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ppt
《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ppt(5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前322年),第三讲 亚里士多德 的形而上学导读,一、生平与著作 二、形而上学的主题 三、形而上学的结构 四、形而上学的内容,一、生平与著作,公元前384年,亚里士多德出生于希腊北部城镇斯塔吉拉的一个特权家族。他的父亲是马其顿王阿敏塔斯二世(亚历山大大帝的祖父)的御医。亚里士多德获得了接受特殊教育的机会:1 7岁时,他被送去雅典,师从柏拉图。作为柏拉图学园的一员,他在雅典生活了二十多年,直到公元前347年前后柏拉图去世为止。此后,亚里士多德花了几年时间进行旅行和研究,他穿过爱琴海,来到小亚细亚(现在的土耳其)及其沿岸诸岛。在此期间,他开展了生物学研究,并且在回到马其
2、顿担任年轻的亚历山大(后来的亚历山大大帝)的老师。公元前335年,雅典沦于马其顿的统治之下,亚里士多德回到该城并在吕克昂(Lyceum)从事教学。直到公元前322年逝世前不久,他一直生活在那里,并建立了一个非正式的学派。,在长期的学习和教学生涯中,亚里士多德系统、全面地阐述了他那个时代的主要哲学问题。他写了不止150篇论文,其中大约有30篇流传了下来。其中主要的有:工具论、物理学、论灵魂、形而上学、尼各马可伦理学、政治学、论诗。幸存下来的作品主要是一些讲课笔记,或并未打算广为流传的未完成的论文;这些论文主要是针对高级的学生或其他哲学家的。它们的现代译本可以摆满半个书架,而且,它们包含了一个在影
3、响和范围上都令人无法抗拒的哲学体系。亚里士多德从经验开始,借助“质料和形式”、“潜能和现实”的概念,构建了一个自身融贯的目的论宇宙体系。世界以其自身的动力(追求自身的完善)不断向上运动变化,最终达到“至善”(神),与神同在。,二、形而上学的主题 1、亚里士多德对知识的分类 2、从“本原”的探讨到“原因”的探讨,1、亚里士多德对知识的分类,亚里士多德根据学科的性质和用途将各门知识分为理论知识、实践知识和制造知识三个部分。实践的和制造的知识的本原(原因)在外在于知识的认识主体之中,也就是说,这些知识对象的原因是实践者和制造者的意志、选择、理性、技艺或能力;而理论知识的本原(原因)则在知识自身。前两
4、者涉及的核心问题是善恶问题,而后者涉及的是真假问题。实践知识主要包括政治学、伦理学;制造的知识主要包括诗学和技艺;而理论的知识则包括数学、物理学和形而上学(亚里士多德称之为第一哲学、神学)。,在理论知识中,自然哲学的根本任务,是认识自然本体的原理、原因和元素,也就是说,它研究那些具有内在运动和变化本原的事物。所谓“自然”(physics)就是一切自然事物都明显地在自身内有一个运动和静止(有的是空间方面的,有的是量的增减方面的,有的是性质变化方面的)的根源。偶然性和自发性的现象不属于科学研究的范围,它应研究“必然”的东西。数学不是研究具备内在运动根源的本体,而是割取(抽取)事物的某种性质(即事物
5、的数量关系)来研究,所以不属于自然哲学的范畴。研究天体的运动也属于数学范围。而形而上学(第一哲学)则是研究惟一的永恒不动的本体。,在亚里士多德时代,自然科学与自然哲学乃是一回事,而且以脱离实用技艺,从事纯理论的探求为荣,因而他心目中自然学科同当代的自然科学与科技和工艺是不同的两回事。那么,自然哲学与技艺的关系如何?亚里士多德说:“根据自然而生成的东西追求自然赋予的某种目的,因此它的构造总是好于技艺制品。因为自然并不模仿技艺。而技艺却模拟自然。技艺的存在有助于自然,充实了自然未曾完成的事业,因为有些自然的东西似乎完全能够依靠自己达到目的,而无需技艺的帮助;而有的却有困难,甚至完全不可能。”,关于
6、自然哲学与实践哲学的关系。亚里士多德认定:自然哲学的终点就是实践哲学的起点,人与城邦则是两个学科的接合部。自然赋予人类以logos(理性和语言)。理性用于追问“为什么”,就产生理论学科,相应的理性功能叫沉思理性。理性用于指导行动就是实践(practice),实践智慧叫“思虑”(phronesis),它的功能是两个:其一是策划,其二是“选择”。凭借自然赋予的实践智慧,思虑如何处理家庭中主奴、夫妻、父子三种不同关系,弄清什么是正当的财产收入和使用,并在行动中一以贯之,这就是理财学(最早的经济学)的任务。比较和考查各种政治学说、伦理学说、城邦政制,然后择其善者而从之行之,这就是政治学、伦理学的任务。
