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鉴赏-中考专题复习研讨.ppt
《古诗词鉴赏-中考专题复习研讨.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词鉴赏-中考专题复习研讨.ppt(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考专题复习研讨咸安区教研室 陈娅兰,古诗词鉴赏,一、常见命题模式,模式1:表达技巧的鉴赏提问方式 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常用的表现手法有:1、抒情方式: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借古讽今、托物言志、托物言情、情景交融、感物伤怀等。2、表现手法:象征、用典、烘托、衬托、反衬、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虚写实、虚实相生、欲扬先抑、以小见大、寓褒于贬、明褒实贬、欲擒故纵、言此意彼、意在言外、画龙点睛、卒章显志等。3、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比拟、对偶、对比、夸张、反问、反诘、排比、引用、回环、互文、婉曲等。,
2、答题步骤1、准确地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或怎样运用了这种手法。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答题示例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试分析这首诗的表达技巧。,答案 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寓情于景、用典、衬托的手法(步骤一)。其中三四两句是寓情于景,“自”“空”二字写出了祠堂景色虽美,却无人欣赏,以乐景写哀情。“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一句用刘备三顾茅庐来衬托诸葛亮的杰出才能(步骤二),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敬仰之情(步骤三)。,模式
3、2:诗歌意境的鉴赏提问方式 这首诗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解答分析 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步骤 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一切景语皆情语”,但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
4、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答题示例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作者在这首诗中塑造了怎样的一种意境?这种意境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理?答案 山雨初霁,万物一新;初秋的傍晚,幽静明净。清泉淙淙、翠竹成林,门下青松、水中碧莲,是空山秋天恬静幽美的景象(步骤一)。作者通过塑造这样一种幽静深寂的意境(步骤二),反映了诗人对安静淳朴生活的向往和对污浊官场的厌恶(步骤三)。,模式3:分析诗歌语言特色提问方式 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语言艺术)。或这句诗含有什么深意?解答分析 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
5、巧妙,而是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或某句诗的含意。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沉郁顿挫、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答题步骤 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答题示例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特色。答案 这首诗笔调古朴,简练生动(步骤一)。“曲径”两句不在描摹景物精美,却令人如临其境;“山光”两句于闲适中寓意深长,发人深思(步骤二)。抒发了诗人寄情山水的遁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古诗词 鉴赏 中考 专题 复习 研讨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5554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