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中易心区的形成与转移.ppt
《国际贸中易心区的形成与转移.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贸中易心区的形成与转移.ppt(3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三章 国际贸易中心区的形成和转移,第一节 产业革命前的区域贸易中心区第二节 世界贸易中心区第三节 亚太地区正在兴起的世界贸易中心,3.1.产业革命前的区域贸易中心,产业革命前,社会生产力落后,生产与流通更多地依赖自然条件,贸易属自然经济条件下的互通有无,并非真正的国际贸易。如,公元前2世纪,汉朝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明朝郑和下西洋,开辟“海上丝绸之路”,第一节 产业革命前的区域贸易中心区,知识点:1、熟悉各阶段对外贸易的特点;2、了解香槟集市、汉撒同盟的概念;3、掌握欧洲各区域贸易中心的地理位置及其在贸易活动中的作用。,一、产业革命前(18世纪60年代前)各阶段对外贸易的特点,对
2、外贸易产生的前提条件:有可供交换的商品;社会分工。(一)原始社会末期 1、只是简单的物物交换 2、交换商品的类别少 3、商品交换的地域范围非常有限(二)奴隶社会 1、商品主要通过水路运输。四大文明古国、欧洲地中海沿岸 2、商品交换的地域范围扩大。宗主国与附属国之间进行商品交换。,(三)封建社会 公元5世纪,欧洲进入封建社会 1、商品交换的范围不断扩大 2、交换的商品数量不断增加,二、欧洲的区域贸易中心,(一)佛兰德尔(今比利时西北部)910世纪城市形成,11世纪开始经济迅速发展。14世纪衰弱。,英 国羊毛,海运,佛兰德尔呢绒,香槟集市,二、欧洲的区域贸易中心,(二)威尼斯 1214世纪西欧最大
3、的商业贸易中心和海上强国。1、为商业资本主义创立了制度基础 2、航运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3、把亚洲和埃及的蔗糖生产、丝绸纺织、玻璃吹制、珠宝加工技术引进到西方。,中,地,海,二、欧洲的区域贸易中心,(三)汉撒同盟 汉萨同盟是德意志北部城市之间形成的商业、政治联盟。汉萨(Hanse)一词,德文意为“公所”或者“会馆”。13世纪逐渐形成,14世纪达到兴盛,加盟城市最多达到160个。1367年成立以吕贝克城为首的领导机构,有汉堡、科隆、不莱梅等大城市的富商、贵族参加。拥有武装和金库。1370年战胜丹麦,订立斯特拉尔松德条约。同盟垄断波罗的海地区贸易,并在西起伦敦,东至诺夫哥罗德的沿海地区建立商站,
4、实力雄厚。15世纪转衰,1669年解体。被荷兰人所取代。,第二节 世界贸易中心区,知识点:1、熟悉地理大发现的过程;2、了解地理大发现的动因;3、掌握地理大发现、第一、二、三次产业革命的影响和意义;4、熟悉第一、二、三次产业革命的概况。,一、地理大发现(大航海时代),(一)地理大发现的过程http:/1497-1499,葡萄牙人达伽马,里斯本东非马林迪印度卡利库存特,达伽马,迪亚士,一、地理大发现,麦哲伦,哥伦布,2、新大陆的发现 1492-1493,意大利人哥伦布,西班牙巴罗斯圣萨尔瓦多岛古巴、海地3、环球航行 1519-1522,葡萄牙人麦哲伦,西班牙麦哲伦海峡菲律宾岛摩鹿加群岛好望角西班
5、牙,一、地理大发现,(二)地理大发现的动因 1、获取更多金银财富 2、西欧与远东的贸易危机 3、航海技术的成熟(三)地理大发现的影响与意义 1、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得以进一步深刻和提高 2、促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3、促进了农作物品种的相互流动 4、世界经济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国家开始向大西洋沿岸转移。,二、第一次产业革命,三、第二次产业革命,四、第三次产业革命,五、世界经济贸易中心区的转移,地理大发现以及第一次产业革命的出现,使得世界经济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向大西洋沿岸转移;第二次产业革命后,美国东北部以及欧洲的西部成为世界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21世纪美国等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中仍占主导地位,中国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国际 贸中易心区 形成 转移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5583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