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第3章要素禀赋理论.ppt
《国际贸易第3章要素禀赋理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贸易第3章要素禀赋理论.ppt(5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三章 要素禀赋理论,本章关键术语1要素禀赋2要素密集度3赫克歇尔俄林模型4.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5要素价格均等化6雷布钦斯基定理7列昂惕夫悖论,在完全竞争的假设前提下,封闭条件下的相对价格差异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基础,相对价格决定着比较优势。国家供给和需求方面的差异是造成相对价格差异的根源。,本章主要从供给的角度要素禀赋理论(Factor Endowment Theory)来探讨国际贸易的成因和影响。解决了李嘉图留下的问题:比较成本差异的原因贸易双方要素禀赋的差异。,由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和俄林提出,故称“赫克歇尔俄林模型”,简称“H-O模型”;又称要素禀赋论 对国际贸易有很强的解释力,至今仍是
2、国际贸易的主流理论。,第一节 赫克歇尔俄林模型,赫克歇尔俄林模型简称HO模型,由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和俄林提出。最早轮廓由赫克歇尔1919年在对外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一文中提出。但直到1933年另一名瑞典经济学家俄林(赫的早期学生)在其出版的区际贸易和国际贸易中加以阐明和发展,才引起了人们的关注。鉴于俄林在国际贸易方面的贡献,1977年他因此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该理论模型对于古典模型,尤其是李嘉图单一要素模型做出了修正和完善,从各国要素禀赋的差异来解释国际贸易的成因,奠定了现代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础。,3.1.1 赫克歇尔俄林模型假定前提,1.要素禀赋,生产要素是指生产活动必须具备的主要因素或在生
3、产中必须投入的或使用的主要手段,通常指土地、劳动、和资本三要素,如果加上企业家才能则称之为四要素。要素禀赋(Factor Endowments)是指一个国家所拥有的生产资源状况。在新古典经济中,对生产有重要影响的生产资源为土地、劳动和资本。国家之间要素禀赋的差异并不是指生产要素的绝对量在两个国家不同,而是指各种生产要素的相对量在两个国家不同。,要素丰裕度(Factor Abundance),一个国家的要素禀赋状况。两个角度来计量物理量(实物)定义法(Physical Definition):如果两国资本-劳动的禀赋(总量)比例分别为 KA/LA和KB/LB,而且有KB/LB KA/LA,就可以
4、认为相对于A国而言,B国是资本相对丰裕型国家(k-abundant),相对于B国而言,A国是劳动力相对丰裕型国家(L-abundant),即A国劳动力丰裕而资本稀缺,B国资本丰裕而劳动稀缺。,K,L,O,LB,LA,KB,KA,EA,EB,图3-1 要素丰裕度,在 EA点:A国拥有资本总量为KA、劳动总量为LA,相对量为KA/LA。,在EB点:B国拥有资本总量为KB、劳动总量为LB,相对量为KB/LB。,由于假设有KB/LB KA/LA,所以图示中OEB斜率大于OEA斜率。OEB斜率与OEA斜率值分别为A、B两国的要素禀赋状况。,要素丰裕度的价格定义(Price Definition):,在A
5、、B两个国家中资本要素价格为r,劳动要素价格为w,如果两国的工资利率比分别为rA/wA和 rB/wB,而且有rA/wA rB/wB,就可以认为相对A国而言,B国是资本丰裕型国家,相对于B国而言,A国为劳动丰裕型国家。简言之:若乙国的利息率与工资率的比率(R/W)低于甲国,则乙国资本相对丰裕,甲国劳动相对丰裕。,理解与评价:,要素丰裕或要素稀缺程度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与一个国家实际拥有的生产要素绝对量有很大区别。要素丰裕度是指一国的生产要素禀赋中某种要素供给的比例大于别国同种要素的供给比例,其相对价格低于别国同种要素的价格。衡量要素丰裕的程度主要有两种方法:1.以生产要素的供给总量来衡量(总量法
