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应热的测量与计算宋辉英.ppt
《反应热的测量与计算宋辉英.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反应热的测量与计算宋辉英.ppt(3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写出常见的放热反应和一个吸热反应。2、从两方面解释为什么有的反应吸热,有 的反应放热。3、说明反应热与焓变的关系。4、写明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注意问题。,温故知新,答案:,2、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就是放热反应,小于则是吸热反应;所有断键吸收的总能量大于所有形成新键放出的总能量就是吸热反应,小于则是放热反应。,1、放热反应:燃料的燃烧、中和反应、金属与酸吸热反应:Ba(OH)2.8H2O+NH4 Cl。,3、不特别注明,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就是该反应的焓变。,4、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注意事项:(1)反应物和生成物要标明其聚集状态,用g、l、s分别代表气态、液态、固态。(2)方程式右端用H 标
2、明恒压条件下反应放出或吸收的热量,放热为负,吸热为正。(3)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不表示分子个数,只表示物质的量,因此可以是整数或分数。(4)对于相同物质的反应,当化学计量数不同时,其H 也不同,即H 的值与计量数成正比。,专题1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第一单元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反应热的测量与计算,1.在最初,一些基本的、容易控制的反应的焓变是通过实验测定的;2.后来,一些难以控制的反应的焓变是在此基础上,通过间接计算获得的。,引入,HCl(aq)+NaOH(aq)=NaCl(aq)+H2O(l)H 57.3kJmol1,2C(s)O2(g)2CO(g)H 221kJmol1,CO(
3、g)+1/2O2(g)=CO2(g)H2=-283.0kJ/molC(s)+O2(g)=CO2(g)H3=-393.5kJ/mol,1.测量装置,1.测量装置,环形玻璃搅拌棒,温度计,根据不同实验要求,选择不同的量热计,Q=c m t,实 验 原 理,公式一:Q=Cmt公式二:H=Qn C为比热容,为定值。m为质量,可以测定。n为物质的量。,观察实验,中和反应的反应热,判断下列反应热是否相同:HCl(aq)+NaOH(aq)=KCl(aq)+H2O(l)H1HCl(aq)+KOH(aq)=KCl(aq)+H2O(l)H2HNO3(aq)+NaOH(aq)=KCl(aq)+H2O(l)H3,几个
4、相关概念间的关系,反应热,中和热,燃烧热,.,二、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量,1.中和热的定义:,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1molH20,这时的反应热叫做中和热.,注:强酸与弱碱反应,强碱与弱酸、弱酸和弱碱反应生成1molH2O放出的热小于57.3KJ/mol,3.实验中的问题:,1、实验中能否用环形铜丝搅拌棒代替环形玻璃搅拌棒?为什么?,2、有人建议用50mL0.55mol/LNaOH进行上述实验,测得的中和热数值会更加准确。为什么?,3、若改用100 mL 0.50 mol/L的盐酸和100 mL 0.55 mol/L的NaOH溶液,所测中和热的数值是否约为本实验结果的二倍(假定各步
5、操作没有失误)?,讨论:任一反应的反应热均能直接测出吗?,如何获得以下反应的反应热:C(s)+1/2O2(g)=CO(g);H1=?,CO(g)+1/2O2(g)=CO2(g)H2=-283.0kJ/molC(s)+O2(g)=CO2(g)H3=-393.5kJ/mol,+=,则H1+H2=H3 H1=H3-H2=-393.5kJ/mol+283.0kJ/mol=-110.5kJ/mol,应用了什么规律?,写出稀硫酸与稀氢氧化钡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硫酸和氢氧化钡反应的中和热值为多少?,盖斯定律(1840年),为什么放出的热量不同?你能否据此估计水液化所放出的热量?,14,1、盖斯定律:化学反
6、应的焓变仅与反应的起始态和最终态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一个化学反应,不论是一步完成,还是 分步完成,其总的热效应是完全相同的。,2、运用盖斯定律的计算(1)若一个反应的焓变H=a kJmol1,则其逆反 应的焓变H=-a kJmol1(2)若一个化学反应方程式可由另外几个反应 的化学方程式相加减而得到,则该反应的 焓变亦可以由这几个反应的焓变相加减而 得到。,HH1+H2,小结:,一、反应热的测定和计算:测量反应热中和热的测定:实验原理 实验步骤 实验中的问题反应热计算盖斯定律,思考下列问题:,1、世界上最重要的化石燃料有哪些?有何优点?,答:煤(主要成分C)、石油(主要为烃的混合物,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反应热 测量 计算 宋辉英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5548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