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阅读-语文共.ppt
《古诗文阅读-语文共.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文阅读-语文共.ppt(15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12课时 古诗词鉴赏第13课时课内重要文言文语段阅读第14课时文言文比较阅读第15课时课外文言文阅读,第二篇 古诗文阅读,第二篇古诗文阅读,第12课时古诗词鉴赏,第12讲 中考真题体验,一、2012南充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题目。赠从弟(其二)刘桢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第12讲 中考真题体验,1三、四两句诗中的两个“一何”,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_,第一个“一何”突出谷中风的迅疾凶猛,第二个“一何”突出青松的雄健挺拔。(意近即可),第12讲 中考真题体验,2全诗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_,解析 分析诗
2、歌的情感,一可结合写作背景;二可借助诗眼分析;三可解读意象,挖掘诗歌情感;四可根据用典,探寻作者情感。本题题干暗示我们从意象入手,寻觅作者情感。抒情方式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是直接对有关人物或事件表明爱憎态度的抒情方式。间接抒情的主要手段有借景或物抒情,借人或物言志,另外还有融情于景、怀古伤今和即事感怀等。,第12讲 中考真题体验,二、2011泰州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题目。不见杜甫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注 这首诗写于诗人客居成都的初期,杜甫此时辗转得悉李白已在流放夜郎途中获释,遂有感而作。世人:
3、指统治集团中的人。匡山:李白少时读书的大匡山,在今四川北部。,科目一考试 2016年科目一模拟考试题,科目二考试 2016年科目二考试技巧、考试内容、考试视频,第12讲 中考真题体验,答案 象征手法。全诗借松柏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自喻高洁、坚贞的情怀,在自勉中也勉励从弟做一个坚强不屈的人。(意近即可),第12讲 中考真题体验,3结合具体词句,分析诗中李白的形象。_,“佯狂”“飘零”等表现了李白的怀才不遇、疏狂自放;“独怜才”“诗千首”等表现了他的才华横溢。,第12讲 中考真题体验,4阅读全诗,说说作者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_,解析 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有:(1)忧国伤时,如
4、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反映离乱的痛苦,同情人民的疾苦,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2)建功报国,如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报国无门的悲伤,山河沦丧的痛苦,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3)思乡怀人,如羁旅愁思,思亲念友,边关思乡,闺中怀人。(4)生活杂感,如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昔胜今衰的感慨,借古讽今的情怀,青春易逝的伤感,仕途失意的苦闷,告慰平生的喜悦。,第12讲 中考真题体验,答案 对好友的挂念;对李白怀才不遇、疏狂自放的哀怜和同情;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第12讲 中考真题体验,三、2011连云港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题目。使至塞上王维
5、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第12讲 中考真题体验,5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_,可从诗题“使至塞上”,诗句中“边、居延、汉塞、胡天、大漠、萧关、燕然、属国、都护”等词语(地名、官名)看出这是一首边塞诗。,第12讲 中考真题体验,6颈联中的“直”“圆”两字用得十分传神,请说说它们的好处。_,“直”字表现了大漠孤烟的劲拔、坚毅之美;“圆”字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这两个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塞外雄奇壮观的自然之景,而且巧妙融入了诗人的孤寂情绪。,第12讲 中考真题体验,中考动向分析,命题规律,1赏析材料以写
6、景抒情诗为主,即事感怀、托物言志为辅。2命题方式以主观题为主,客观题为辅。3命题角度通常涉及四个角度,即形象类赏析、情感类赏析、技巧类赏析、语言类赏析。其中形象类、情感类赏析题是命题的重点,也是命题的热点。4常考题型有:情感把握题、形象分析题、诗句赏析题、画面描绘题、阅读评价题。,第12讲 中考真题体验,命题趋势,1唐诗宋词唱主角。所选古诗词以课本所学的为主,兼顾少量课外的,侧重于送别诗、咏物咏史诗。2名家名篇是主打。从作者方面看,多选名家以及在不同时期有影响、有代表性的诗人和词家的作品。3“点”的考查是主流。考查的内容较多是常识记忆、内容感知,就情感把握、技巧分析、语言品味等作一些理解分析。
