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全程复习课件古诗文默写.ppt
《中考语文全程复习课件古诗文默写.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全程复习课件古诗文默写.ppt(3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四节古诗文默写,体验与探究,1(2011浙江台州)古诗文填空。(8分)(1)_,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2)枯藤老树昏鸦,_,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3)仍怜故乡水,_。(李白渡荆门送别)(4)苔痕上阶绿,_。(刘禹锡陋室铭)(5)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_,_”乎。(范仲淹岳阳楼记)(6)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以传神之笔勾画出塞外雄浑壮观景象的千 古名句是_,_。答案(1)采菊东篱下(2)小桥流水人家(3)万里送行舟(4)草色入帘 青(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6)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评分标准:每句1分,句中有一个错字、漏字扣0.5分。共8
2、分。)解析本题考查诗文名句的理解与积累。第(l)至(5)小题,属于记忆性默 写,第(6)小题为理解性默写,注意提示,因为这一小题限定了具体诗歌是 王维的使至塞上,内容是写塞外雄浑壮观景象,可以断定应填“大漠孤 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真题体验,2(2011江苏扬州)默写。(每空1分,共9分)(1)但愿人长久,_。(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2)_,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毛泽东沁园春雪)(3)身无彩凤双飞翼,_。(李商隐无题)(4)_,吹尽狂沙始到金。(刘禹锡浪淘沙)(5)塞下秋来风景异,_。(范仲淹渔家傲)(6)_,不悱不发。(论语)(7)_,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进学解)(8)自强不息的人即
3、使到了老年,也会用“_,_;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来激励自己。(用曹操步出夏门行中的名句填写)答案(1)千里共婵娟(2)江山如此多娇(3)心有灵犀一点通(4)千淘万漉虽辛苦(5)衡阳雁去无留意(6)不愤不启(7)业精 于勤荒于嬉(8)老骥伏枥志在千里,3(2011浙江嘉兴)根据提示默写。共4题,(1)(2)(3)小题任选2题作答,第(4)小 题必答(6分)(1)山中风光,情趣无限。高山树立了远大的志向,“_,一览众山 小”;溪流滋润了蓬勃的生命,“阳春布德泽,_”。(2)诗人笔下,花是有灵性、有品格的,既有“_,只有香如故”的风 骨,又有“落红不是无情物,_”的情怀。(3)历史长河,人才辈出。李
4、白有“_,中间小谢又清发”的感慨,赵 翼有“江山代有才人出,_”的抒怀。(4)5月26日是世界向人体条件挑战日,它旨在锤炼意志、挑战极限,这与孟子所 说的“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_,_,饿其体肤,空乏其身”何其相似。答案(1)会当凌绝顶万物生光辉(2)零落成泥碾作尘化作春泥更护花(3)蓬莱文章建安骨各领风骚数百年(4)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解析本题考查古诗文名句的背诵、默写能力。直接性默写,只要平时多积 累,多记忆,难度不大。理解性默写,难度略大,要求考生对诗文的内容有全 面深入的了解。题目中这四句看似理解性默写,但都提供了上句或下旬,仍属 于直接性默写,书写准确即可,要注意“凌”“碾”的写法。
5、,4(2011江苏淮安)诗、文名句填空题为必答题;题为选答题,从中 任选两题作答,若答两题以上,只批阅前两题。(8分)必答题:海日生残夜,_。(王湾次北固山下)落红不是无情物,_。(龚自珍己亥杂诗)_,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稻花香里说丰年,_。(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沉舟侧畔千帆过,_。(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_,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选答题:随风潜入夜,_。(杜甫春夜喜雨)欲穷千里目,_。(王之涣登鹳雀楼)_,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凤栖梧)绿杨烟外晓寒轻,_。(宋祁木兰花)答案必答题:江春入旧年化作春泥更护花乘风破浪会有时听取蛙声一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鼓作气 选答题:
