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分工理论一部13ga.ppt
《国际贸易分工理论一部13ga.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贸易分工理论一部13ga.ppt(8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三章 国际贸易理论,一、马克思主义国际经济贸易理论二、比较成本理论三、生产要素禀赋理论和新要素理论四、当代国际贸易分工理论新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国际贸易理论1 国际分工是国际贸易发展的基础。商品的国际价值由国际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如同样生产一件产品,90%的人需10小时,5%的人需1 小时,5%的人需100小时,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10小时。个别劳动时间为个人实际所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是大多数商品生产时所需时间)国际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生产某种商品的世界各国的平均劳动时间
2、,是所有进入世界市场的同类商品直接耗费的国内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加权平均。(这个说法可能错误:把上段的90%的人(10小时)放到一个圈里,5%的人(1 小时)另一个圈里,5%的人(100小时)又一个圈里,三个圈分别插上三个牌子中国、美国、泰国,这个时候很显然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变仍为10小时,而且这也是国际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也是10小时。(国际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也是大多数商品生产时所需时间)2 经济不发达国家在与发达国家进行贸易时,这种国家所付出的实物形式的物化劳动(出口品中包含的国别劳动时间)多于它所得到的,但是它由此得到的商品比它自己所能生产的更便宜。,A B发达 2发展 4 5国际必要劳动时间
3、 3 3 A、B是两种商品。贸易格局:如果发展中国家出口A换发达国家的B。这意味着发展中国家以自己的4 小时劳动只换回了发达国家的2小时劳动,发展处于不利地位。自己生产却需5小时,贸易利益表现为节约了1小时劳动。,自由贸易理论和保护贸易理论,西方国际贸易理论大致分为两大分支:一支主张自由贸易,反对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干预,要求取消对外贸易中的各种限制和特权,让国际贸易自由地发展。另一支主张保护贸易,赞成国家干预经济生活,提倡通过政府采取的各种措施对本国的市场和产业进行保护,以增强本国对外贸易的竞争力。,西方国际贸易理论经历三个发展阶段,古典国际贸易理论阶段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阶段新贸易理论阶段,绝对
4、成本理论(绝对优势学说),绝对成本理论是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于1776年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中提出的。研究思路:斯密用一国内部的不同职业、不同工种之间的分工原则来说明国际贸易。他认为: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社会财富。每个人都应当发挥自己的优势,集中生产自己的优势产品,然后相互交换,那对交换双方都有利。比如裁缝不必自己做鞋子,而向鞋匠购买;鞋匠也不必自己缝衣服,而向裁缝买衣服。国际贸易也是如此。,绝对成本理论内容,各国应专业化生产和出口成本绝对低的产品,进口成本绝对高的产品,贸易使各方都受益。理论意义:第一次论证了贸易的互利原理,克服了贸易只对单方面有利的错误思想
5、。,贸易发生的原因(绝对优势产生的原因)一国的绝对成本优势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自然禀赋的优势,即一国在地理、环境、土壤、气候、矿产等自然条件方面的优势,这是天赋的优势;二是人民特殊的技巧和工艺上的优势,这是通过训练、教育而后天获得的优势。一国如果拥有其中的一种优势,那么这个国家某种商品的劳动生产率就会高于他国,生产成本就会绝对地低于他国。(强调的是技术和要素的质的差异),举例说明贸易的绝对利益英国生产一单位呢绒的成本绝对低于葡萄牙,所以在生产呢绒上具有绝对优势,而葡萄牙在生产酒上具有绝对优势,按照绝对优势学说,英国专业化生产和出口呢绒,葡萄牙专业化生产和出口酒,贸易使双方都受益。那么利益如何体
