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chapter).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经济学(chapter).ppt(4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四章,国际贸易新理论,本章我们介绍解释当代国际贸易模式的一些理论,由于这些理论改变了传统贸易理论的假设条件,分析框架也不同,故我们称之为当代国际贸易理论。通过本章的学习,你可以了解:国际贸易的新发展及对传统贸易理论的挑战基于需求偏好差异的国际贸易理论基于产品生命周期论的国际贸易理论基于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的国际贸易理论,第一节 国际贸易的新发展及其对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挑战,20世纪50年代以来,国际贸易出现了许多新的现象:(1)同类产品之间的贸易量大大增加;(2)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量大大增加;(3)产业领先地位不断转移。以上现象在古典和新古典的传统国际贸易理论框架内难以得到解释,这迫使经济学
2、家寻求新的贸易理论来解释这些现象,经济学家的这种努力促成了当代国际贸易理论的形成。,1 挑战之一同类产品间的贸易量大大增加,古典和新古典贸易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根源在于各国在产品生产方面的差异,包括技术差异(比较优势理论模型)和资源禀赋和产品要素密集度的差异(H-O模型),按照这些理论,各国之间的贸易主要是不同产品之间的贸易,即“行业间贸易”,但二战后,国家间同类产品之间的贸易,即“行业内贸易”大大增加,这种现象突破了传统贸易理论框架下的贸易模式,因此是对传统贸易理论一个挑战。,行业内贸易指数(ITT),行业内贸易指数(index of intra-industrial trade)是用来测量国
3、家间在同一个产业(即同类产品)间进行贸易程度的指标:其中:X和M分别为某行业(或同类产品)的出口值和进口值。ITT0,表明无行业内贸易;ITT0,则表明一国有行业内贸易,即一国会同时进口和出口同一类产品,ITT越大,行业内贸易程度越高。,表4-1 部分国家制造业部门的ITT(),数据来源:转自海闻、P.林德特,王新奎:国际贸易,P161,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2 挑战之二发达工业国家间的贸易量大大增加,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资源禀赋论认为,国家间的资源禀赋的差异是国际贸易的重要原因,据此,国际贸易应主要发生在发达国家(资本丰裕国)与发展中国家(劳动力丰裕国)之间(即“南北贸易”),20世纪5
4、0年代之前的国际贸易的确大部分是属于“南北贸易”,但是60年代后,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北北贸易”)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比率逐步上升,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部分。那么国际贸易为什么会在相似的资源禀赋国家(即同类国家)之间进行呢?这一现象显然是资源禀赋论所不能解释的。,表4-2 工业化国家之间的贸易量占其总贸易的份额(2000年),数据来源:根据IMF贸易方向统计季报(2002年3月)计算。,3 挑战之三产业领先地位不断转移,当代世界贸易的发展中,有许多产品曾经由少数发达国家生产和出口,然而,战后这些产业的领先地位不断发生变化,一些原来进口的发展中国家开始生产并出口这类产品,而最初的出口的发达国家反而
5、需要进口。为什么在资源禀赋的模式基本不变的情况下,而某些制成品的比较优势会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呢?这一问题也是在传统贸易理论的框架内难以找到答案的。,图4-1 日美韩三国轿车产量相对比重趋势图,数据来源:海闻、P.林德特,王新奎:国际贸易,P163,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第二节 重叠需求理论,瑞典经济学家林德提出,从需求的角度探讨了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该理论的核心思想是:两国之间贸易关系的密切程度是由两国的需求结构与收入水平决定的。两国之间收入水平越接近,消费结构就越相似,则两国之间进行贸易的基础就越雄厚,一、消费者行为假设1.假设在一国之内,不同收入阶层的消费者偏好不同,收入越高
6、的消费者就越偏好奢侈品,收入越低的消费者就越偏好必需品;2.假设世界不同地方的消费者如果收入水平相同,则其偏好也相同。根据上述两条基本假设,我们可推断两国的消费结构与收入水平之间的关系是一致的,即两国收入水平越接近,消费结构也就越相似。,二、重叠需求与国际贸易代表性需求:是指与一国大多数消费者的购买能力相适应的需求水平。一国居民需求产品的多档次与厂商追求代表性需求产品之间就产生了矛盾。解决矛盾的两条途径:(1)国内的生产者专门为那些特殊消费者生产一些非代表性需求的产品;(2)开展国际贸易。重叠需求:是在收入水平相近的国家之间,消费者需求的产品档次相同的那部分需求。,结论:,当两国的人均收入水平
