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第24课《大道之行也》.ppt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第24课《大道之行也》.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第24课《大道之行也》.ppt(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大道之行也,一、导入 同学们,之前我们学习了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桃花源里的人民生活怎么样?(幸福)。“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其实在陶渊明之前已经有人对社会提出了构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大道之行也,理解一下2000多年前我国古代贤人关于人类美好社会的构想。,二、教学过程(一)整体感知,理清课文内容 1、默读,疏通字词(1)通假字:与、矜、(2)古今异意:孤独(古:两个词。孤是幼而无父的人,独是老而无子的人。今:一个词。独自一个人,孤单。)乱:古造反。今杂乱,无秩序。归:古女子出嫁。今归来,归属。(3)一词多义:闭、为,(二)理解课文 1、文章将理想社会称为什么?(大同)2、大同社会有哪些基本特征?
2、如果有一个孤儿生活在大同社会,他的幼年、壮年、老年生活会怎么样?“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A、人人都能受到社会的关爱。“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说的是每个人都能推己及人,把奉养父母、抚育儿女的心意扩大到其他人身上,使全社会亲如一家。“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意思是对各种年龄段的人群都要作出合适的安排。又特别提到,对“矜、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人要实行生活保障,更充分地体现了社会的关爱。B、人人都能安居乐业。“有分”,就是有稳定的职业,能安心地工作;“有归”,就是男女婚配及时,有和乐的家庭。古代男耕女织,妇女在家也要从事蚕桑,这样才能丰衣足食。以上两个方面主要是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道之行也 人教版八 年级 上册 语文 第五 单元 24 大道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5414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