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歌鉴赏2013ppt.ppt
《古典诗歌鉴赏2013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典诗歌鉴赏2013ppt.ppt(9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23/11/12,1,古典诗歌鉴赏,2023/11/12,2,考纲说明,1、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2023/11/12,3,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就该考点而言,实际上是,“写什么”(形象),诗词鉴赏高考考点精解,2023/11/12,4,鉴赏作品的形象,2023/11/12,5,考点阐释,鉴赏形象要点,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把握形象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2023/11/12,6,捕捉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社会
2、寓意,理解蕴涵在形象中的思想情感或观点态度。,2023/11/12,7,人物形象,人物形象既指诗歌中作者创造的人物形象,又指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即作者的形象。我们要通过形象来挖掘探寻诗人的情感心志。,2023/11/12,8,小儿垂钓 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这首诗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刻画垂钓小儿这个 形象的?这个形象有哪些特点,试作分析。,从形神两个方面(或从外貌、动作、心理等方面);,聪明(机灵),天真可爱;“蓬头”、“侧坐”等表现小孩的天真可爱,从“遥招手”、“怕”等可看出小孩的聪明(机灵)。,2023/11/12,9,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
3、,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首诗的前两句描绘了 的环境。试简要的分析“蓑笠翁”的形象。,寒冷、寂静,是一个清高孤傲的形象。在这样一个寒冷寂静的环境里,那渔翁不怕天冷雪大,忘掉一切,专心钓鱼,形体虽然孤独,性格却显得清高孤傲,甚至有点凛然不可侵犯似的。这个被幻化了、美化了的渔翁形象,实际上正是诗人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他其实就是诗人自己。,2023/11/12,10,【2011 四川卷】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怀天经、智老,因访之 陈与义今年二月冻初融,睡起苕溪绿向东。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西庵禅伯还多病,北栅儒先只固穷。忽忆轻舟寻
4、二子,纶巾鹤氅试春风。(选自陈与义集校笺)【注】天经,姓叶,名;智老,即大圆洪智和尚。诗中“禅伯”指大圆洪智,“儒先”指叶天经。请简要概括诗中诗人的形象特点。,诗人形象:情趣高雅、珍视友情、风流飘逸,2023/11/12,11,常见人物形象,1、英雄 蜀 相 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作者或借英雄抒发建功立业的抱负,如曹操短歌行;或借古人得志反衬自身蹉跎岁月碌碌无为,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或用之体现自己报国无门的悲愤,如范仲淹、辛弃疾、陆游、岳飞等人;或借此表达对古人的景仰之情。,2023
5、/11/12,12,2、谪客 文人骚客被贬谪到偏远之处,多有羁旅行役之作,往往借景抒情,抒发贬谪之悲,飘泊之苦、怀才不遇之感,宦海沉浮之叹。,2023/11/12,13,3、游子 辞故土,游异乡,睹物而伤情,顿生亲人之思、家园之恋。明月、笛声、草木花卉,乃至季节更替都会触发其内心情感。,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2023/11/12,14,4、隐士诗人看惯了官场的勾心斗角,世俗社会的浑浊不堪,退居田野乡间,与乡人为伍,与明月作伴,抒写清闲安逸生活,赞美田园美好,吟咏情性。相关的意象常有菊花、青松、钓客等。,2023/11/12,15,5
6、、闺妇闺妇独守空房,每在夜深人静之际或季节更迭之时,别离的苦情、对游子的思念、凄冷寂寞的悲伤或美人迟暮之感便油然而生,另外还有作者假托思妇闺情寄寓自己人生感慨的。,2023/11/12,1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秋夜曲 张仲素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1)“秋逼暗虫通夕响”一句在整首诗中起到哪些作用?答:照应诗题;表现秋虫鸣叫时间之长;暗示主人公彻夜不眠;衬托主人公离情萦怀和难耐的寂寞。(2)“漫漫轻云露月光”,一句在诗中起什么作用?诗中主人公是什么人?流露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回答。答:承前启后。承上句长夜不眠,故而引起望月,为思
7、夫做铺垫。主人公是位丈夫远行的思妇 诗歌表现她丈夫远行独守闺中的凄清孤寂和关怀(关心)丈夫的无限深情。,2023/11/12,17,人物形象鉴赏答案组织,2023/11/12,18,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注:沧洲,指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试分析这首词的人物形象。,2023/11/12,19,第一步 塑造了怎样的形象(思想性格)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第二步 结合诗句分析形象(有时简略)诗中以“万里”“匹马”来表现人物曾经的金戈铁马,驰骋疆场,以“关河梦断”“泪空流”写出自
8、己的年华已老又被弃置不用,“身老苍州”,但仍“心在天山”,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第三步 指出形象的意义、表达了什么感情。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悲愤。,2023/11/12,20,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独坐敬亭山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试分析诗中所塑造的诗人形象。,2023/11/12,21,答:全诗塑造了一个不与世俗同列,自由、闲适又有点孤傲的诗人的形象。众鸟之“高飞”与孤云的“独去”,写出了山静而空的特点,暗示了世俗对诗人的冷遇,表现出诗人自由而闲适的孤身生活;只有“相看不厌”的敬亭山才是自己惟一的知己。同时,诗人愈是写
