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类型的环境影响评价.ppt
《其他类型的环境影响评价.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其他类型的环境影响评价.ppt(1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七章 其他类型的环境影响评价广东工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白晓燕2011.5,第一节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一、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和特点(一)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指在特定的区域、特定的时间内有计划进行的一系列重大开发活动,其特征:(1)占地面积大,一般在1平方公里以上;(2)性质复杂:一般涉及多种行业;(3)管理层次多;(4)不确定因素多;(5)环境影响范围大,程度深;(6)有条件实施污染物集中控制和治理。,第一节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二)特点广泛性和复杂性、战略性、不确定性、评价时间的超前性、评价方法多样化、更强调社会、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三)主要类型流域开发、开发区建设、城市新区建设
2、、旧区改建等四种类型。,第一节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二、原则、目的及意义(一)区域环评的原则同一性原则(规划和环评同时进行)、整体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实用性原则、战略性原则、可持续性原则(二)目的通过对开发活动的环境影响评价,以完善区域开发活动规划,保证区域开发的可持续性发展。(三)意义避免重大决策失误,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区域自然生态环境和资源的破坏;合理布局、入区项目的筛选提供决策依据;有助于了解区域的环境状况和区域开发带的环境问题,有助于总量控制规划和建立环境保护管理体系;可作为单项入区项目审批依据和区域内单项工程评价的基础和依据。,第一节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三、工作程序与内容(一)区域环境影
3、响评价的工作程序准备阶段、正式工作阶段和报告书编写阶段。(二)区域环评的基本内容区域开发活动环境影响与评价开发区的选址合理性分析开发区的总体布局合理性分析开发区规模与区域环境承载力分析区域开发土地利用与生态适宜度分析拟定开发区环境管理体系规划,第一节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四、区域环境容量分析(一)环境容量的概念环境容量是按环境质量标准确定的一定范围的环境所能承纳的最大污染物负荷总量。(二)环境容量的类型区域环境容量和要素环境环境容量。,第一节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五、区域环境污染物总量控制(一)总量控制的概念和分类浓度控制和总量控制指令性总量、标准总量和环境容量总量。(二)技术路线资源问题是首要问
4、题。重点应分析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经济发展、资源消耗与环境污染的关系,见P220。,第一节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三)区域开发主要资源预测1.资源预测方法:人均资源消费法、分部门资源消费法、时间序列法、投入产出法和弹性系数法。弹性系数法:,Qwi:资源消耗总量;Q0:基年资源消耗总量;K:经济增长速度;Ni:资源消耗弹性系数;t:规划期年限。,第一节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2.能流分析能流平衡网络图,能源的输入、能源的集中转换与加工、能源的输送与分配、能源的最终使用。重点是煤的转换:煤-电、煤-热、煤-焦炭、煤-煤制品、煤-煤(分配)。通过集中转换后,有流携带的污染物总量将小于输入端污染物总量,
5、反映了能源系统的先进程度和污染控制能力。,第一节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3.水流分析资源开采、水的使用、污水产生与排放、分散处理或集中处理、向受纳水体排放与回用等阶段。开采阶段重点分析水资源开发极限和水资源开发带来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如地下水位下降、地面沉降、地面水径流减小、海水上溯和土壤盐渍化、水资源分配的合理性。使用阶段重点分析用水系数。,第一节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四)区域发展环境污染总量控制分析1.区域主要污染物总量测算国家规定的总量控制指标共12项:As、Cd、Hg、Pb、CN-、Cr6+、COD、石油类、SO2、烟尘、粉尘、工业固体废物。需要预测的污染物主要是SO2、烟尘和COD。2.
