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的基本理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会计学的基本理论.ppt(8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目录,最后,前进,退出,企业会计学,企业会计学纪寿乐,学习目的与要求,企业会计学是非会计学专业的基础课程,它阐明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操作技能。本课程的目的是介绍会计核算的目的、过程、依据、手段、方法,以及会计核算体现管理目的的方式。学习时要求学生能够深刻理解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包括会计要素、会计等式、借贷记账法等,熟练掌握各种会计要素的核算以及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与分析。,学习内容,第一章 会计的基本理论 第二章 会计核算的方法 第三章 流动资产的核算 第四章 非流动资产的核算 第五章 负债的核算 第六章 所有者权益的核算 第七章 成本的核算 第八章 收入和利润的核算 第九章 财务会计
2、报告 第十章 财务报告的分析与评价,企业会计学一、课程简介本课程包括了企业会计核算中最为重要的基础会计、财务会计和成本会计的主要内容。全书共10章,重点是第一、二、三、四章内容。二、教与学方法1、课堂以讲授为主。2、学习要有“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创造性”。3、重在培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考试与成绩评定,第一章 会计的基本理论,一、会计的涵义 二、会计环境 三、会计的职能与会计的分类 四、会计要素 五、会计等式 六、会计的前提 七、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学习内容,一、会计的涵义,管理活动论信息系统论会计控制论,会计的本质是一种管理活动,主要用货币对经济过程中占用的资产和发生
3、的耗费进行系统的计量、记录、分析和检查。,会计的本质是一个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对经济过程中占用的资产和发生的耗费等各种原始数据进行会计处理,最后形成会计报表。,会计的本质是以认定委托责任为目的的对会计计量结果有控制作用的控制系统。,二、会计环境(会计的产生发展),古代会计 近代会计 现代会计,返回,我国古代会计,春秋战国时期,会计记录已由实物量度开始向货币量度转变.,转变,实 物,货 币,我国古代会计,我,会计一词起源于西周时代,公元前一千年左右.在会计记录上创建了“三柱结算法”,就是采用入出作为记账符号,并采用入出=余的公式,结算本期财产物资增减变化及结果.,收入,支出,结余,
4、我国古代会计,到了宋代,我国又创建了比较完整的“四柱结算法”:它把收、支、余分成四个部分,称为“四柱”,即“旧管”、“新收”、“开除”、“实在”,通过四者之间的关系“旧管+新收=开除+实在”的基本公式进行结账,这为我国通行的收付记账法奠定了基础。,外国古代会计,我,早在规模小的原始印度公社时期,已经出现了记账员。,1494年,意大利数学家卢卡巴乔里创建了复式记账法,标志着近代会计的开始。,把会计科目划分为“进”、“缴”、“存”、“该”(即收、付、资产、负债),设总账进行“分类记录”,并编制“进缴表”和“存该表”(即损益表和资产负债表),实行双轨计算盈亏。,明末清初,我国商人设计了“龙门账”,后
5、来在资本主义萌芽阶段,又出现了“四脚账”,对每一笔经济业务既登记“来账”、又登记“去账”,也反映同一账项的来龙去脉。“龙门账”和“四脚账”都是我国固有的复式记账方法。,经过17世纪和18世纪的商业发展,19世纪至20世纪初的工业革命,特别是60年代以后,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现代数学、行为科学等引入会计,促使会计在这一时期有了重大发展。,结 论,会计存在于一定的社会环境之中,受到环境的影响和制约;经济因素科学技术因素政治与法律因素文化教育因素,会计也对环境具有反作用。,三、会计的职能和分类,学习内容,会计的目标,会计的分类,会计的基本职能,返回,反映的职能(最基本的职能)监督的职能,(一)会
6、计的基本职能,(二)会计的目标,提供信息,投资者、债权人、政府有关部门等,企业管理人员、职工等,(三)会计的分类,按提供信息对象分类,按企业组织性质分类,财务会计向外界提供信息管理会计(包括成本会计)向企业内部提供信息,企业会计营利组织会计非企业会计非营利组织会计,四、会计要素,会计对象,G,W,G,会计对象是指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即会计的客体。,什么是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 具体内容按其经济特征所进行的基本分类,即会计对象的具体化。,会计要素,会计要素,会计要素的内容有哪些?,我国会计准则将会计要素划分为六大要素,即,(一)资产(二)负债(三)所有者权益(四)收入(五)费用(六)利润,
7、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一)资产要素,1、什么是资产?,资产 是企业由于过去的交易或事项所形成的,目前拥有或控制、能以货币计量,预期能为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一)资产要素,2、资产有哪些特征?,一般地说,作为会计上的资产,应具有 以下特征:能够带来未来的经济利益;企业现在拥有或控制;能够用货币进行计量。,3资产的分类,流动资产,按流动性分,长期资产,(一)资产要素,指可以在一年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耗用的资产.,指流动资产以外的资产。,(一)资产要素,3、资产的分类,流动资产,按流动性分,长期资产,其他应收款,库存现金,银行存款,短期投资,应收及预付款项,存货,应收票据,
