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经济学04资本形成与经济发展.ppt
《发展经济学04资本形成与经济发展.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展经济学04资本形成与经济发展.ppt(7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引子 中国的户籍制度,一、中国户籍制度的起源1958年全国人大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同1957年底和1959年初分别制定的临时工招聘规定和户口登记制度一起,标志着全国城乡统一的户籍制度正式形成。但此时,这一制度更多地是针对“大跃进”带来的城市人口的快速增加,管理的功能远远大于限制的功能。该条例在限制人口向城市流动方面的功能得以全面强化和真正执行,却是1960年开始的“三年自然灾害”造成的商品粮供应的全面紧张,以及随之而来的对城市人口猛烈压缩而展开的。1963年,公安部依据是否吃国家计划供给的商品粮,将户口分为“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使得这个制度具有了真正的操作依据。1964年
2、国务院批转公安部关于处理户口迁移的规定(草案),进一步划分了城市之间人口迁移的界限。,这个看似因为偶然事件临时起用的制度,并没有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而取消。1975年通过的宪法,干脆取消了关于迁徙自由的条款。1977年,国务院批准的公安部关于处理户口迁移的规定,第一次正式提出严格控制“农转非”,使城乡间城市人口迁移的限制达到了顶峰。其后这个制度虽然随着粮食压力的减小和暂住人口以及流动人口的冲击而逐渐弱化,但仍然没有立即取消的迹象。,提出的问题,为什么在粮食压力和人口流动压力减小之后,中国并没有取消户籍制度?,二、中国户籍制度存在的原因计划经济下的工业化资本积累模式的一部分如何获得启动工业化的原始
3、资本是新政权必须首先考虑的重大问题。朝鲜战争的爆发和冷战的开始,使中国完全脱离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世界。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前苏联的援助成为中国工业化资本的主要来源。但是到了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开始恶化,工业化积累的外部资本来源完全断绝。中国在工业化初期,就必须将工业化完全建立在内部的积累上。此时,中国工业化原始资本积累的来源,只能是中国最大的传统产业农业。利用工农业产品剪刀差,是当时中国孤立的国际经济环境下的唯一选择。,提出的问题,资本在经济发展中有什么的作用?发展中国家应如何实现资本形成?(现代西方发达国家靠暴力实现),第四章 资本形成与经济发展,资本及资本形成 资本形成在
4、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 资本形成的国内来源,一、资本及资本形成,资本认识的变迁*物质资本*何谓“资本形成”*,1.1资本认识的变迁,20世纪50年代,经济学家把物质资本看作经济发展的关键20世纪60年代,经济学家认识到人力资本的积累和开发更为重要20世纪70年代,经济学家认识到金融资本的重要性20世纪8090年代,社会资本的研究开始成为一个热门问题。社会资本是指社会组织的特征,诸如信任、规范以及网络,它们能够通过促进合作行为来提高社会的效率。帕特南:使民主运转(1993),1.2物质资本,物质资本:在一定时间内用来生产其他产品(包括消费品和投资品)的物品,如机器设备、厂房和其他建筑物、交通运输设施
5、等 物质资本的特点:(1)物质资本是投资过程的结果(2)物质资本代表本期生产能力,也代表未来生产能力(3)具有耐用性。早期发展经济学家所强调的资本是指物质资本。,1.3 资本形成,早期发展经济学家认为,在影响经济增长的三个生产要素中,自然资源已被历史证明起不了决定性作用;劳动力在发展中国家一般比较多,不会成为障碍;发展中国家最缺少的生产资源是资本。因此,发展中国家要改变贫困落后的状态,必须首先解决资本缺乏的问题,即要促进资本形成。什么是资本形成:储蓄转化为投资,投资又形成一定形式的资本,资本再转化为生产能力的过程。储蓄投资资本生产能力。“资本形成的实质,是将社会现有的部分资源抽调出来增加资本品
6、存量,以便使将来可消费产品的扩张成为可能”(纳克斯)早期的发展经济学家认为,要实现发展中国家的资本形成,就需要政府通过有计划、大规模的投资来促进资本形成。,二、资本形成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纳克斯的“贫困恶性循环”理论纳尔逊的“低水平均衡陷阱”理论缪尔达尔的“循环积累因果关系”理论罗森斯坦一罗丹的“大推进”理论莱宾斯坦的“最小临界努力”理论结论对资本作用的实证研究正确认识资本形成对经济发展的作用,2.1 纳克斯的“贫困恶性循环”理论,主要观点*具体分析*政策含义*对该理论的批评*,2.1.1 主要观点,1953年,纳克斯在不发达国家的资本形成一书中探讨了贫困的根源。他认为发展中国家之所以贫困是