6、总量合理分配分析可以采用等比例分配方法计算。P2243.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措施技术经济分析技术、经济和环境效益。4.预测总量的环境影响分析必须满足环境质量的要求。,第一节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六、开发区土地利用评价(一)区域环境承载力分析1.区域环境承载力的概念环境系统的组成物质在数量上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在空间上有定的分布规律,所以它对人类活动的支持能力在定的限度,存在一定的阈值,这一阈值称为环境承载力。环境承载力是在某一时间,某种状态或条件下,某地区的环境所能承受人类活动作用的阈值。,第一节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2.区域环境承载力研究的对象和内容(1)研究对象:区域社会结构区域环境结构系统。(
7、2)研究内容:区域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区域环境承载力大小表征模型及求解、区域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估、与区域环境承载力相协调的区域社会经济活动的方向、规模和区域环境保护规划的对策措施。3.区域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自然资源供给类指标,如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社会条件支持类指标,如经济实力、公用设施、交通条件等;污染承受能力类指标:如污染物的迁移、扩散和转化能力,绿化状况等。,第一节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二)开发区土地利用和生态适宜度分析1.土地利用适宜度分析土地利用适宜性分析过程:,图7-1 土地使用适宜性分析过程图,第一节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1)环境敏感区的确定表7-1 环境敏感区的确定,第
8、一节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2)土地利用适宜性分析过程确定土地利用类型。可依据城市总体规划或区域规划。环境潜能分析。分析各种土地利用类别、需求以及环境潜能的关系,了解环境特性对不同土地开发行为所具有的发展潜力。环境限制分析。发展限制是指土地利用过程中由于不当开发活动或不合理的利用行为所导致的环境负效应。土地利用适宜性分析。土地利用适宜性分析是综合上面环境潜能与环境限制的分析结果,将环境潜能图与环境限制图进行叠加,从而可将上述假设条件下的土地使用适宜性划分为四个等级。,第一节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综合分析。针对前述各种土地利用适宜性表作综合分析,以比较区域中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适宜分析,并进行社会、经
9、济评价。2.生态适宜度分析(1)选择生态因子。分析方法是选择能够准确描述(影响)土地用途的生态因子,通过多种生态因子的评价,得出综合评价值。生态因子必须是对所确定的土地利用目的影响最大的因素。(2)单因子分级评分。对特种土地利用目的所选择的生态因子在综合分析前,必须先进行单因子分级评分。,第一节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该生态因子对给定土地利用目的生态作用和影响程度。城市生态的基本特征。在进行单因子分级评分时,要充分考虑城市大环境的特征,各类用地的单因子分级体现城市的生态特点。生态适宜度分析。在各单因子分级评价的基础上,进行各种用地形式的综合适宜度分析。直接叠加。加权叠加。,第一节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
10、,生态因子:人口密度、地表水、地下水、土地利用现状、环境空气、风向等。3.区域开发方案合理性分析(1)区域开发与城市总体规划的一致性分析:根据开发区性质,结合环境条件分析其选址的合理性。(2)开发区总体布局与功能分区合理性分析。内部布局或功能分区的合理性。工业区用地布局的合理性分析:A:工业用地与其他用地关系分析:工业用地与其他用地关系合理性分析应考虑:是否与居住区等用地混杂;污染重的工业是否布置在开发区小风风频出现最多的风向。,第一节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B:工业用地内部合理性分析:工业用地内部的合理布置既可以有利于生产协作,同时也可减少不良影响,有利于保护环境。企业间的组合是否有利于综合利用
