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社会的结构及其发展规律和动力.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类社会的结构及其发展规律和动力.ppt(6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三讲 人类社会的基本结构 及其发展规律和动力,主讲人 崔桂田,社会的基本结构社会的发展规律社会的发展动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一、社会的基本结构,(一)社会结构 社会结构是指社会要素之间相互关联的方式,其实质内容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包括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和文化结构。,(二)社会的经济结构 1、生产力系统:生产力是指人们在物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解决社会同自然之间矛盾的实际能力,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从自然界获取物质资料的物质力量。(1)生产力的独立要素: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劳动者,(2)运筹性的综合要素:经济管理、分工协作、预测决策等因素。(3)渗透要素:自然科学中的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和
2、应用科学等。(4)准备要素:主要是指教育。,2、生产关系系统:指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同一定生产力相适应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1)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是社会生产得以进行的前提条件;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和社会形态的性质;决定着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决定产品的分配方式和消费关系;在阶级社会里所有制形式是划分阶级的基础。,(2)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处于何种地位,是统治与被统治、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还是平等的分工合作关系。(3)产品的分配形式及其消费关系:是指劳动产品按什么原则和方式进行分配,以及由此直接决定的消费方式和消费水平。,(三)社会的政
3、治结构 所谓社会的政治结构主要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结构之上的政治法律制度及其设施。它既包括政党、政权机关、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实体性组织和设施,又包括宪法、立法、司法等各种政治法律制度和规程等。国家政权是政治结构的核心。,具体说社会政治结构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政治法律制度,包括国家政治制度、立法制度、司法制度和社会管理制度等。二是政治法律设施,包括政府机构、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三是政治组织,通常是指与政治法律制度相联系的政党组织、社团组织等。,1、国家的起源与实质(1)国家的起源:国家是个历史范畴,是人类历史发展到阶级社会才出现的,阶级的出现是国家形成的基础。(2)国家的实质:是在经济上
4、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和经济压迫的暴力工具。,(3)国家的阶级本质:第一,从起源上说,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第二,从使命角度来说,国家竭力维护统治阶级在经济、政治和精神生活方面的统治地位。第三,从实践上来看,虽然国家在形式上具有一种社会公共权力机构的性质,但统治阶级在建立国家制度、制定法律和法规时,总是力求首先使那些有利于自己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关系固定下来,总是力图通过立法把自己的利益伪装为全社会的利益。,2、国家的特征和职能(1)国家的特征:国家按地区划分居民;国家的武装力量是“特殊的武装队伍”。(2)国家的职能 第一对内职能:实行政治统治,约束、控制、镇压被统治阶级的反抗;调
5、整统治阶级内部各成员、各政治派别和同盟者的关系;调整其他各种社会关系;组织管理社会的公共事务;领导社会生产;发展科学文化事业等。,第二,国家的对外职能:组织和领导国防建设,防御外来侵略,保卫本国领土、领海、领空完整,主权不受侵犯;负责开展外交活动,调整和处理国际关系,开展各国之间的友好往来等国际事务等。,3、国体和政体(1)所谓国体,指的是国家的阶级内容,是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它不仅指明了哪个阶级是统治阶级,哪些阶级是被统治阶级,而且指明了哪些阶级是统治阶级的同盟者。(2)所谓政体,是指国家政权的构成形式,主要包括最高国家机关的结构、组织程序和职权分配的原则等。政体讲的则是统治阶级采取何
6、种政权组织形式进行统治。,(3)国体和政体的关系 第一,国体决定政体。政体必须与国体相适应,服从国体的需要。第二,政体对过国体有能动的反作用。当政体适合国体需要的时候,就能巩固国体,实现国家的阶级性质和职能;反之,当政体与国体不相适应的时候,就会妨碍国家本质的实现和国家职能的充分发挥。,第三,政体具有相对独立性:国体不同的国家可以采取相同形式的政体;国体相同的国家可以采取不同类型的政体;政体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四)社会的文化结构与意识形式 1、文化结构的含义 文化结构是指哲学、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观念、宗教、艺术等多种意识形式的连接方式。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社会的文化结构也就是社会的意识结构
7、。,2、社会意识形式 从意识主体的范围来看,社会意识可分为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从对社会存在反映的高低不同层次来看,社会意识可分为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从对经济基础的关系来看,社会意识又可分为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和非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1)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 第一,个人意识:是个人独特的社会地位和社会经历的反映。个人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受其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政治生活条件、家庭、社会交往、教育、个人独特生活实践的影响和制约。第二,群体意识:是一定人群所形成的共同体的共同意识,是这一群体共同的社会地位、社会经历、共同的追求和利益的反映。一个家庭、团体、阶层、阶级、民族、国家都可以有其共同意识
8、。,第三,个体意识和群体意识的关系:区别:由于两者的主体不同,反映的内容不同,因而两者有所区别。联系:没有个体意识就没有群体意识,没有群体意识就没有个体意识;个体意识和群体意识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在一定的条件下,个体意识可以转化为群体意识,群体意识也可以转化为个体意识。,(2)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 第一,社会心理:是一种未定型、没有系统、处于自发状态的社会意识。它一般表现为情绪、情感、愿望、风俗、习惯、意志、自发的倾向和信念等。,第二,社会意识形式:是人们自觉建立的规范的、系统的社会意识,包括哲学、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科学等形式。社会意识形式力图达到对事物规律
9、和本质的把握,属于理性的范围,具有自觉性、系统性、抽象性的特点,是一种高层次的社会意识。,第三,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的关系:社会心理是社会意识形式的思想来源之一,它为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的形成和发展提供动机、激情和素材,反过来它又受社会意识形式的指导。而且,两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在一定条件下还会相互转化。,(3)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和非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 第一,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即思想上层建筑,是对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以及由其所决定的政治制度的自觉反映,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强烈的政治性。包括哲学、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及大部分社会科学,其中政治法律思想居于核心地位,起主导作用。,第
