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语法分析》第二章第一节.ppt
《《汉语语法分析》第二章第一节.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汉语语法分析》第二章第一节.ppt(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章 语素和词,本节主要内容:一、词素和语素二、语素的鉴定三、语素的分类,第一节 语素分析,在汉语语法研究的初期,没有“语素”的概念,也没有“词素”的概念。后来引进了西方语法中 morpheme(the smallest component of word that has semantic meaning)一词,开始时曾译为“词素”,继而译为“语素”。,词素和语素,这两个术语在目前的语法学界中还在并用,有时用“词素”,有时用“语素”。,表面上看,“词素”和“语素”只是两种不同的译法,但实际上这两种不同的译法有着不同的内涵。,The word unbreakable has three mo
2、rphemes:un-,a bound morpheme;break,a free morpheme;and-able,a bound morpheme.un-is also a prefix,-able is a suffix.Both un-and-able are affixes.,早期的汉语语法学家对于词素、语素的认识比较模糊,在分析词的构成时,往往把词素、语素跟字、音节、词混为一谈。,词素和语素,有时一个字就是一个词,如“人”、“马”、“红”、“来”等。有时要两个字以上组合起来才成为一个词,如“鹦鹉”、“老头子”、“便宜”、“吩咐”等。(黎锦熙新著国语文法),将词素、语素跟字相混淆,
3、是没有讲清语言和文字之间的关系。,早期的汉语语法学家对于词素、语素的认识比较模糊,在分析词的构成时,往往把词素、语素跟字、音节、词混为一谈。,词素和语素,汉语的词有两三个音的,也有四个音的,也许又有五六个音的。(陆志韦国语单音词词汇),后来人们认识到语音和文字的区别,于是改从音节角度来分析词的构成。,仅考虑一个词由几个音节构成,未考虑其中的每个音节是否都是有意义的(有音又有义才算一个语言单位)。,早期的汉语语法学家对于词素、语素的认识比较模糊,在分析词的构成时,往往把词素、语素跟字、音节、词混为一谈。,词素和语素,“干粮”、“松树”等词,是“用一个以上的词所造成的合词”。(邢公畹汉台语构词法的
4、一个比较研究),这里所说的“词”相当于词素,“合词”相当于合成词。,词素作为一个专门术语被普遍使用,是在1957年陆志韦等汉语构词法出版之后。该书明确提出:“最方便,也是最合理的办法,是把凡是有意义的音节都当作词素。”,词素和语素,所谓“有意义的音节”,差不多就是最小的音义结合体了。,国内第一个采用语素这一术语的是朱德熙,他在1961年发表的说“的”一文的附注中对语素和词素的不同作了分析。,词素和语素,我们把 morpheme 译为“语素”。流行的译名是“词素”。morpheme 有两种涵义:或指词内部的有意义的组成部分(词根、词头、词尾等等),或指最小的、有意义的语言单位。就前一种涵义说,译
5、作“词素”是合适的,就后一种涵义说,译作“词素”会让人感到先有词,从词里头再分析出“词素”来。(朱德熙说“的”),1979年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指出,使用“语素”比使用“词素”更好些。,比较起来,用语素好些,因为语素的划分可以先于词的划分,词素的划分必得后于词的划分,而汉语的词的划分是问题比较多的。(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由于一些著名语言学家的倡导,“语素”有逐步取代“词素”的趋势。“语素”取代“词素”有一定的合理性:,词素和语素,首先,若称为“词素”,那么在逻辑上它应该是从词里面划分出来的,也就是先有了某个词,然后才有这个词的词素(词的构成成分)。但实际上许多词的“词素”是先于该词而出
6、现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习,不是先有“学习”这个词,然后从中划分出“学”和“习”这两个词素。,而是先有“学”和“习”这两个语素(这两个语素在古汉语里都是词),然后凝固成“学习”这个词。,由于一些著名语言学家的倡导,“语素”有逐步取代“词素”的趋势。“语素”取代“词素”有一定的合理性:,词素和语素,其次,某些比词大的语言单位,如成语,它既不是词,又不是普通短语,对于其构成成分,用“语素”来称呼是最稳妥的办法。,目不识丁,“目不识丁”、“亡羊补牢”不是词(比词大),因此不宜称其构成成分为词素(“词素”是词的构成成分,针对的是词)。,“目不识丁”、“亡羊补牢”又不是普通短语。普通短语是由词
7、构成的,但“目不识丁”、“亡羊补牢”中的“目、亡、牢”在现代汉语里不能独立运用,因此没有词的地位。,亡羊补牢,“目不识丁”、“亡羊补牢”中的“目、亡、牢”,既不好称之为“词素”,又不好称之为“词”,只有一个最好的办法,就是用“语素”来称呼它们(相对于“词素”,“语素”中的“语”可以理解为“语言单位”)。,由于一些著名语言学家的倡导,“语素”有逐步取代“词素”的趋势。“语素”取代“词素”有一定的合理性:,词素和语素,再次,还有某些特殊的语言现象,如“洗澡、睡觉、生气、应该”等所谓离合词(离析:洗个澡、睡一觉、生我的气、应不应该),也是既像词又像短语的语言单位,其构成成分同样只宜用“语素”来称呼。
8、,词不能再切分出能独立运用的成分,但“洗澡”等离合词却可以切分,因此它不大符合词的地位,那么便不好称其构成成分为“词素”。,离合词的离析是有一定条件的,并不能任意离析,因此离合词也不符合短语的地位(“洗衣”是短语,“洗澡”却更接近词),那么也不宜像短语一样称离合词的构成成分为“词”。,“洗澡”中的“澡”这类成分,既不好称之为“词素”,又不好称之为“词”,最好的办法也是用“语素”来称呼它们。,鉴定多音节语言单位是一个语素还是几个语素,目前最通行的方法是“替换法”。例如要检验“汉语”这个双音节语言单位是几个语素,可以尝试进行双向替换:,语素的鉴定,能进行双向替换的双音节语言单位,可以确定是两个语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汉语语法分析 汉语 语法分析 第二 第一节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5279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