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电学部分考点知识归纳复习.ppt
《九年级电学部分考点知识归纳复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电学部分考点知识归纳复习.ppt(9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一街中学 杨显华,中考物理复习策略初探电 学,一、中考电学考试内容及要求,一、中考电学考试内容及要求,一、中考电学考试内容及要求,考试内容和要求是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参考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结合我省所用人教版、沪科版初中物理教材和我省教育教学实际确定。,考查内容分科学探究及科学内容(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两部分。对科学内容要求掌握的程度用字母a、b、c标出。字母a、b、c的含义如下:a:了解和认识所列的知识内容。能描述研究对象的基本特征,举出例子,在有关问题中能识别它们。b:理解所列的知识内容。能把握知识的内在逻辑联系,能与已有知识建立联系;
2、能运用知识对相关问题进行解释、推断、区分、扩展;会收集、整理信息,并能用来分析、解决简单的问题。如解释简单的物理现象,区分不同的概念,进行简单的计算等。c:能独立操作实验仪器;会实验探究。,二、电学部分中考备考方法,明确方向,打牢基础,提高能力,优化课堂,重视实验,二、电学部分中考备考方法,(一)明确方向认真研究考点、考题,1.考点(明确考试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把握复习方向和目标。即考什么),2.考题(了解题型,把握复习的广度和深度。即怎么考),1.电路识别(热点)2.电路故障(热点)3.电流表、电压表使用(重点)4.电阻特性,与U、I 无关(热点),二、电学部分中考备考方法,5.三个重要实验(
3、重点)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伏安法测电阻 伏安法测小灯泡的电功率6.综合性计算(重点、综合性强)电功、电功率、电热7.家庭电路(安全用电)8.磁现象(填空、选择、作图)通电螺线管、电磁铁、电动机、发电 机、电磁感应、,二、电学部分中考备考方法,(一)电路计算、数形结合题(二)动态电路分析、故障分析(三)家庭电路、安全用电(四)测电阻和测电功率,物理试卷的电学常考问题:,二、电学部分中考备考方法,二、电学部分中考备考方法,(二)打牢基础以不变应万变,基础知识填空使知识结构成网,生活中的物理在应用中巩固基础,利用课本插图直观再现基础知识,易混概念辨析在辨析中深化基础,二、电学部分中考备考方法,构
4、建知识网络,有利于知识的理解有利于知识的记忆有利于知识的发现,二、电学部分中考备考方法,怎样建立知识结构体系?,以不同的视角切入,同一知识内容可以建筑为不同的结构;不同的结构给人以不同的启发;建立自己喜欢的结构形式,涉及的面可大可小;可以涉猎不同的知识结构形式;,电 荷量 简单电现象和电路 导体和绝缘体 电 路 家庭电路:家庭电路 安全用电 电 流 基本概念 电 压 电 阻 电流定律 欧 姆 定 律 电学 基本规律 串联电路的特点 并联电路的特点 电能和电功 电功和电功率 电功率 焦耳定律 磁体和磁极 磁场和磁感线 电磁现象 电流的磁场电磁铁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电动机 电磁感应发电机,电学知识
5、结构,二、电学部分中考备考方法,电磁现象,磁体和磁极,磁场磁感线,电流的磁场,电磁铁应用,磁对电作用,电 动 机,电 磁 感 应,发 电 机,二、电学部分中考备考方法,电学基本物理量,二、电学部分中考备考方法,奥斯特:电流的磁效应(电生磁),法拉第:电磁感应现象(磁生电),发电机,磁场对电流的作用,电动机,框架复习,两科学家、三实验及现象、两电机及原理,二、电学部分中考备考方法,电磁现象,电生磁,磁生电,磁场对电流的作用,二、电学部分中考备考方法,要注意相似知识的分析比较,对于相似的知识,可以进行分析比较,找出它们的区别.尤其是名称相近的概念,比如:串联与并联电路的比较;串、并电路电压、电流、
6、电阻的比较;电功与电功率的比较;以上概念易混淆,区别它们的关键不是分别进行复习,而是应进行比较,只有通过比较,印象才更准确、更深刻.,二、电学部分中考备考方法,串联 并联,R1,R2,R1,R2,U1,U2,I1,I2,I,I,U,U,I=I1=I2,I=I1+I2,U=U1+U2,U=U1=U2,1/R=1/R1+1/R2,R=R1+R2,U1:U2=R1:R2,I1:I2=R2:R1,(处处相等),(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总电压与各支路两端电压都相等),(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电阻的倒数之和),(电压分配与电阻成正比)
7、,(通过各支路电流与电阻成反比),二、电学部分中考备考方法,二、电学部分中考备考方法,电与磁的比较、联系,二、电学部分中考备考方法,串、并联电路中I、U、P的分配,2.并联电路中的分流:,3.串联电路的电功率的分配:,4.并联电路的电功率的分配:,1.串联电路中的分压:,二、电学部分中考备考方法,(三)提高能力以变应变,审题的能力,规范作答的能力,表述的能力,分析的能力,二、电学部分中考备考方法,眼看 心读 手画 脑思,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眼看”是获取信息的最直接的方法,要全面、细心;“嘴读”可以小声读或默读,是强化知识、接受信息的手段;“手画”是对题目中出现的物理情景、电路图及变化的
