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统计分析》第9讲-外汇市场统计分析.ppt
《《金融统计分析》第9讲-外汇市场统计分析.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融统计分析》第9讲-外汇市场统计分析.ppt(9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金融统计分析第9讲外汇市场,2,目 录,3,第一节 外汇市场概述,一、外汇 世界上的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立的货币和货币制度,各国货币相互之间不能流通使用,因此,国际间债权债务的清偿,必然要产生国际间的货币兑换,由此产生外汇和汇率的概念。,英镑、美元、日元、欧元,德国马克、法国法郎、澳大利亚元、加拿大元,港元、澳元、新加坡元、泰铢,7,广义 一切用外币表示的资产,包括:(1)外国货币;(2)外币支付凭证;(3)外币有价证券;(4)特别提款权等其他外汇资产。,狭义以外币表示的可用于进行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主要包括以外币表示的银行汇票、支票、银行存款等。,8,二、外汇市场 外汇市场是指进行外汇买
2、卖的交易场所或网络,是外汇供给者、外汇需求者、买卖外汇的中介机构所构成的买卖外汇的交易系统。外汇市场不像商品市场和其他的金融市场那样,一定要设有具体的交易场所,它主要是指外汇供求双方在特定的地区内,通过现代化的电讯设备及计算机网络系统来从事外汇买卖的交易活动。,9,三、当代外汇市场的特点,全球外汇市场在时空上联成一个国际性大市场,巨大的交易量和风险性,政府对外汇市场的联合干预日趋加强,宏观经济变量对外汇市场的影响日趋显著,1,2,3,4,金融创新层出不穷,5,01.实现购买力的国际转移,03.提供外汇保值和投机的场所,02.为国际经济交易提供资金融通,四、外汇市场的功能,11,第二节 外汇市场
3、交易价格汇率,汇率是两种不同货币之间的折算比价,也就是以一国货币表示的另一国货币的价格。,直接标价法是以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为标准来折算应付若干单位的本国货币的汇率标价法。又称应付标价法。,间接标价法是以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为标准来折算应收若干单位的外国货币的标价法,又称应收标价法。,例:中国外汇市场上1美元=6.1317人民币特点:外币数额固定不变,本币变动,例:美国外汇市场上1美元=101.0700日元特点:本币数额固定不变,外币变动,日期:2013.05.26,日期:2014.06.04,汇率制度,金本位制度下,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固定汇率制,浮动汇率制,按货币当局是否干预划分,自由浮动汇率,
4、管理浮动汇率,按浮动形式划分,独立浮动汇率,联合浮动汇率,(一)固定汇率制度 固定汇率制度是指两种货币比价基本稳定,或现实汇率只能在规定的一定幅度内波动的汇率制度。包括金本位制下的汇率制度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20世纪70年代初纸币流通条件下的汇率制度,前者是典型的固定汇率制度,后者是可调整的钉住汇率制度。,(二)浮动汇率制度 两种货币的比价及其波动幅度不再由官方规定,而是由外汇市场供求关系自行确定和浮动。固定汇率制度崩溃后,自1973年开始,西方国家普遍实行浮动汇率制度。1.按政府是否干预 自由浮动(清洁浮动):政府对汇市不加任何干预 管理浮动(肮脏浮动):政府对汇市进行或明或暗的干预,2.按
5、浮动方式划分单独浮动:一国货币不与其他国家的货币发生固定联系,根据汇市供求变化而自动调整。如GBP、USD、DM、JPY等。联合浮动(共同浮动):集团成员国的货币之间实行固定汇率制,对非成员国货币实行共升、共降。如欧洲货币体系。盯住汇率制度:将本国货币与某一种(单一)或某几种(“一篮子”)货币挂钩,采取盯住的办法,随被盯住货币的汇率变动而浮动。,浮动汇率制的优点:通过汇率的不断调整,可以使一国的国际收支自动达到平衡,从而可避免因长期不平衡而累积的严重后果。可增强一国政府运用货币政策的自主性可减少一国的外汇储备量,以将更多的外汇资源用于经济建设。可以消除一国货币长期高估或低估的现象,从而减少国际
6、游资大规模的冲击。,浮动汇率制的缺点:浮动汇率制下汇率波动频繁,增加了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风险,不利于国际贸易的正常发展和国际资本的正常流动。浮动汇率易产生投机活动,从而加剧汇率的波动,不利于外汇市场的稳定。容易导致价格的波动,给抑制通货膨胀造成困难。,两种汇率制度利弊比较,浮动汇率制下均衡汇率的决定,说明:1、汇率也是一种价格,是外汇的价格。因此汇率的决定与一般商品价格的决定相似。2、浮动汇率制意味着汇率的变动不受限制,汇率的变动完全由外汇供求决定。3、为分析问题的方便,对所分析外汇的汇率采取间接标价法。则汇率上升即意味着币值上升。,第三节 汇率决定的统计分析,例:欧元汇率的决定 欧元汇率的
