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经济学第4章公共选择理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经济学第4章公共选择理论.ppt(8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4章 公共选择理论,4.1 公共选择与非市场决策 4.2 投票机制与中位选民 4.3 公共选择中的利益集团 4.4 官僚集团和政府膨胀 4.5 政治经济周期,4.1 公共选择与非市场决策,4.1.1 公共选择理论的主要内容 1.公共选择理论的基本涵义 公共选择理论(Public Choice Theory)是在政治必然影响经济的前提下,对政治决策过程及其后果进行经济分析的理论。人们每天面临大量的经济问题和政治问题,需要做出选择和决策。按照公共经济学家的观点:政治是经济交易过程的延伸。,决策的分类:从决策的制定者来分类:个人决策和集体决策从决策的制定过程来分类:简单决策和复杂决策从决策的制定环
2、境来分类:市场决策和非市场决策,市场决策与非市场决策,公共选择理论可以定义为对非市场决策的经济学研究,或者简单地说,是对政府决策过程的经济分析。,政治学与经济学的桥梁,布坎南与公共选择理论,公共选择理论正式发端于1957年詹姆斯布坎南创办的“托马斯杰斐逊中心”。布坎南本人则推崇维克塞尔(1896年)为理论的最早的先驱者。自由市场与国家1986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公共选择理论总的来说是经济分析工具在政治领域的应用和延伸。,2.公共选择理论的研究对象 公共选择理论的研究对象公共选择问题。公共选择是一个通过民主政治程序来决定公共产品的供给与需求,把个人私人选择转化为集体选择的一种过程或机制,是对资源配
3、置的非市场的政治决策过程。,3.公共选择理论分析的前提(1)经济人(Economic Human)假设。人都是理性的利己主义者,即人们会在约束条件下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公共选择讨论的是,政治市场中的经济人的行为。,(2)选民。理性选民是在比较了投票成本和收益后才进行投票的。他们通常不愿意花费较多的精力去充分了解与选举有关的情况。唐斯(Downs Puzzle):如果人人认为他的一票微不足道,则他的一票就很可能成为决定性的一票。,(3)政治家。他们是靠选民选上而生活的人,他的行为目标是个人收益最大化,承担社会功能只是实现个人目标的手段。为了获得权力、收入和尊敬,他们要使自己所得选票最大化。为此,
4、他们必须提出能够获得尽可能多选民支持的社会改革方案或政策,一般说来这种政策应该符合中间投票者的偏好。,(4)官僚。即作为政策的职业执行者的经济人。他们的目标也是自身利益最大化。官僚工作的动机有三种:工作不要太辛苦;扩大本部门的规模也希望其他部门的规模一起扩大;提高伴随其特殊地位而来的“外快”。总而言之,政治家追求选票最大化,选民追求投票净利益最大化,执行决策的官僚追求预算最大化。,4.1.2 公共选择理论分析切入口,1.政治过程中的非市场决策 私人决策是消费者根据自己的偏好和收入状况,按市场程序用货币选票决定自己所需要的私人物品。公共选择是非市场选择,通过政治过程决定资源在公共物品间的配置。投
5、票人按照政治程序进行投票,直接或选出代表间接决定公共产品的供应。,2.非市场公共选择投票人遵从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政府作为选民代表是非市场决策的主体,决定公共产品供给。选民必须接受喜欢或不喜欢的公共产品,支付情愿或不情愿支付的税收。结果是,大家一致消费同量的但相对于个人所需是过多或过少的公共产品。,3.在非市场公共选择中,公共产品供应量通过投票决定,生产费用由投票人的纳税弥补,税收支付与单个公共产品的消费不存在一一对应的直接关系,不能直接影响个人与他人效用,而与他人一起组成公共选择共同决定的结果。,4.公共决策需方是投票人,供方为政府机构,由类似于竞争的民主竞选机制联系在一起,并以此促使政府努
