输,(3)城市的迅速发展会改变土地利用方式,并对自然环境各要素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如工业废渣中的有害物质会对土地质量产生不良影响。此外,
11、城市的发展对自然环境其他要素的不良影响还表现在:对生物:_;对气温:_;对降水:_;对地下水:_,城市建筑面积扩大,减少了生物多样性,温室气体排放多,出现“热岛”现象,烟尘排放量多,城市多雨雾天气,减少降水对地下水的补给,1.该方案突出优点是规划中的 A.居住区紧靠旧城、临近铁路B.居住区环境好、建筑工程量小C.工业区靠近水源、铁路交通方便D.工业区地势平坦、位于主导风下风向,该方案中,居住区在丘陵地区,工业区地势平坦,与居住区之间有防护带隔开,且位于主导风向的下风向,靠近河流,但距离铁路有一定距离。,5若该城市工业布局合理,则该城市可能位于A我国东南沿海 B英国东南沿海 C印度东南沿海 D阿
12、根廷东南沿海,6据乙信息,该城出现混浊天气的主要原因是大量工业废气的排放 交通运输工具的增多 连续的阴雨天气 近地面存在逆温现象 城市森林覆盖率高A B C D,7、该城市盛行风为A、东北风B、西南风 C、西北风D、东南风,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并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课程标准:,一、城市化过程的影响,1、城市化过程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城市化的不断发展所带来的不透水下垫面面积的日益扩大及生产、生活污水排放量的日益增多,不但扰乱了城市区域正常的水循环,而且还导致了水质污染等一系列的环境问题。,(1)对水循环的影响:城市化的最大特征之一就是原有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城市化 过程 特点 以及 地理环境 影响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5594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