7、标价法:间接标价法 1欧元 R美元,欧元的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意味着欧元汇率越高,对欧元的供给越多。欧元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意味着欧元汇率越低,对欧元的需求越多。欧元供大于求,汇率会下跌;欧元供不应求,汇率会上升。均衡汇率为欧元的供求相等(供求曲线的交点)时决定的汇率 Re。任何偏离该汇率的点都会随着欧元供求的变化最终回归。,欧元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的分析:,汇率越高,欧元升值美元贬值,欧元购买力增加美国商品便宜,欧盟居民,增加购买美国商品(美国出口增加),增加在美国的投资,增加去美国旅游,增加购买美国的股票、债券,卖出欧元,买入美元,欧元的供给增加,欧元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分析:,汇
8、率越低,欧元贬值美元升值,欧盟商品便宜美元购买力增加,美国居民,增加购买欧盟商品(美国进口增加),增加在欧盟的投资,增加去欧盟旅游,增加购买欧盟的股票、债券,卖出美元,买入欧元,欧元的需求增加,影响一国汇率变动的因素,1、本国国际收支状况顺差,出口大于进口,国内外汇供给大于外汇需求,外汇币值下降,即本币币值上升。逆差与之相反。2、本国利率水平国内利率高,外汇流入增加,外汇供给增加,外汇币值下降,即本币币值上升。反之亦然。,3、通货膨胀率一般而言,一国货币对内贬值,最终也会导致对外贬值。即通胀率越高,本币币值越低。4、国外对本国经济的预期预期好,国外消费增加,投资增加,外汇供给增加,外汇币值下降
9、,本币币值上升。5、国际投机国际游资在一国国内短时期内大量买卖本币,会使本币汇率发生大幅度变动。6、政治因素,28,汇率决定的主要理论,利率平价理论,资产市场理论,国际收支理论,购买力平价理论,29,国际收支理论是从国际收支角度分析汇率决定的一种理论。早在1861年英国经济学家戈逊就对此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并提出了国际借贷说。实行浮动汇率制后,一些学者进一步运用凯恩斯主义的国际收支均衡分析法来分析汇率的决定,提出了国际收支理论。1981年,美国学者阿尔盖系统地总结了这一理论。因此,国际收支理论实际上就是国际借贷说的现代形式。,一、国际收支理论,国际借贷说由英国经济学家戈逊(,1861)在一战前提
10、出,以国际借贷关系来说明汇率的决定和变动。解释短期汇率的形成。,G.J.Goschen,1837-1901,基本内容:汇率变动取决于外汇的供求状况,而外汇供求发生的原因是国家之间存在的借贷关系。国际借贷分为固定借贷和流动借贷两种形式,只有后者的变化才对外汇供求产生影响。汇率变动取决于流动借贷是否相等。如果流动债权大于流动债务,则外汇供给量大于需求量,汇率下跌,即本币升值;反之,本币贬值。,理论评价以古典经济学价格理论中供求法则解释汇率变动符合当时金本位制下的实际;把外汇供求的变动作为汇率决定的根本因素,忽视了汇率波动围绕两国货币代表的实际价值这一汇率变动的物质基础;仅注意实体经济与汇率变动的因
11、果关系,忽视了货币供求和国际资本流动与汇率的相互关系;只适用于金本位制下汇率变动,不适用于纸币流通下的汇率变动。,33,国际收支说的原理 当国际收支处于均衡状态时,其经常项目收支差额应等于(自主性)资本流出入的差额,即:CAKA0 经常账户收支为商品劳务的进出口差额,而出口和进口分别是外国国民收入、相对价格和本国国民收入、相对价格决定。即:X=f(Y*,P,P*,S)M=g(Y,P,P*,S)资本账户收支主要取决于国内外的利率差异,以及人们对未来汇率变化的预期,即:KA=KA(r,r*,(Se-S)/S)因此,均衡汇率可表示为:S=h(Y,Y*,P,P*,r,r*,Se,34,因此,影响均衡汇
12、率变动的因素有国内外国民收入、国内外价格水平、国内外利息率以及人们对未来汇率的预期。当其他条件不变时:,Diagram 2,Diagram 3,Diagram 4,若本国国民收入增加,则进口增加,国际收支赤字,由此出现对外汇的超额需求,使外汇汇率上升。,若本国物价水平相对于外国物价水平下跌,则会引起出口增加,进口减少,从而导致外汇汇率的下跌。,若本国利息率相对于外国利息率上升,则会增加国外资金的流入,减少本国资金的流出,从而导致外汇汇率的下跌。,若人们预期未来外汇汇率的走势看涨,就会在外汇市场上抛本币,购外币,从而也会导致外汇汇率的上扬。,二、购买力平价理论,瑞典经济学家G.卡塞尔在1922年
13、的一篇论文1914年以后的货币与外汇理论中正式提出的。主要观点:人们之所以需要外国货币,是因为它在其发行国具有购买力。因此,两国货币的汇率主要由其分别在两国所具有的购买力所决定。,Gustav Cassel,1866-1945,基本思想汇率由两种货币的购买力决定货币的购买力可以通过物价水平来加以表现汇率就等于各国物价水平的比率理论基础“一价定律”(Law of one price):在统一的商品市场上,一种商品只能有一种价格。如果A国国内市场与B国国内市场是统一的,那么用A国货币(或B国货币)表示的某一商品在两个国家的价格应该是相同的。,绝对购买力平价,观点: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之间的均衡汇率等
