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概论》教学大纲.ppt
《《社会保障概论》教学大纲.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保障概论》教学大纲.ppt(3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社会保障概论,主讲人:罗元文,第一章导论,学习目的:1.重点掌握社会保障的涵义和基 本原则。2.了解国外社会保障制度基本 内容。3.了解和学习社会保障研究方 法。,第一节社会保障的涵义一、社会保障的性质“社会保障”(Social security)一词最初出现在美国的(1935年社会保障法中。现代社会保障体系中的核心要素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是国家面向全体国民,依法实施的具有经济福利型的各项保障措施的统称,是用经济手段解决社会问题进而实现定政治目标的重大制度安排,是维护社会公平、促进人民福祉和实现国民共享发展成果的基本制度保障。在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由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福利三大系统及商业保
2、险、慈善事业等补充保障构成。其中,非缴费型的社会救助是整个社,会保障制度的基础性制度安排,旨在免除国民生存危机,保障国民的起码生活,避免困难群体陷入绝境;缴费型的各项社会保险构成整个社会保障体系的主体,旨在解除劳动者的后顾之忧,增进劳工福利,同时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而普惠性的社会福利系统则是满足国民特定生活需求,并实现全体国民参与分享国家发展成果的基本途径。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备,即是上述各项制度的全面确立并获得充分发展,在这一体系中,养老保障、医疗保障、社会救助及相关社会服务等构成了支撑整个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骨架。,社会保障具有经济管理职能,它的性质是保护与激励的统一。社会保障是依据保护与
3、激励相统一的原则,由国家通过立法和行政措施设立的保证社会成员基本经济生活安全项目的总称。这个定义包含以下几项内容:1性质:保护与激励的统一。2.对象:社会成员尤其那些丧失劳动能力以及需要某些特殊帮助者。3.组织形式:国家通过立法和行政措施设立和执行。4.保障程度:基本经济生活安全。,二、社会保障的基本内容 社会保障性质以社会保障内容为载体而存在,社会保障水平也由社会保障内容来体现。美国的社会保障体系框架由六个部分组成:社会保险、社会救助、退伍军人补助、老人医疗服务、教育、住房。英国的社会保障体系框架由五个部分组成:社会保险、社会补助(住房、儿童、食品、高龄老人)、社会救助(低收入户、贫穷老人、
4、失业者)、保健服务、社会服务。瑞典的社会保障体系框架也由五个部分构成:社会保险、社会救助、义务教育、家庭福利、职业培训。日本的社会保障体系框架由四个部分构成:社会保险、国家救济、社会福利、义务教育。国际劳工组织提出的构成社会保障的各要素或组成部分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国家财政收入资助的福利补贴、家庭补助,以及储蓄基金,还有雇主规定的补充条款和环绕社会保障而发展的各种补充方案。,当今,中国设立的社会保障体系由四大部分组成: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的核心。社会保险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等项目。通过立法强制建立社会保险专项基金,对
5、因年老、工伤、失业等原因丧失劳动能力或暂时不能劳动的人提供物质帮助。社会救助是对不具备劳动能力无人赡养的老幼孤寡及受灾者提供生存保障。社会福利主要是对公民提供福利设施和补贴。它是国家或社会在居民住宅、公共卫生、环保、基础教育领域,向全社会公民普遍提供资金帮助和优质服务的社会性制度。一切改善民生的举措都可以称作社会福利。,社会优抚是国家或社会按照规定,对法定的优质对象,如现役军人及其家属、退伍军人及烈属等,为保证其一定生活水平而提供的资助和服务,是一种带有褒扬、优待和抚恤性质的保障制度。社会保障的四方面内容,构成一个由低层次保障到高层次保障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救助-是最低层次的社会保障,保障最低
6、生活,保障对象是“贫困者”;社会保险-是基本保障,保障劳动者失去劳动能力、失去工资后仍能享有基本生活,保障对象是“劳动者”;社会福利-是最高层次社会保障,用于增进城乡全体居民生活福利,保障对象是全体公民;社会优抚-是特殊社会保障,保障军人及军烈属。,三、社会保障水平社会保障水平是社会保障的关键要素,它是体现社会保障程度的指标。社会保障水平,是相对于国民经济发展程度而言的,因此它是一个相对性范畴。在相同条件下,社会保障水平越高,人民生活的保障程度越大。社会保障水平是一个量与质相统一的概念。从量上讲,社会保障水平有“高”、“低”之分,具体衡量方法是社会保障费用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百分比。从质上讲,
7、社会保障水平有“适度”、“不适度”之分,具体测定标准是社会保障费用支出要与国家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各方面的承受能力相适应。,适度社会保障水平的确立,从本质上说,它要与社会保障的基本功能相适应,社会保障的基本功能是:既有利于社会稳定,又促进经济发展;既有利于社会公平,又有利于提高率;既保证公民生活,又激励公民积极动;提高公民素质,促进社会进步。适度社会保障水平的确立和研究,离不开现实的国情和条件。什么是决定社会保障水平的条件?,一是社会保障需求条件,二是社会保障供给条件。社会保障水平的“适度”,就是保持社会保障的“需求”与“供给在适度水平上的平衡发展。社会保障需求条件,是决定社会保障经费支出水平的