7、4题型由客观题转向主观题,多了一些鼓励创新、弘扬个性的开放题。,第12讲 中考真题体验,四、2012衢州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题目。城东早春杨巨源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注 上林:即上林苑,汉代宫苑,这里代指长安。,第12讲 中考真题体验,7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人笔下的早春景象。_,早春的城东,景色清新,柳枝还未泛青,枝条上只是长出了几颗嫩黄的叶芽。,第12讲 中考真题体验,8诗人想象了花盛人闹的景象,突出表现了自己怎样的情趣?_,突出表现了诗人对早春清新景色的喜爱和清高脱俗的情趣。,第12讲 中考真题体验,五、2012河南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题目。过零丁洋文
8、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第12讲 中考真题体验,9“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_,抒发了诗人愿为国捐躯的思想感情。(意思对即可),第12讲 中考真题体验,10从运用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_,示例一: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危亡的国势比作风中柳絮,把坎坷的身世比作雨中浮萍,生动形象地抒写了国破家亡的悲哀。示例二: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山河破碎”对“身世浮沉”,“风飘絮”对“雨打萍”,句式整齐,增强了诗歌的韵律美。(意思对即可)
9、,第12讲 中考真题体验,六、2011广安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题目。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第12讲 中考真题体验,11对王安石的登飞来峰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畏”显示出作者的自信,表达了作者不怕一切邪恶势力阻挠的豪情壮志。B“浮云”指眼前的困难、障碍,比喻阻挠变法的小人或一切阻碍历史前进的势力。C诗人登高远望,似觉天地万物皆可尽收眼底,“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D这首诗借景说理,语意双关,既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雄心壮志,又表现出作者归隐山野的矛盾心理。,D,第12讲 考点聚
10、焦整合,必备知识,一、古代诗歌分类1从诗歌的形式可分为:(1)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如陶渊明的饮酒。(2)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近体诗只有五言和七言两种。律诗规定为八句,如杜甫的春望就是五言律诗;绝句规定为四句,如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3)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词的一段叫一阕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阕、上阕、上片,第二段叫后阕、下阕、下片。,第12讲 考点聚焦整合,解析 这类题从思想内容的角度来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主要有内容的归纳概括、哲理的分析,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等,考查题型或填空或选择或简答。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诗词表现手法和主题内容的理
11、解。对诗文的内容理解要做到知人论世,即理解诗词时要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人生境遇,联系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社会风情。作者的思想感情、人生境遇常常在作品中透露出来,并且往往渗透到同期的许多作品中,带有延续性;时代风云也总会折射到文学作品中来,许多同一时代背景下的作品往往具有共同的思想感情。此诗写于作者初涉官场、任满返乡、年少气盛、抱负不凡之时,不难看出诗人借“登峰”寄托壮怀。,第12讲 考点聚焦整合,这首诗作者借景抒怀明理,表达了他高瞻远瞩,对前途充满信心的豪情和不畏艰难立志革新的政治抱负,并没有归隐山野的意思。因此,D项理解不准确。,第12讲 考点聚焦整合,(4)曲,又称为词余、乐府。元曲包括散
12、曲和杂剧。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2从诗歌的题材可分为:(1)写景抒情诗,歌咏山水名胜、描写自然景色的抒情诗歌。这类诗常将要抒发的情感寄寓在后描写的景物之中,其风格清新自然。如陶渊明的饮酒、王湾的次北固山下等。(2)咏物言志诗,诗人对所咏之物的外形、特点、神韵、品格等进行描摹,以寄托诗人自己的感情,表达诗人的精神、品质或理想。如曹操的龟虽寿等。,第12讲 考点聚焦整合,(3)边塞征战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边疆风光为题材的诗。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等。(4)即事感怀诗,因某一事由引发诗人的感慨,如怀亲、思乡、念友等。
