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歌阅读二.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典诗歌阅读二.pptx(6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古代诗歌阅读,第二讲,古典诗歌的表达技巧,历年中考、高考总要涉及对表达技巧的考察。这一考察既包括修辞手法、抒情方式在内,也包括呼应、用典、对比、衬托、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直抒胸臆、情景交融等手法。,修辞格,为了增强诗歌的艺术表现力,诗中常常运用对偶、排比、反复、比喻、比拟、夸张、借代、双关、互文、叠词等修辞方法。修辞格在诗歌中表现得很灵活、巧妙,因此增加了鉴赏的难度。,夸张,白发三千丈危楼高百尺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炉火照天地飞流直下三千尺燕山雪花黄河之水 蜀道之难 朝辞白帝 千里莺啼绿映红,识别夸张,访青崖和尚 郑燮渴疾山来亦易消,山前酒斾望非遥。夜深更饮秋潭水,带月連星舀一瓢。,寄李白二十韵
2、 杜甫昔年有狂客,号尔谪仙人.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声名从此大,汩没一朝伸.文彩承殊渥,流传必绝伦.,比喻,大珠小珠落玉盘白银盘里一青螺二月春风似剪刀疑似银河落九天,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王观,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借代,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春夜喜雨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登金陵凤凰台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长恨歌,反语,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3、杜甫 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林则徐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西江月二首,其一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其二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互文,在诗文中,拆开一个完整的意思,放在前后两处表达,以求内涵的扩充和升华,获得更好的艺术效果。是为“互文”。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柳宗元捕蛇者说)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秦时明月
4、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花径不曾缘客扫,今始为君扫;蓬门今始为君开,不曾缘客开。),单句互文,即在同一句子中前后两个词语在意义上相互交错、渗透、补充。,(1)烟笼寒水月笼沙。(杜牧泊秦淮)我们应理解为:烟雾笼罩着寒水也笼罩着沙;月光笼罩着沙也笼罩着寒水。(2)秦时明月汉时关。(王昌龄出塞)句中的“秦”、“汉”、“关”、“月”四字是交错使用的。理解为“秦汉时的明月照耀秦汉时的关塞”。即“明月依旧,关塞依旧,却物是人非”。更让人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和悲惨。,对句互文就是对(下)句中含有(上)句已经出现的词,出(上)句里含有对(下)句将要出现的词,对句出句的意义相互补充
5、说明。,(1)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这也是一个互文句,完整的句子是“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这两句的意思是每间房子都要开了门进去看看,这一句写出了木兰凯旋时看到旧物的那种久违重见时的喜悦与激动。(2)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木兰辞又名木兰诗)这两句亦为互文,当窗亮敞,对镜顾影是理云鬓,帖花黄的共同条件,意指“当窗、对镜理云鬓帖花黄”。,(3)“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辞又名木兰诗)按字面的解释是“将军经历千百次的战斗而后战死沙场,壮士从军十年凯旋归来。”这就不能不使人产生疑惑,为什么死去的都是将军,而归来的都是壮士呢?事实上,“将军”和“壮士”,“百战死”
6、和“十年归”是互相渗透,互相说明,在意义上是合指兼顾的。这句话的正确的翻译是:“将士(将军战士)们从军十年,经过千百次战斗,有的战死沙场,有的凯旋。,4)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诗中“惊”、“鸣”互文,正确的翻译应为“(半夜里)明月升起,惊飞了树上的鸟鹊,惊醒了树上的眠蝉;轻拂的夜风中传来了鸟叫声和蝉鸣声。”这样理解,词的意境才更显丰富幽美。,(5)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这两句中“将军角弓”和“都护铁衣”为互文,应理解为“将军和都护(这里代指全体人)的角弓都(僵硬)无法张开,铁甲冷得无法穿上。”才更合理。,隔句互文,是指两句互