8、因素,它既包括现今需求状况,又包括未来需求趋势。从总体上看,社会保障需求条件主要包括几方面:1享受社会保障待遇的人口总量:退休人口、失业人口、贫困人口等。这是社会保障的规模条件。社会保障规模越大,社会保障资金需求量越大。2社会保障项目: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会优抚等。社会保障项目越多,社会保障资金需求量越大。3社会保障程度:贫困线标准、退休金标准等。社会保障程度越高,社会保障资金需求量越大。,社会保障供给条件,是决定社会保障资金筹集水平的因素。从本质上说,社会保障供给条件,主要决定于国民经济总体发展水平。社会保障供给条件主要包括几方面:1.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内生产总值是当今世
9、界 测定国民经济运行状况和国家经济实力的主要目标,也是决定社会保障供给水平的重要条件。2.居民收入和居民储蓄。居民收入和居民储蓄是测定社会成员个人对社会保障资金的攻击能力。3.财政收入。国家财政收入状况是决定国家用于社会保障资金供给水平的必要条件。社会保障中的社会救助、,社会救济、社会优抚方面的资金及部分社会保险资金的供给来源于财政收入。4.国有固定资产。国有固定资产是社会成员创造的物质财富的积累,通过对国有资产的合理组合,可以在保证社会的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前提下,把国有资产的部分资金转化为社会保障资金,用于社会保障供给。5.社会保障基金增值。社会保障资金的筹集和支出应该具有差额,保证社会保障
10、资金的供给大于支出,这是社会保障资金正常运转的必要条件。6社团和民间捐献。上述6项是决定中国社会保障水平的供给方面的直接条件,其中重要的是前5项。,国内外事实证明,社会保障体系中的供求平衡有其自身特点。第一,社会保障供求平衡的主要矛盾是需求大于 供给。第二,社会保障供求平衡的主要原则是近期平衡 应着眼于远明平衡。只有近期平衡而没有远期平衡的社会保障供求体系,是潜在的不平衡,也是非真实的近期平衡。立足于远期平衡来测定近期平衡,才是真实的近期平衡。第三,社会保障供求平衡的主要目标是保证公民 的基本生存需要。社会保障不是以满足人的最高层次需求为目标,而是以满足人的最低层次的生存需要为目标,也就是解决
11、人的基本层次的吃、穿、住问题。,社会保障水平的确立应该服从社会保障供求平衡规律确立社会保障水平:一要立足于解决“需求大于供给”这个主要矛盾;二要坚持从远期平衡着眼来测定近期社会保障水 平这个主要原则;三要以保障公民的基本生存需求为主要目标。以上三点的统一,是我们研究中国社会保障体系及社会保障水平的基本规则和出发点。,第二节 社会保障的基本原则,社会保障的基本原则:调整人们的整体生活质量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保持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一、公平与效率统一原则 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干线是效率,公平是保证永久性效率的手段和条件。主要表现为:社会保障范围要覆盖应受保障群体,但不是人人一样;社会保障水平
12、要达到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但不是越高越好。,二、保障水平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原则生产力水平,主要指人口的平均经济容量,通常所说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一方面,社会保障支出的平均增长速度不能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均增长速度;另一方面,保障支出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不能超过受保障人群占总人口的比重。三、社会与经济协调发展原则 经济发展的主要衡量指标-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社会发展的主要测定指标-是人的平均预期寿命、平均受教育年限和生活水平(购买力)等。社会保障是处于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的中介变量。一方面,它把经济发展的成果通过向人民提供生活保障的方式转化为社会发展成果。另一方面,它通过提高人们的生活
13、质量和劳动力受教育水平等方式,促进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和生产力的发展,把社会发展的成果再转化为经济发展的推动力。,第三节 社会保障研究方法,一、合理性分析与现实性分析相结合,以现实性 分析为主。二、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以定性分析为 目的。三、国内分析与国际比较相结合,以国内分析为 落脚点。四、静态分析与动态预测相结合,以静态分析为 重点。五、理论概括与对策研究相结合,以对策研究为 目标。,课后题,名词解释:社会保障问题:1.如何理解社会保障的含义?2.社会保障体系中供求平衡自身的特 点。3.社会保障的基本原则?4.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由哪几部分组成?5.社会保障的研究方法。,第二章 社会保障制