6、现的?主要通过下边:,首先,按绝对成本原理进行生产的国际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产品产量。分工前 分工后 呢绒 2 22 酒 2 2375,其次,随着产量的增加,通过国际贸易,各自国内的消费水平也提高了。假定交换比例为1:1,再假定英国用一半呢绒与葡萄牙交换酒,那么,分工前 分工后 英国 1呢绒、1酒 11呢绒、11酒 葡萄牙 1呢绒、1酒 11呢绒、1275酒,再次,如果两国维持分工前的消费水平不变,两国都会节约劳动。(消费水平不变即两国仍各消费一单位两种商品,但生产变化:英国生产2单位的呢绒,自己消费1单位,另1单位与葡萄牙换回1单位酒,所以消费水平与分工前相同,但用呢绒换酒而不生产
7、酒使英国节省了120-100=20自己生产节约了20人一年的劳动20人一年的劳动。同理,德国生产2单位的酒,自己消费1单位,另1单位与英国换回1单位呢绒,所以消费水平与分工前相同,但用酒换呢绒而不生产呢绒使德国节省了110-80=30人一年的劳动。,比较成本理论,由大卫 李嘉图在1817年发表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一书中提出。理论地位:在所有国际贸易理论中,影响最大的莫过于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自其创立的一百多年来,它一直被西方国际经济学界奉为经典。理论内容:各国应专业化生产和出口成本相对低的产品(或者相对成本低),进口成本相对高(或者相对成本高)的产品,贸易使各方都受益。,比较成本理论,如何
8、决定 比较优势产品,比较两国一单位的同一商品的机会成本或者相对成本或相对价格 如比较一单位呢绒的机会成本 a1/b1与a2/b2英国的相对价格 1呢绒:083酒;(1酒:12呢绒)葡萄牙的相对价格 1呢绒:1125酒(1酒:09呢绒)一国在生产机会成本低或相对价格低的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或比较利益。应该生产这样的产品。,或者按照李嘉图的思想,葡萄牙应两优择重,放弃生产成本比英国优势较少的呢绒,专门生产酒,并拿它向英国出口,换取呢绒。英国则应两劣取轻,放弃生产成本比葡萄牙劣势较多的酒,专门生产呢绒,并向葡萄牙出口呢绒以换取酒的进口。这样对双方都会是有利的。,首先,按比较成本原理进行生产的国际分工,
9、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产品产量。分工前 分工后 呢绒 2 22 酒 2 2125,其次,随着产量的增加,通过国际贸易,各自国内的消费水平也提高了。假定交换比例为1:1,再假定英国用一半呢绒与葡萄牙交换酒,那么,分工前 分工后 英国 1呢绒、1酒 11呢绒、11酒 葡萄牙 1呢绒、1酒 11呢绒、1025酒,再次,假定英国和葡萄牙对呢绒和酒的消费水平不变,在存在国际贸易的情况下,英国生产两单位呢绒,自己消费1单位,另一单位用来换酒比自己生产节约了20人一年的劳动。葡萄牙只要用1 单位酒与英国1 单位的呢绒,比自己生产节约了10人一年的劳动。,比较成本理论的科学性,1、为自由贸易政策提供了坚实的
10、理论基础 比较成本说将自由贸易的领域推广到经济水平各异的国家,拓宽通过贸易可以获利的国家范围,从而论证了自由贸易政策的普遍性和合理性。,2、说明互利和等价交换是不同的概念,两国交换比例(国际市场价格)介于贸易的互利区间内,对任何一方都是有利的。互利等价。互利是面的概念,等价是点的概念。例如:A B发达 2发展 4 5国际必要劳动时间 3 3 假设发展中国家用A去换发达国家的B。发展中国家1单位A与发达国家1单位B相交换是等价交换,是点。发展中国家多生产一单位B,就少生产5/4个单位A,那么只要换回一单位B需支付的A的量少于5/4个单位A,交易就比自己生产有利,即使支付的A的量多于1,即,即使在
11、(1,5/4)之内,交换就比自己生产便宜。这个互利区间是个面。,比较成本理论的局限性,一、所依赖的前提条件过于严格,有些难以满足贸易收支平衡假定所有的劳动都是同质;生产是在成本不变情况下进行(无规模经济);没有运输费用;国内生产要素充分自由流动,而国际间不能,生产 要素充分利用;产品、要素市场完全竞争;不存在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国际经济静态的。(两国经济规模相当),二、把多变的经济形态抽象成静态的状态,忽视了动态分析,主张按当前的比较成本格局进行分工,而没有看到相对成本、比较优势是可变的。是一种静态均衡理论。(劳动技能或者技术水平是可变的)有的学者认为这几乎是一个先进国家的学者规劝后进国家加入
