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经济学第十四章布局.ppt
《产业经济学第十四章布局.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产业经济学第十四章布局.ppt(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十三章产 业 结 构 及 政 策,第一节 产业布局的理论发展第二节 产业布局的指向性、原则与规律及产业布局战略第三节 产业布局政策,产业布局与政策,区位理论(20世纪初至50年代),又称距离的经济学冯屠能(J.H.Von Thunen,1826):农业区位理论,区位国;阿尔弗雷德韦伯(Alfred Weber,1909):工业区位理论;恩伦德尔(Englander,1924)与普雷德赫(Predohl,1925):当成价格理论的一个分支进行研究;勒施(1946):,将贸易流量与运输网络中的“中心地区的服务区位”问题纳入,区位理论,胡佛(Hoover,1937,1948):考察了运输费用结构、
2、生产投入的替代物和规模经济伊萨德(Isard,1956,1975):增加了运输和生产的其它投入品之间的替代关系 新古典经济学:区位选择矩阵(图),区位理论,阿尔弗雷德马歇尔(A.Marshall,1890):阐述了存在外部经济(external economies)与规模经济(scale economies)条件下产业聚集产生的经济动因。第一,企业的区位聚集有三个原因:为降低出现劳动力短缺的可能;地方性产业可以支持非贸易的专业化投入品的生产;信息的溢出可以使聚集企业的生产函数好于单个企业的生产函数。第二,提出了工业区(industrial districts)概念与工业区理论。第三,外部经济是
3、指整个产业的发展或增长所引起的产业内部生产厂商的整体成本下降,而内部经济是指企业的规模经济性。,聚集理论,迈克尔波特(Michael E.Porter,1990):从企业竞争优势的获得角度,国家的竞争优势。提出了产业群(Industrial Clusters)的概念 利用“钻石”(diamond)的分析途径对产业聚集及产业群进行了分析 分析的重点放在企业上,并从创新能力的角度来探讨了产业的聚集现象,其整个理论分析框架包括四个方面:1)需求状况,2)要素条件;3)竞争战略;4)产业群(或者说相关及支持性的产业)。,聚集理论,韦伯:将聚集经济定义为成本的节省,将其假定为内部规模经济的外部表现,其模
4、型的目的也只是解释为何这样的经济会导致聚集。胡佛:引入了区位化经济(localization economies)与城市化经济(urbanization economies)的区别,认为与群体规模有关的外部性经济不仅与购买即需求方面的因素有关,而且也包括成本与供应问题,并将任何活动的经济规模分为三个等级。合作竞争及与此相关的新产业区理论:含义是指企业(甚至是具有竞争力的企业)通过寻求合作的方式来获得共同发展,即使这些企业在发展新产品及市场竞争中为竞争对手,聚集理论,聚集理论,保罗.克鲁格曼(Paul Krugman):主要从经济地理的角度探讨了产业聚集的动因,通过该简单模型得出一个结论:在贸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产业 经济学 第十四 布局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5381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