10、二,非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是对自然现象和不属于特定经济基础决定的社会现象的反映,因而没有阶级性和政治倾向性。非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包括自然科学、思维科学和一部分社会科学,如语言学、逻辑学等。,3、社会意识的一般特点(本质和功能)(1)社会意识依赖于社会存在:第一,社会意识的内容来源于社会存在。第二,社会意识随社会存在的发展而发展。第三,在阶级社会里,社会意识具有鲜明的阶级性。,(2)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相对独立性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是指社会意识具有独立性,它具有自身的能动性和发展规律。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社会意识的发展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具有非一致性。第二,社会意识
11、的发展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第三,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第四,社会意识发展过程中社会意识诸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第五,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社会意识的反作用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的特点,也是社会意识功能的重要体现。,4、文化结构的功能(1)从社会结构角度看,文化具有意识形态的功能。(2)从社会进步角度说,文化具有乘载和传递文明的功能。(3)从认识角度说,文化有认知功能。(4)从育人角度说,文化具有教化功能。,(五)社会文明的三维结构:经济、政治和文化 1、社会文明的基本要素 文明是与“野蛮”、“无知”、“蒙昧”相对立的概念,文明标志着人类社会进步的状态。
12、文明是人类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积极成果,是人类在这一过程中创造的成果和财富的总和。人类社会是经济、政治和文化组成的有机统一体。与此相对应,人类的文明也是一个由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组成的有机体。,(1)物质文明:物质文明是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获得的物质生产能力和创造的物质成果。(2)政治文明:政治文明是指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在政治领域创造的财富,主要表现为社会政治制度和政治生活的进步,主要标志则是民主和平等的发展程度。(3)精神文明:精神文明是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获得的精神生产能力和创造的精神财富。,2、社会文明基本要素的相互关系 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三大要素,它们相互
13、依存、相互作用、相互渗透。(1)物质文明决定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动力是社会生产力,要建设和发展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归根结底要取决于物质文明的发展,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2)精神文明对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有能动的反作用。这种反作用集中表现于它为自己的物质文明的形成、巩固和发展服务;而对于与自己不相符合或对立的文明则加以抵制、排斥和摧毁。在这方面,精神文明一方面通过建立巩固和发展与自己相适应的政治文明来提供政治动力和政治保障,另一方面通过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来实现这种反作用。,(3)政治文明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有反作用。政治文明为物质文明所决定,同时又是在精神文明的指导下建立的
14、。但政治文明是核心,特别是其中的国家政权、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一方面可以确保精神文明得以贯彻和传播,另一方面可以确保物质文明建设的性质和方向。,二、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一)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1、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的决定作用 生产力的性质、水平和发展要求决定了生产关系的形式和性质;生产力的发展决定了生产关系的变革。,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的决定作用通过下列途径实现:(1)生产力特别是生产工具的性质,决定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2)生产力通过决定劳动组织、社会分工等决定人与人之间在生产中的地位及相互关系。(3)从最终根源上说,生产力决定产品的分配形式。,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 当生产关系
15、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时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当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时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通过下列途径反作用于生产力:(1)生产关系通过能否满足劳动者的物质利益以及满足的程度如何来促进或阻碍生产力的发展。,(2)生产关系通过能否使生产力的各种要素的作用较为充分地发挥、生产力各种要素之间的矛盾得到较快较好地解决来促进或阻碍生产力的发展。(3)生产关系通过能否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之间的关系来促进或阻碍生产力的发展。,3、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和矛盾运动(1)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规律的基本内容: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生产关系对于生产力的反作用,归根到底是由生产力发
16、展的状况决定的。(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轨迹:基本适合基本不适合新的基本适合。,4、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规律的方法论意义(1)为我们提供了一把探究社会发展根源的钥匙。(2)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制定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客观依据。(3)是我们衡量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一切方针政策和社会实践成败得失的根本标准。,(二)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1、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含义(1)经济基础:是指同生产力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2)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意识形态及与之相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的总和。,2、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
17、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上层建筑是适应经济基础的需要而产生的。(2)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一定的上层建筑是一定的经济基础的反映和表现,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会有什么样的上层建筑与之适应。(3)经济基础的变更决定上层建筑的变革。,3、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1)从服务的方向上看,“保护自己”,“排除异己”。(2)从服务的方式上看,通过对社会生活的控制来为经济基础服务。(3)从服务的效果看,上层建筑既可促进经济基础的发展,也可以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4、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与矛盾运动(1)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规律的基本内容:上层建筑的性质、形式和发展方向,都是由