7、因此,一旦思虑、选择介入,就意味着进入实践学科的领域了。在哲学史上,正是里士多德最早明确提出“实践智慧”,强调伦理学和政治学的目的不在于知道“是什么”,而在于“怎么做”。,2、从“本原”的探讨到“原因”的探讨,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思想研究的主题是本体。从开始有哲学以来,哲学家都在探讨万物的本原。所谓本原(arche),按照亚里士多德的看法,最初似乎就是指:万物从它产生出来,最终又复归到它那里去的那个东西。其本意是beginning(时间上的开始、本初)和origin(时间上的起源、起始)的意思。早期自然哲学家大多是采取“本原加生成原理”的思维方式来解释宇宙万物的来源与变化。,后来,巴门尼德提出了
8、“不变的”问题,并提出“存在”、“一”这样抽象的概念来论证世界的不变性。巴门尼德的问题在于:抽象的“一”如何演变为万物?这里必然涉及到一个“动力”问题。“本原加生成原理”经巴门尼德的冲击之后便动摇了。在巴门尼德之后,主流的是恩培多克勒、阿那克萨哥拉和原子论所代表的思维模式“元素加组成与分解”,即用基本成分的组合与分解来解释万物的生成和变化。正因为要用元素的结合与分解来解释万物的生灭,所以需要为元素的分合注入某种动力爱与恨、努斯等。,这就意味着,“本原”除了是时间上的第一、起始、根源这一原本的意义之外,还进一步有了原因(动因)的意思。谈及动因,又必然涉及一个目的的问题。亚里士多德从苏格拉底寻求“
9、定义的方法”和柏拉图的理念论和目的论中受到启发:爱与恨、努斯作为动力,作用于质料,所追求的目的是把质料变成某种“是什么”,即用定义或公式所表述的形式。当且仅当质料具有形式的时候,它才能称其为“是什么”。这个形式就是事物之所是的“是”。不仅如此,这个形式还是被动的质料之所以运动变化的动力、原因、原理。这样一来,最初只具有物质形态意义的“本原”就被亚里士德进一步引申为原因、原理。“是什么”正是动因作用于质料所要达到的目的。亚里士多德将早期自然哲学家们的物质形态的“本原”概念发展为更具哲学意谓的原因、原理范畴在哲学史上具有重大的意义。,原因既然是事物存在、生成和认知的开端,由于它,才回答了事物的存在
10、、生成和认识的“为什么”,所以,“所有的原因也是本原(原理)”。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中认为哲学的使命就是用智慧回答“为什么”的问题。因而他将哲学规定为关于第一因的学说。亚里士多德进而提出“四因说”。正因为将“是什么”、“为什么”、“为了什么”三者明确区别开来,它才一定程度上克服了自然哲学家们以及柏拉图对“本原”问题的探讨的局限。正因为他不断追问“是什么”,所以使他有可能对“是”(存在)作了详尽的分析,提出了划时代意义的“是”论(存在论)和本体论。又正因为他将“为什么”作为一个哲学的最高问题,所以探求原因成了他的哲学的特色和重要组成部分。正因为他结合“是什么”、“为什么”来追究“为了什么”,因此
11、,他关于目的的见解远远超越了苏格拉底和柏拉图。他关于合目的性的研究,无疑推动了他关于动植物的构造和效用的研究以及关于选择、思虑与目的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的研究。此外,“为了什么”的探求,对他在神学方面的建树也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三、形而上学全书的结构,亚里士多德自己并没有写过一本叫作形而上学的著作,这个书名是后人加的。根据历史记载,后来编纂亚里士多德著作的人,将他写的关于自然事物,即我们可以感觉到的运动变化的事物的那部分著作编在一起,定名为物理学。他们又将亚里士多德写的另外一部著作,即讨论比较抽象的东西的著作编在一起,摆在物理学的后面。无以名之,就将它叫作“在物理学以后”(Meta-physi