12、国际分工体系的学说:你们国家虽然一切都落后,但你们也能从贸易中获益。因此,你们加入进来吧,经济结构的改进没有必要。如 完全按照比较优势学说,美国现在是一个农业大国。在世界一统的情况下,可完全按比较优势理论分工。(一国国内哪个省生产什么无所谓),生产要素禀赋理论,生产要素禀赋理论最早轮廓由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1919年在一篇文章对外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中提出。但它被埋没了10多年,直到1933年另一名瑞典经济学家赫的早期学生俄林在其出版的区际贸易和国际贸易中加以阐明和发展,才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因为这一理论最早由赫提出,因此该理论被称为赫-俄理论。鉴于俄林在国际贸易方面的贡献,1977年他因此获得
13、诺贝尔经济学奖。,要素丰裕度,指两国要素拥有量比率或要素价格比率的比较.反映一国的要素禀赋情况。是个相对概念。要素丰裕的实物定义:若乙国的资本总量与劳动总量的比率(TK/TL)高于甲国,则乙国资本相对丰裕,甲国劳动相对丰裕。k1 k2 k1/l1k2/l2 要素丰裕的价格定义:若乙国的利息率与工资率的比率(R/W)低于甲国,则乙国资本相对丰裕,甲国劳动相对丰裕。两个概念是统一的,一般来说,某种要素相对丰裕则价格相对高。,要素密集度,指生产各种商品所需投入的生产要素的比例。设生产两种商品X、Y,使用两种生产要素K(资本)和L(劳动)。如果生产Y的K/L的比率高于生产X的K/L的比率,则Y是资本密
14、集型产品,X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要素禀赋理论的假设(只列重要的几个),1两个国家,(一个资本丰裕型,一个劳动丰裕型)、两种产品(一种产品是劳动密集型,一种是资本密集型)即2*2*2模型;不存在要素密集度逆转(无论要素价格如何,商品的要素密集度不变)、两种要素(劳动和资本)2 各国要素给定,要素在一国内自由流动,在国际间不流动。3 两国采用相同的生产技术(解释)4生产规模报酬不变5 消费偏好相同 6 要素是同质的。李嘉图认为贸易产生的原因在于各国技术水平或劳动生产率的相对差异,而俄林认为即使技术水平相同,贸易仍然可能发生,所以假设各国技术水平相同。技术水平相同是指两国的生产函数相同,即两国同样的
15、要素投入组合的产量是一样的,或者说两国的等产量线重合。由于两国的要素的秉赋不同,即要素的相对价格不同,所以等成本线的斜率是不一样,(等成本线的斜率是横轴要素的相对价格),这样两国的等成本线和代表一单位的等产量线相切于不同点,这两点与原点连线与横轴的夹角是不同的,即要素投入的比例是不等的,生产同一产品,两国丰裕要素投入的量较多。(作图说明),生产要素禀赋理论,一般来说,一国相对丰裕的要素价格较低,(在技术水平相同的条件下,该国在生产中使用的量相对较多。)各国在需密集使用本国丰裕要素的商品上具有比较优势。如果各国都专业化生产和出口生产中需密集使用本国丰裕的生产要素的商品,进口生产中需密集使用本国稀
16、缺的生产要素的商品,贸易使各方都获益。,即,劳动力相对丰裕的国家生产劳动密集型商品具有比较优势,资本相对丰裕的国家生产资本密集型商品具有相对优势。国际贸易分工的格局是由各国生产要素禀赋状况所决定的。(根据要素禀赋的差异,或者要素相对量的差异解释贸易格局),国际贸易对一国生产要素收益的影响(长、超短期),知识准备:1、厂商要素需求量的决定:边际要素收益=边际要素成本,在商品和要素市场均为完全竞争的条件下,边际要素收益等于边际产品价值,即等于价格*要素的边际产品;(证明)而边际要素成本=要素价格。而且由于要素可在各部门自由流动,要素各部门的收益相等。劳动和资本的价格分别为:由 wx=Px*MPLx
17、=Py*MPLy=wy rx=Px*MPkx=Py*MPky=ry得出:MPLx=wx/px MPLy=-MPkx=-MPky=2、在规模收益不变的情况下,1)生产要素的边际产品取决于要素投入的比例,或相对投入量,而且2)要素的边际产品随要素相对投入量的增加而递减。,证明:要素的需求曲线为W=P MPL(边际产品价值)分析厂商是否决定再增加一单位的劳动投入。如果P MPLW,说明增加一单位劳动的收益大于成本,增加劳动的投入会使利润增加,因此,只要P MPLW,厂商就会不断地增加劳动投入,在这个过程中,MPL不断下降(后边有推导),则 P MPL不断下降,最后P MPL=W。如果P MPLW 应