13、如杜甫的春望、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5)怀古咏史诗,以历史典故为题材,或表明自己的看法,或借古讽今,或抒发沧桑变化的感慨。如杜牧的赤壁。二、不可不记的几个概念,第12讲 考点聚焦整合,1表达方式。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具体地说,就是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由景生、以景衬情、融情入景、一切景语皆情语等。2修辞手法。常见的有:比喻、拟人、借代、夸张、互文、通感、双关、衬托、对比、反语、反复等。,第12讲 考点聚焦整合,3表现手法。借景抒情
14、、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用典、铺垫、象征、对比、映衬烘托、欲扬先抑、先声夺人、以小见大、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相生(塑造人物形象时,称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比兴(间接抒情的诗歌)、直抒胸臆(直接抒情的诗歌)等。4结构形式。诗歌的结构形式,常见的有: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卒章显志;过渡;铺垫;伏笔等(这通常是分析整首诗,中考题中除比较阅读外较少出现)。三、古诗词中常考的景物意象,第12讲 考点聚焦整合,第12讲 考点聚焦整合,常考清单,考点一诗歌的体裁分类与风格流派考向1了解诗词体裁分类与风格流派例1参见中考真题体验第三题第5题。变式考例 2
15、012德州 晏殊采桑子这首词从字数上看,属于_;从创作风格上看,属于_派。答案 小令婉约,第12讲 考点聚焦整合,思维轨迹 这个考向的题型有三种:一是填空题,二是选择题,三是简答题。关于诗歌的分类,上文“必备知识”里已经讲过。诗词曲的创作流派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婉约派,另一种是豪放派。婉约派和豪放派的区别在于:婉约派作品语言清丽、含蓄,表达的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离愁别绪,或深沉幽怨,题材较狭窄,多是写个人遭遇、男女恋情,也间有写山水、融情于景的;豪放派作品气势豪放,意境雄浑,充满豪情壮志,多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答题模式 简答题的答题模式是:体裁理由(原因或为什么)。,第12讲 考
16、点聚焦整合,考点二感受诗词形象,融入诗词意境考向1正确理解诗词的人物形象例1参见中考真题体验第二题第3题。变式考例 2012连云港结合诗句,概括采莲女的形象特点。(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答案 从“采莲”看出勤劳,从“芙蓉向脸两边开”看出美丽,从“乱入池中”“闻歌”看出活泼。,第12讲 考点聚焦整合,思维轨迹 古典诗词中常见人物形象有:(1)英雄,既可以描写客观的人物形象,又可以塑造抒情主人公的形象。(2)美人,除了指代相思恋人外,美人的形象一般被解释为比喻,或是比喻君王,或是自喻。(3)羁人,主要是写羁旅在外的思乡之情。(4)宫女,主要是写宫女百无聊
17、赖的生活和精神状态。(5)思妇,主要描写思念丈夫的少妇形象,男子一是为博取功名而远游,一是为征战而远征等。(6)隐士,多描绘隐居田园的人物形象,体现对田园生活的向往。(7)征人,这类形象多在边塞诗中出现,或慷慨激昂,或怨恨不平、反战思归。(8)悲士,多是写功业难成,报国无门的感慨。,第12讲 考点聚焦整合,分析人物的方法有:(1)关注背景,知人论世。(2)分析描写手法,抓住人物特征。诗歌塑造形象的手法很多,可以对人物形象的肖像、语言、动作、神态等作直接描写,也可以间接描写,从侧面去烘托。(3)体察写作意图,注意联想和想象。古人写诗时,常通用含蓄、双关、象征等手法,明言此而实言彼。答题模式 表现
18、人物形象的词语人物形象特征。,第12讲 考点聚焦整合,考向2正确理解诗词的景物形象例2“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一联中的“割”字突出了泰山怎样的形象?答案 高大巍峨。变式考例 2012昭通画线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写出泰山什么样的特点?答案 写出泰山雄伟高峻(高大巍峨)的特点。,第12讲 考点聚焦整合,思维轨迹 描摹图景形象,一般要考虑四个方面:一是物象的组合方式(上下左右远近高低等角度),二是景色画面的色彩,三是动景,四是静景。答题模式 描绘图景形象概括图景特点剖析作者感情。,第12讲 考点聚焦整合,考向3正确理解诗词的事物形象例3“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这两句诗描写出景物的
19、什么特点?答案 凄清。(回答“清冷、寂静、凄凉”等也可)变式考例 请简要分析“羌管悠悠霜满地”这一句在整首词中的作用。答案 时间上是上阕“长烟落日”的延续。借景抒情。写出戍边将士们寒夜戍守的艰辛,抒发了他们因功业未立,归期无计又思念家乡的复杂感情。,第12讲 考点聚焦整合,思维轨迹 事物形象题型答题思路:(1)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形态、色泽、特征)和环境特点;(2)挖掘物象的内在品格,抓物与志的“契合点”;(3)塑造此形象的意义,体现作者的某种情操或情感,表达作者的某种向往或追求(象征或托物言志)。概括景物作用类需考虑五个方面:一是交代时令季节特征,二是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三是对全诗气氛的渲染