12、cs)。亚里士多德自己将他的这部分思想叫作“第一哲学”,表示它是高于其它研究具体事物的各门科学的。中国的易经系辞中有“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意思也是说:具体的,有形的事物是物质性的东西,而超于有形的物质之上的,则是抽象的道。自从亚里士多德这本书这样定名以后,西方哲学史上凡是讲到纯哲学的这部分思想,都叫作“形而上学”。可以简单地说,形而上学就是哲学,特别是指本体论思想。,形而上学共有十四卷。这十四卷的主要内容列举如下:第一卷:历史的回顾,重点批判了柏拉图的“理念论”。第二卷:一般地讨论研究哲学的问题,相当于是介绍学习哲学的导言,提出哲学是求“真”的学问。第三卷:提出必须研究的十几个问
13、题。第四卷:“作为存在的存在”是哲学研究的对象,并指出这样的研究的学问是第一哲学。第五卷:分析了三十个哲学术语,被后人称为亚里士多德的“哲学辞典”。第六卷:分析不同的学科和存在。第七卷:讨论本体。第八卷:讨论质料和形式。第九卷:讨论潜能和现实。第十卷:讨论“一”和“多”等范畴。十一卷: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第三、四、六卷的节要;第二部分是物理学第二、三、四卷的选录。十二卷:前五章讨论可感觉的本体,后五章讨论不朽的本体。十三卷:讨论数学对象和“理念”是不是本体。十四卷:继续第十三卷的讨论。在整本书中,核心的是讨论什么是“本体”,主要集中在第七、八、九三章中,第十二章则讨论永恒不变的本体,即神。所以
14、我们的分析也主要集中在这几章。,四、形而上学的内容 1、什么是本体 2、形式与质料的学说 3、潜能与现实的学说 4、“神学目的论”,1、什么是本体,(1)概述“ousia”(substance),亚里士多德的ousia(本体)是他的“第一哲学”所要研究的主要范畴,也是他的“形而上学”不同于“物理学”和“数学”的基本概念,因为以ousia为主要研究问题,第一哲学才成为“第一”,“元(原)物理学”(形而上学)才成为“元”(原,meta)。然而,ousia却是一个非常费解的概念,理解这个词的困难,一方面是语言上的,另一方面则是理论上的。,柏拉图的世界是一个“设计师”的世界,它以“理念”(模型,eid
15、os)为基础,一切都要以“理念”为归依,所以柏拉图的思想和前苏格拉底时期的“自然哲学”是完全对立的。所谓“自然哲学”乃是“生长哲学”,万物(世界)是按自己的方式自行“生长”出来的,而柏拉图认为万物(世界)有一个最初的“设计者”,所以是按照“理念”建构起来的。从柏拉图的眼光来看,“物理学”研究的是变幻的东西,是不断生灭的东西,而哲学的智慧,则要求达到一种可靠的、不变的知识,这是柏拉图的理想,“知识”自身不生不灭,所以到了柏拉图晚年,“哲学”的“智慧”回到了毕达哥拉斯的“数学”,因为在古代,人们以为只有“数学”的知识是永恒不变的。柏拉图在否定“自然哲学”的方法时,向毕达哥拉斯靠拢,在他的心目中,“
16、理念”结构的最后根据,或许只在于“数”的关系,而此种关系又支配着“自然生长”的生、灭变化,于是掌握了“理念”的“数”的结构,则可执一而御万,以不变应万变,就是得到了可靠的知识。,柏拉图的宇宙“设计师”不仅是理性的工匠,而且也是一位数学家,他按照几何原理构造了宇宙。柏拉图认为可感世界由土、水、气、火四元素构成。但受毕达哥拉斯派的影响,他将它们还原为更基本的东西三角形。他构建了一个“几何原子论”。他用二维的三角形构造 三维的正多面体,并将之对应于每一种元素:火=四面体 气=八面体 水=二十面体,土=立方体。最后,柏拉图把十二面体等同于整个宇宙。,然而,在亚里士多德看来,柏拉图的分离的“理念”缺乏现
17、实性,而且“数”实际上也离不开具体的事物而单独出来;“数学”之所以不能为第一哲学正在于“数”要依附于具体事物,而不能成为第一。从根本上来说,“理念”和“数”一样,是离不开具体事物的,实际上也是一个不可“分”出来独立的东西。亚里土多德虽然不同意柏拉图把本不能“分立”的东西当作“分立”的东西来研究,但有一点他们是一致的,即“第一哲学”要研究那“不变”的东西,只是柏拉图认为那“不变的东西”不从“物理(自然、生长)学”来,相反,“自然的生长”要按照不变的、最完善的“理念”来实现自己;亚里士多德则认为,那“不变”的东西仍与“物理学”(自然、生长)有关。“第一哲学”之所以为“第一”,正在于它所研究的那不变