7、文之间,有其它句子相隔的互文句式。分析理解时和“对句互文”的思路步骤一样。,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王勃滕王阁序)这里的“十旬休假”和“千里逢迎”是隔句,“胜友如云”和“高朋满座”是互文。“胜 友”“高朋”“如云”“满座”相互交错,补充说明。应解释为:“胜友如云,胜友满座;高朋满座,高朋如云。”,排句互文,这种互文的句子在两句以上,而且是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来表达完整意思。如木兰辞中的“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就是排句互文。这四句的意思是到各处街市备办鞍马等战具,不是一处地方买一样东西.,叠音双声叠韵,增强音韵美,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暮江吟霜
8、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村夜依依袅袅复青青,勾引春风无限情。杨柳枝 白居易婷婷袅袅上瑶台 苏轼花影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李清照,双关,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赠别杜牧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表达技巧,赋:铺陈比:兴:渲染烘托对比衬托,渲染,渲染:本义指国画的一种画法。即在需要强调的地方,用色彩涂抹画面,显出物象的阴阳向背,以增强艺术效果。用在诗中则是对环境、景物或人的作为、心理等作多方面的正面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的某种本质和特征。“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
9、莲叶南,鱼戏莲叶北。”(这四句诗的渲染描写,把水上采莲的场面和人们采莲时欢愉的情绪活灵活现的展示在读者面前。),简言之,渲染是指对环境,景物等做多方面的正面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营造意境。,赵师秀约客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以“家家雨”“处处蛙”渲染一种气氛,衬托夜的深和夜的静。,烘托,也是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涂抹,使物象明显突出。用以诗歌创作,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也就是不说本意,只说与此有关的其它事物,达到突出本意的目的。刘熙载艺概所说:“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木写
10、之。”,烘托可以用人烘托人,“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着绡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作者的本意是要表现罗敷的美貌,但又没有正面写她如何美,而是通过过路人、耕、锄者被她的美貌吸引而行为为之迟,年轻人见之搔首弄姿的描写,写出了罗敷美丽的程度。,烘托也可以是用物烘托物,,白居易的夜雪: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作者的本意在写夜雪之大,大到什么程度?没有正面描写,而是通过“衾枕冷”、“窗户明”、“折竹声”的感觉、视觉、听觉等侧面描写来烘托雪之大的。,烘托也可以是用物烘托人,如白居易琵琶行:曲终收拨当心划,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琵
11、琶女弹奏完乐曲,音乐美妙动听,引人入胜,作者不是直接写音乐的余音袅袅,而是通过写周围船上的悄无声息,人们沉浸其中尚未走出音乐的境界,江面寂静,月白风清,从侧面进行烘托的。,区别,渲染与烘托的最大区别在于,渲染是从正面进行的描写,烘托是从侧面进行的描写。同一事物,既可以从正面渲染,也可以从侧面烘托,全看作者的调度使用了。,衬托,就是利用事物间的近似或对立的条件,用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的表现手法。它可以使被陪衬的事物显得更加突出,形象。分正衬和反衬。,正衬与反衬,正衬:用相同或相似的事物来衬托,如以动衬动,以静衬静,以乐衬乐,以哀衬哀。“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白居易“长恨
12、歌”)以六宫后妃之美衬玉环更胜一筹的美。反衬:用相反的事物来衬托,如以动衬静,以乐衬哀,以丑衬美。“月出惊山鸟,时鸣深涧中”以鸟之“惊”、“鸣”反衬春山“夜静”。,1.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李白(以桃花潭的水深衬托出跟汪伦的友情更深。)2.海鸥在大海上飞窜,轰隆隆的雷声把海鸭吓坏了,企鹅胆怯地把肥胖的身躯躲藏在悬崖底下.只有那高傲的海燕,勇敢地、自由自在地在没起白沫的大海上飞翔。海燕高尔基(以海鸭及企鹅的懦弱衬托出海燕的勇敢。),明确正衬和反衬,白居易有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平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
