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大学UML全程一体化建模课件第5章需求建模.ppt
《东北大学UML全程一体化建模课件第5章需求建模.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北大学UML全程一体化建模课件第5章需求建模.ppt(5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5章 需求建模,刘志成 编著,本章学习导航,本章学习导航,本章学习要点,用例模型概述 用例图组成 识别和描述用例 用例间的关系 建议课时:10课时,任务1,了解用例模型的基本功能和基本组成。,任务目标,分组教学法 资料查询法 案例教学法,教学方法,5.1 用例模型概述,用例模型的功能,用例模型是把应满足用户需求的基本功能(集)聚合起来表示的强大工具。对于正在构造的新系统,用例描述该系统应该作什么;对于已构造完毕的系统,用例则反映了系统能够完成什么样的功能。构建用例模型是通过系统开发者与系统的客户(或最终使用者)共同协商完成的,他们要反复讨论需求的规格说明,达成共识,明确系统的基本功能,为后阶
2、段的工作打下基础。,5.1 用例模型概述,用例模型的基本组成,用例模型的基本组成部件是用例、参与者和系统。用例用于描述系统的功能,也就是从外部用户的角度观察系统应具备哪些功能,帮助分析人员理解系统的行为,它是对系统功能的宏观描述。一个完整的系统中通常包含若干个用例,每个用例具体说明应完成的功能,代表系统的所有基本功能(集)。参与者是与系统进行交互的外部实体,它可以是系统用户,也可以是其它系统或硬件设备,总之,凡是需要与系统交互的任何东西都可以称作参与者。系统的边界线以内的区域(即用例的活动区域)则抽象表示系统能够实现的所有基本功能。,5.1 用例模型概述,引入用例的目的,(1)确定系统应具备哪
3、些功能,这些功能是否满足系统的需求(开发者与用户协商达 成共识的东西)。(2)为系统的功能提供清晰一致的描述,以便为后续的开发工作打下良好的交流基础,方便开发人员传递需求的功能。(3)为系统验证工作打下基础。通过验证最终实现的系统能够执行的功能是否与最初需求的功能相一致,保证系统的实用性。,任务2,确定WebShop电子商城系统中的参与者、系统边界。,任务目标,分组教学法 SDSPR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教学方法,5.2 用例图组成,购物用户注册帐号购物用户登录系统购物用户查看个人资料购物用户查看历史订单购物用户查看当前订单购物用户关闭帐号系统管理员删除用户,WebShop用例图,5.2.1 参
4、与者,参与者(Actor)是与系统交互的人或事。所谓“与系统交互”指的是参与者向系统发送消息,从系统中接收消息,或是在系统中交换信息。UML中用一个小人形图形表示角色类,小人的下方书写角色名字。,参与者概述,(1)系统用户(2)其他系统(3)一些可以运行的进程,5.2.1 参与者,(1)使用系统主要功能的人是谁(即主要角色)?(2)需要借助于系统完成日常工作的人是谁?(3)谁来维护和管理系统(次要角色),保证系统正常工作?(4)系统控制的硬件设备有哪些?(5)系统需要与哪些其它系统交互?其它系统包括计算机系统,也包括该系统将要使用的计算机中的其它应用软件。其它系统也分成二类,一类是启动该系统的
5、系统,另一类是该系统要使用的系统。(6)对系统产生的结果感兴趣的人或事是哪些?,确定参与者,5.2.1 参与者,确定WebShop电子商城中的参与者主要是用户,而用户又包括前台购物用户和后台管理员两大类;后台管理员又包括普通管理员和系统管理员两大类。,确定WebShop参与者,5.2.1 参与者,参与者对于系统而言总是外部的,它们可以处于人的控制之外;参与者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同系统交互,或使用系统提供的服务以完成某件事务;参与者表示人或事物与系统发生交互时所扮演的角色,而不是特定的人或者特定的事物;一个人或事物在与系统发生交互时,可以扮演多个角色;每一个参与者需要一个具有业务一样的名字,并且必须
