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必备考点透析温故知新3记叙文阅读.ppt
《中考语文必备考点透析温故知新3记叙文阅读.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必备考点透析温故知新3记叙文阅读.ppt(4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温故知新,2012中考语文必备考点透析,最新中考语文分析会材料3,现代文阅读,1“记叙文阅读”部分2“说明文阅读”部分3.“议论文阅读”部分,“记叙文阅读”考查知识点及分值比例列表,课标要求,09年7.第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内容:环境的恶劣和行车的艰难。作用:渲染了紧张的气氛,为下文展开情节(描写人物)作铺垫。8.第段中”处省略了“我”的心理描写,请根据上下文朴写出来。(3分)示例:不下吧,情况确实很危险;下去吧,就剩司机一个人了,多不仗义啊。还是留下给他作个伴儿吧,起码能给他壮壮胆。9.第段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意加以分析。(
2、3分)修辞手法:拟人(比拟、拟物);作用: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岷江江水的凶猛,突出行车的危险。,10文中的司机是怎样一个人?请结合具体事例简要分析。(写出两个方面即可)(4分)沉稳果断:遭遇塌方时,不慌乱,冷静处理。有责任感,勇于担当:让大家下车,把危险留给自己。富有行车经验:路况好时开车“平稳”,路况险时“小心谨慎”,过了危险地带“飞快加速”。普通但又勇敢:尽管紧张得手心里都是冷汗,但还是勇敢地面对危险的挑战。稳重,不张扬:大家在车上唱歌时,他“一言不发,微微笑着,平稳地开着车“;举办晚会时,他“坐在角落里默默地听大家唱歌”,其实他唱歌“非常好听”。能记着别人给平自己的帮助:主动邀请陪他过险关的
3、“我”一起唱歇。11.请将下面尚未完成的读书卡片填写完整。(2分)读书卡片篇目:前方遭遇塌方 作者:肖复兴摘句:一个人的性格可能会在平常琐碎的日子显现出来,一个人的品格却在关键时刻尤其是危险的时刻更为凸现,那是一个人生命最鲜亮的底色。启示:危难之时方显英雄本色。,10年8.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叙述了一件什么事。(3分)作文课上老师要求大家写“寻找妈妈”的寻人启事,但是由于同学们从来没有关注过母亲,作文课失败了。9第段开头的处省略了同学们七嘴八舌讨沦的内容。请联系上下文,补写在下面。(3分)“我妈妈特别爱唠叨”“我妈妈很勤快,每天都要洗很多衣服,还要做饭,搞卫生”“我妈妈总是要管我,连电视都不
4、让我看,说我浪费时间”“我妈妈最疼我了,有什么好吃的都留给我”,10第13段加点词语在表达上的好处。(4分)“干净漂亮”从侧面反映了母亲对孩子的精心照料,反衬出孩子们对母亲的忽视。“从来也没有”写出了孩子们潜意识里认为母亲对自己的关心是理所应当的,而自己不需要关注母亲,与上面对同学和明星穿戴的关注作对比,突出了孩子们对母亲的忽视。11第14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作用。(3分)过渡(承上启下)。收束前文的叙事部分引起下文的议论、抒情部分。12第16段中画波浪线句子的含义。(2分)委婉地批评了孩子们对父母的忽视,殷切呼唤我们要怀着一颗关爱父母的心从现在开始,及时回报父母。,11年8请简
5、要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3分)在漓江边,“我”被一只鹦鹉吸引,结识了一位残疾的摇船人,(人物1分)被他身残志坚、自食其力的故事所感动。(情节2分)9第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2分)交待故事发生的环境。引起下文。营造朦胧的诗情。用漓江的阴柔情致烘托摇船人的阳刚之美。10我见到摇船人时为什么兴致顿时跌落了下来?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4分)因为摇船人其貌不扬且有残疾,与“我”想象的差别很大,“我”很失望。(2分)与后文我的感动、赞美形成对照(作铺垫、欲扬先抑),突出摇船人的精神品质。,11从文中画波浪线的a、b两个比喻句中任选一句,分析其表达效果。(3分)a示例:把雨雾中的漓江比作艨胧诗,把远处江中
6、隐约可见的小舟比作破折号(内容的分析),形象地写出了小舟的形态,生动别致,富有诗情画意。(效果分析)12文中的摇船人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写出两个主要的方面即可)(4分)形象概括身残志坚、自食其力、拒绝怜悯:具体分析不甘心靠吃“社会低保”打发日子,靠摇船为生,不接受“我”给他的五十元钱。乐观、开朗、热爱生活:爱笑,不避讳自己的残疾,积极面对生活。,记叙文阅读,15分左右 6个考点,09年前方遭遇塌方(6个点)1.段落内容概括、段落作用2.补写心理3.句子理解(拟人句及其作用)4.句子理解(意思理解、启示感悟、特色评析)5.举例分析人物性格,10年寻找妈妈的寻人启事(6个点)1.文章
7、内容概括 2.补写段落内容3.词语理解(意思理解、文中作用)4.句子理解(结构作用)5.句子理解(意思理解、启示感悟、特色评析),11年漓江情韵(5个点)1.内容概括 2.文章首段的作用3.内容理解、写作手法及作用4.句子理解(比喻句表达效果)5.人物形象分析,必考点:1.概括内容 2.品味语言 3.描写方法及作用,选考点:1.修辞手法 2.补写 3.关键语句含义 4.结构作用 5.人物形象分析 6.批注、卡片,重难点:1本文的标题有何作用?2文中加点词语有何作用(好处、妙处)?3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对文中的画线句进行赏析;请说说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4 某段在文中起何