18、的、但又独立、分立的东西,乃是在“物理学”“后面”(背后)的“第一”个“东西”。这个“东西”,亚里士多德叫它为“ousia”,后来一般被译成“本体”。在某种意义上讲,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在理论上做了两件事:一方面把柏拉图的“理念”拉回到“现实”中来;另一方面又把“自然哲学”的“本原”提高到“常驻不变”的知识层面。,如何理解作为独立、完整名词的ousia?在亚里士多德看来,ousia既是普遍性,又是具体的。也就是说,它不只是一个抽象概念,而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存在,所以是“本体”,是“这一个”。本体是具体的,所以是可感的。一般认为“本体”既是“不变的”,则不可能为“感觉的”,似乎只有“概念的”才是不
19、变的。实际上,“概念的”东西固然维持着自身的同一性,但却不能“分立”而独立存在,因而柏拉图的“理念”并不符合亚里士多德的“第一性”的原则,而ousia正是形而上学所要研究的对象,所以它不仅是“不变的”,而且也是可以分离、独立的。所以,在亚里士多德看来,ousia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东西,所以它并不排斥“感性”,但它又不是纯粹感性的存在物,它是那个“物”之所以成为那个“物”的根据(是其所是)。,看起来很费解的、深奥的“本体”(ousia)实际上是最普遍的、最基础的现象。借用胡塞尔的意思,我们可以说,不但特殊的东西、个别的东西可以成为对象,普遍的、一般的东西都可以成为“对象”。比如我们说我看到了“杯子
20、”,“杯子”原本可以是概念,但我们说这句话的意思,并不是指我们看到了“杯子”的概念,而是指,我们确实“看到”、感觉到那个“杯子”。同时,我们所谓“看到”、“感觉”到,也不是指我们接受到杯子的光波射线,所以即使我们日常所说的“看到”,也不仅仅是物理、生理的现象,我们日常所说的“杯子”也不是“概念”,而是实实在在在的东西。这就是西芳哲学里常说的的“本质直观”、“直观本质”。Ousia就是这个“本质直观”、“直观本质”。,(2)亚里士多德论“ousia”,亚里士多德认为,要了解一个事物,首先要知道它是“什么”,然后才能知道它“怎样”。“怎样”(如有“几个”、在“何处”、大小如何、颜色如何等等)是依附
21、于“什么”才能得到了解的。所以这个“什么”,即“本体”应当是“第一存在”。从外延上讲,本体包括诸如各种物质元素(水火土气等)以及它们所构成的个别事物(如地上的动物和天上的星体)和组成它们的各个部分。从内涵上讲,本体就是一个东西中使它成为这个东西的最内在、最本质的东西。这有两层含义:第一,“别的每一事物都表述它,而它本身不表述别的任何事物”;第二,“那些既然成为一个这个,也就可以分离而独立的。”根据第一层意思,本体就是“质料”,但根据第二层意思,本体最确切的意义乃是那不可以用来述说一个主体、又不存在于一个主体里面的东西,例如某一个别的人或某匹马。亚里士多德在寻求“本体”的过程中,他的思想是发生了
22、重大变化的。下面我们循着亚里士多德的思想轨迹分析之。,亚里士多德关于“ousia”的论述按照他的思想逻辑大体上可以分为这样几个阶段:1、在其早期著作范畴篇中 提出第一个界定“ousia”的标准。2、在形而上学被称之为“哲学辞典”的第五卷中,亚里士多德对“ousia”的分类。3、在形而上学第十二卷前五章中,亚里士多德提出了“质料”的范畴。4、在形而上学第七卷中,亚里士多德最终确定有关“本体”的思想。他主张,只有“形式”、“种的属”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本体。,A、在其早期著作范畴篇中 提出第一个界定“ousia”的标准。,在其早期著作范畴篇中,亚里士多德首先提出了界定本体的第一个标准:“本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形而上学 亚里士多德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5380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