6、有简短的描述(从业务角度描述参与者是什么);参与者可以具有属性和事件,但使用不能太频繁。,参与者说明,5.2.2 系统,系统是用例模型的一个组成部分,代表的是一部机器或一个商务活动等,而并不是真正实现的软件系统。系统的边界用来说明构建的用例模型的应用范围。先识别出系统的基本功能(集),然后以此为基础定义一个稳定的、精确定义的系统架构,以后再不断地扩充系统功能,逐步完善。这样做的好处在于避免了一开始系统太大,需求分析不易明确,从而导致浪费大量的开发时间。用例图中的系统用一个长方框表示,系统的名字写在方框上或方框里面,方框内部还可以包含该系统中的用符号表示的用例。,用例模型中的系统,5.2.3 用
7、例,用例是Jacobson在面象对象的软件工程中提出的,但它实际上是独立于面象对象的。用例代表一个系统或系统的一部分行为,是对一组动作序列的描述,系统执行该动作序列来作为参与者产生一个可观察的结果值。用例代表的是一个完整的功能。UML中的用例是动作步骤的集合。动作是系统的一次执行(能够给某个参与者输出结果值)。,什么是用例,5.2.3 用例,用例总是由参与者初始化 用例为参与者提供值 用例具有完全性,用例的特征,【提示】用例表示的也是一个类(如搜索图书),而不是某个具体的实例(搜索名称为“Java程序设计”的图书)。用例描述了它代表的功能的各个方面,也就是包含了用例执行期间可能发生的种种情况。
8、,课堂实践 1,(1)通过学习小组讨论和上网查询资料形式完成。(2)使用手绘形式绘制出图书管理系统的参与者和系统边界。,操作提示,(1)小组讨论用例模型的主要功能有哪些。(2)根据已往的软件开发经验,讨论使用用例模型来描述需求与使用纯文字的方式来描述需求有什么不同。(3)结合实例说明用例模型由哪几部分组成。(4)根据典型图书管理系统的需求,确定该系统中的参与者,并说明你确定参与者的根据。(5)确定图书管理系统的系统边界。,操作要求,任务3,确定WebShop电子商城中的用例,绘制WebShop电子商城的用例图,并对用例进行描述。,任务目标,分组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 SDSPR教学法,教学方法,5
9、.3.1 识别用例,了解的问题,1针对参与者(1)某个参与者要求系统为其提供什么功能;该参与者需要做哪些工作?(2)参与者需要阅读、创建、销毁、更新或存储系统中的某些信息吗?(3)系统中的事件一定要告知参与者吗?参与者需要告诉系统一些什么吗?(4)系统新功能的识别,参与者的日常工作被简化或效率提高了吗?2针对系统(1)系统需要什么样的输入和输出?输入来自哪里?输出到哪里去?(2)该系统的当前状况还存在哪些问题?(3)系统的改进的方向?,5.3.1 识别用例,询问以下问题以发现用例,参与者需要从系统中获得哪种功能?参与者需要做什么?参与者需要读取、产生、删除、修改或存储系统中的某种信息吗?系统中
10、发生的事件需要通知参与者吗?或者参与者需要通知系统某件事吗?这些事件(功能)能干些什么?如果用系统的新功能处理参与者的日常工作是简单化了,还是提高了工作效率?系统需要的输入/输出是什么信息?这些输入/输出信息从哪儿来,到哪儿去?系统当前的这种实现方法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也许是用自动系统代替手工操作)?,5.3.1 识别用例,购物用户相关用例,5.3.1 识别用例,普通管理员相关用例,5.3.1 识别用例,系统管理员相关用例,5.3.2 绘制WebShop用例图,1新建工程,依次选择【File】【New】菜单,新建一个模型(缺省名称为untitled),5.3.2 绘制WebShop用例图,2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东北大学 UML 全程 一体化 建模 课件 需求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5334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