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理论研究(之一).ppt
《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理论研究(之一).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理论研究(之一).ppt(6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理论研究(之一)基于问题解决中的教学问题设计顾建辛E-浙江大学附属中学(310007),教学问题,覆盖教材内容并且认知水平较高(以理解应用分析型为主)的“问题群”,问题的设计是一门艺术,第一部分 化学教学中教学问题的设计,一、教学问题的设计,主要内容:1.教学问题设计的目标要求 2.教学问题设计的内容要求 3.教学问题设计与问题流的形成 4.教学问题与教学目标的关系,1.教学问题设计的目标要求,(1)问题是否有利于教学整体目标的实现;(2)问题本身目标是否明确,立意是否鲜明;(3)问题是否符合教学进程的需求;(4)问题时机和问题展示方式是否符合学生心理 需要。,问题1:水
2、是一种什么样的电解质?是否存在电离平衡?酸、碱是如何影响水的电离平衡的?问题2:上述三种盐的组成有何特点?它们溶于水后溶液呈酸、碱性说明什么问题?问题3:上述盐溶于水的过程对水的电离平衡有何影响?叙述其实质是并与酸碱的中和反应进行比较.问题4:如何表示以上变化?问题5:根据以上分析,总结盐溶于水的变化规律。,案例一,在“盐类水解”的教学中,先由学生测定氯化铵溶液、醋酸钠溶液和食盐溶液的PH值,创设问题情境后,再设计问题链,引导学生联想水的电离平衡及酸、碱对水的电离平衡的影响规律,通过分析比较、迁移,找出上述溶液呈酸、碱性和中性的原因,并联系与其相反的酸碱中和反应,深化理解,从而总结出盐类水解的
3、概念和规律。,2.教学问题设计的内容要求,(1)围绕教学的重点、难点确定教学问题;(2)根据学生的思维障碍(或错误)之处确 定教学问题;(3)根据指向能力目标的关键之处确定教学 问题;(4)根据引导学生探究攻关的内容确定教学 问题。,案例二:,在“硝酸的性质”的教学中,在展示硝酸样品让学生观察后,可设计下列问题:问题1.纯净的硝酸应是无色的,为什么常见的浓硝酸是黄色的?问题2.如何使变黄的浓硝酸变无色?在中学范围内,溶液颜色是黄色的有哪些?显黄色的原因是否相同?,以此激活学生思维,将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引向深入,转化为理性认识。,3.教学问题设计与问题流的形成,简单问题 单元问题 基本问题 综合性
4、问题,思 维 层 次 明 显,难度增大、知识储备的调用量加大,简单问题,什么是可逆反应?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么?,只有一个唯一答案的问题,为解决某些基本问题或综合性问题所铺设的阶梯性问题,单元问题,化学平衡移动的原因是什么?外界因素是如何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基本问题,指向学科核心的问题,分析利用漂白粉制取氯气的基本原理 对Cl2+H2O HClO+HCl反应的价值分析,综合性问题,主要体现在实际生活、生产以及于其它学科的联系的教学问题,用液氮消毒自来水时,为什么再添加液氨会更有效近年来,某些自来水厂在用液氯消毒自来水时,还加入少量液氨,这是什么原因呢?,教学问题与教学目标的关系,教学问题
5、-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编制、覆盖教材内容且认知水平较高具有明确教学目标的指向,教学问题-引导学生为达到教学目标必须解答的疑惑或思维障碍,教学问题-实现教学目标而铺设的阶梯,教学问题-以教学目标为基本依据,二、问题情景与问题探究的引导,主要内容:1.教学问题情景的构建 2.问题情景设计的途径,1.教学问题情景的构建,问题情境具备的三要素:,新的、未知的事物(目的),是产生问题情境的核心要素,对未知事物的需要是产生问题情境的基本条件,适合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是问题情景的重要保证,在一定温度下,把2摩SO2和1摩O2通入一个一定容积的密闭的容器里,发生如下反应:2SO2+O2=2SO3当此反应进行到一定
6、程度时,反应混和物就处于化学平衡状态.现在该容器中,维持温度不变,令a、b、c分别代表初始加入的SO2、O2和SO3的物质的量(摩).如果a、b、c取不同的数值,它们必须满足一定的相互关系,才能保证达到平衡时,反应混合物中三种气体的百分含量仍跟上述平衡时的完全相同.请填写下列空白:(1)若a=0,b=0,则c=_.(2)若a=0.5,则b=_ 和c=_.(3)a、b、c取值必须满足的一般条件是(请用两个方程式表示,其中一个只含a和c,另一个只含b和c):_,善于把教材中既定的化学知识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相结合,并由此转化为相互关联的问题组,以展现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借助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问题设
7、计,促使学生思考,逐步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有意义学习的主动建构者,案例三 说明了什么?,2.问题情景设计的途径,(1)通过实验创设问题情境;(2)通过学生的错误创设问题情境;(3)通过日常观念和科学概念的矛盾创设问题情境;(4)提出猜想并加以检验创设问题情境;(5)通过将问题“变形”创设问题情境;(6)通过“开放性”问题创设问题情境;,我们所说的教学问题,实际是一个围绕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教学内容,从提高学生思维水平、构建完整知识网络所设计的具有阶梯性、完整性、系列性的,一组思维要求由低到高的问题流,这种问题流是贯穿于整个教学环节,通过系列问题将各知识内容
8、贯穿在一起,引发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整个教学环节中去,引领学生沉浸于问题情境中,从而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案例四说明了什么?,三、教学问题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内容:1.教学中主观问题的客观化倾向 2.教学问题设计存在的缺陷 3.教学问题缺少目标指向的几种表现,1.教学中主观问题的客观化倾向,客观问题-是以考查学生对知识 掌握的程度而设计的,它是教材内容的具体应用,或是教材知识内容的直接使用,其答案是客观存在,且又往往是唯一的,特点,主观问题-是以考查学生分析、综合的 能力,即高级思维能力,服 从于更高的教学目的,其思维层次要求较高,它是教材知识的延伸或拓展应用,它的答案可以是唯一的,也可以是
9、多样的,特点,“主观问题”过于宽泛,“主观问题”变成了仅靠记忆、背诵,答案唯一的“客观问题”,高级思维能力的训练自然流产,生机勃勃的人类智慧探究活动走向了僵化、教条的“死记硬背”和“题海战术”,2.教学问题设计存在的缺陷,问题设计浅显,无法达到训练思维能力的基本要求;问题脱离教学实际,无法使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口;问题目标指向不明,无法与课堂教学主题构成联系;问题表述过于直白,无法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问题之间缺乏联系,无法形成具有内在逻辑关系的问题组;问题思维层次不清,无法形成思维网络;等等。,?,3.教学问题缺少目标指向的几种表现,问题设计缺少目的性,问题设计的层次感不强,问题设计缺少启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生 中心 课堂教学 理论研究 之一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5475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