6、力服务于投票人。非市场决策政府往往拥有更多权力。公共选择一旦作出,民众尽管不满意,也不可能及时改变。由于投票成本非常高,通过大选选择新的政府或迫使政府调整非市场决策是非常缓慢的。,4.2.1 公共选择理论中的交易问题 公共选择理论认为:经济学的基本命题是交换,政治领域的重要命题是交易。政治决策过程,人们达成协议、协调冲突、制定规则,无不是建立在自愿基础上的交易活动。交易的的最终目的(或称交易的最佳状况)就是通常意义上的帕累托最优。当通过政治交易已无法取得更大利益时,人与人之间就取得了一致性和稳定性,或者说实现了政治均衡。,4.2.投票机制与中位选民,交易包括简单交易和复杂交易。所谓简单交易,是
7、基本的一对一的直接交易,由两个经济人和简单的商品交易环境组成。复杂交易被定义为超出经济学家想象的数目“二”之外,存在多个经济主体之间的多重的商品交易。复杂交易强调的是人们达成协定的过程,而不是局限于买卖的行为方式。交易的本质是帕累托改进,交易结果是帕累托最优的实现。,4.2.2 投票和社会偏好,1投票是公共选择研究的起点公共选择理论对投票行为的研究假设:投票是由那些其福利受到结果影响的人们进行的。民主的基本形式:直接民主代议制民主直接民主要求民众的投票针对被选方案,而代议制民主要求民众的投票针对人,即代表,再由代表的活动来针对被选方案。,(1)在非市场决策中,投票是选民表达自己的偏好、将个人偏
8、好转变社会偏好的手段,是现代民主制度下集体决策的最佳方法。(2)选民参加投票的原因,是期望通过投票来改善自己的处境(提高福利或提高社会总福利,或进行再分配)。(3)投票不仅是公民权的体现,更是公民个人偏好的显示。因此,投票中的个人偏好表达成为公共选择理论研究的重点。,2.公共决策规则即投票的规则,全体一致通过的规则:在决定某公共产品提供量时,必须经全体当事人一致同意。它注重公平但缺乏效率。多数原则,包括简单多数和2/3通过原则等。简单多数决策制度(Majority Voting)是现代民主制度中应用最广泛的投票规则。,在两个抉择竞争下,多数规则且只有多数规则能够满足以下四个条件:(1)决定性:
9、不管人们如何投票,总有一个明确的结果(包括“平局”);(2)不记名性:无需显示谁投了什么票来确定了这一个结果,目的是保证平等对待每一个选民;(3)中立原则:如果每个人都以反对的方式投票(或者弃权),那么另一抉择获胜;中立条件保证了投票程序对每一个抉择一视同仁;(4)积极反应:除非某个人改投A的票或不再反对A,否则抉择A与抉择B的原有竞争格局不能打破。,3决定选民是否参与投票的主要因素,(1)自身投票的重要意义。(2)对各政党间的期待效用差。(3)投票成本。(4)投票的长远利益。,4.确定投票规则的原则肯尼斯阿罗(K J ARROW)对社会选择必须满足条件的假设,(1)理性原则。(2)独立原则。
10、(3)适用帕累托最优原理。(4)非限制性原则。(5)不存在个人独裁。,5.投票中个人偏好显示的弊端 投票行为所显示的个人偏好信息不完全 投票过程不真实反映自己的偏好:隐瞒偏好 策略性投票 无意参与投票 偏好强度差异,4.2.3 多数决策与投票悖论,1.公共产品需求的决定 现代民主体制中采取两种基本形式:直接民主和代议制民主,决定公共产品的需求。直接民主制中,公共产品的需求量即公共预算由选民直接投票决定。在代议制民主中,公共产品的需求量由选民选出代表投票表决间接决定。,2.经济学家用政治均衡(Political Equilibrium)说明公共选择过程。如果一个社会的人们根据特定的规则,就一种或