6、)2.以生产要素的相对价格来衡量(相对价格法)总量法只考虑要素的供给,而相对价格法考虑了要素的供给和需求,相比来说相对价格法较为科学。参见P36 表31 部分国家和地区的要素禀赋,2.要素密集度 A,概念:要素密集度(Factor Intensity)是指生产某种商品所投入的两种生产要素的配合比例。要素密集度主要通过两种产品中投入的生产要素比如资本-劳动比率比较而确定,与生产要素的绝对投入量没有关系,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一般来说,如果某一要素投入比例大,可以称该产品为该要素密集程度高。根据产品生产过程中投入比例最高的要素种类不同,将产品分为若干种类型。如:生产纺织产品投入劳动比例最大,则称之为劳
7、动密集型产品;生产电子产品,资本投入比例最大,则称之为资本密集型产品。,B 在一个两种商品(x和Y)和两种要素(劳动和资本)的世界上,如果使用在Y生产中的资本一劳动比率(K/L)比使用在x生产中的K/L更大,我们说Y商品是资本密集型,例如,如果生产一个单位Y商品需要两个单位的资本(2K)和两个单位的劳动(2L),即在Y生产中K/L221。如果同时生产一个单位的x需要1K和4L,即对于x商品K/L14。因此,我们说Y是资本密集型而x是劳动密集型。,注意,衡量两种商品资本和劳动密集度并不是指用于x和Y商品中资本和劳动的绝对数量,而是资本劳动比率(即 K/L),这一点很重要。例如:假如生产1x需要3
8、K和12L(而不是1K和4L)。而生产1Y需要2K和2L(像前面指出的),虽然,生产1x需要3K而生产1Y仅需2K,商品Y仍将是资本密集型的,因为Y的K/L高于X。,要素密集度的确定,如果X、Y商品的生产采用的都是固定要素比例的生产技术,那么在任何情况下,X、Y产品的生产资本-劳动的投入比例保持不变。此时,X、Y商品的要素密集度可以直接比较KX/LX 和KY/LY来确定。对于绝大多数产品,其生产的要素配合比例是可变的,资本和劳动在生产过程中可以相互替代。而资本和劳动的相互替代关系要受资本和劳动的价格影响即利率r和工资率w。在考虑资本和劳动在生产过程中可以相互替代情况下,X、Y商品的要素密集度可
9、以通过比较其等产量线得出,偏向K坐标轴的产品为资本密集型产品,偏向L坐标轴的产品为劳动密集型产品。分析见P37图3-2和P38图3-3,等产量线与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产量线Q1、Q2、Q3表示等产量线。沿着Q1曲线上的所有的点的组合能实现在Q1的产量水平。边际技术替代率 在维持产量不变的前提下,一种要素增加要求另一种要素减少的数量称之为边际技术替代率。边际技术替代率(MRTSLK)等于等产量线上定点的斜率。等产量线是建立在要素可以相互替代的假设基础之上的。,O,L,K,L1,L2,K1,K2,Q2,Q3,Q1,图3-3等产量线与边际技术替代率,A,B,表示了两种生产要素生产一种产品的组合情况。Q
10、1、Q2、Q3表示等产量线。产量水平Q1 Q2Q3,离原点越远产量越大。,由A点到B点,劳动增加L(L1L2),则资本减少K(K1K2),此时产量保持Q1水平不变。MRTSLK=dK/dL,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等产量线的斜率。,K QX kX kX A kY A W/r w/r B kY B w/r QY w/r O,L,按照生产要素最优组合原则,当产量既定时,生产者按要素价格的比例来选择要素组合点。即MRTSLK=w/r.,QX、QY分别为X、Y产品的等产量线,其中QX更偏向于K坐标轴,QY更偏向于L坐标轴。,两条等成本线(平行线)斜率为-w/r,分别与等产量线QX、QY相切于A、B两点。此时
11、,X、Y产品的要素投入比例为KX/LX 和KY/LY,且KX/LX 大于KY/LY,由图示可以看出OkX线比OkY线陡峭,更偏向于资本坐标轴。可以确定X为资本密集型产品,Y为劳动密集型产品。,图3-4 要素密集度,3.1.1 赫克歇尔俄林模型假定前提,3.模型假设,1:222假定。两个国家、两种商品、两种要素(L和K),2:自由贸易假定。假定没有运输成本、关税以及其他限制商品自由流动的障碍;,3:要素流动性假定。生产要素只能在一国范围内自由流动,在国际间不能自由流动。因而,国内劳动力和资本收益相等。,4:完全竞争假定。假定两个国家的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都实现完全竞争。在长期内完全竞争市场商品的价
12、格等于生产商品的边际成本,同时等于商品的边际收益;,5:规模收益不变假定。假定两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保持规模收益不变。产量增加的比例等于生产要素投入量增加的比例。f(tK、tL)=tf(K、L);6:技术相同假定。假定两国具有相同的技术水平,具有相同的生产函数,投入同样数量的生产要素生产同等数量的某种商品。强调技术不是不变,而是,两国生产同种商品的技术保持相同;7:要素密集度假设。假设两种商品的要素密集度不同,一种为劳动密集型,另一种为资本密集型。两国生产技术水平相同(生产函数相同,两国同种产品素密集度相同)8:消费者偏好相同假定。两国的社会无差异曲线在形状和位置上一致。在假定7、8的基础上,