8、过程可以画一些必要的草图等等,这是解题中很重要的一环,也是解题中的突破口;“脑思”就是充分挖掘大脑中所有储存的知识信息,准确、全面、快速思考,分析出解题的思路和方法。,二、电学部分中考备考方法,二、电学部分中考备考方法,例2.有一电阻为20的电灯,在正常工作时它两端的电压为10V。但是我们手边现有的电源电压是12V,要把电灯接在这个电源上并正常工作,需要给它串联一个多大的电阻?,例1.把5的电阻R跟15的电阻R串联起来,接在6V的电源上,求这个电路中的电流。,U=12V,书写不工整、写错别字简答题语言不能准确到位计算题没有公式只有单纯的数学运算;公式中字母书写不规范,不写单位或乱写单位运算过程
9、中,步骤不严密,有些同学喜欢“跳步”、“漏步”。,规范作答的能力,二、电学部分中考备考方法,提高表述的能力,物理表达能力就是指:能用简明准确的物理语言(包括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象语言)来表达有关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物理现象、物理过程等一系列物理问题的能力。,二、电学部分中考备考方法,分析的能力,物理学是研究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规律的一门学科。学习物理的最终目的是用来分析和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所以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关键。,二、电学部分中考备考方法,实验、探究题是中考的四大题型之一,占了31分,因此要对初中重点实验要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实验分为:(1)测量型实验:直接测量
10、或间接测量(2)探究型实验(3)观察演示型实验,(四)重视实验的复习,二、电学部分中考备考方法,在复习实验与探究题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加强基本仪器、仪表使用的测量型 实验的复习,(2)重视探究型实验的复习,(3)有针对性进行观察演示型实验的复习,二、电学部分中考备考方法,(1)加强基本仪器、仪表使用的测量型实验的 复习,测量型实验是中考物理实验与探究最基础的部分。,测量型实验涉及到4个基本仪器、仪表的使用,包含:电流表、电压表、变阻器、电能表。,测量型实验包括直接测量型实验和间接测量型实验,二、电学部分中考备考方法,直接测量型实验,根据课标要求,学生要完成以下3个直接测量型实验,1会
11、使用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2会使用电压表测量电路两端的电压,3会读家用电能表,通过电能表计算电费,二、电学部分中考备考方法,电流表 电压表 变阻器 电能表,基本仪器和仪表,二、电学部分中考备考方法,间接测量型实验,课程标准要求完成以下2个间接测量型实验:,1测量小灯泡工作时的电阻,2测量小灯泡工作时的电功率,二、电学部分中考备考方法,运用已学过的知识和熟悉的器材采用根据原理实测,总结归纳的方法进行:,对以上两个间接测量型实验的复习建议,1.实验原理和方法;2.实验器材的作用和选择;3.实验电路图和实物图;4.实验步骤或过程;5.实验故障的分析;6.实验数据的处理或结论的表达。,二、电学部分中
12、考备考方法,科学探究渗透在教材和教学过程的各个部分。探究内容可以是探究过程中的某一要素或几个要素,如提出问题、方案设计 或总结规律等,即从某一个到几个角度来考查学生的探究能力,我们在复习的过程中可以根据不同的试题考查不同的要素,使科学探究的七个要素在不同的实验题中涉及到方可达到复习效果的。,(2)重视探究型实验的复习,二、电学部分中考备考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物质的导电性2.探究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特点3.通过实验,探究影响金属导体电阻的因素4.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5.通过实验,探究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的热量与哪些因 素有关6.通过实验,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7.通过实验,
13、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8.通过实验,了解通电导线在磁场中会受到力的作用,力 的方向与电流及磁场的方向的关系9.通过实验,探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 件,课程标准要求完成以下9个探究性实验,二、电学部分中考备考方法,(3)有针对性进行观察型实验的复习,要使学生注意观察现象,从实验现象中总结出所包含的物理规律。课程标准要求完成以下1个观察型实验,在复习观察型实验时:,能用实验证实电磁相互作用。,二、电学部分中考备考方法,(五)优化课堂上好“二类”课,专题复习课,讲评课,二、电学部分中考备考方法,两表一器的变化问题电路故障的判断基本仪器和仪表的使用专题科学探究专题物理探究方法专题计