11、多种公共产品或服务的供给量以及相应的税收份额的分配达成了协议,就取得了政治均衡。,3.影响政治均衡的主要因素 公共选择的规则;公共产品或服务的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投票者获得与提案有关的成本和效益信息难易程度;税收份额在投票者之间的分布状况;公共产品或服务的效益在投票者之间的分布状况。,4.投票悖论在多数规则下,公共选 择可能没有稳定一致的均衡结果。,在只存在两个备选方案的时候,多数投票原则是非常有效的。而如果考虑三个或更多个备选方案时,会出现循环投票的现象,可能不会形成稳定一致的权衡结果。,峰值:如果把关于公共产品或公共支出数量的议案按顺序比如按数量多少排列,则其中必有一种议案所获偏好较大,大
12、于数量比它多的某些议案,也大于数量比它少的某些议案,则该物品所获偏好程度就是峰值。,单峰偏好(Single-peaked Preference):某一成员最偏好某一议案,并且离开该议案向其他任何议案变化时,偏好程度都会始终持续下降,它意味着人们最理想的结果只有一个。,单峰偏好示意图,单峰偏好意味着人们最理想的结果只有一个。,多峰偏好(Multiple-peaked Preference):某一议案所享偏好程度较高,但在按顺序排列的议案中,沿某一方向离开该议案向其他议案变动时,偏好程度始而下降,继而上升。它意味着理想方案不只一个。,多峰偏好意味着人们最理想的结果不止一个。,多峰偏好示意图,按照所
13、进行的配对投票中的次序不同,多种可供选择的预案在简单多数规则下都有可能获胜。这种现象被称为简单多数规则下的“循环性”。一旦出现循环,简单多数规则下的投票结果便不具有确定性,政治均衡就不存在。,在所有投票者偏好都呈单峰条件下,多数规则可以保证投票结果的惟一性。在所有投票者中,只要有一人的偏好呈多峰形,多数规则下的投票结果就可能因独断的投票次序出现循环现象,即投票悖论。,三个人偏好显示,多峰导致投票悖论示意图,4.解决投票悖论:改多峰为单峰,在多数票规则制度下,均衡存在的条件是投票人的偏好为单峰。如果将丙投票人的多峰偏好删除,代之以单峰偏好。三个投票人分别有自己的单峰偏好,则中间偏好峰(反映中间投
14、票者最偏好的结果的提案)获胜。上面乙最偏好的结果汽车提案,为多数规则下的政治均衡。,解决投票悖论示意图,要改变投票悖论,需要把多峰偏好改为单峰偏好。,5.多数暴政(多数极权),当半数投票人偏好一致时,会形成一个自然联盟,在决定公共产品的需求时会压制非联盟的少数成员。即通过的议案不仅未能给社会带来最高的净收益,甚至会出现负值的净效用,即多数所得到的净效用增量远远低于少数人所损失的净效用多数人压迫少数人即称为多数暴政。,4.2.3 阿罗不可能定理和中位选民定理,1.阿罗不可能定理(Arrows Theorem)阿罗不可能定理:满足一切民主制度要求而又能排除循环投票困境的决策机制不存在。它的重要含义
15、是:由于存在投票悖论,无论在任何规则下,政府决策偏差总是难免的。为解决投票悖论而对投票前提进行限制表明,多数决策不一定能够引出正确的决策。揭示了民主政治存在内在的弊端。,2.投票交易 投票交易:对两个及以上不同议案同时进行投票,投票者虽然对不同议案有不同的偏好强度,但愿意就那些与其关系重大的议案进行交易。在投票赞成自己强烈偏爱的议案同时,也赞成于自己无关紧要甚至略有损害而对另一投票人至关重要的议案,以换取他对自己强烈偏好议案的支持。这种交易被称为“互投赞成票,3.中位选民定理与唐斯模型,中位选民:指处在所有投票者最优偏好结果中间状态的投票者。中位选民并非一定是中产阶段。中位选民定理:经济学家们
16、发现,投票行为的普遍规律是:中位选民所选择的公共产品供给水平往往成为多数决策机制下可能得出的政治均衡。,中位选民定理示意图,唐斯模型:(1)政党或政治家是追求自己利益的,而不是追求某种意识形态的目标或者社会福利;(2)政党或政治家凭选票的极大化才能实现自我利益;(3)政党或政治家是以其提出的竞选纲领来争取选票的;(4)选民选举代表是为了追求社会福利最大;(5)中间投票人投票的偏好在两党竞争模型中发挥重要作用,政党或政治家提出的纲领或议案只有符合中间投票者的偏好,才能实现选票极大化。,唐斯定理的作用:对政党而言,他们必须寻找中间选民的偏好,以此获得选票最大化而当选。各个政党的竞争,会出台一个代表
