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第17课长城.pptx
《四年级上册第17课长城.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上册第17课长城.pptx(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长城,生活中的长城图片,远看长城,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从北京出发,不过几十公里就来到长城脚下。这一段长城修筑在八达岭上,高大坚固,是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的。,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十分平整,像很宽的马路,五六匹马可以并行。,城墙外沿有两米多高的成排的垛子,垛子上有方形的瞭望口和射口,供瞭望和射击用。,城墙顶上,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座方形的城台,是屯兵的堡垒。打仗的时候,城台之间可以互相呼应。,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汽
2、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解析】这句话用词准确精当,承上启下,过渡自然。“站、踏、扶”这三个动词是说作者已经身临其境来到长城,“很自然地想起”是说作者被长城的雄伟气魄所震撼,民族自豪感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油然而生。、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解析】“多少”表示无数,饱含作者无限的感慨;“前不见头、后不见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四年级 上册 17 课长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5570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