7、因为其经济中存在若干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的“恶性循环力量”在作用,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贫困的恶性循环。他由此得出了著名的结论:“一国穷是因为它穷(A country is poor because it is poor)”.,2.1.2 具体分析,供给和需求两方面的贫困恶性循环勾结在一起,形成一个死圈,很难打破,2.1.3 政策含义,资本形成是打破贫困恶性循环的关键,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同时作用,进入良性循环促进资本形成必须大规模增加储蓄,扩大投资,产生相互需求,扩大市场容量,2.1.4 对该理论的批评,发展中国家储蓄率低并不仅仅是由于收入水平低,还由于社会、政治和其他制度方面缺乏鼓励人们储蓄和把储蓄
8、用于生产性投资的刺激因素(2005年国内储蓄率高达51,而全球平均储蓄率仅为19.7,中国为什么储蓄率很高?)即使有了足够的储蓄和资本形成,经济增长还受到其他许多因素的限制纳克斯将个人储蓄作为储蓄的唯一来源,忽略了企业储蓄和政府储蓄,低估了发展中国家的储蓄能力(实则不小,如中国),2.2 纳尔逊的“低水平均衡陷阱”理论,主要观点*具体分析*政策含义*对该理论的批评*,2.2.1 主要观点,1956年,纳尔逊(Nelson,R.R.)在不发达国家的一种低水平均衡陷阱理论中提出发展中国家的人口过快增长是阻碍人均收入提高的“陷阱”,必须进行大规模的资本形成,使投资和产出的增长超过人口增长,才能跳出“
9、陷阱”,实现人均收入的大幅提高和经济增长,2.2.2 具体分析,人口增长与人均收入变动的关系*经济增长率与人均收入变动的关系*低水平均衡陷阱*,人口增长与人均收入变动的关系,人均收入水平很低,人口增长率低人均收入提高,人口增长率提高人均收入到一定水平后,人口增长率稳定下来,F,经济增长率与人均收入变动的关系,在经济发展的一定阶段,人均收入水平的增加将导致资本的增加,促进经济增长率的提高。但当人均收入达到较高水平以后,新增加的收入将主要用于消费,投资的份额相对减少,使经济增长率下降。,低水平均衡陷阱,人均收入低于OE时,国民收入增长率高于人口增长率,使人均收入提高 人均收入超过OE,但低于OF时
10、,人口比国民收入增长的更快,使人均收入降低,又回到OE附近 E是低水平均衡点(收敛)人均收入高于OF,小于OG时,收入增长率高于人口增长率,人均收入提高。大于OG时,收入增长率低于人口增长率,人均收入减少。G点是高水平均衡点 越过F点才能跳出陷阱,如果能越过F点,就可以比较顺利地实现高水平均衡。,E,2.2.3 政策含义,越过F点必须靠大规模的投资拉动,以跳出陷阱人口过快增长是经济增长的障碍。必须采取措施控制人口的过快增长,比如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就成效显著。按照目前的趋势,中国人口可能永远也不会超过15亿,2.2.4 对该理论的批评,与纳克斯的“贫困恶性循环”理论一样,忽视了资本以外的其他因素
11、的作用,2.3 缪尔达尔的“循环积累因果关系”,缪尔达尔其人*主要观点*亚洲的戏剧简述*具体分析*政策含义*,缪尔达尔其人,缪尔达尔是瑞典学派的领袖之一,制度经济学的主要代表,发展经济学的先驱人物。1974年他和自由主义经济学大师哈耶克一道,因他们“对经济的、社会的和制度现象的内在依赖性的精辟分析”,共获当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缪尔达尔早年毕业于法学院,后获经济学博士学位,任大学教授,两度当选议员,先后在政府的几个职能部门做长官(20世纪40年代中期当选为瑞典战后计划委员会主席以及贸易与商业部长)曾在联合国任职。由于缪尔达尔的经济学思想及其政治地位的影响,他成为瑞典这个福利国家的主要构建者之一。
12、冈纳缪尔达尔的经济学有两个显著特征关注现实世界中的经济问题,试图将其他学科的观念引入经济学分析。缪尔达尔的大半生都在研究种族关系、失业和贫困问题。,2.3.2 主要观点,缪尔达尔(Myrdal,G.K.)在1957年出版的富国与穷国,从社会结构和文化因素去发掘贫困的原因和摆脱贫困的途径,涉及到这些国家的政治建构、宗教传统、人口及种族、教育等问题,还专门探讨腐败对经济增长的阻碍,使人们对贫困问题的复杂性和结构因素有了更深刻的认识1968年出版的亚洲的戏剧:南亚国家的贫困问题研究从社会结构和文化因素去发掘贫困的原因和摆脱贫困的途径,使人们对贫困问题的复杂性和结构因素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总之,他提出发