8、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原材料,产成品,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其他资产,(二)负债要素,1、什么是负债?,负债是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二)负债要素,2、负 债有哪些特征?,负债一般具有以下特点:(1)由过去或现在的经济业务产生的;(2)能够用货币确切计量或合理估计;(3)有确切的债权人和到期日,或者可以 合理地估计确定;(4)是一项经济责任,需要企业进行清偿,而且清偿负债会导致企业未来经济利 益的流出。,3 负 债的 分 类,流动负债,长期负债,是指将在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内偿还的债务.,是指将在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
9、以上偿还的债务.,(二)负债要素,按偿还期限,(二)负债要素,3 负 债的分类,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其他应付款,预收账款,应付工资,应交税金,应付利润,预提费用,长期借款,应付债劵,长期应付款,(三)所有者权益要素,1、什么是所有者权益?,是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包括实收资本(或者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等。,提示,所有者权益(净资产)在数量上等于企业资产减去负债的差额。,(三)所有者权益要素,2、所有者权益的特征,(1)所有者权益与企业特定的、具体的资产 无直接关系;(2)所有者权益基本上不存在专门的计量问题,一般是通过对相应资产或负债的计量间接进行的;(
10、3)所有者权益是所有者对企业净资产的权益,与债权人权益(负债)不同。,(三)所有者权益要素,3、所有者权益的构成,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四)收入要素,1、收入的概念,收入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以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四)收入要素,收入的特征具体表现为一定期间现金的流入、其他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减少及所有者权益的增加。,2、收入的特征,(四)收入要素,按照企业经营业务的主次分,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销售商品、产品、提供劳务等取得的收入,销售材料、技术转让、固定资产出租、包装物出租等获得的收入,3、营业收入的内容,(五)
11、费用要素,1、费用的概念,费用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发生的各项耗费,也就是一个企业为获得营业收入而发生的耗费。,2、费用的特征,(五)费用要素,费用的特征表现为资产的减少或负债的增加及所有者益的减少.,(五)费用要素,3费用的分类,按其是否记入产品成本分,成本费用,期间费用,直接费用,间接费用,直接材料费,直接人工费,制造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 费用,(六)利润要素,利润的构成,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期间的经营成果,包括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和营业外收支净额,五、会计等式,是反映各会计要素之间数量关系的等式.,(一)会计等式的涵义与意义,会计等式的意义,会计等式的涵义,是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和
12、编制会计报表等会计核算方法的理论依据.,五、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亏损),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二)会计等式的构成及表达式,经 济 资 源(会计上的资产),权益,投资人,债权人,借 入,投 入,要求权,要 求 权,所有者权益,债权人权益,五、会计等式,资 产=权 益,资产=债权人权益+所有者权益,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静态平衡),案 例,A公司2001年12月31日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状况如下:,即:资产(399000)=负债(119000)+所有者权益(280000),五、会计等式,收入费用=利润(亏损)(动态平衡
13、),企业将一定期间的收入与支付的费用比较后,就能确定该期间企业的经营成果。当收入大于费用时,表示企业实现利润;反之,则意味着企业发生了亏损。收入、费用和利润的关系,用公式表示即为:收入费用=利润,五、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资产增加,负债减少,同时,所有者权益增加,费用的发生表现为,收入的实现表现为,资产减少,负债增加,同时,所有者权益减少,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三)会计事项及类型,什么是会计事项?,五、会计等式,发生于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引起会计要素增减变化的事项。,(三)会计事项及类型,会计事项的变化类型及对会计等式的影响
