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两晋南北朝的社会进步和民族融合.ppt
《国两晋南北朝的社会进步和民族融合.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两晋南北朝的社会进步和民族融合.ppt(3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九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社会进步和民族融合,(220年-589年),第一节 三国(220年265年),一、从军阀混战到三国鼎立东汉末年军阀混战形成的原因:第一,东汉后期州牧长官权力恶性膨胀的结果。第二,东汉以来门阀士族势力进一步发展的结果。第三,中小地主势力乘机崛起的结果。,官渡之战与曹操统一北方赤壁之战与三国鼎立 公元220年曹丕代汉建魏,史称曹魏,都洛阳;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229年,孙权也在建业称帝,国号吴,史称吴或孙吴。三国鼎立局面完全形成。,赤壁之战示意图,二、魏国北方地区的重建,恢复社会生产:屯田(民屯、军屯);屯田以外的地区招徕流民,劝课农桑。“唯才是举”
2、与曹操人才的选拔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的选官制度。它上承两汉的察举制度,下启隋唐的科举制度,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九品中正制,是公元220年曹丕在代汉建魏前夕接受了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而创立的一项选官制度。东汉后期,由于宦官专权,权门请托,贿赂公行,致使秦汉以来实行的察举、征辟等选官制度已腐朽不堪,加之军阀混战,士人播迁,原来察举制时盛行的“乡举里选”已无法照常进行,于是九品中正制便应运而生。,九品中正制实行之初,中央吏部还较重视士人的状,但后来状则逐渐成了可有可无的东西,选官用人单靠门第高下。世家大族实际上控制了选官的主要途径。这就为后来西晋时期门阀政治的形成铺
3、平了道路。,三、诸葛亮治蜀与蜀国后期政局,夷陵之战(猇亭之战)重建吴蜀联盟政治上,严格实行法治;经济上,全力发展农业、水利事业等。平定南中北伐中原。234年,诸葛亮卒于五丈原。,褒斜谷栈道,诸葛亮北伐图,诸葛草庐,陕西勉县定军山诸葛亮墓,四、吴国对江南的开发,征服山越推行屯田:民屯、军屯。通使台湾江南世家豪族势力的发展:复客制、世袭领兵制。,第二节 西晋的短期统一(265-316年),一、西晋的建立和统一全国“高平陵事变”(249年)与司马氏专权263年,灭蜀265年,司马炎称帝,国号晋,都洛阳,史称西晋。280年,晋灭蜀。中国重新统一。,晋武帝与“太康之治”,晋武帝司马炎在位期间(265年2
4、90年),是西晋历史上的最好时期。西晋占田制:占田制是西晋王朝实行的一项土地和赋税制度。占田制的内容,占田制的意义 第一,占田制下农民的负担与屯田制相比,有所减轻,并解除了屯田制下军事编制的强制形式,因此有助于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刺激农业生产的发展。第二,百姓占田无年龄之分,课田则有年龄和性别的区分,占田数又高于课田数,故可以鼓励农民占田垦荒,有利于扩大耕地面积。第三,扩大了封建国象的剥削对象,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门阀政治的初步形成:“九品中正制”推行后,逐渐成为世家大族培植门阀家族势力的重要工具。在经济上,门阀士族占有大量的土地和劳动力。教育上,士族子弟有专门的贵族学校。西晋以法律、制
5、度的形式,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将世家大族的特权固定下来,使西晋初步形成了门阀政治的格局。,三、“八王之乱”与西晋的灭亡,290年,司马衷继位,是为惠帝。自惠帝即位到怀帝即位的16年间,由汝南王亮、楚王玮等八王发动的政治权利争夺,史称“八王之乱”。八王之乱严重破坏了太康年间的安定局面,消弱了西晋王朝的统治基础,动摇了西晋初年苦心经营的政治格局。,第三节东晋十六国和南北对峙局面的形成(317-420年),西晋灭亡后,司马睿在建邺(后改建康)重建晋朝,史称东晋。匈奴、鲜卑、羯、氐、羌等五个少数族又相继在北方建立了成汉、前赵、后赵、前秦、后秦、西秦、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前凉、后凉、南凉、北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两晋 南北朝 社会进步 民族 融合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5580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