17、大多数选民意见的政治纲领。对社会福利而言,中间选民定理产生的作用,能将社会福利损失降到最低点,将候选人引导到选择社会福利最大化的政策。,4.3 公共选择中的利益集团,4.3.1 利益集团的定义 利益集团:任何一个力图影响公共政策的组织。这种组织是由少数具有相同偏好或共同利益,特别是共同经济利益的投票人组成的。用函数表示:Uij=Ui。Uij是选民 j的效用函数,他是利益集团i的成员,ni是第i个利益集团的规模,j=1,2,ni。,4.3.2.利益集团的形成 1.利益集团形成的基础 共同的收入来源,相同的收入水平,相同的行业,同一地区,以及相同的人口统计学上的特征,如年龄、性别等等,都是利益集团
18、形成的基础。在这些基础上,某些选民会具有相同的经济利益。一般而言,利益相同的选民人数越少,利益所受影响越大,越容易形成联盟。,2.利益集团形成的必要性,降低信息成本;增强偏好显示的稳定性;提高投票交易中的效率。,4.3.3 利益集团在公共选择中发挥作用的途径 1.利益集团的作用 通过与立法机构联系:争取代表本集团利益的议员直接参与立法议程,力争在投票中使符合自己利益的议案获得多数选票。通过与行政机构联系:迫使政府改变或修改决定,实现本集团的利益;控制有关部门的官员人选,参与法律制定的前期工作和政策制定的过程。,2.利益集团的影响力,利益集团影响力的大小与利益集团在候选人或官员心目中的重要性直接
19、相关,不同利益集团在候选人心目中的目标函数中权数不同。当选民偏好与所属于利益集团偏好保持较大一致时,选民从政治竞争中获得的利益就部分取决于它所隶属的利益集团。,利益集团取得影响力的主要方式(1)为缺乏信息的选民免费提供信息,竭力鼓动他们支持自己;(2)向政治家或议员提供他们所缺乏的专业技术信息;(3)给予议员以政治资助,鼓动他们批准有利于利益集团的议案,并把它混杂在一揽子政策之中以防被识破;(4)与其他利益集团相互捧场,互投赞成票。,4.3.4 利益集团的内部关系,1.作为经济人的选民,决定是否进入或退出利益集团决策的方法,是成本收益分析法。当加入该集团获得的收益大于成本时,决定加入;当收益小
20、于成本时,退出。,2.利益集团的不同类型 相容性利益集团:个人从集团获得的收益并不损害他人从集团获得的收益。排他性利益集团:个人从集团获得收益的比例,会影响他人从该集团获得收益的比例。个人利益与集团规模:相容性利益集团的成员,具有扩大集团整体利益的动力;排他性利益集团成员,缺乏扩大集团整体利益的动力。,4.3.5 利益集团与寻租,1.寻租的涵义租或租金最早专指地租,是使用一块土地获得的报酬与其转移所得(机会成本)之间的差额。经济租是生产要素的所有者获得的收入中超过其机会成本的那部分收入(或定义为超过其转移收入的那部分收入)。寻租是指投票人尤其是其中的利益集团通过各种合法或非法的努力,如游说与行
21、贿,促使政府帮助建立自己的垄断地位,以便获取高额垄断利润的活动。,寻租是为了获得人为创造的收入转移支付而造成的稀缺资源的耗费。(托利森)他认为,寻租是和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干预联系在一起的,政府干预导致人为租金的创造。斯蒂格里茨认为:“寻租一般用于描述个人或厂商投入精力以获得租金,或从政府那里获得其他特殊好处的行为”。政策决策被扭曲。布坎南认为:“寻租指那些本当可以用于价值生产活动的资源被用于只不过是为了决定分配结果的竞争”。寻租往往表现为通过游说政府和院外活动来获得某种垄断、限制或特权。,2.寻租的几种类型,为获得垄断地位进行的寻租;为维持已获得的垄断地位进行的寻租,又称“护租”;为防止他人寻租
22、有可能对自己造成损害而进行的寻租,又称“避租”。,布坎南将寻租活动行为分为三个层次。他曾举例说明,假设一个城市的政府用发放有限数量的经营执照的办法人为主就可以攫取超额利润(即租)。人们受到租的吸引就会想办法从主管执照发行的官员那里得到营业执照。如果执照的发放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管官员的个人意志,寻求执照的人们就会争相贿赂讨好这些官员,从而出现第一层次的寻租活动;因为这些活动而使官员们享有特殊利益,又会吸引人力、物力为争夺官位肥缺从而形成第二层次的寻租竞争;如果部分或全部的出租车超额收入以执照费的形式转化为政府的财政收入,那么各个社会利益团体又有可能为了这笔财政收入的分配展开第三层次的寻租之战。这
