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七元素周期律与金属元素.ppt
《专题七元素周期律与金属元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七元素周期律与金属元素.ppt(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专题七 元素周期律与金属元素,(一)金属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和原子结构 1、位置:金属元素分布在周期表中左下方,共有92种金属,分别分布在除零族、卤族以外的各主、副及VIII族中。,专题点金,2、原子结构: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大部分少于4个电子,但有六种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或大于4个(Ge、Sn、P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4,Sb、Bi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5,Po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6);金属元素的原子半径均比同周期的非金属原子半径大(稀有气体原子半径例外),容易失去电子成为稳定结构。,(二)判断金属活动性的规律,1、金属与水或酸的反应越剧烈,该金属越活泼。,2、金属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
2、的水化物碱性越强,该金属越活泼。,3、一种金属能从另一种金属的盐溶液中将其置换出来,则该金属活泼性比另一金属强。,4、两金属能构成原电池时,做负极的金属比 做正极的金属活泼。,5、在电解的过程中,一般先得电子的金属阳离子对应的金属单质的活泼性比后得电子的金属阳离子对应的金属单质的活泼性差。,(三)金属与酸反应的规律,1、定性规律:按金属活动顺序表可分为五种情况:,(1)KPb和非氧化酸(如盐酸、稀硫酸等)发生置换 反应,产生H2逸出。如 Fe+H2SO4=FeSO4+H2,(2)K Pb和强氧化性酸(如硝酸、浓硫酸等)发生 氧化还原反应,不能生成H2。如:3Zn+4H2SO4(浓)=3ZnSO
3、4+4H2O+S,(3)Al、Fe单质遇强氧化性的浓硝酸、浓硫 酸,在常温下发生钝化,形成极薄的钝化 膜,保护金属不再与浓酸继续反应。,(4)Cu Au和强氧化性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Cu+4HNO3(浓)=Cu(NO3)2+2H2O+2NO2,(5)Pt Au和强氧化剂混酸(王水)发生氧 化还原反应。,2、定量规律,(1)金属与酸反应失去电子的物质的量=产生 氢原子的物质的量,(2)当参加反应的金属与产生的氢气的质量差 相等时,则反应后两溶液质量增加相等,(3)相同物质的量的金属与足量的酸反应产生 氢气的量之比等于反应后对应金属呈现的 化合价之比,(4)相同质量的金属与足量的酸反应产生氢
4、气的量之比等于其金属失去1mol电子 时质量的倒数比。,(5)若产生相同量的氢气,所需金属的物质 的量之比等于反应后对应金属呈现的化 合价的倒数比。,(6)若产生相同量的氢气,所需金属的质量 比等于失去1mol电子时金属的质量比。,Al3+3OH-=Al(OH)3 Al(OH)3+3H+=Al3+3H2O Al3+4OH-=AlO2-+2H2O AlO2-+4H+=Al3+2H2O Al(OH)3+OH-=AlO2-+2H2O AlO2-+H+H2O=Al(OH)3,(四)常见的金属元素1.“铝三角”的相互转化,2、“铁三角”(Fe、Fe 2+、Fe3+)的转化关系,FeCl2+Zn=Fe+Z
5、nCl2,Fe+2HCl=FeCl2+H2,2FeCl2+Cl2=2FeCl3,2FeCl3+Fe=3FeCl2,2Fe+3Cl2=2FeCl3,Fe2O3+3CO=Fe+3CO2,(五)常见的六种不溶性氢氧化物的颜色、状态 及鉴别,1、氢氧化铝:白色絮状沉淀、两性氧化物、不 溶于弱酸、弱碱中,而溶解在强酸、强碱中,常以此鉴别Al(OH)3。,2、氢氧化镁:白色颗粒状沉淀,它不溶于强碱,也不溶于氨水,溶于强酸中,以此鉴别Mg(OH)2。,3、氢氧化银:白色颗粒状沉淀,极不稳定,在常温下分解成褐色的氧化银(Ag2O)以此鉴别AgOH。4、氢氧化亚铁:白色絮状沉淀,不稳定,易被空气中的O2氧化成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专题 元素周期律 金属元素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5332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