20、,四是景和情的关系(正衬或反衬),五是景和人物的关系。答题模式 指出形象(物象)物象的基本特征。,第12讲 考点聚焦整合,考向4描写诗词句子蕴含的画面例4参见中考真题体验第四题第7题。变式考例 2012丽水诗中有画。发挥想象,完成过湖由诗句到画面的转换:初春时节,诗人乘一小舟离开湖岸,水面荡起波纹;和风携来花香,梅花悄然飘落。抬头望去,_。答案 示例:远处群山若隐若现,像画轴般横在天地间;忽有白鸥翩翩飞来,给人带来吟诗的雅兴。,第12讲 考点聚焦整合,思维轨迹 首先要正确理解诗词大意,找全景物,添加修饰语,写明句意;其次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联系上下文以及关键词,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描写描绘
21、不是解释说明,需要添加适当的细节描写;再次可以恰当地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使语言更形象、生动,增强语言的描写性。此外,有时还得考虑字数限制,不得超过字限。,第12讲 考点聚焦整合,考向5分析诗词的意境例52012长沙第三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写了哪些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案 写了“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等景物;营造了苍茫(或“空旷”“旷远”“辽阔”“广袤”等,意思相近即可)的意境;表现了孤寂的情感。变式考例 这首诗(王维使至塞上)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 同上题。,第12讲 考点聚焦整合,思维轨迹 了解“意”(情)与“境”(
22、景)的主要特点和关系,所有的诗词都涉及“情”和“景”的内容,“景”是基础,“情”“意”才是主导。“意境”中的“景”是“情中景”。诗歌意境构成的基本模式有:(1)触景生情,情随境生;(2)移情入景,景中生情。答题模式 描述诗歌的意境概括意境的特点理解意境中作者寄托的感情。,第12讲 考点聚焦整合,考点三把握诗词内容主旨考向1把握诗词主题内容例12011佛山请概括本首诗(古离别)的主要内容和情感。答案 作者通过描述在春意盎然的景色中设宴置酒与友人分别的情景,表达了一种淡淡的惜别之情。变式考例 2012泰州全诗(塞下曲)的主题是什么?诗中运用了什么手法突出这一主题?答案 主题:戍边将士渴望建功立业;
23、边塞生活的艰苦;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手法:化用典故,虚实结合,衬托。,第12讲 考点聚焦整合,思维轨迹 主题,即全诗表达的思想感情。需要注意的是:这属于“整体把握”类题,答题时一定要着眼于全诗,看清楚全诗的内容,进而体会诗人的感情,切忌断章取义。解题方法:(1)借助诗题,理解主旨;(2)关注序、注,体会主旨,一般序在诗前,注在诗后,有时会巧妙地安排在题干中,它们有助于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3)借助“题眼”,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4)瞄准“诗眼”,揭示主旨;(5)“知人论世”,把握作品主旨。答题模式 作者通过对的描写,表达了心情。或:作者通过对的描写,流露了(对)情趣(不满)。,第12讲 考点聚
24、焦整合,考向2融入诗词意境,体会诗词中的情感情趣例2参见中考真题体验第四题第8题。变式考例 2012遵义本诗(行路难)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答案 本诗表达了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时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或“表达了诗人面对人生坎坷,仍盼望施展自己远大抱负的志向”。),第12讲 考点聚焦整合,思维轨迹(1)结合背景,窥测诗歌的情感。这里的“背景”,一方面指诗反映的广阔的社会现实,这是诗歌产生的土壤;另一方面,“背景”也指诗人多变的人生经历,诗人常常把自己的身世遭遇、个人荣辱融入自己的诗作之中,如李煜、李清照的词作,写尽了词人人生的悲欢离合。(2)分析诗眼,透视诗歌的情感。阅读古代诗歌,如果能抓住
25、“诗眼”,也就能很容易地体会出作者的情感。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诗中的“断肠”二字领起全篇,根据这个“诗眼”,作者思念家乡的悲苦情感便不言自明了。(3)解读意象,挖掘诗歌的情感。解读诗歌意象,有助于我们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第12讲 考点聚焦整合,比如,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中写道“不畏浮云遮望眼”,诗人为什么不用“白云”“孤云”而用“浮云”呢?因为“浮云”可暗指困难、挫折、障碍等,明白这个意象,你便能体会出诗人不畏艰难险阻的精神。答题模式 诗歌内容意境作者情感。,第12讲 考点聚焦整合,考点四赏析诗词语言考向1品评诗词中炼字的妙处例3参见中考真题体验第三题第6题。变式考例 2012随州能否把“悠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古诗文 阅读 语文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5554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