14、,案 例,A公司2001年12月31日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状况如下:,即:资产(399000)=负债(119000)+所有者权益(280000),案 例,资产(399000)=负债(119000)+所有者权益(280000),(三)会计事项及类型,会计事项的变化类型及对会计等式的影响,现金+1000银行存款 1000,短期借款+20000应付账款 20000,原材料+18000,应付账款+18000,资产(417000)=负债(137000)+所有者权益(280000),银行存款 15000,应交税金 15000,资产(402000)=负债(122000)+所有者权益(280000),(
15、三)会计事项及类型,会计事项的变化类型及对会计等式的影响,案 例,资产(402000)=负债(122000)+所有者权益(280000),5、接受投资人投入款项一笔50000元存入银行。,银行存款+50000,实收资本+50000,资产(452000)=负债(122000)+所有者权益(330000),6、光明公司从A公司抽回投资10000元,A公司以银行存款支付。,银行存款 10000,实收资本 10000,资产(442000)=负债(122000)+所有者权益(320000),(三)会计事项及类型,会计事项的变化类型及对会计等式的影响,案 例,A公司会计事项汇总表,(三)会计事项及类型,会
16、计事项的变化类型及对会计等式的影响,结 论,用图示表示会计事项的变化类型为:,资产增加,资产 减少,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增加,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减少,有增有减,有增有减,同 增,同 减,“同类项目有增有减,增减金额相等;两类项目同增同减,增减金额相等。”,(三)会计事项及类型,会计事项的变化类型及对会计等式的影响,结 论,1、会计事项发生后,引起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增减变动,不外乎以下四种类型:,会计事项的发生,引起资产项目之间此增彼减相同金额,会计等式保持平衡。会计事项的发生,引起负债和所有者权益项目之间此增彼减相同金额,会计等式保持平衡。会计事项的发生,引起资产与负债和所有者权益项目同时增加
17、相等的金额,会计等式保持平衡。会计事项的发生,引起资产与负债和所有者权益项目同时减少相等金额,会计等式保持平衡。,399000,合 计,399000,合 计,15000 2800016000 60000 23400046000,短期借款 应付账款 应交税金 长期借款 实收资本 资本公积,1000 80000 45000 63000 30000 180000,现 金 银行存款 应收账款 原材料 长期股权投资 固定资产,金额,负债及所有者权益,金 额,资 产,A公司会计事项汇总表,+1000,1000,+20000,20000,+18000,+18000,15000,15000,+50000,+5
18、0000,10000,10000,(三)会计事项及类型,会计事项的变化类型及对会计等式的影响,结 论,2、会计事项的发生还具有以下规律性:,会计事项的发生,如果只引起等式一方要素项目发生变动,不但不会破坏双方总额的平衡,而且原来的总额也不会变动;,会计事项的发生,如果引起等式两方要素项目发生变动,会使双方总额发生同增、同减的变动,但变动后的双方总额仍然相等,仍不会破坏会计等式的平衡关系。,会计的前提,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期间,货币计量,权责发生制,会计主体,什么是会计主体?,会计主体是会计为之服务的特定单位。,会计主体,确定会计主体前提的意义,这一前提条件界定了从事会计工作和提供会计信息的
19、空间范围。,会计主体,会计主体的确定标准,会计主体应是一个独立核算的经济实体,特别是需要单独反映经营成果与财务状况,编制独立的会计报表。,什么是持续经营?,是指会计核算应以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将会长期地按它现时的形式和现时的目的方向,持续不断地经营下去。,持续经营,持续经营,确定持续经营前提的意义,它明确了会计工作的时间范围,为资产的计价、费用的分摊及收益的确定等提供了前提条件。,会 计 期 间,什么是会计期间?,会计期间就是将一个企业的全部经营期间人为地划分为较短的等距期间。,确定会计期间的意义?,这一前提条件是对会计工作时间范围的具体划分,界定了会计信息的时间段落。这个前
20、提为实行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原则、贯彻配比原则、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原则奠定了基础。,会 计 期 间,我国会计期间的划分,会计期间主要是确定会计年度,我国会计年度自公历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会计年度确定后,按日历确定会计半年度、会计季度和会计月份。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均称为会计中期。,会 计 期 间,货币计量,什么是货币计量?,在会计工作中必须以货币作为统一的综合计量单位来度量,记录企业的经济活动并报告其结果。,货币计量,货币计量假设必须以币值基本不变假设为前提,即假设货币本身的价值稳定不变,不考虑货币购买力的变动。,货币计量,记账本位币,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业务收支以人