18、增加要素投入,反之,应减少要素投入,即当W=P MPL,要素投入量最优。因此,结论得证。,证明:生产要素的边际产品取决于要素投入的比例因为假设规模报酬不变,所以F(K/L,L/L)=(1/L)F(K,L)LF(K/L,1)=F(K,L)左右对K求导:右边:dF(K,L)/dK=MPK左边=L*dF(K/L,1)*d(K/L)d(K/L)dK=L*dF(K/L,1)*1 d(K/L)L=dF(K/L,1)d(K/L)左右对L求导:右边:dF(K,L)/dL=MPL,左边=L*dF(K/L,1)*d(K/L)+F(K/L,1)d(K/L)dL=L*dF(K/L,1)*d(K/L)+F(K/L,1)
19、d(K/L)dL=L*dF(K/L,1)*_ K+F(K/L,1)d(K/L)L平方=dF(K/L,1)*_ K+F(K/L,1)d(K/L)L所以MPK,MPL都只取决于K/L。又根据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其他要素投入不变,某种要素投入的不断增加所带来的产出的增加是不断下降的)要素的边际产品随要素相对投入量的增加而递减。根源是两种要素投入应有最佳的比例,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一种要素投入不断增加,导致要素投入比例越来越偏离最优比例,所以边际产出不断下降,根源在其他要素投入不变。,模型假定:X 资本密集型产品(本国出口)Y 劳动密集型产品(本国进口),超短期(要素在部门间
20、不流动),现在假设X商品的相对价格上升(如从封闭状态转为出口X商品),短期内,由于在要素部门间不流动,那么X部门资本和劳动的收益都会提高。(一定的资本和劳动产生了更高的收益,所以,两种要素收益提高)同样Y部门资本和劳动的收益下降。wx=Px*MPlx wy=Py*MPlyrx=Px*MPkx ry=Py*MPky短期因要素不流动,MP都不变,所以Px上升,Py下降导致X部门名义工资、名义利息上升。实际收入:wx/Px、wx/Py;rx/Px、rx/Py,所以X部门名义收益上升,实际收入至少不下降。Y部门相反,长期(要素在部门间流动),长期,资本和劳动将从Y向X部门转移,但是由于Y部门是劳动密集
21、型的,X部门是资本密集型的,所以Y部门只能释放出相对较少的资本和相对较多的劳动,所以,要素市场上,资本相对不足(或者劳动相对过剩)所以资本价格上升,劳动价格下降。(名义价格),一个例子,资本 劳动X部门(资密)5 1Y部门(劳密)1 5多生产1单位X需5单位资本和1单位劳动,Y部门释放5单位资本的同时释放25单位劳动,而X部门只能吸收1单位劳动,劳动出现超额供给,(或者说资本供给出现缺口),所以资本名义价格上升,劳动名义价格下降。,随着生产要素价格的调整,X、Y这两个部门的厂商在生产中使用的资本-劳动的比例也将发生变化。即由于资本变得相对昂贵,劳动变得相对便宜,所以两个部门会尽量用劳动来代替资
22、本。最后,每个部门所使用的资本-劳动比例都低于X商品相对价格变化前(即出口前)。因此,每个部门的资本的实际价格(资本的边际产出)上升,同理,每个部门的劳动的实际价格下降。原因:在规模收益不变的情况下,生产要素的边际产品取决于要素投入的比例,或相对投入量,即要素的边际产品随要素投入量的增加而递减,实际收入的变化的数学证明:以实际工资的变动变动为例1)wx/px(以X产品的产量衡量的x部门的实际工资)wx/px=MPLX,由于X部门的劳动投入的相对更多了,所以MPLX,所以wx/px 2)wx/py(以Y产品的产量衡量的x部门的实际工资)wx/py=wy/py=MPLY,由于Y部门的劳动投入的相对
23、更多了,所以MPLY,所以wx/py 3)wy/py=MPLY 4)wy/px=wx/px=MPLX 两个部门以两种产品衡量的实际工资都下降。,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结论),(一般表述)某一商品相对价格的上升,将导致该商品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名义价格和实际价格提高,而价格相对下降的商品所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名义价格和实际价格下降。(并非专门解释国际贸易,解释的价格的相对变化对要素收入的影响)(解释贸易情况)国际贸易会使在价格上升的行业(即出口行业)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报酬提高,而使在价格下跌的行业(即进口竞争行业)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报酬降低。理论引申:国际贸易会提高该国丰裕要素所有者的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国际贸易 分工 理论 一部 13 ga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5584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