7、越接近时,则重叠需求的范围就越大,两国重复需要的商品都有可能成为贸易品,所以,收入水平相似的国家,互相间的贸易关系也就可能越密切。依据重叠需求理论,如果各国的国民收入不断提高,则由于收入水平的提高,新的重复需要的商品便不断地出现,贸易也相应地不断扩大,贸易中的新品种就会不断地出现。,三、重叠需求理论与要素禀赋理论:适用范围不同,要素禀赋理论主要解释发生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产业间贸易(Inter-industry trade),即工业品与初级产品或资本密集型产品与劳动密集型产品之间的贸易。重叠需求理论则适合于解释发生在发达国家之间的产业内贸易(Intra-industry trade),
8、即制造业内部的一种水平式贸易。,第三节 产品周期理论,将周期理论与国际贸易理论结合起来,使比较优势从静态发展成为动态的一种理论。这一理论是由维农1966年发展起来的。从技术变化的角度,探讨了比较优势的动态演变。该理论按技术变化的特点,将产品的发展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初始期、成长期和成熟期。,初始期:产品的研制与开发阶段。特征是:产品的技术尚未成型,研究与开发费用在成本结构中占据最大的比重。少数发达国家由于科技水平较高和资本相对丰富,在此阶段拥有比较优势,成为新产品的出口国。贸易方向:贸易主要发生在少数先进国家与其他发达国家之间。,成长期:技术已确定,产品进入了大量生产与销售阶段。特征:从研究与
9、开发密集型转化为资本(物质资本+管理营销所需的人力资本)密集型。资本成为最主要的构成成本。根据要素禀赋理论,发达国家在这一阶段拥有比较优势,产品将主要由发达国家输出到发展中国家。,成熟期:产品已实现了标准化,并普及到广大市场中。特征是:原材料和劳动工资是最重要的成本,尤其是低工资的劳动,成为该阶段决定比较优势的最重要因素。具备这一条件的国家主要是发展中国家,产品主要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输出。,产品周期理论的图形表示,产品周期理论:在产品周期的不同阶段,各种投入在成本中的相对重要性也将发生变化。由于各国在各种投入上的相对优势不同,因此,各国在该产品不同阶段是否拥有比较优势取决于各种投入在成本中
10、的相对重要性。,第四节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无论是古典还是新古典的贸易理论,在分析国际贸易时都有两个重要的假定:其一,产品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其二,规模收益不变,即不存在规模经济。正是通过修正传统贸易理论这两个假设前提,当代国际贸易理论解释了在古典贸易理论框架内难以解释的“产业内贸易”和同类国家间贸易的现象。,规模经济:是由大规模生产产生的经济效果,是指在产出的某一范围内,平均成本随着产出的增加而递减。(机会成本递减或规模收益递增)规模收益递增:生产过程中产出水平的增长比例高于要素投入增长比例)当遵循规模报酬递增规律时,一定存在规模经济,但规模经济存在时并不要求规模报酬递增一定存在。,1.规模经济
11、的内涵,企业生产可能性曲线,2 规模经济的存在,部门间要素密集度的差异会使PPF凹向原点,而规模经济则让PPF凸向原点,最终PPF的形状取决于两种相反力量的对比。,3 规模经济存在的判断,可以从生产函数的性质入手分析,4 规模经济的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内部规模经济,另一种是外部规模经济。内部规模经济是内在于一个企业里的,指厂商的平均生产成本随着其自身生产规模的扩大而下降。外部规模经济对单个厂商来说是外在的,而对整个行业来说是内在的,即平均成本与单个厂商的生产规模无关,但与整个行业的生产规模有关,平均成本随着整个行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而下降。外部规模经济常常由于“聚集效应”而产生。,5 外部规模
12、经济产生的根源,生产设备的专业化供应。共同生产要素的相互借用。知识外溢和技术扩散。集中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硅谷的计算机公司、集中于华尔街的大量金融机构、集中于好莱坞的娱乐业等都是行业集中而产生外部规模经济的典型的例子。,6 外部规模经济与贸易模式,当存在外部经济和其他条件相同(相对价格、生产函数、要素禀赋、消费者偏好、市场规模)时,某一国家由于规模经济的存在都会引起各国厂商专门生产部分产品,在某一行业产品的生产上抢先一步(先行优势历史、偶然)从而通过扩大规模降低了生产成本,拥有了较强的产品竞争力。这种状况将促使其进一步扩大该产品的生产规模,而不管它是否拥有要素禀赋优势,这就是强烈的外部规模经济
13、会巩固现有的贸易模式。,7内部规模经济与贸易模式,假设2国在供、需方面完全相同,在无贸易条件下2国都生产和消费2种商品,在有内部规模经济的情况下贸易的可能性如何(图示)内部规模经济基础上的贸易模型的含义只要有内部规模报酬递增存在,贸易就有可能发生贸易可以扩展到多个国家可能导致完全垄断或寡头垄断内部规模经济的专业化分工和互利贸易理论并不适用于所有产业,第五节 不完全竞争与国际贸易,不完全竞争市场:是指除了完全竞争市场以外的所有类型的市场,诸如垄断竞争、寡头垄断、完全垄断等市场结构。,1 不完全竞争,垄断竞争:是指既有垄断因素,又有竞争因素,介于完全垄断和完全竞争之间的市场结构。特征:市场上有众多
14、厂商和消费者;厂商通过生产差异产品来获得定价权;从长期来看,厂商进出行业是自由的。与完全竞争相比,垄断竞争最关键的特征是生产差异产品。,垄断竞争,差异产品,差异产品:是指消费者或买者心目中不同企业生产的同类产品之间存在的差异。产品差异包括客观差异和主观差异。由于生产者特殊的生产工艺和产品质量引起的产品差异就属于客观差异,而由于营销手段(广告、展销、销售网点等)造成的消费者感觉上的不同则属于主观差异。,规模经济、要素禀赋与国际贸易,产业间贸易:不同产业之间的国际贸易。是建立在劳动生产率差异和要素禀赋差异基础上的国际贸易取决于要素禀赋差异。产业内贸易:是指同一个产业内部差异产品之间的国际贸易,是建