11、;相互干扰或易产生二次污染的企业是否分开;是否将污染较重工业布置在远离居住区一端。交通布局的合理性分析:A:根据不同交通运输及其特点,明确分工,使人车分离,减少人流、货流的交叉;B:防止干线交通直接穿越居民区,防止迂回反复;C:开发区对交通设施,如车间等,尽可能布置在开发区边缘,对外交通路线应注意避开穿越开发区等。,第一节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绿地系统合理性分析A:绿化面积或覆盖率B:绿化防护带的设置七、区域环境管理计划(一)机构设置与监控系统的建立1.环境管理机构与环境监测站的主要职责2.环境管理机构与监测站的人员与仪器配备3.环境监测计划(二)区域环境管理指标体系的建立1.区域环境管理指标选
12、取的原则科学性、规范化、适应性、针对性,第一节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2.区域环境管理指标的类型(1)环境质量指标(2)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3)环境规划措施与管理指标(4)相关性指标,第二节 战略环境影响评价,一、战略环境评价的兴起:对单个项目EIA局限性认识的不断加深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是SEA产生并日益受到重视的原因。(一)项目EIA的局限性项目EIA技术上的缺陷项目EIA难以考虑大尺度的环境影响(区域、国家乃至全球尺度上的影响)项目EIA未能考虑各种各样的累积影响。,第二节 战略环境影响评价,项目EIA制度上的局限性它不能有效预防高层次宏观决策的失误。许多工程项目是早前高层次宏观决策(
13、政策、规划或计划)的具体落实,它们的EIA就成为一种微观上的被动参与性质的程序,仅是一种对其环境影响的反应性评估。它不能改变发展战略,只能对具体项目表示认可或否决,也不能指导计划向着有利于环境恢复能力的地区或远离敏感区方向发展。它不能有效预防项目本身决策的失误。由于有关项目本身的重要决策(包括项目选择、宏观布局等)在工程规划阶段已大致确定,而环境影响评价是在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其任务通常就成为确定项目可能对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并由此提出防治措施,只能算作修补性努力,对项目本身重要的决策难以再作改变。,第二节 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它不能有效防止小项目决策的失误。由于评价资源的有限性,项目EIA制度
14、通常仅能覆盖处在一定规模标准之上的大项目,而简化或省略对小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但这些小的影响累积起来,也会对环境质量造成严重的损害。它不能有效防止非项目决策的失误。很多对环境有重大影响的决策最终并不落实为工程项目,如国家的人口政策、财政金融政策、产业政策等,项目EIA对此无能为力。,表7-2 重大决策失误所致的损失,第二节 战略环境影响评价,(二)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的兴起面临严重的环境威胁,随着环境政治思想的变革,人们逐渐认识到政府的一些政策和规划对环境的影响范围更广、历时更久,而且影响发生之后更难处置,特别是20世纪以来,政府行为的环境影响更加令人关注。因此,需要一种能够在环境问题产生的源头就
15、对其进行预防和控制的手段。70年代中期,欧美一些发达国家认识到单个项目EIA的不足,开始将EIA扩展到计划、规划层次;80年代中期,又将EIA扩展到政策层次,这样就出现了许多特定的环境评价层次,如区域开发环境影响评价、计划环境影响评价、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及政策环境影响评价等。,第二节 战略环境影响评价,20世纪80年中后期,英国的一些EIA研究中心的学者(如Wood、Lee等)提出了战略环境影响评价(SEA)的术语,得到各国学者的响应。SEA的出现可以认为是EIA进入第二代的标志,是人类走向可持续发展的第二步。,第二节 战略环境影响评价,(三)SEA的概念:战略环境评价(SEA)是对政策、计划或
16、规划及其替代方案的环境影响进行规范的、系统的、综合的评价过程,包括根据评价结果提交的书面报告和把评价结果应用于负有公共责任的决策中(Therivel,1992)。换句话说,战略环境评价(SEA)是EIA在政策、计划和规划层次上的应用,它是在 PPP层次上及早协调环境与发展关系的决策和规划手段。,第二节 战略环境影响评价,SEA能够考虑在项目EIA中所不能考虑或难以有效考虑的影响类型。一些可能有重大环境影响的PPP并不直接与具体的工程项目相联系,它们的影响必须依靠SEA来评价,如非经济部门的发展规划、各种社会经济政策等。大尺度影响及累积影响是单个项目EIA所难以处理的影响类型,它们更适合于在高层
17、次的SEA考虑。因此,可以确保每种不同的环境影响在不同的层次都能得到适当的考虑。,第二节 战略环境影响评价,二、SEA与项目EIA的关系(一)层次关系:见图7-2和图7-3。(二)相似之处:见图7-4。(三)不同之处从评价内容上:过去EIA工作重点主要放在环境要素的污染浓度变化值的精确计算和预测研究上,以求得浓度预测值,再结合环境标准用某种数学方法,进行一定处理,得出某些评价指标,从而进行EIA,并以此评价结果对项目建设或区域开发提出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措施与建议。但是没有对环境要素中某种污染物浓度预测之所具有的社会经济含义进行解释、分析、说明。SEA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强调污染物预测值的社会经济含