13、杨阴里白沙堤。(乐景衬乐情),谢亭送别 许浑,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急水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滿天风雨下西楼。“红叶青山”反衬诗人“离愁别恨”。(乐景衬别情),对比:,把对立的事物,或景,或境,或人,或情,前后相叙,加以比照,来使人从中有所感有所悟,更加强烈而清晰地传达出诗人所要表达的意旨,以增强艺术效果的表现手法。它强调的是通过比照更鲜明强烈地表达某种意旨。如李白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归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唯有鹧鸪飞。”诗人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今昔对比形成强烈的反差,让读者清晰的感受到历史盛衰的无常。这里重点是通过今昔两种境况的对照,使人从中清晰强烈地感受到某种哲思,而不是
14、为了突出其中的某一种境况。,四者区别,1、渲染:通过(环境)景物描写来渲染气氛。从正面着笔。2、烘托:通过(景物)环境描写来烘托心情。从侧面着笔。(只写侧面一面)3、衬托:分正衬和反衬。(写两面,但是是为了突出其中一面)4、对比:对举的双方是为了通过对比得出另外的结论。,总结:,渲染和烘托:前者从正面着笔,由此言此;后者从侧面用墨,由此烘“托”彼。烘托和衬托:“烘托”是通过别的事物把想要表达的事物写出来,所以,用一事物暗示出另一事物就叫烘托。“衬托”是两种事物都写。“衬托”是用类似的、相关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来突出主体事物的手法。“衬托”分为正衬和反衬。对比和衬托:对比是相反或相
15、似的两种事物互相比照,以共同表现某种思想或意境,对比双方不分主次;而衬托是以次要事物为陪衬突出一个主要事物,一方是工具,一方是目的,两者主次分明。(对比常用于论述,而衬托常用于描写),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五十六岁的老诗人独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眼前的秋江之景,引发了他身世飘零的感慨,渗入了他老病孤愁的悲哀。一连出现六个特写镜头,渲染了萧瑟悲凉的秋江景物的特点,为全诗定下了沉郁悲哀的基调。“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以苍凉秋景衬托诗人飘零之哀。,梅尧臣陶者,
16、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全诗通过陶者和富家的强烈鲜明的对比,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制度的极端不合理,表达了诗人对劳苦人民的深切同情。,渲染,是意象描写对意境营造而言;烘托,主要是景物之描写对情感抒发的烘托。对比和衬托则是两个对立或相近的意象之间的关系。,渲染烘托合说:渲染气氛,烘托情感。,尤其是在借景抒情的诗歌作品中,往往是先用渲染的手法描摹景物塑造意境,再通过景物(意境)来烘托人物情感。如柳永的雨霖铃,起首“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三句写送别的环境,点出离别时的季节是萧瑟凄冷的秋天,地点是汴京城外的长亭,具体时间是雨后阴冷的黄昏。作者浓墨重彩,通过这些景物描写,极
17、力渲染了一种凄凉的气氛,烘托出作者内心的离愁别恨。,“虚”与“实”,古诗的“虚”,指直觉中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从字里行间体味出的那些虚象和空灵的境界;“实”则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1、眼前之景为实,想象虚构构之景为虚。,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年泪眼,竟无语凝噎。这些诗句,写的都是眼前的实景实事实情,是“虚”。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三句,是想象之景,属虚写。,2、现实之景为实,已逝之景之境、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为虚。,念奴娇赤壁怀古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是苏轼游黄岗城外的赤鼻矶所见到的景象,当算是“实”。羽扇纶
18、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这三句,再现了火烧赤壁这一历史画面,显然不是发生在眼前的实景,故属虚写。,3、形象为实,抽象为虚;有限为实,无限为虚。,以虞美人为例:一江春水向东流。这一句,写愁绪。愁绪本是很抽象,李煜却将之化成了“一江春水”气势汹涌,不可遏止,化抽象为形象,化虚为实.又如游园不值: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两句,以少胜多,以有限之红杏表现无限之春意。这是化实为虚。,诗歌中虚实手法的巧妙运用,可以使虚景和实景得以补充映衬,相得益彰。,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虚,就是没有的
19、东西,想像之类的;实,就是有的东西,真实的。这首诗也采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描写了闻到国土收复后的诗人的无比愉悦心情。前两联是实:一二句写杜甫闻到此讯时喜泪沾裳无比高兴,三四句写杜甫妻儿虽身处异地也依然无忧,漫卷诗书的狂欢。后两联是虚:五六句写杜甫想像着自己放歌纵酒还乡酣然自在的心情,七八句写杜甫想像着任轻舟一日千山过的豪放逍遥的情致。通过虚实结合,就把那种无比舒适快乐的心情描写得淋漓酣畅。,联想和想象,联想是由一事物想起与之有关事物的思想活动。联想是诗歌艺术的一种技巧。诗人艾青在诗论中曾说:“联想是由事物唤起的类似的记忆;联想是经验与经验的呼应。”想象是指诗人凭借记忆进行回顾或产生新形象的过程