8、作用?5 文中画线句(某段)运用了什么样的描写方法,有何作用?,6请分析文中的形象。(文中的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7文章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有何作用。(分析本文的写作技巧),本文的标题有何作用?(1)全文的线索,推动情节的发展;(2)总结文章内容、点明主旨(突出主题);(3)形式新颖,吸引读者;(4)反映人物情感的变化。(需注意的是回答时不能全部照搬,需根据文章的内容灵活套用),加点词语有何作用(好处、妙处)?(1)动词:生动形象地表现什么,(或传神刻画了事物的情状),表现了人物的心情(性格)。(2)形容词、副词:生动形象地描摹出某人(某物)的特点、情态(或描绘出一幅样的场景),反映了人物的心情
9、。,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画线句进行赏析;画线句表达效果)此题有两种答题模式:(1)分析句里词语的表达效果;(2)分析修辞及其作用。,常见修辞记忆口诀,排比拟三大家,两反两问对着夸 排比 比喻 拟人 反问 反复 设问 对偶 夸张,某段在文中起何作用?答题技巧 先弄清该段落在文中的位置,再分析其作用。,在文章的开头:引出下文;照应文章标题;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为后文的情节发展埋下伏笔(作铺垫),推动情节的发展。,在文章中间: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为后文的情节发展埋下伏笔(作铺垫),推动情节的发展。,在文章的结尾:总结全文;解释全文主旨;照应前文;照应文章标题;引人深思。(需注意的
10、是,并不是每个答案全部都写上,而是根据具体情况套用适用的答案),文中画线句(某段)运用了什么样的描写方法,有何作用?首先分析属于何种描写手法,然后分析其作用:人物描写(肖语动心):表现了人物的特点,突出人物的性格(心理、品质);环境描写:烘托了一种的气氛,表达了人物怎样的思想感情(心理),请分析文中的形象。(文中的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举例分析、结合事例 从文中检索关于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的描写,提取出关键词来分析人物性格,并对结果进行加工合并。,文章运用了对比(伏笔、象征等的表现手法,有何作用?(分析本文的写作技巧)常见的表现手法有对比、象征、伏笔、照应等,每一种表现手法都有其特定的作用。
11、,对比:和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人物(事物)的特点。象征:使文章立意高远、含蓄深刻。伏笔:对将要出现的事件作暗示,为情节发展作铺垫。,照应:使文章结构严谨,令主题更加鲜明,使文章(故事情节)更加严密。烘托、渲染:常用来表现环境、营造氛围、抒发感情、突出主题。,记叙文阅读,考点主要集中在以下五个方面: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理解文中重要词句的含义。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主要人物形象的把握。,(2011南京)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题。(20分)雪地烤红薯 周海亮男人缩在高中校园门口,守着一个烤红薯的老式烤炉。他不断地把烤熟的红薯挑出来,把没烤的红薯放进去,十几个红薯,让他手忙脚乱。
12、第一次做这种营生,男人的心里有点慌。(A)天空飘着雪花,男人的头顶和肩膀上落着薄薄一层雪。正是放学的时候,走读的学生赶着回家,住校的学生赶着回宿舍,所有人都在雪中匆匆而过。男人把一个烤得最成功的红薯托在手里,嘴张着,却并不吆喝。有人停下来,看他的红薯。他立刻打起精神,从旁边操起小秤。他挑了两个最大的红薯放进秤盘,扯起提绳。“啪”的一声,两个红薯紧跟,1根据文中男人的行为,完成下面的填空。(2分)手忙脚乱 红薯打起精神称红薯高声吆喝 红薯不声不响吃红薯 答案:烤送2文中的男人对儿子(平头少年)的父爱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举例说明。(4分)答案:在生活上关爱儿子,如白送并多给长脖子少年几个烤红薯,是想
13、让儿子吃上烤红薯;在精神上尊重、宽容儿子,如顾及儿子的自尊,没有与儿子相认。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第段儿子“边笑边喝着可乐”中“笑”字,反映了儿子对烤红薯的不屑一顾。B第段男人“眼睛盯住校门”中“盯”字,表现他盼着有人来买红薯,更盼着见到儿子。C第段平头少年“拽了拽”长脖子少年的胳膊,是不想让长脖子少年走近男人。D第段男人说“那就给你们多带几个吧”,可见男人对这些孩子关爱有加,很大方。解析:文中男人说:那就给你们多带几个吧,这句话表现了“男人对这些孩子关爱有加”是不准确的,准确的说,是表现了对儿子的爱。“很大方”也不符合男人的处境,“大方”体现的是对儿子的爱。答案:D,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考 语文 必备 考点 透析 温故知新 记叙文 阅读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5351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