6、润物细无声更 上一层楼衣带渐宽终不悔红杏枝头春意闹 解析本题考查对古诗文的记忆能力。要求根据提示默写诗句,只要符合题干 要求的古诗词名句都可以默写。做到书写正确即可。,5(2011北京)默写。(5分)(1)孤山寺北贾亭西,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1分)(2)千嶂里,_。(范仲淹渔家傲)(1分)(3)土地平旷,屋舍俨然,_。(陶渊明桃花源 记)(1分)(4)杜甫在望岳诗中抒发雄心壮志的句子是_,_。(2分)答案(1)水面初平云脚低(2)长烟落日孤城闭(3)有良田美 池桑竹之属(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对古典诗歌的背诵,难度较小。没有太 难写的字,只要背熟即可。,考点涵析,古
7、诗文默写主要考查考生对中国古代优秀诗文作品及其重要语句的掌握,意在引导考生重视诵读,培养语感,强调语文学习中的积累、感悟和熏陶,提高人文素质。1依据诗文填写上句或下句。2按要求在理解诗文含义的基础上填写原句。3观察画面写出诗文名句。4给出具体情景,在理解的基础上,用课外诗句引出课内诗句。5根据要求写出描写同一类事物的诗文句子。6文言文课文中的中心句、重点句等。,整合与点拨,一、名句名篇背记方法 1理解背诵法。2“整分联”背诵法。即整体背诵、分段背诵和联合背诵的方法。这三种方法各有不同的特点、用途,并有一定的联系。3形象记忆背诵法。形象记忆是以感知过的事物的外部特征或外在表象为内容的记忆,基本特
8、点是记事物的外部形象而不是本质,运用形象记忆的关键是想象、联想。4.尝试回忆背诵法。反复朗读,读到一定程度时,合上书试背,对读的内容进行回忆,以增强背诵的效果。5限时背诵法。6读写结合记忆法。读一读,写一写,反复练习,读写结合进行记忆。7综合归类记忆法。将诗文名句按春、摹、夏、秋、冬,山、水、日、月,花、草、鸟、虫,风、雨、霜、雪,亲情、友情、乡情等“情景”归类,系统整理,进行记忆。8收集整理记忆法。在课内外阅读中见到的佳句妙语,要注意随时记录下来,收集在一起,在整理中进行记忆。,应考链接,二、学习名句名篇五注意 1注意生僻难写的的字 很多同学虽然能背诵名句名篇,但当时会背的东西不一定就会写,
9、考试时可能因为不会写其中的难写易错的字而丢了分。因此复习时一定要勤于动笔,在纸上用笔默写。2注意同音异义词 名句名篇中有很多读音相同,意义不同甚至相反的词语,这是命题人喜欢设下圈套的考点。复习时要特别注意,做到不仅知其发音,还知其意义。3注意同义异形词 意思相近或相同而字形截然不同的词在名句名篇中也是屡见不鲜的,这种字极有迷惑性和误导性,是考试的“失分点”之一,复习时应高度重视。4注意具体语境 考试时还应将名句名篇考题放到具体的语境中去分析、品味,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识记效果。5注意语句的顺序 不少名句的语句顺序即使颠倒,意思也大致不会改变,很多同学复习识记的时候未能注意到这点,答题时就白白丢了
10、分。,典型例题,【例1】(2010浙江湖州)古诗词名句默写。(6 分)问渠哪得清如许?_。(朱熹观书有感)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_。(李清照醉花阴)_,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_,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陶渊明的饮酒(其五)中最能体现诗人闲适、悠然的两句诗是 _,_。2010年世博会,四海友人齐聚上海,然而天下无不散的筵席,他们 终将离开。请用连续的两句古诗表达对四海友人的惜别之情:_,_。答案(1)为有源头活水来(2)人比黄花瘦(3)晴川历历汉阳树(4)东风不与周郎便(5)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6)示例:海内 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古诗文的记忆、理解能力。其中第(5)