14、于本国与外国货币购买力或物价水平之间的比率,即:某一时点上汇率的主要决定因素为货币购买力或物价水平局限性:选取哪些商品作为一篮子商品存在困难不同国家的产品劳务质量性能不同如何确定不同商品权数也有困难,例:如果同一种商品在美国卖10美元,在英国卖5英镑,绝对购买力平价就为1英镑兑2美元。否则,就会存在有利的国际间的商品套购机会。例如,假定汇率是1英镑兑2.5美元,即美元定值过低,英镑定值过高。此时贸易商会在美国以10美元的价格买入这种商品,运到英国出售,获得5英镑,再以1英镑兑2.5美元的汇率换回12.5美元,净赚2.5美元。这种活动持续下去,贸易商不断卖出英镑、买进美元,势必使英镑贬值、美元升
15、值。直到绝对购买力平价成立。,传说在美国和墨西哥的边境住着一个好吃懒做却精于算计的农民。别人都以种地维持生计,他却另辟蹊径,依靠自己仅有的10美元积蓄,便享受着“不劳而获”的小康生活。每天早晨起来,他在美国这边的酒店花1美元买一大杯啤酒和一盘牛排,吃完后,他拿着剩下的9美元,徒步越过国界,来到墨西哥的一个小镇。这时已经是中午了,他在当地银行按1:3的汇率,将9美元换成27比索,然后拿出3比索,在当地饭店继续喝一大杯啤酒,吃一盘牛排。酒足饭饱之后,他拿着剩余的24比索回到美国这边,再到当地银行按比索对美元2.4:1的汇率,将手中的比索换成10美元。这样,一天下来他等于一分钱也没有花,便白白享用了
16、两顿啤酒和牛排。第二天,他再次重复这个行程。,案例:免费喝啤酒的故事,相对购买力平价,观点:在一定时期内,汇率的变化与同一时期内两国物价水平的相对变化成正比,即:、分别表示报告期和基期的汇率通货膨胀率较高的国家,其货币相对贬值。通货膨胀率较低的国家,其货币相对升值。,例:假如一种商品在英国由原来的5英镑上升到6英镑,在美国由原先的10美元上升到15美元,那么英镑兑美元的汇率就会上升25%,由原来1英镑兑2美元上升到1英镑兑2.5美元。计算过程如下:,绝对购买力平价与相对购买力平价比较,相同方面:二者都是从实物因素出发研究汇率的决定问题不同方面:绝对购买力平价理论是研究某一具体时间点上的汇率水平
17、,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是研究在一个时段之内汇率的变化率绝对购买力平价理论涉及的是价格的绝对水平,而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涉及的是价格的变化率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要优于绝对购买力平价理论,因为它在理论上避免了一价定律的严格假设。如果相对购买力理论成立,则绝对购买力理论不一定成立。,三、利率平价理论也称为远期汇率理论,由凯恩斯在1923年提出。基本思想两国货币利率、尤其是短期利率存在差异时,资金将从低利率国家流向高利率国家牟取利润。为避免汇率变动的风险,套利者往往将套利与掉期交易结合进行,实施所谓的抛补套利,以保证所赚取的是无风险的收益。大量的掉期外汇交易的结果,是低利率货币的即期汇率的下浮,远期汇率上浮
18、;而高利率货币的即期汇率上浮,远期汇率下浮。这意味着低利率货币出现远期升水,高利率货币出现远期贴水。随着抛补套利的不断进行,远期差价最终等于两国利差,使抛补套利活动不再有利可图。这时抛补利率平价成立。,推导设本国利率为Ia,外国利率为Ib,S为即期汇率,F为远期汇率,汇率标价法为直接标价法。1单位本币国内投资收益1单位本币国外投资收益,令P为远期外汇的升、贴水率,即 则有:上式表明:升、贴水率两国利率差。r 低,远期汇率升水 r 高,远期汇率贴水,利率平价理论评价对于理解远期汇率的决定,理解各国利率、即期汇率、远期利率之间的关系有着重要意义。但也存在缺陷:只解释了汇率变动原因,没有说明汇率决定
19、的基础假定不存在资本流动的障碍,资金在国际间具有高度的流动性,即资金能不受限制地在国际间流动。假定套利资金规模无限,套利者能不断进行抛补套利,直到利率平价成立,也没有考虑交易成本,47,资产市场说对传统汇率理论的最大突破在于它将商品市场、货币市场和证券市场结合起来进行汇率决定分析,尤其重视金融资产市场均衡对汇率变动的影响。其基本原理是将外汇看成一种资产,汇率是两国资产的相对价格,汇率变动是由于对外资产的需求与供给之间的变动引起的,均衡汇率就是指两国资产市场供求存量保持均衡时的两国货币之间的相对价格。,四、资产市场说,该理论是在国际资本流动高度发展的基础之上产生的,该理论特别强调金融资本市场均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金融统计分析 金融 统计分析 外汇市场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5294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