14、度的产生和发展,学习目的:1.了解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和发 展。2.重点学习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 趋势。,第一节 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一、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和发展的原因 现代社会保障最早诞生于德国。1883年德国颁布疾病社会保险法,这是世界上第一部社会保险法律,标志着现代社会保险制度的诞生。(1)社会保障产生的经济条件 社会化大生产对劳动者素质提出更高要求,劳动者掌握专门技能所需的教育和培训费用,不得不要求国家和社会提供资助。,(2)社会化大生产逐步打破了农业社会人身依附关系,家庭保障功能日渐削弱,保障向社会化发展。(3)生产社会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社会财富大
15、量增加,这就为社会保障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2社会保障产生和发展的社会条件资产阶级为了缓和阶级矛盾,维护自己的统治,被迫宣布建立有关社会保障的法规,先后采取了一些改善工人生活境遇的措施。从而在国家法律和制度上确立了德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二、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和发展概况 1.社会保障制度的诞生阶段 2.社会保障形成制度阶段 社会保障制度由社会救助中萌芽,以社会保险为主干,继续向外扩展。3各国普遍建立社会保障体系阶段 1948年,英国首相艾德永宣布英国第一个建成“福利国家”。在社会保障发展史中,“二战”可以作为一个分水岭。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于1936年发表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提出要加强国
16、家对经济的干预,采取财政金融措施,增加公共支出,降低利率,刺激私人投资和消费,以提高有效需求,实现充分就业。,1942年牛津大学教授贝弗里奇主持战后社会保障蓝图的制度,当年英国政府在贝弗里奇报告的基础上,先后颁布了一系列社会保障法案。4全球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探索阶段按对受保人及其供养亲属提供保障方式来划分,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收入保障”,即对遭遇风险需要资助的受保者提供现金补偿;另一种是“实物保障”,即对受保人提供食品、物品、人造器官或提供服务。若按保障范围划分,也可分为三种类型,即:与就业相关的社会保障制度;不分就业与国籍的普遍保障制度;还有依据经济状况调查而确定的社会保障制度。若按资金
17、筹措来源及分担方式划分也可分为四种类型:“国家福利型”、“社会共济型”、“个人储蓄型”、国家保险型”。,第二节社会保障学说,一、西方的社会保障学说 1.空想社会主义论与宗教教义 最有影响的是2400多年前柏拉图写的理想国,在这一著作中,柏拉图以“人们的生活需要”作为解释国家起源的理由,主张实行共产制度。19世纪,以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为代表人物的垒想社会主义者使近代空想社会论达到了顶峰时期。2新历史主义与福利经济学 进入20世纪20年代以后,以英国经济学家庇古为主要代表人物的福利经济学理论得到了很大发展,其代表作为庇古的福利经济学。,庇古关于国民收入分配越平均,福利越大的论点,基于
18、边际效用递减律。这个规律称,一个人拥有的收入越多,他的收入效用就越小。庇古认为:一个人越富裕,他用作消费的收入在全部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就越小。把收入的从相对富裕的人转移到相对贫困的人,从整体来说,就一定能够得到更大的满足。3凯恩斯和罗斯福的经济理论 凯恩斯在通论中提出了“有效需求”不足理论,认为资本主义制度下存在着的生产过剩和失业,是“有效需求”不足造成的。,4贝弗里奇计划英国政府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就在此报告的基础上通过了国民保险法(1946)、国民保健事业法(1946)、家庭津贴法(1947)等一系列社会保障法律,其他西方国家亦纷纷仿效,福利国家遂风靡西方。为此,西方学界普遍认为贝弗里奇报
19、告是社会保障思想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二、社会保障的社会主义理论1满足人的需要是社会生产活动的基本动力。2满足人的需要是社会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3“两种生产”理论与社会保障。物质资料生产是社会保障的经济基础。社会保障水平较高,会使人口生产得到控制。,4社会保障基金,须要通过国民收入分配来建立。5社会保障是社会稳定机制的一个重要要素。6社会保障是改革的配套和动力机制。80年代中期,我国用于城市人口的社会保障经费占社会保障总支出的8568,用于农村人口的仅占1432。也就是说,两亿城市人口人均社会保险费用达170元,而8亿多农村人口人均仅7元,前者是后者的24.5倍。,三、现阶段社会保障理论的发展