20、。,1、古诗中的相似联想及其运用:,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诗人在这里,就用了相似联想。这两句,写诗人在作客他乡的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一个独处他乡的人,白天奔波忙碌,倒还能冲淡离愁,然而一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心头就难免泛起阵阵思念故乡的波澜。所以他在睡梦初醒,迷离恍惚中将照射在床前的清冷月光误作铺在地面的浓霜。这一处联想,既写出月光的皎洁,又点出了季节的寒冷,还烘托出诗人飘泊他乡的孤寂凄凉之情。,2、古诗中的对比想及其运用:,唐代陈陶陇西行: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此诗的主旨是写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痛。运用联想进行了对比:一是前方与后
21、方,“无定河”与“春闺”;二是人与鬼,“梦里人”与“河边骨”。通过强烈的对比,把疆场将士英勇战死的壮烈,遗骨河边的凄凉,以及家中仍作生人思念的悲惨,全盘托出,井然呈现,既深化了主题意旨,又反映了多个层面,从而产生了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3.古诗中的因果联想及其运用:,杜甫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里由果推因,春雨好在哪里,一是“知时节”,她体贴人意,知晓时节,在人们急需的时候飘然而至,催发生机。二是默默奉献。在苍茫的夜晚,随风而至,悄无声息,滋润万物,无意讨“好”。,4.相关联想,焚书坑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燃烧竹帛
22、的青烟散尽帝业也化而为虚,函谷关和黄河白白护卫着始皇帝所居。焚书坑内的灰烬未冷山东已发生暴乱,灭亡秦国的刘邦和项羽原本并不读书。,解析,与“坑灰未冷”相关的是秦始皇,与“山东乱”相关的是刘帮、项羽等人。这里用相关联想,意在抒发议论、感慨。山东之乱持续了一个时期,秦王朝最后亡于刘邦和项羽之手。这两人一个曾长期在市井中厮混,一个出身行伍,都不是读书人。可见“书”未必就是祸乱的根源,“焚书”也未必就是巩固“子孙帝王万世之业”的有效措施。说“刘项原来不读书”,而能灭亡“焚书”之秦,全句纯然是揶揄调侃的口吻,包含着极为辛辣的讽刺意味。,5、古诗中的逆反联想及其运用:,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
23、圆”此诗描写的是常见的大漠景象,而作者却能够从“直的孤烟“,通过逆反联想,想到“圆的落日”。“孤烟“的淡色与”落日“的彩色,”直“的劲拔与”圆“的柔美,形成一种奇物的视觉效果,一幅奇妙壮观的画面,诗画结合,绘景开阔鲜明,气势雄浑,成为千古名句。,想象。,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诗人以想象兄弟们发现登山插茱萸少了一人,表达诗人自己对兄弟们的思念之情。又如李白常把现实与梦境、仙境,自然界与人类社会打成一片,他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以飞越的神思结构全诗,诗人的想象犹如天马行空,所描绘的梦境、仙境,正是他所向往追求的光明美好的理想世界。,象征,象征,
24、指的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古诗中常见的表象征的意象:月亮 柳树 草木 南浦 蝉 长亭梧桐 芭蕉 松柏 梅花 莲 鹧鸪 杜鹃,月亮,成了离愁别绪,思乡之愁的象征物。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如“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国,表明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柳树,惜别的象征。,如柳永雨霖铃,就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蝉,象征品行高洁。鹧鸪,表示离愁别绪。,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写照,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唐诗别裁说:“咏蝉者每咏其声,此
25、独尊其品格。”由于蝉栖于高枝,餐风露宿,不食人间烟火,则其所喻之人品,自属于清高一型。骆宾王在狱咏蝉:“无人信高洁。”李商隐蝉:“本以高难饱”“我亦举家清”。,南浦,在中国古代诗歌中,是水边的送别之所。,屈原九哥河伯:“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江淹别赋:“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范成大横塘:“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古人水边送别并非只在南浦,但由于长期的民族文化浸染,南浦已成为水边送别之地的一个专名。,长亭,是陆上的送别之所。,李白菩萨蛮:“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芳草,在中