18、他的经济基础状况决定的,上层建筑的发展变化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的性质和要求。(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基本适合基本不适合新的基本适合。,5、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规律的方法论意义(1)是我们观察和研究社会发展问题的基本理论依据。(2)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制定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客观依据。(3)对于我们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三、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一)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1、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2)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3)人民群众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2、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
19、线(1)群众观点:坚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2)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3、个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1)历史人物是历史事件的当事人和策划者,他们将自己的思想、品质、风格、情感带进历史事件中,并在其中起作用。(2)历史人物是历史任务的发起人和组织者。杰出人物比一般人站得高,看得远,能揭示出历史任务并提出解决方案。(3)思想界、文化界和科技界的杰出人物是历史发展的精神启动者。,(二)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1、社会基本矛盾的构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20、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2、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过程 以物质利益关系为中轴线,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形成了相互作用的三大社会系统。在这三大系统的相互作用中,有时相互适应,有时又相互排斥,推动了人类社会生产方式和社会形态的交替演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3、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结果。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体生产方式来看,可用狩猎采集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后工业社会(也称信息社会)来对社会的演进进行区别和划分。所有这一切都与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过程相联系。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体社会形态的演进来看,社会的演进可划分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共
21、产主义社会。,(三)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在阶级社会中,社会基本矛盾必然表现为阶级矛盾,表现为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1、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直接动力作用,最突出地表现在社会形态根本质变的环节。2、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直接动力作用,还表现在同一社会形态内的量变过程中。,(四)社会革命是实现社会形态变更的决定性环节 1、社会革命是阶级斗争的最高表现,是先进的阶级运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用先进的社会制度代替腐朽的社会制度的社会活动。2、社会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暴力革命是社会革命的主要形式。3、社会革命是实现社会形态变更的
22、决定性环节;社会革命能够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积极性和伟大作用。,(五)改革是一定社会形态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的环节 1、改革是同一种社会形态发展过程中的量变,是一定社会形态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2、改革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要求,是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途径和手段之一。3、改革可以巩固新生的社会制度或使原有的社会制度持续存在并获得一定程度的发展;改革为新社会制度的诞生作量变和部分质变的准备;改革可以变更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六)科学技术是“历史的有力的杠杆”,是“第一生产力”1、科学技术是现代生产力的灵魂和主导因素。2、在现代生产力中,科学技术是最主要的推动力。3、科学技术是现代生产
23、发展和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4、科学技术的水平是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与共产主义,(一)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内涵 1、人的全面发展(1)人的需要的全面发展:人的需要具有丰富性和多面性,人除物质需要外,更多的是在社会关系方面和精神生活方面。(2)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人的能力是人的本质力量的体现,包括体力、智力,从事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能力,社会交往能力、道德修养能力和审美能力等。,(3)人的个性的全面发展:人的个性是个人的自我意识及由此形成的个人特有的素质、品格、气质、性格、爱好、兴趣、特长、情感等的总和。人的个性的全面发展就是指人的个性在各方面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4)人的
24、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人的发展离不开他的社会环境和社会交往,要不断打破地域和民族的界限,进行经济、政治、法律、道德、文化、情感等方面的广泛交往,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的全球化。,2、人的自由发展 人的自由发展指人自觉自愿地发展自己的才能,施展自己的力量。(1)从为生计而劳动中解放出来。(2)从阶级剥削、阶级压迫中解放出来。(3)从各种错误观念、偏见、成见中解放出来,,3、人的充分发展 人的充分发展是从程度上来讲人的发展的,人的才能和能力的发展总有个程度的问题,人总是向着更高的程度来发展自己。,(二)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条件和途径 1、生产力高度发展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2、消灭私有
25、制和旧式分工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保证。3、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4、重视精神产品的生产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保证。5、扬弃自由时间和劳动时间的对立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现实条件。,(三)人类解放与共产主义社会 1、人类解放的含义(1)从自然界动物式的生存条件中最终解放出来,成为自然界真正自觉的主人。(2)从社会关系中的剥削、压迫、统治中解放出来,成为自己社会的主人。(3)在行动上从各种盲目的必然性中解放出来,成为自己支配自己本身的主人。,2、广义的共产主义(1)共产主义是一种关于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科学的思想体系和学说。(2)共产主义是同资本主义制度对立的,人们最理想、最进步的社会制度。(3)共产主义是一种实现人类解放、通向共产主义社会制度的历史过程和实践运动。,3、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不断实践的过程(1)实现共产主义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2)实现共产主义将是一个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3)实现共产主义将是一个不断探索的创造性过程。,4、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1)对共产主义的追求是理想与信念的统一。(2)共产主义理想是社会政治理想与个人道德理想的统一。(3)共产主义理想的追求是目标与过程的统一。(4)共产主义理想是终极性与非终极性的统一。,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5471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