20、 1个人积累或自我保障论 2管理私营化 3水平节制论 该理论是在对社会保障水平过高(即所谓高福利)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进行反思后,认为须要对社会保障的规模与水平进行节制,即对社会保障支出进行削减。4基金运用论 其主要内容是主张对社会保障基金(主要是社会保障基金中的养老保险基金)独立运营,以基金运营的收益来弥补社会保障的亏损,并壮大社会保障基金。,第三节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趋势,一、当代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一般规律1依法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发挥国家的主导作用。2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发展,与社会发展阶段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3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容和模式选择,具有鲜明的国情特点。4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对社
21、会保障制度进行必要的改革与调整。,二、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趋势1通过立法改变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模式。2.通过立法和严格执法措施,改变社会保障资金支出。3通过立法改变社会保障的管理体制,完善并增强社会保障的法律实施机制,使社会行政管理、事务经办和监督控制分开,确保社会保障活动有效、依法进行。4通过立法调控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结构,加强社会保障基金的运营管理。,第二节劳动人事制度改革一、要把促进就业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优先目标二、妥善解决企业富余人员三、全面实施再就业工程,第三章 社会保障的地位和作用,社会保障,它的一般属性是国民收入 社会化消费的一种再分配形式。劳动者的社会保障是劳动力再生产的一部分,
22、是具有一定社会经济形态的法定的分配制度。社会保障的实施主体是政府,并通过 国家立法,以强制手段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统一筹措资金,以保证满足社会成员在特殊情况下的基本生活需要,达到促进经济发展和确保社会安定的目的。,学习目的:1、掌握社会保障的地位 2、了解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3、掌握社会保障的经济效应,第一节 社会保障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 地位,一、劳动力再生产的保证机制 社会再生产是物质产品再生产和劳动力再生产的统一。劳动力再生产又是社会在生产过程得以顺利进行的保证。一旦劳动力再生产过程发生故障,又不能及时排除,必然会危及社会再生产。社会保障对于保证劳动者的身心健康,家庭经济生活的稳
23、定,保护和恢复劳动力具有重要作用。生产的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不仅取决于劳动力的维护和延续,而且还取决于劳动力素质的提高。社会保障制度的实行为现代化生产提供了大量合格的劳动力。,二、为经济发展筹集资金 在任何社会中,资本积累都是经济增 长的巨大推动力量。资本积累主要包括储蓄和投资两个相互联系的环节。其中:投资是资本的形成过程。储蓄是投资的先决条件,没有储蓄,便不可能投资,进而就不可能有资本积累。可以说,储蓄水平是制约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社会保障基金在提取和使用之间存在 着一定的时间差。特别是采取积累式和半积累式的基金筹集方式这种时间差就更大。因此,基金式社会保障制度具有较强的储蓄功能,
24、在提高一国的储蓄水平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社会保障制度的储备基金由社会保障机构用于各种投资,形成资本累积。,三、增加就业 社会保障制度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也 就增加了就业。特别是与此有关的行业和设施有相应的发展,这主要是教育、医疗保健、培训、保险等,吸收了大量人员就业。此外,为实行社会保障制度,必须设立一些管理机构,也要增加就业。,四、增加生活消费开支,扩大了市场需求 五、社会保障的分配功能 穷人和低收入者的收入有所增加,从而缩小了贫富之间的收入差距。六、社会保障对消费的影响 社会保障基金的运用,主要是为了满足 一部分劳动者的生活需要,因此社会保障基金属于消费基金的性质。社会保障对消费的影响:具体
25、表现为延 缓消费和均衡消费两个方面。,七、社会保障是经济发展的调节器 经济的快速、稳定增长,是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标志。经济稳定增长的基本前提: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之间保持动态平衡。由于市场机制本身的缺陷,经济的“自然”运行不可能始终保持供求之间的总量平衡。因而要求国家通过各种宏观经济调节手段不断调节供求关系,为经济稳定增长创造条件。作为政府财政政策手段的社会保障制度,在这方面可以发挥重要作用。经济高涨时期高就业社会保障基金增多支 付少抑制消费 经济危机时期低就业社会保障基金减少支 出多刺激消费,八、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 经济发展包括两个基本内容:一是国民收入总量的增加或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二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社会保障概论 社会保障 概论 教学大纲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5284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