23、三个层次的寻租活动在某种要素稀缺时表现的尤为突出。,3.寻租与利益集团,以提高社会整体福利为目标的利益集团。如环保保护组织、动植物保护组织等。以福利再分配为目标的利益集团。如行业协会、工会等。在再分配性的公共决策中,争取或保护其垄断地位。,4.寻 租 的 社 会 成 本,寻租活动本身浪费掉的资源;由经济寻租引发政治寻租浪费掉的资源(导致对掌握租源位置的追求);寻租成功后形成垄断所损失掉的经济效率(会造成资源配置的扭曲)。,5.实质,非生产性;反社会福利;关注对政府行为的研究。,租的消失过程就是租的扩散因为:不断进入厂商,6.对 策,完善产权制度,特别是企业家剩余索取权;减少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干预
24、;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建立廉洁、透明的政府;建立相对独立的司法制度,使政府依法行政;改革国有企业,减少政府控制资源的数量。,4.4 官僚集团与政府膨胀,4.4.1 政治家与官僚集团 1.官僚与官僚机构 官僚机构是各行政机关的统称,官僚是就职于行政机关的雇员。马克斯韦伯认为官僚组织比任何其他组织都有技术上的优越性。,广义的官僚机构是一种特定的正式组织,有复杂的管理等级制度、专业化的技术与任务以及规章制度对官僚机构权力的明文规定。按其规定,一切公共部门均包含其中,它包括各级政府机关、公共公司和私人非营利组织等。狭义的官僚机构是组织运转所需资金或收益是从市场销售产品以外的途径获取,并且收益超过成本之余
25、额不能由主管者与雇员占为己有作为个人收入的机构。政府机关是主要组成部分。,2.政治家与官僚共同组成政府,政治家通过赢得选举担任政府相关职位,政治家更换周期与选举周期密切相关,对选举负责。官僚凭其职业技术技能受聘于政府,其雇佣基本上是终身制,与选举周期或政治波动无关,只对上级负责。,4.4.2 官僚的作用与行为特点,1.官僚在提供公共产品中的作用 官僚是公共决策的执行者,公共产品的生产者、提供者和维护者。官僚负责向政治家提供信息和或供选择的方案。官僚执行政治家的决策,保证公共产品的供给,并维护自身利益。,2.官僚部门提供公共产品与私人部门提供私人产品的差别,缺乏竞争性;缺乏激励机制;非利润化;缺
26、乏敏感性;个人影响较大。,4.4.3 官僚机构的膨胀,1.公共选择关注影响经济运行的政治过程 政治过程包括公共产品需求的决定过程(立法过程)和供给过程(官僚机构的运行)。,2.官僚获得预算的三个前提,官僚机构是公共产品独家垄断供给者;官僚所掌握的公共产品的真实成本不对外公开;制度上或技术上允许官僚提出一个不容讨价还价的预算建议。放松以上任何一个前提条件,就可以达到对官僚行为约束的目的。,3.追求公共权力极大化导致政府机构膨胀 官僚追求公共机构权力的极大化,必须带来政府预算规模的极大化。官僚对政府预算极大化的追求导致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过剩,高于帕累托最优的产量水平。,4.尼克坎南的垄断官僚经济理
27、论,尼斯克南运用经济人假设对公共支出持续增长的趋势进行解释。他认为官僚追求的个人利益是其所属部门权力的最大化。由于部门权力和该部门控制的资源规模成正比,因此,在拟订公共预算时,官僚所要求的预算成本总是超出实际所需成本,各个官僚机构的预算成本都在扩大的前提下,政府的公共支出必然扩大,政府膨胀。,尼斯克南模型中的官僚满足以下假设前提,官僚组织内部的成员不会将年收入和支出费用的差额纳入私囊。官僚对预算规模扩大化的追求给公共产品的供给和社会福利带来重大影响。第一,政治家有权力分配预算,依据是官僚能够提供的公共产品的数量。第二,在对公共产品的产出水平和产出规模的评价方面,政治家在决定预算时只能知道这个官