13、展中国家的贫困问题是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综合作用、循环积累的结果。他也因此获得1974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主要贡献为“对经济的、社会的和制度现象的内在依赖性的精辟分析”,2.3.3亚洲的戏剧简述(1),大多数经济学家断言,在公平与增长之间存在着一种平衡(库兹涅茨),而缪尔达尔则断定不存在这样的平衡,越公平则增长越快。缪尔达尔(1970)认为由于贫困造成的生理与心理后果和穷人无法施展自己的才智,不平等将致使增长放慢。因为消费增长可以促使生产力增长,因此在发展中国家消费增长实际上就是投资增长。同样,实行收入再分配的福利国家将刺激需求水平上升和增长速度加快。南亚国家的贫困与殖民掠夺有着历史关系,但
14、独立后十几年改观不大。他认真考察了南亚人的“态度”和“制度”。“态度”指促使行为成为现实的信念和价值观念的总和。宗教是大众在贫困生活中的精神支柱,与经过宗教改革高扬人性的西方的基督教不同,作为大多数人信奉的印度教还保留着几千年前的观念,这些观念把大众的目光引向来生,对现世苦难默默承受。而作为领导的精英对宗教的态度也是很传统的,认可宗教所造成的社会等级制度,尽管宗教因素是阻碍现代化与现代化理念相悖的力量。,2.3.3亚洲的戏剧简述(2),制度难以发挥作用:由于南亚缺乏公平自由的竞争环境,所以使制度安排所做的一些倾斜难以真正达到目的,而且和难以克服的民众以及精英的态度集合在一起,使经济步伐的前进十
15、分缓慢。政策建议:首要的是,发展中国家必须在教育方面投入更多资金。其次,必须集中力量改善卫生状况,提供净水和发展其他公共福利设施。第三,收入支援方案必须解决收入不平等问题以及发展中国家大多数公民收入不足的问题。,2.3.4 具体分析,分析方法*经济发展的循环积累过程*发展中国家的分析*最重要的因素是资本形成不足和分配不均*,分析方法,缪尔达尔反对新古典的静态均衡分析方法,认为应采用制度的、整体的、动态的方法来研究经济发展问题经济发展也不是新古典认为的由单一或少数因素决定的,而是由技术进步、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传统等多因素决定的,经济发展的循环积累过程,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多种因素是相互联系、
16、相互影响、互为因果的,呈现“循环积累”的发展态势,即一个因素发生变化(初始变化),引发另外的因素发生相应的变化,并强化先前的因素(次级强化),使经济沿原先因素发展的方向发展,发展中国家的分析,人均收入低贫困生活水平低下、营养不良、卫生保健条件差、文化教育落后人口质量下降、劳动力素质低劳动生产率低产出低收入低进一步强化了经济贫困,使发展中国家总是陷入低收入与贫困的累积性循环困境之中。是一个多因素循环积累的过程,最重要的因素是资本形成不足和分配不均,产生低收入的原因有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等多方面,但最重要的因素是资本形成不足和收入分配不均,2.3.5 政策含义,通过权力关系、土地关系、教育等方面
17、的改革,使收入平等,增加穷人的消费,提高投资引诱并增加储蓄,促进资本形成,提高生产率和产出水平,提高人均收入。这样发展中国家将从低收入的循环积累过程中解脱,进入良性的循环积累的过程。缪尔达尔相信,通过发达国家的经济援助,通过现代化价值观的传播,通过发展中国家彻底的政治变革以及人民自身的努力,贫穷问题是可以得到克服的。,2.4 罗森斯坦一罗丹的“大推进”理论,主要观点:他认为发展中国家要有效地促进资本形成和经济增长,必须全面地、大规模地进行投资,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大推进”理论的理论依据*“大推进”理论的实践*对“大推进”理论的质疑*,“大推进”理论的理论依据,罗森斯坦一罗丹在40年代研究
18、东欧和东南欧落后地区战后工业问题时,提出了“大推进理论”。他认为,发展中国家以农业生产为主,劳动生产率和收入水平低下,要摆脱贫穷落后状态,只有发展工业。由于发展中国家缺少工业生产所需的基础条件,要实现工业化,首先必须大规模地进行基础设施投资。如果仅仅在个别部门进行小规模投资,是不可能走出困境的。资本的供给是不可分的,比如基础设施是互相依存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交通、通讯、供水、电力、学校、医院等等都必须达到一定的规模而且配套才能发挥作用。这就要求投资要达到一定规模才能同时建成这些基础设施。,“大推进”理论的实践,20世纪70年代,伊朗的巴列维王朝在美国的支持下,为了迅速实现现代化,进行了雄心勃勃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发展 经济学 04 资本 形成 经济发展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5549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