18、义,把环境污染问题与社会经济有机地结合起来,客观地评定和衡量发展战略的社会经济价值及其对环境造成的损失,以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最大化。从评价程序上:SEA的法律依据和管理程序远不如EIA健全,需要加强和完善。从评价方法上:见表7-2。,图7-2 SEA和EIA的层次关系,表7-3 行动计划与环境影响评价的层次关系,图7-3 SEA和EIA的相似之处,表7-4 SEA与EIA的不同之处,第二节 战略环境影响评价,三、SEA的研究发展现状(一)SEA的原则在早期阶段,灵活、充分地考虑替代政策方案,包括“不行为”(no-action or no-project);协调不同政策间的目标;考虑不同活动
19、的综合的、间接的或者次生的影响;避免、防止或预防不利的环境影响;对不公开的政策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价;SEA上一层次中评价的问题和影响,将不在下一层次中考虑,以免浪费时间和经费;提供公开的和可权衡的决策框架;在政策方案的建立、评估和选择中,应用诸如可持续发展和预警之类的环境原则。,第二节 战略环境影响评价,三、SEA的研究发展现状(二)SEA报告的内容SEA的必要性和目标政策、计划和规划(PPPs)的目标,影响SEA现存的政策和法规;影响范围、过程及其结论;替代方案及选择的替代方案的合理性分析;环境现状描述推荐的政策、计划和规划及其替代方案对环境的影响;减缓措施;编写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编写者及其咨
20、询机构公众参与报告的非技术总结,第二节 战略环境影响评价,(三)SEA方法学研究发展:区域环境影响评价(USHUD,1991)和政策评价和环境(DOE,1991)对SEA方法学进行总结,步骤如下:分析是否需要SEA;制定工作程序;确定PPPs的目标;划定SEA的范围;环境分析;建立环境数据库;影响评估;提出建议与编写SEA报告;监测反馈。,第二节 战略环境影响评价,(三)SEA方法学研究发展确定哪种战略需要SEA时,可用列表法(欧共体、荷兰)和定义法(美国)。对环境影响重要性的评价可采用列表法、覆盖法、景观评价技术和同环境机构磋商等方法。替代方案的评价方法可采用专家经验评估、费用-效益分析、目
21、标矩阵分析。影响预测技术可采用航空照片技术、地理信息系统、资源和废弃物相关分析、事故和不确定性分析、同其他机构磋商等方法。我国的一些学者提出了综合集成战略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学的基本构想。,第二节 战略环境影响评价,三、战略环境影响评价(SEA)的实践SEA思想的源头一般认为是美国的NEPA。即将实施的欧盟SEA指令被认为是一个重大突破,它将统一各成员国在规划和计划层次上的SEA程序。在欧盟层次上已经开展了一些部门性的SEA,如1996-1998年开展的跨欧交通网(Trans-European transport Network,TEN)的SEA研究。,表7-5 SEA重大里程碑,表7-6 世界各
22、地SEA进展情况(截至1999),表7-6 世界各地SEA进展情况(截至1999),表7-6 世界各地SEA进展情况(截至1999),第二节 战略环境影响评价,(一)SEA实践的特点从地域上看,研究和实践开展得最集中最普遍的是西欧。从层次上看,规划、计划层次上的SEA要明显多于政策层次上的SEA。从类型上看,区域开发(土地利用)、交通、能源、水资源、废物处理等是开展SEA较多的领域,尤其是区域土地利用或开发规划,而工业、农业、渔业、林业等领域的开展相对较少。,第二节 战略环境影响评价,(二)SEA实践中存在问题(1)SEA的进展仍然缓慢,存在着各方面的障碍。在概念认识上,对SEA概念的认识无论
23、是决策者、公众还是评价工作者都还比较模糊,受现有的项目EIA影响较大。在组织机构上,政府部门长期分割和封闭地运作,要开展SEA就需要对外界开放并与其它部门合作,并且建立一套明晰的交流报告和责任划分机制,这样的改革面临着部门的惰性甚至抵制。在方法技术上,可持续发展目标及指标还不清楚,处理不确定性的困难以及缺乏一致的方法学框架等使得SEA显得不太可靠。,第二节 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在政治意愿上,SEA将政府制定的公共政策纳入评价对象范围之中,使得SEA成为政府自身的一种行为约束监督机制;其次,政府也需要解决当前的紧迫问题,环境问题在议事日程上并不优先,而且SEA的费用由公共财政支付,减少了用于其它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其他 类型 环境影响评价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5534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