13、要素禀赋的两种计量方法是确定一致的;9:资源充分利用假定。假定两国在贸易前后都能生产出最大可能的产量,生产点总是落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上。,俄林论证生产要素票赋理论的逻辑思路是:商品价格差异是国际贸易的基础,而商品价格的差异是由于商品生产的成本比率不同;商品生产成本比率不同,是因为各种生产要素的价格比率不同,而生产要素价格比率不同,则是由于各国的生产要素禀赋比率的不同。因此,生产要素禀赋比率的不同,是产生国际贸易的最重要基础。,3.1.2 赫克歇尔俄林模型的基本内容,3.1.2 赫克歇尔俄林模型的基本内容,模型思路:在封闭的条件下,在生产技术条件相同时,两国要素禀赋的差异将引起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差异
14、,即资本相对丰裕的国家(B国)生产的可能性边界更偏向资本密集型产品,劳动丰裕的国家(A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更偏向于劳动密集型产品。进而导致相对供给的差异。即资本丰裕的国家在资本密集型产品上的相对供给能力较强,劳动丰裕的国家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的相对供给能力较强,即A国在X产品上的供给能力高于B国,B国在Y产品上的供给能力高于A国。两国相对供给的差异将导致两国的相对价格差异国际贸易的前提条件。,A、B两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在封闭的条件下,两国要素禀赋的差异将引起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差异。,Y,X,A,A,B,B,A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比B国更偏向于X坐标轴,B国更偏向于Y坐标轴。即资本相对丰裕的B国生产
15、的可能性边界更偏向资本密集型产品,劳动丰裕的A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更偏向于劳动密集型产品。,投入两种生产要素时的生产可能性曲线,Y,X,O,T,U,E,由于要素边际替代率递减,使边际机会成本递增,故生产可能性曲线凹向原点,其斜率就是E点的斜率,即E点的边际机会成本。国内均衡时等于国内价格比率,国内均衡时最佳的产量组合与消费组合,X0,Y0,Y I2 B PB YB EB A EA YA I1 PA O XB B XA A X,图3-4 贸易前A、B两国在封闭条件下的均衡状况,在封闭的条件下,两国要素禀赋的差异将引起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差异,进而导致相对供给的差异。两国相对供给的差异将导致两国的相对价
16、格差异。,因此,A国在X产品上具有相对优势,B国在Y产品上具有相对优势,即劳动丰裕的国家在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上具有相对优势,而资本丰裕的国家在资本密集型产品上具有相对优势。,PA斜率小于PB斜率,两国产品的相对价格(PX/PY)A小于(PX/PY)B。,Y I2 B PW EB CBA CA OA EA I1 PW O B A X,图3-5 A、B两国在自由贸易条件下的均衡状况,A国出口X产品,进口Y产品,B国正好相反。两国的均衡点分别下移(上移)到EA、EB。EA与EA相比,X的产量增加,Y的产量减少,同理,B国Y的产量增加,X的产量减少。两国的消费组合CA、CB点,对应的无差异曲线为I1
17、、I2,两国福利提高。,自由贸易条件下两国面对相同的国际均衡价格PW,其必定位于(PX/PY)A(PX/PY)B之间。,A国出口量OAEA,进口量为OACA,形成OACAEA贸易三角形;B国出口量为OBEB,进口量为OBCB。,赫克歇尔俄林定理的阐述,A国为劳动丰裕国家,X为劳动密集型产品,A国出口X产品进口Y产品。B国为资本丰裕国家,Y产品为资本密集型产品,B国出口Y产品进口X产品。结论:A、B两国在封闭条件下,资源禀赋差异导致供给能力差异,进而引起相对价格差异。价格差异是两国发生贸易的直接原因。开展自由贸易后,一个国家会出口密集使用其要素丰裕的产品,进口密集使用其要素稀缺的产品。,赫克歇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国际贸易 要素 禀赋 理论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5585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