28、僚机构的总产出和总的预算。官僚掌握的约束条件是:预算收入应该要弥补生产成本,但有时官僚会要求预算规模达到政治家所能接受的水平。,官僚机构运行受到的约束 第一,预算需求约束;第二,预算成本约束;第三,风险约束。,最优产量的确定与官僚机构均衡 对于官僚机构而言,预算最大时的产出即为均衡产出。它取决于预算拨款与成本开支两个因素。官僚机构均衡的必要条件,是预算拨款大于或等于生产成本。,官僚机构与上级拨款单位之间的双边垄断关系,使得官僚机构具有更大自主权与垄断力。第一,生产量相对于社会最优需要量过剩。第二,产出是以高于最低可能成本的成本供给出来的,缺乏配置效率。第三,官僚机构倾向于过度使用资本以提高预算
29、的现值。,4.5 政治经济周期,4.5.1 政治经济周期含义 政治经济周期:指经济活动往往围绕着大选周期发生波动。政府一般在大选来临之际,寻求对其有利的经济结果,而把对其不利的经济结果推迟到大选之后。,4.5.2.追求选票最大化目标对政治经济周期的影响,政府采用短期宏观经济政策,调整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等指标,提高收入水平。通过菲利普斯曲线与中位选民无差异曲线相切切点的决定,调整政府宏观经济目标的组合。选择有利于增加就业的宏观政策工具。,需要掌握两个问题:第一、菲利普斯曲线: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副向关系的曲线。第二、无差异曲线表示消费者在一定的偏好一定的技术条件和一定的资源条件下,选择商品时对
30、不同组合的商品的满意程度是没有差别的。,无差异曲线示意图,在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每一种组合所产生的总效用是一样的。,无差异曲线可以有许多条,各条曲线之间的效用不一样。位置高的总效用大,位置低的总效用小。,4.5.3.形成政治经济周期的原因,政治家行为的出发点是保证在选举中当选。选民关心的是事关已利的事情,如通货膨胀和失业,而不关心其他经济指标。选民是近视的,只有短期内使选民利益最大化的政策调整,才是为选民所欢迎的。政治家之间的竞争,不是社会福利最大化之争,而是现有福利再分配之争。政策的目标是可组合的、可选择的取舍的。,政治经济周期形成过程示意图,P代表通货膨胀指标,U代表失业率,I1、I2代表
31、的是中位选民的无差异曲线。I1比I2代表更低的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LL代表长期的菲利普斯曲线,SS代表短期菲利普斯曲线。M点代表的是长期菲利普斯曲线LL与中位选民无差异曲线相切所代表的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的最佳组合。政府在短期内降低失业率会提高绝大多数选民的效用,经济沿着短期菲利普斯曲线SS向左边移动到M0点。但一段时间之后通货膨胀率会重新上升,政府通过降低通货膨胀率,使长期菲利普斯曲线LL和中位选民的无差异曲线I1相切于M点。虚线表示政治经济周期每一阶段的结果用下图表示。,政治经济周期示意图,本 章 思 考 题,1什么叫公共选择?公共选择的理论前提条件是什么?2经济人假设在公共选择理论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3在政治选择中,个人偏好怎样才能转化为社会偏好?4投票悖论与阿罗不可能定理的内容是什么?其意义何在?5何谓多数暴政?6中位选民理论的含义和实践意义是什么?7何谓利益集团?利益集团存在的理由和活动方式是什么?8什么是寻租?寻租的社会成本是什么?9政府机构不断膨胀的原因是什么?,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5521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