15、立在规模经济和差异产品基础上的贸易取决于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市场。,2出口倾销定义:垄断厂商为实现利润最大化,在国内市场取得垄断高价后,以低于国内价格的形式大量出口出口倾销成功需要具备的条件:(1)国内是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环境(2)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必须充分分隔(3)国内需求弹性小于国际需求弹性,总结当代贸易理论与传统贸易理论的比较,理论应用经济理论基础假定条件贸易结构贸易利益贸易政策,1 从理论的应用,传统贸易理论较客观地解释了宗主国与殖民地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现象。但解释不了二战以来国际贸易领域出现的新变化,如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量大大增加、同类产品之间的贸易量大大增加、跨国公
16、司在国际经贸活动中的作用空前加强、产业的规模经济明显等现象。,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克鲁格曼、赫尔普曼等为代表的一批经济学家创建了新贸易理论,抓住了比较优势理论的两个基本前提对其进行否定,认为国际商品市场具有不完全竞争和规模收益递增两个基本特征,从而合理地解释了国际贸易领域的新现象。并在新贸易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2 经济理论基础,传统的国家贸易理论以古典经济学为其理论基础,认为自由的市场经济是一种完全竞争的经济形态,不存在规模经济。新的国际贸易理论则以产业组织理论为基础,认为市场具有不完全性,企业存在着规模经济。,在现实中,大多数的市场是不完全竞争的。在封闭经济的条件下
17、,市场从两个方面表现出不完全竞争的特点,一是规模经济排除了企业自由进入某些部门的可能性,二是差异产品意味着企业追求控制产品价格的可能性。这两个方面都打破了原有的自由竞争的市场结构。,3 假定条件,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认为劳动生产率、要素禀赋等的比较优势是造成国际贸易的原因。新国际贸易论者认为即使两国之间不存在要素禀赋的差异,由于规模经济的存在也会导致国际贸易的产生。,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假定了两国的需求偏好与生产技术是相同的,得出两国之间的相对要素禀赋的差异决定了两国之间相对要素报酬的差异,进而导致了两国之间相对产品价格之间的差异,由此产生了国际贸易。,新国际贸易论者认为,在规模经济发生作用的条件
18、下,生产者和消费者对差异产品的追求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对规模经济效果的追求,从而对获得超额利润的追求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动力。新国际贸易理论对贸易成因的解释还有以林德为代表的需求偏好相似理论和詹姆斯布兰德的相互倾销模型。,国际贸易的成因,图1 国际贸易的成因,4 贸易结构,传统国际贸易理论认为一个国家将出口使用本国相对丰富的要素生产的产品,进口那些使用本国相对稀缺的要素生产的产品。新国际贸易理论则认为两国之间贸易的商品模式和要素模式是不确定的,是由历史的或偶然的因素决定的。,5 贸易利益,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认为贸易的利益来自于生产的专业化所导致的生产效率的提高,从而使得贸易各方都达到帕累托最优状
19、态。新国际贸易论者认为在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的市场结构下,经济只能够在一种次优状态下运行,但是与开展贸易前相比,各国的利益得到了提高。,6 贸易政策,传统贸易理论认为,政府干预导致资源配置扭曲,造成国民福利下降,只有推行自由贸易政策,才是“双赢”。新贸易理论认为:有这样一些行业,由于规模经济的客观存在,专业化报酬日益增多,世界市场仅支持几个大公司盈利,率先进入这个行业的企业可以形成优先进入的优势,有效地形成新厂家进入的障碍,因而主张政府干预的战略性贸易政策。,简短评论,新国际贸易理论并不是对传统贸易理论的全盘否定,而是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突破和发展。纵向的研究古典贸易理论的比较成本学说、新古典贸易理论的自然要素禀赋学说、新国际贸易理论的规模经济贸易学说,会发现这三者是一脉相承的。,比较成本学说从劳动生产率差异的角度来说明相对成本的差异,自然要素禀赋学说则从资源的相对丰富程度来解释绝对成本的差异,规模经济学说却从规模经济和异质产品的角度来解释比较成本的差异,进而揭示产业内贸易的原因。可见,这三种学说的“一脉”就是比较优势原理,都强调比较优势产生分工,分工产生了贸易,贸易增加了福利。,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5583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