14、算专题作图专题,专题复习,二、电学部分中考备考方法,动态分析,在电路中,由于电键的闭合(或断开)、由于滑动变阻器滑片的移动,造成电路中电阻发生变化,从而引起电路中电流及电压等一系列的变化。,(一)两表一器的变化问题,二、电学部分中考备考方法,知识准备:1.串联的电阻越多,总电阻越大,且大于其中的任何一个电阻;并联的电阻越多,总电阻越小,且小于其中的任何一个电阻。2.在串联和并联电路中,若其中一个电阻增大,其它电阻保持不变,则总电阻增大。分析判断方法:1.电路变化前后的连接的连接方式(串联还是并联)2.电表的作用(测?物理量)3.弄清滑动变阻器和元件的连入情况。关键点:找准不变量 定值电阻、电源
15、电压。,二、电学部分中考备考方法,例1:如右图所示的电路,电阻R1=3、R2=2 闭合开关S,电流表A的示数,电流表A1的示数(以上两空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例2:如右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当开关S由断开到闭合时,电流表的示数将,电压表与电流表示数的比值将(以上两空均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二、电学部分中考备考方法,例题3:如右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恒定,R1为定值电 阻,闭合开关S,滑动变阻器R2的滑片P由B端移到a端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都变大B.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都变小C.电压表的示数变大,电流表的示数变小D.电
16、压表的示数变小,电流表的示数变大,例题4:如右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后,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动时,电流表A的示数将,电压表V的示数将.(选填“变大”“变小”“不变”),二、电学部分中考备考方法,例题5:(1)问哪个灯泡较亮(2)问哪个灯泡较亮(3)若上题中两灯分别在不同的电路中,使它们正常发光,比较两灯亮度,二、电学部分中考备考方法,(二)有关电路故障的分析与判断:一般分两大类,即实验电路故障与家庭电路故障,二、电学部分中考备考方法,知识准备:1.会从电阻的角度认识电流表与电压表 2.电流表、电压表的使用规则及错误使用后出现的 现象 3.电路的三种状态 4.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
17、的原因 5.家庭中火线开路全部成零线;零线开路全部成火线 的认识关键:准确判断出故障的部位与故障的类型(开路或短路),二、电学部分中考备考方法,几种常见电学实验故障和判断方法:,故障1:电流表与电压表的指针向没有刻度的方向偏 转。判断:电流表和电压表的“+”、“”接线柱接反 故障2:电流表和电压表的指针偏转角度很小。判断:电压表和电流表的量程可能都选择过大;电源电压可能不高。,故障3:电流表指针超过最大值。判断:量程可能选择过小;电路中可能出现短路。,二、电学部分中考备考方法,故障4:滑动变阻器滑动时,电表示数及灯泡亮度无 变化。判断:滑动变阻器连接错误,没有遵循“一上一下”的接线原则,把变阻
18、器变成了定值电阻。,故障5:无论怎样调节滑动变阻器,电压表的示数总 小于灯泡的额定电压。判断:电源电压过低,需要更换电源。,二、电学部分中考备考方法,故障7:闭合开关,灯泡不亮,电流表几乎无示数,电压表指针明显偏转(或示数等于电源 电压)。判断:灯泡的灯丝可能断了或灯座与灯泡接触 不良;电压表和电流表的位置可能接反。,二、电学部分中考备考方法,故障6:闭合开关,灯泡不亮,电流表、电压表无示 数。判断:电源、电流表、开关或变阻器可能损坏;接线柱可能接触不良;连接导线可能断 开。,例题:(1)两灯均不亮,电流表无 示数:若电压表有示数则_ 若电压表无示数则_(2)只有一灯亮,电流表工 作正常:若电
19、压表有示数则_ 若电压表无示数则_,二、电学部分中考备考方法,A,二、电学部分中考备考方法,例题:在图5中所示,电源两端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后,电路正常工作,过了一会儿灯L突然变亮,两表示数都变大,则该电路出现的故障可能是()A.灯L短路 B.灯L断路 C.电阻R断路 D.电阻R短路,例题: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闭合开关S,电路正常工作。一段时间后灯L熄灭,一个电表的示数变大,另一个电表的示数变小。将两用电器位置互换后再次闭合开关S,两个电表指针均发生明显偏转。若电路中只有一处故障,且只发生在灯L或电阻R上,则()A灯L短路 B灯L断路C电阻R断路 D电阻R短路,二、电学部分中考备考方法,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九年级 电学 部分 考点 知识 归纳 复习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5362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