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发展心理学.ppt
《中科院发展心理学.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科院发展心理学.ppt(9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发展心理学,杨小冬中科院心理研究所,2,发展心理学概述,发展心理学研究对象 广义 种系 比较心理学 人类 民族心理学 个体 个体发展心理学 狭义,3,个体发展心理学,跨度:毕生心理发展:身体动作、认知、社会性研究:发展特点和趋势、影响因素,4,学科发展简史,诞生前的准备(思想上的准备、科学研究方法的初步运用)诞生(标志 1882 Preyer 儿童心理)演变与发展(方法 理论),5,学科发展简史,毕生发展的研究 发展观念 研究课题 理论,6,学科发展简史,我国的发展心理学 古代发展心理学思想 近代的发展过程 20世纪三 四十年代 解放后文革 文革 改革开放后至今,7,进展和趋势,发展的观念
2、热点年龄段课题方法,8,研究方法,设计方法 横断设计 纵向设计 纵横结合 优点、缺点 适用问题,9,基本方法,观察法 自然 实验室注意事项 观察者的干扰,10,基本方法,访谈 问卷 测验 访谈(口头)结构化 非结构化 问卷/测验(书面),11,基本方法,实验法 特点和要求:有控制的 自变量 因变量 因果解释 分类:实验室实验 自然实验(控制观察),12,基本方法,临床法创始人 皮亚杰特点:谈话、观察和实验的综合运用程序(见大纲122页)影响和历史地位,13,方法的选择和运用,资料的初步收集访谈、问卷、观察 等进一步的解释和分析 实验法结合使用多种方法注意:结合实际情况、符合科学道德,14,基本
3、原则,1 客观性原则(对科学性的保证)2 教育性原则3 其他,15,基本理论问题,发展动力(影响因素)遗传决定论(高尔顿)环境决定论(华生)相互作用观 分析:遗传因素作用的可控性与可变性,16,基本理论问题,心理发展历程 阶段性 连续性,17,年龄与发展的关系,年龄是划分心理水平和特点的一个维度心理发展水平和年龄的对应关系 大致对应(不是绝对的,确切的对应,应看到个体差异)不是因果关系,18,教育与心理发展的关系,教育对心理发展起引导和促进的作用教育遵循心理发展的客观规律教育时期影响教育的效果,19,主要理论,精神分析理论弗洛伊德 心理发展阶段划分 口唇期 肛门期 前生殖器期 潜伏期 生殖期
4、对个体早期经验的看法,20,行为主义,华生 深信学习在人类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婴儿是一张白纸,环境决定论发展是一种连续的行为变化过程,21,行为主义,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人类发展来自个体的社会经验班杜拉重视个体对自己行为的自主性重视社会因素的影响观察模仿没有发展阶段的划分,行为变化是通过终生的学习而逐渐发生的,22,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 认知发展四阶段论 感知运动 前运算 具体运算 形式运算发展是阶段性的,后一个阶段在前一个阶段基础上发展起来,不能跳跃,也不能后退,23,维果茨基的心理发展观,主要研究思维与语言,教学与发展的关系主张:心理发展的社会文化-历史理论提倡:教学与发展的关系 最近发展区,
5、24,其他理论,艾里克森 心理发展八阶段论柏曼 生理发展为标准的心理发展阶段列昂节夫 以主导活动为依据的心理发展施太伦 一种系演化为分歧标准划分的心理发展阶段,25,心理发展的生物学基础,遗传 遗传与变异 遗传机制,26,心理发展的生物学基础,遗传缺陷 发展障碍 唐氏综合症 性别发育不正常 柯氏症候群(XXY)杜氏症候群(XO)苯丙酮尿症,27,心理发展的生物学基础,遗传缺陷 精神障碍 精神分裂症 抑郁症 亨廷顿氏舞蹈症,28,心理发展的生物学基础,身体发展 身高 体重(第一高峰期)(第二高峰期),29,身体发展,特点 性别差异 非匀速性 一定的次序和规律 头尾原则 近远原则生理系统发展不平衡
6、,30,身体发展,身体发展对心理发展的影响 认知发展 社会性,31,神经系统的发展,大脑的发育 重量 结构 顺序 快速期,32,神经系统的发展,脑机能的发展 无条件反射 vs.条件反射 抑制机能 第一、第二 信号系统的发展,33,神经系统的发展,影响脑结构和机能的因素 遗传 胎内环境 母亲 药物 化学品等 出生后的环境,34,生理发展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35,个体心理发展,纵向(发展主题取向)横向(年龄阶段取向)婴儿期 幼儿期 童年期 青少年期 中年期 老年期,36,婴儿期心理发展(03岁),动作的发展感知觉的发展注意、记忆、和思维言语气质社会性,37,婴儿动作的发展,无条件发射 条件反射动
7、作发展为心理发展创造条件在一定程度上预示以后的智力发展,38,婴儿动作的发展,主要动作的发展 手的抓握动作 五指分化 手眼协调 独立行走(里程碑意义),39,婴儿动作的发展,动作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动作落后于知觉 整体 分化 不随意 随意动作 方向性和顺序性,40,41,婴儿感知觉的发展,婴儿感知发展水平研究方法,42,婴儿感知觉的发展,判断婴儿感知能力的基本标准1 能够觉察当前存在的客体或刺激源2 能够区分客体不同的物理属性,43,婴儿感知觉的发展,研究方法利用婴儿行为和生理上的反应(非言语)作评估 刺激偏爱程序(Fantz,1961)指标注:视行为 习惯化和区习惯化 指标:吮吸行为 心率,4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科院 发展心理学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5341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