26、国古典诗歌中喻离恨。,楚辞招隐土:“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萋萋”是形容春草茂盛。春草茂盛,春光撩人,而伊人未归,不免引起思妇登楼伫望。乐府相和歌辞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以“青青河边草”起兴,表达对远方伊人的思念。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睛翠接荒城。”李煜清平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以远接天涯、绵绵不尽,无处不生的春草,来比喻离别的愁绪。,芭蕉,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李清照曾写过:“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舍情。”把伤心、愁闷一古脑儿倾吐出来,对芭蕉为怨悱。吴文英唐多令:“何处合
27、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葛胜冲点绛唇:“闲愁几许,梦逐芭蕉雨。”雨打芭蕉本来就够凄怆的,梦魂逐着芭蕉叶上的雨声追寻,更令人觉得凄恻。,梧桐,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和芭蕉差不多,大多表示一种凄苦之音。,白居易长恨歌:“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秋日冰冷的雨打在梧桐叶上,好不令人凄苦。李煜相见欢:“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可见秋雨打梧桐,别有一分愁滋味。,梅花,傲霜斗雪,不怕打击挫折,纯净洁白。到了唐宋时期,成为一种高洁人格的象征。,张耒:“何以伴高洁,清
28、晓颂黄庭”;张泽民:“一白雪相似,独清春不知。”“肌肤姑射白,风骨伯夷清。”苏轼:“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陆游:“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他们都在对梅花的描写中寄托了一种高洁的品格。,松柏,常用于象征孤直耐寒的品格。,刘禹锡:“后来富贵已凋落,岁寒松柏犹依然。”李山浦:“孤标百尺雪中现,长啸一声风里闻。桃李谤她真是佞,藤萝攀尔亦非群。”另外,如菊花象征坚贞高洁的品质,桃花象征美人,牡丹寄寓富贵,杨花有飘零之意。,杜鹃,凄凉哀伤的象征,杜鹃鸟俗称布谷,又名子规、杜宇、子鹃。春夏季节,杜鹃彻夜不停啼鸣,啼声清脆而短促,唤起人们多种情思。如果仔细端详,杜鹃口腔上皮和舌部都为红色,古
29、人误以为它啼得满嘴流血,凑巧杜鹃高歌之时,正是杜鹃花盛开之际,人们见杜鹃花那样鲜红,便把这种颜色说成是杜鹃啼的血。中国古代有“望帝啼鹊”的神话传说。望帝,名叫杜宇。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肺腑,名为杜鹃。杜鹃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悲苦之事联系在一起。李白诗云:“杨花飘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又如李白蜀道难:“又闻子归啼夜月,愁空山。”杜鹃的啼叫又好像是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它的啼叫容易触动人们的乡愁乡思,宋代范仲淹诗云:“夜入翠烟啼,昼寻芳树飞,春山无限好,犹道不如归。”,白描诗歌表现手法之一,主要用朴素简炼的文字描摹形象,不重
30、词藻修饰与渲染烘托。,1、刻画人物,不绘背景,只突出主体。如白居易的卖炭翁: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解析,“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肖像描写,不仅准确地表现了卖炭翁的职业和年龄特征,而且使人想到他的辛酸劳作和痛苦生活。长期受烟火熏烤使皮肤变色,终日扒摸木炭把十指沾黑,而“两鬓苍苍”又表现出卖炭翁的凄楚和衰老。卖炭翁却在“衣正单”时“愿天寒”,一怕天气暖,炭卖不掉,衣食无所出,二想天气寒冷,卖个好价钱。这两句诗深刻地表现了他对
31、“卖炭得钱”的殷切期望,反映了他十分悲惨的生活境遇。,2、叙写事件,不求细致,只求简明。,聂夷中田家:父耕原上田,子属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这首诗表现田家的悲苦命运,没有大肆铺张,用语简炼,诗人冷静地叙述田家的生活与遭际:父亲在原田上耕种,儿子在山边开垦荒地,他们不惜流血流汗,想尽办法扩大耕种,增加收获,以维持生计,图个日子过得好一点。然而,在青黄不接的六月,田地里的庄稼还没有成熟,“官家”早已迫不及待地修缮粮仓,张开血盆大口,只等着禾苗成熟,便如数搜刮进自己的仓里。全诗没有半句议论与抒情,却深刻地提示了农民深受苦难的根源。,3、描写景物,不尚华丽,务求朴实。,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诗人连用九个名词,分别描绘了“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九个意象,成一幅苍凉寂寥的秋景图,表现出浓烈的思乡之情。尽管作者不著一个哀字,但是悠悠哀愁在这样萧瑟苍凉的暮景中尽露无遗。用白描手法写景,可让人快速抓住景物的特征,体会作者所寄寓的感情。,白描强调简单质朴,不重词藻修饰与渲染烘托。,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5553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