11、(6)题是理解型默写,第(5)题要求写出陶渊明的饮酒(其五)中最能体现诗人闲适、悠然的两句诗,它们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第(6)题提供背景,要求写出古诗词中表达惜别之情的诗句。表达惜别之情的诗句较多,但要符合“天下无不散的筵席,他们终将离开”这样的要求,故选用的诗句应该含有劝慰、共勉之意,因此,“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最佳答案。,【例2】(2010浙江丽水)古诗词名句默写。(两题必做,两题选 做一题)(5分)会当凌绝顶,_。(杜甫望岳)古代诗歌中,有一类诗句全部以名词组合而成,展现了情景交融的 美妙境界,如温庭筠商山早行中的“_,人迹板桥 霜”,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枯藤老树昏鸦,
12、_”。请写出古诗词中描写儿童的句子:(写出连续的两句即可)_,_。请写出古诗词中抒发老当益壮的豪迈情怀的句子:(写出连续的两 句即可)_,_。答案一览众山小鸡声茅店月小桥流水人家例:儿童 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例: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解析本题考查对古诗文的记忆、理解能力。要求根据提示默写诗 句,只要符合题干要求的古诗词名句都可以。,【例3】(2010浙江宁波)古诗文填空。(必做,任选一题)(6分)我寄愁心与明月,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 此寄)了却君王天下事,_。(辛弃疾破阵子)醉翁亭记中表现作者意在彼不在此的语句是“_,_。”奉献是一种精神
13、。我们可用“_,_”来 颂扬这种精神。思乡是一种情怀。我们可用“_,_”来 表达对家乡的思念。答案随风直到夜郎西赢得生前身后名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示例: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春蚕 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示例: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解析此题考查诗词的背诵默写。特别要注意“郎、赢得、生、身、乎、蚕、蜡炬、始、烽、抵、归雁”等词的写法,不能写错别字。,【例4】(2010浙江金华)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入古诗文名句。古典文学一如陈年佳酿,芬芳了四季,诗意了人生。春水满泗 泽,王湾在北固山下,见证了“_,_”的壮 阔;夏意醉原野,辛弃疾流连于乡间,品味“稻花香里说丰年
14、,_”的欣喜;秋风送闲雅,陶渊明结庐在人境,享受“_,悠然见南山”的恬静;冬岭秀松柏,孔子伫立于天 地间,感悟“_,_”的深邃。吟诵时,山 川有意;凝眸处,草木多情。答案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听取蛙声一片采菊东篱下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解析本题以文章片段的形式出现,采用提供阅读语境的方法,考查考生对古诗文的记忆、理解能力。解答时要根据提示,找准每 篇中的名句。如前两个空,根据语境,可以断定填写王湾次北固 山下中的诗句,同时要符合“壮阔”的要求,就只有“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两句了。,【例5】(2010浙江嘉兴)根据提示默写(共四题,任选三题作答)。(6分)(1)诗言志。从李白“此夜曲中闻折
15、柳,_”的诗句中,我 们能感受到诗人客居洛阳的思乡之情;从杜甫“_,大 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诗句中,我们能领悟到诗人身处茅屋却心怀 苍生的济世情怀。(2)月亮的圆缺象征人间的离聚。白居易在望月有感中,发出“共 看明月应垂泪,_”的悲苦慨叹;而苏轼在水调歌 头中吟唱“_,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借月 抒怀,尽显洒脱旷达。(3)古诗常以景寄情。同是秋景,刘禹锡笔下“自古逢秋悲寂寥,_”充满了豪迈乐观之情;而范仲淹诗句“塞下秋来风 景异,_”,流露着淡淡忧伤之感。(4)乡村美景,总是令文人墨客流连忘返。请写出古诗词中描写乡村 美景的句子:_,_。(连续的两句),答案(1)何人不起故园情安得广厦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考 语文 全程 复习 课件 古诗文 默写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5351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