9、山的“有情”,愈是表现出人的“无情”,从而又写出了诗人孤独寂寞之中的傲岸倔强的性格。表现出诗人从自然中寻求快乐,忘怀得失的思想感情。,2023/11/12,22,景物形象又可称意象,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也就是借景抒情的景或托物言志中的物,景物形象,2023/11/12,23,1、景 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中写景往往是通过景物来传情达意。诗中形象(意象)倾注了诗人的思想,包孕着诗人的情感,分析诗歌形象要根据诗歌描写的具体物象和画面识别其性质,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概括出诗歌的象征意义和社会意义。,2023/11/12,24,2、物 托物言志是咏物诗常用的手法。理解咏
10、物诗就要抓住作者所吟咏事物的特征。要根据诗句对事物的着力描绘,概括所咏之物的形象特点,然后联系作者经历和所处状态读懂作者寄寓的某种思想情感。由物到人,由实到虚,由“形似”而求“神似”。,2023/11/12,25,意象与意境,2023/11/12,26,诗歌意象的作用,营造氛围(如琵琶行中的“枫叶荻花秋瑟瑟”句,就营造出与朋友离别时的萧瑟、落寞的氛围)借景抒情,2023/11/12,27,塑造意境:意境是作者抽取自然景物中的多个特定景物以进行描绘而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它展现给读者的是一幅立体感强的画面,目的是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对于读者而言,也只有“临其境”或“入其境”才能感知境界之妙以及作
11、者的情感。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鹜齐飞”、“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等都是意境深远的诗句。,2023/11/12,28,烘托人物节质或性格(这种作用在写物诗中较为普遍,在表达技巧上,常用象征手法或比喻修辞,如雪、竹、梅、松、鹤、荷、金风玉露等等,衬托人物品行高洁、性格坚毅、情感纯洁等)奠定情感基调(如柳永雨霖铃开头三句“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为全词奠定了凄凉、伤感的基调)以景衬境(这一作用在山水诗中运用最多,如以闹景衬静境“竹喧归浣女”,以动景衬静境“莲动下渔舟”,以暖景衬冷境“日色冷青松”,以
12、亮景衬暗境“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以满景衬空境“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以物语(或物态)衬心境“废池乔木,犹厌言兵”,等等),2023/11/12,29,意象与意境的关系如果意象是花朵,意境就是美好的春天如果意象是落叶,意境就是冷萧的清秋 意象的组合叠加生成意境,用这样简单的关系式来表示:意象物象 情思意境意象意象,2023/11/12,30,意象和意境例析,例1:登高 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诗人一连用八个意象(秋风、苍天、猿、洲渚、白沙、飞鸟、落木、长江)
13、并置;营造出一个宏阔、萧杀的意境。,2023/11/12,3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分析意境型题目的解题法,2023/11/12,32,【答题步骤】,具体答题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考生应该通过 自己的想象和联想,用自己的语言把诗歌所描述的画面描摹出来。这里有两个要点,一是用自己的语言,切忌直接引用;二是要描摹出主要的景物,不必每句、每个景物都写到,但要
14、写到主要的景物,语言力求优美。第二部分,应在描摹出图景后,用一两个双音节词语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情境的氛围特点,或幽静,或萧瑟,或生机勃勃,或孤寂凄清,或雄浑壮丽,或沉郁忧愁,或和谐静谧,或开阔苍凉,或高远辽阔等等。第三部分,根据这首诗情境氛围的特点再来谈诗人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什么的“感伤”。,2023/11/12,33,答 题 示 例,绝句二首(其一)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答:
15、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2023/11/12,34,常见描写意境特点用词,孤寂 冷清 恬静 恬淡 幽静 安谧 清幽 明净 清新 明丽 萧瑟 凄凉 恬静 雄浑 雄壮 雄奇 瑰丽 优美 肃杀 荒寒 萧条 苍茫 辽远 苍凉 悲壮 空灵 自然,2023/11/12,35,诗歌语言的鉴赏,2023/11/12,36,三、分析语言特色,一、炼字型,二、一词(句)领全篇,诗歌语言题
16、考查类型,2023/11/12,37,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贾岛,2023/11/12,38,语不惊人死不休 杜甫,2023/11/12,39,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卢延让,2023/11/12,40,诗赋以一字见工拙 苏轼,2023/11/12,41,炼字类答题模式:,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有什麽作用?或与其它某字比较提出优劣问题。,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有修辞
17、的指出其修辞妙处。(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2023/11/12,42,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答: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只一“看”字,就淋漓尽其所有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2023/11/12,43,1、动词2、副词3、数词4、活用5、叠词
