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学原理-第17章超敏反应讲.ppt
《免疫学原理-第17章超敏反应讲.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免疫学原理-第17章超敏反应讲.ppt(3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十七章 超敏反应,掌握 超敏反应的概念、分型;熟悉、IV型超敏反应的特点、发生机制及其常见疾病。,超敏反应(hypersensitivity):在某些情况下,过度或不适当的免疫应答可引起组织损伤或器官功能紊乱,这种免疫应答通常称超敏反应(hypersensitivity)或称变态反应(allergy)。,根据超敏反应的免疫发病机制和临床特点分类 型超敏反应 过敏反应 型超敏反应 细胞溶解型或细胞毒型 型超敏反应 免疫复合物型或血管炎型 型超敏反应 迟发型超敏反应,第一节 型超敏反应,由抗原特异性IgE介导,包括速发相和迟发相反应。,一、参与型超敏反应的主要成分,抗原 抗体IgE Fc段受体(
2、FcR)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包括多种成分,几乎均为蛋白质,分子量为10-40kDa,以可溶形式存在于溶液中,通过不同途径进入机体,呼吸道-花粉、尘螨的排泄物、真菌的菌丝和孢子、动物皮屑、工农业用的化学物质等 消化道-鱼、虾、肉、蛋、海产品和牛奶等 皮肤-昆虫的毒素、化学物质等 人工注射-化学药物及异种动物血清、疫苗等,抗原,抗体-IgE,正常人血清中含量甚微,约0.05g/ml,型超敏反应患者急性期含量可高于正常人1000-10 000倍。小剂量抗原不断刺激容易诱发Th2型免疫应答,通过分泌IL-4使抗原特异性B细胞发生类别转换,产生过多的IgE,IgE借助Fc段与肥大细胞、嗜
3、碱粒细胞膜上的FcR结合。,致敏阶段 发敏阶段 效应阶段,二、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一)致敏阶段,无任何临床症状,可维持数月甚至更长时间。,抗原进入机体B细胞产生IgEIgE Fc段与FcR结合机体对抗原处于致敏状态。,相同抗原再次进入机体IgE交联FcR传递活化信号释放生物活性介质及合成新的生物活性介质引起局部或全身反应,(二)发敏阶段,细胞活化释放生物活性介质,生物活性介质的种类和作用(1)种类,参与型超敏反应的常见生物活性介质,(2)作用 平滑肌收缩;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粘膜腺体分泌增加等。,(三)效应阶段 1速发相反应特点(1)发生迅速,几秒钟至几分钟内发生;(2)功能紊乱;(
4、3)经过紧急治疗可完全恢复。如药物引起的 过敏性休克。2迟发相反应特点(1)发生较慢,再次接触抗原4-6小时后发生;(2)伴有炎性改变;(3)新合成介质、细胞因子等参与。,三、型超敏反应的常见疾病(一)过敏性休克 药物过敏性休克 血清过敏性休克(二)呼吸道过敏反应 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三)消化道过敏反应 过敏性胃肠炎(四)皮肤过敏反应 荨麻疹、湿疹、皮炎、神经血管性水肿,四、型超敏反应的防治原则(一)检出过敏原并避免接触(二)脱敏治疗(三)药物治疗,型超敏反应又称细胞毒型或细胞溶解型超敏反应,由IgG或IgM类抗体与细胞表面的抗原结合,在补体、吞噬细胞及NK细胞等参与下,引起的以细胞裂解死
5、亡为主要表现的病理性损伤。,第二节 型超敏反应,一、型超敏反应发生机制(一)靶细胞及其表面抗原靶细胞:正常组织细胞、改变的自身组织细胞和被抗原或抗原表位结合修饰的自身组织细胞。表面的抗原主要包括:细胞固有抗原为正常存在于细胞表面的同种异型抗原,如ABO血型抗原、Rh抗原和HLA抗原。吸附在自身组织细胞上的药物抗原表位或抗原-抗体复合物,以及感染和理化因素所致变性的自身抗原。某些病原微生物与宿主细胞蛋白之间具有共同抗原。,介导型超敏反应的抗体主要是IgG(IgG1、IgG2或IgG3)和IgM,少数为IgA。,2.调理作用,3.ADCC,1.激活补体的经典途径,(二)抗体损伤细胞机制,二、型超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免疫学 原理 17 章超敏 反应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5504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