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材分析(1-14课).ppt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材分析(1-14课).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材分析(1-14课).ppt(4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材分析(1-14课),东堤头中学 季霞,说 教 材 基 本 知 识 和 逻 辑 关 系,基本知识:,逻辑关系:,581年隋朝建立,鸦片战争前,时 序,主 题,一、新课标对本学段的基本要求,提高素质,七年级历史,学习,实践,科学技术 思想文化,学习,实践,(五)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内容标准】(1)了解隋唐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2)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评价唐太宗。(3)知道武则天和开元盛世的基本史实。(4)了解唐与吐蕃等民族交往的史实。(5)以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史实为例,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教学活动建议】(1)设计表格,列出秦始皇、汉武帝与唐太宗的历史功
2、过。(2)以文成公主入藏等故事为题材,编演历史短剧。,(六)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内容标准】(1)列举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2)了解宋代的社会生活。(3)知道辽、宋、西夏、金等政权的并立。(4)简述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和忽必烈建立元朝的史实,说明民族关系的发展。【教学活动建议】(1)观察清明上河图,围绕宋代城市社会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和风俗习惯等,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讨论,比较古今异同。(2)举办故事会,讲述岳飞抗金、文天祥抗元等历史故事。,(八)科学技术【内容标准】(5)以都江堰、长城、大运河、赵州桥、北京故宫等为例,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
3、力。(6)了解四大发明,认识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教学活动建议】(1)制作泥活字,了解活字印刷的过程。(2)有条件的地区,可组织参观古代工程和建筑。,(九)思想文化【内容标准】(4)以唐诗、宋词和明清小说为例,了解中国古代的文学成就。(5)说出史记资治通鉴的作者和体例。(6)列举古代书法、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方面的主要成就。【教学活动建议】(1)收集古代成语、典故,举办成语故事会或成语知识竞赛。(2)举行古代名诗名篇朗诵会。(3)欣赏古代书法、绘画、音乐。,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知识树,七年级历史下册,一、时段:610世纪(581-960年,共 380年的历史)。隋唐时期的历史
4、。二、主要特点:第一个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教科书内容的安排和教学活动的设计,无不紧扣隋唐时期的“繁荣”与“开放”。“繁荣”表现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开放”主要体现在民族关系和对外交往。“繁荣”与“开放”,是反映一个积极向上的社会的两个侧面,具有同一性。本单元学生要重点掌握隋朝大运河、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唐朝与周边的民族关系和中印、中日交往以及隋唐时期所创造的辉煌文明。,第一课 繁盛一时的隋朝,【教材分析】本课以“繁盛一时的隋朝”为主题讲述隋朝的历史。隋朝的特点是短暂而繁荣。“繁盛一时”四字高度概括了隋朝历史的特点,但由于课时的限制,本课实际上只讲了隋朝的“繁盛”;而“一时”,即二世而亡
5、,只有留待下一课作为唐朝建立的背景去概述了。教学重点为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本课的难点有二个:一是教材对隋初经济的繁荣写得比较概括,难以使学生感受和理解;二是对开凿大运河的目的和作用,要引导初一的学生辩证地、全面地去分析和评价,有一定难度。,隋朝经济,时间 隋初 隋盛时 结论 人口 三千多万人 四千六百多万人垦田 一千九百多万顷 五千五百多万顷粮仓 长安太仓 洛阳含嘉仓;洛口仓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_,人口激增,垦田扩大,粮仓丰实,探究问题:,上述材料表明了隋朝经济(),请探究隋朝经济繁荣出现的原因?,(1)国家统一,社会安定。(2)隋文帝励精图治。(3)改革制度,注重吏治,发展生产。,涿
6、郡,江都,余杭,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洛阳,隋朝的大运河示意图,一条:一条贯穿南北的大动脉,二长:二千多公里,三市:三个城市,洛阳,涿郡(北京),余杭(杭州),四段:分为四 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五河:贯穿五大水系,海河,黄河,淮水,长江,钱塘江,江都(扬州),长安,第二课 贞观之治,【教材分析】本课的主题是唐朝第一个盛世“贞观之治”。本课有三个子目,即“唐王朝的建立”“贞观之治”“女皇武则天”。教材在内容的安排上,第一子目的设置是为第二子目服务的,所以本课的重点是“贞观之治”。唐朝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封建盛世。唐太宗居安思危,以史为鉴的开明思想和政治远见,在中国封建帝王中是
7、罕见的。唐太宗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有利于社会的发展,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促成了“贞观之治”的出现。贞观之治为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本课的难点是:如何帮助学生对唐太宗、武则天等历史人物做出恰当的评价。对于初中学,他们评价一个人物,往往会带有感情色彩,从“好”或“坏”出发,而不能客观地分析,这就需要教师加以引导,使学生能够掌握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方法,即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看他对历史发展,尤其是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第三课 开元盛世,【教材分析】本课以“开元盛世”为主题,从两个方面进行了叙述:首先介绍的是唐玄宗前期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使唐朝开元年间出现了“开元之治”。其次,主要介绍了
8、盛世经济的繁荣,包括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三个方面的成就。教材的安排与以往不同的是唐玄宗统治后期的衰败只以小字形式提出,供学生阅读;从整个隋唐阶段的历史看,也只讲繁荣不讲衰落,其主要原因是符合单元主题“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盛世经济的繁荣”一目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本课的难点:曲辕犁、筒车是唐朝先进的农业工具,但是它们的结构原理和先进性,学生不易理解,难以形成准确的概念。而且,现在的学生对于农具的了解又极少,因此农业工具的改进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难点。,曲辕犁示意图,筒车,第四课 科举制的创立,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大发展的时期,此时开创并完善的科举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央政权选拔各级官吏的一项基
9、本制度,影响至为深远;有的学者从“文化”的广义角度看待科举制度,认为科举制度是中华文化中“最显凸的创发”。本课按序介绍了五位隋唐帝王在科举制度形成和完善过程中发挥的关键作用。第一个子目介绍科举制度在隋朝产生的背景和创立的过程及作用,第二个子目介绍科举制度在唐朝逐渐完善的过程,第三个子目介绍科举制度对中国以及世界的影响。,建构知识网络 雏形:_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办法 选拔官员。诞生:_正式设立进士科,科举制正式诞生。唐太宗:大大扩充了_的规模,扩建学舍,增加学员。武则天:开创了_和_。唐玄宗:_成为进士科考试的主要内容。,影响:改善了_;促进了_的发展;促进了_的发展。_,也从地方集中到中央。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七 年级 历史 下册 教材 分析 14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5400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