21、民币以外的货币为主的货币单位,可以选定其中一种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是编报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权责发生制,对以获利为直接目的经济组织的各项业务,以权利、责任的发生来决定收入和费用的归属。其操作规则是:凡属于本期已获得的收入,不管其款项是否收到,都作为本期的收入处理;凡属本期应负担的费用,不管款项是否付出,都作为本期的费用处理。,会计记账基础,权责发生制(应计制),收付实现制(现金制),会计记账基础:是指确认会计记账时间的标志。,收付实现制(现金制),是以现金是否收到或付出,作为确认该会计期间收益与费用是否发生的标准。,案例,1,40000元,40000元,2,60000元,3,6
22、000元,4,70000元,5,20000元,6,2000元,7,1000元,100000元,3000元,130000元,8000元,合计,例:下面是某企业6月份发生的经济业务,要求分别按权责发生制、收付实现制计算本月的收入和费用。1、2日,销售产品40000元,货款当日收妥并存入银行。2、5日,销售产品60000元,货款尚未收到。3、10日,以银行存款预付本年度712月份办公用房租金6000元。4、14日,收到前欠销货款70000元存入银行。5、20日,收到某购货单位预付的购买产品款20000存入银行,下月交货。6、25日,以银行存款支付销售产品运费2000元。7、30日,结算本月应负担的短
23、期借款利息1000元,利息于到期一次支付。,2000元,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真实性原则,相关性原则,一贯性原则,可比性原则,(一)对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原则,及时性原则,明晰性原则,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真实性原则,会计核算必须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以及证明经济业务发生的合法凭证为依据,如实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做到内容真实、数字准确、信息可靠。,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相关性原则,会计信息要同信息使用者的经济决策相关联。,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一贯性原则,指对会计处理程序和方法所作出的特定的会计选择,要求同一会计主体在前后会计期间尽可能采用相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不得随意变动。,可比性原则,是要求
24、不同的企业尽可能使用统一的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提供相互可比的会计资料。包括横向可比(与同性质的其他企业相比)和纵向可比(本企业现时与历史资料相比),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及时性原则,要求会计核算为了实现会计目的,必须及时记录并及时报告。,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明晰性原则,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必须清晰、简明、便于理解和运用。,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二)确认、计量、报告的基本原则,确认,将要素中的某一项目,作为一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营业收入、费用、利润,正式地记入账册。,计量,报告,包括实物数量和金额的计量,编制会计报表,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二)确认计量报告的基本原则,历史成本原则,配比原则,历
25、史成本原则,要求一切经济业务和事项,一律以原始成本为入账的标准,把会计建立在原始成本的基础之上。,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配比原则,指某一会计期间所实现的收入,应当和为获取这些收入而发生的费用相配合、相比较,以求得企业在该会计期间的净收益。,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三)起修正作用的一般原则,谨慎性原则,重要性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谨慎性原则,也称稳健性原则,是指在有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进行预计时,应保持一定程度的谨慎,以便不高估资产或收益,不低估负债或费用。,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重要性原则,是指在保证尽可能全面完整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的前提下,要根据一项会计核算内容是否对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产生重大影响,来决定对其进行核算的精确程度,以及是否需要在会计报表上予以单独反映。,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当经济业务的外在法律形式并不能真实反映其实质内容时,为了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就不能仅仅根据经济业务的外在表现形式来进行核算,而要反映其经济实质。,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5484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