18、6、名词组合,经常考查的关键字词,2023/11/12,44,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或“字眼”或“诗眼”),为什么?提问变体:哪字词(句)是理解全诗的关键(或“字眼”或“诗眼”)?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或全诗的感情基调,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查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答题步骤: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从该词在全诗的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一词(句)领全篇型,2023/11/12,45,【天津卷】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8分)骤雨【宋】华岳牛尾乌云泼浓墨,牛头风雨翩车轴。怒涛顷刻卷沙滩,十万军声吼鸣瀑。牧童家住溪西曲,侵早骑牛牧西北
19、。慌忙冒雨急渡溪,雨势骤晴山又绿。据文渊阁四库全书(1)第三、四句“卷”“吼”两个词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结合诗句简析。(2分)(2)请结合全诗赏析“雨势骤晴山又绿”一句。(3分)(3)有人说,本诗第五、六句可以放在开头,你认为好还是不好,为什么?(3分),(1)“卷”从视觉角度,写出了骤雨袭来时的迅猛态势。“吼”从听觉角度,写出骤雨声势之大。(2)“骤晴”写雨来得急、去得快,暗扣诗题。“山又绿”写出了雨后景色变化,隐含牧童因雨停而轻松的心情。(3)不好。开篇写暴雨骤至,先声夺人,和结尾雨的骤然停止形成呼应,体现出作者谋篇布局的艺术匠心。如果把第五、六句放在开头,牧童就成了描写的重心,冲淡了诗的艺
20、术效果。好。先写牧童悠然自得的情状,衬托出骤雨突至的紧张场面,给读者提供了一个阅读视角,增强了身临其境的艺术效果。而按照现在的顺序,在表达上略显突兀。,2023/11/12,46,分析语言型,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 语言艺术。,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凝练沉郁、对仗工稳、语近情遥、语近旨远、庄谐俱见,2023/11/12,47,答题示例:春怨 金昌绪打起黄莺儿,莫教
21、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一),“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答题步骤:(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023/11/12,48,常见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淡雅 平淡自然 明快浅显 辞藻华丽 委婉含蓄 简洁洗练 沉郁顿挫 浑厚雄壮 多用口语 明白如话 朴实无华 华美绚丽 明白晓畅
22、 笔调婉约 雄奇奔放,2023/11/12,49,诗歌的表达技巧,2023/11/12,50,1、考点解析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的方式。它的含义非常广泛,既可以包括各种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使用,也包括各类表现手法和艺术构思上的巧妙使用。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或艺术构思.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2023/11/12,51,1、抒情方式:2、修辞手法:3、表现手法:4、构思技巧5、表达方式,一、考查范围,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双关、设问、反问、互文、通感、用典,直
23、抒胸臆间接抒情,赋、比、兴,对比,烘托渲染、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小中见大,点面结合,想像联想,象征、托物言志。,层层深入、先总后分 卒章显志 伏笔抑扬,记叙,描写,议论,抒情,2023/11/12,52,1、抒情方式:2、修辞手法:3、表现手法:4、构思技巧,比喻、比拟、衬托、借代、夸张、对偶、双关、设问、反问、互文、通感、对比、用典等,直抒胸臆间接抒情,赋、比、兴,记叙、描写、抒情、议论,动静结合,情景交融,虚实结合,小中见大,点面结合,想像联想,象征寄托等,首尾照应 开门见山 层层深入、先总后分 卒章显志 过渡 铺垫 伏笔等,表达方式,诗歌鉴赏命题的常用术语理解,2023/11/12,53
24、,1、抒情方式:2、修辞手法:3、表现手法:4、构思技巧,比喻、比拟、衬托、借代、夸张、对偶、双关、设问、反问、互文、通感、对比、用典等,直抒胸臆间接抒情,赋、比、兴,记叙、描写、抒情、议论,动静结合,情景交融,虚实结合,小中见大,点面结合,想像联想,象征寄托等,首尾照应 开门见山 层层深入、先总后分 卒章显志 过渡 铺垫 伏笔等,诗歌鉴赏命题的常用术语理解,抒情特点,2023/11/12,54,1、抒情方式:2、修辞手法:3、表现手法:4、构思技巧,比喻、比拟、衬托、借代、夸张、对偶、双关、设问、反问、互文、通感、对比、用典等,直抒胸臆间接抒情,赋、比、兴,记叙、描写、抒情、议论,动静结合,
25、情景交融,虚实结合,小中见大,点面结合,想像联想,象征寄托等,首尾照应 开门见山 层层深入、先总后分 卒章显志 过渡 铺垫 伏笔等,诗歌鉴赏命题的常用术语理解,艺术构思,2023/11/12,55,1、抒情方式:2、修辞手法:3、表现手法:4、构思技巧,比喻、比拟、衬托、借代、夸张、对偶、双关、设问、反问、互文、通感、对比、用典等,直抒胸臆间接抒情,赋、比、兴,记叙、描写、抒情、议论,动静结合,情景交融,虚实结合,小中见大,点面结合,想像联想,象征寄托等,首尾照应 开门见山 层层深入、先总后分 卒章显志 过渡 铺垫 伏笔等,诗歌鉴赏命题的常用术语理解,布局谋篇,2023/11/12,56,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古典 诗歌 鉴赏 2013 ppt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5553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