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复习辅导.ppt
《《心理学》复习辅导.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复习辅导.ppt(1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23/11/9,1,2013心理学复习辅导,齐文化,广州市广播电视大学蓝星校区,2023/11/9,2,一、心理学的概念,第一章 概论,识记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规律的科学。(是一门以解释、预测和调控人的行为为目的,通过研究分析人的行为,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领会心理学的基本性质科学的标准:客观性、准确性、可检验性。心理学独特的性质:兼具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双重性质。,二、心理学的历史发展与流派,识记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冯特于1879在德国莱锡比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用自然科学的方法研究各种最基本的心理现象。这一行动使心理学开始从哲学中脱离出来,成为一门独
2、立的科学,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冯特因此被称为心理学的始祖。领会心理学发展历史中的七个流派:1、科学心理学及构造主义心理学;2、机能主义心理学;3、行为主义心理学;4、格式塔心理学;5、精神分析学派;6、人本主义心理学;7、认知心理学,三、心理学的主要分枝,领会(一)理论领域1、实验与认知心理学2、人格与社会心理学3、发展心理学4、心理测量学5、生理心理学(二)应用领域1、临床与咨询心理学2、教育与学校心理学3、工业与组织心理学4、广告与消费心理学5、法律与犯罪心理学,四、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识记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有观察法、测验法、实验法和调查法等 领会观察法是指在自然情境中对人的行为进行有
3、目的、有计划的系统观察并记录,然后对所记录进行分析,以期发现心理活动变化和发展的规律的方法。测验法是指使用特定的量表为工具,对个体的心理特征进行间接了解,并做出量化结论的研究方法。实验法是指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行为或者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调查法是指就某一问题要求被调查者回答自己的想法或做法,以次来分析、推测群体的态度和心理特征的研究方法。,五、学习心理学的意义和作用,应用学习心理学的意义:认识内外世界;调整和控制行为;直接应用在实际工作上,2023/11/9,7,一、意识的概念,第二章 意识与注意,识记意识 意识是人类所独有的一种高水平的心理活动,指个人运用感觉、知觉、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
4、对自己内在的身心状态和环境中外在的人、事、物变化的觉知。具体说来,意识活动的内容包括:对外部事物的觉知、对内部刺激的觉知、对自身的觉知。无意识 指的是个体不能觉察到的心理活动和过程。前意识 指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的过渡层面,2023/11/9,8,领会意识的四种不同状态(1)可控制的意识状态:在这个状态里,人的意识最清晰,最能集中注意,能够有意识的去完成一件事情。(2)自动化的意识状态:它本身要求很少注意,并且不妨碍同时进行的其他活动。(3)白日梦状态:它只包含很低水平意识努力的意识状态,介于主动的意识状态与睡眠中做梦二者之间。(4)睡眠状态:这时意识并没有完全停止活动。,以上四种意识状态是正常情
5、况下所出现的。此外,有时候还可以通过药物使人产生一种特殊的意识状态,如打麻醉针或吃特定的药物、吸毒后,会产生一种意识的扭曲状态;催眠实际上是一种受暗示的状态。,2023/11/9,9,注意与意识状态的关系注意与意识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首先,注意不等同于意识。一般来说,注意是一种心理活动或“心理动作”,而意识主要是一种心理内容或体验。其次,注意又和意识密不可分。注意的分配和紧张程度的不同,显示了个体处在什么样的意识状态。,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在某一时刻所处状态,表现为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注意的特点:指向性、集中性。注意的功能:选择功能、维持功能、调节功能。注意的种类:不随意注意、随意注意(人类
6、特有的心理现象)和随意后注意三种。,2023/11/9,10,意识的状态与注意的参与1.可控制的意识状态-注意集中在对当前有意义的内容上,得到的认识比较清晰和深刻。2.自动化的意识状态-本身要求很少的注意,相应的意识的参与成分也相对较少。3.白日梦状态-人的意识内容不断地变化,实际在这些内容上所分配到的注意极少,心理紧张性也很低,因此,它才不断变化,不会停留在一个问题上。4.睡眠状态-处于一种无意识状态下,可以讲,这个时候,注意已经基本停止了活动,只有受到很强的刺激,才会引起注意,转入有意识的状态。,2023/11/9,11,识记生物节律指生物的周期性变化。是有机体生理功能周期性变化的结果。日
7、节律在人和动物身上都存在。它的主要表现为睡与醒的周期性循环,此外,还有一些生理方面的节律变化。人的日周期实际是25小时。领会生物节律与睡眠睡与醒是受内部节律调节的,如果不顾生物钟,而是在非正常时间睡眠,最常出现的情况是睡眠质量受损,如飞行时差。,二、生物节律,2023/11/9,12,三、睡眠与失眠,领会脑电波与睡眠的阶段第一阶段-过渡期-波(持续17分钟;脑电波为波(12cps),频率较慢,但振幅较大)第二阶段-轻睡期-波(持续1025分钟;脑电波为波(47cps)第三、四阶段-沉睡期-波(脑电波以波(4cps以下)为主,而振幅极大)REM阶段-快速眼动睡眠(做梦;年龄越小,所占比例越高)轻
8、睡期REM循环 约46次循环;第一次循环中,REM持续约10分钟,最后一次循环,REM可持续到一小时,2023/11/9,13,失眠的种类1.情境性失眠:由生活情境的改变造成,生活情境的改变主要涉及一些造成个体心理压力的事件;是暂时性失眠;2.假性失眠:心理上有失眠感;3.失律性失眠:因生活程序突然改变而形成的暂时性失眠;4.药物性失眠:咖啡因影响;对安眠药产生药物依赖。梦的特征与研究弗洛伊德:梦是无意识泄露出来的途径,是欲望的满足。霍尔:大多数梦具有一般世俗性质,可能是将家庭、朋友和同事等某些特征加以联系组成,因此有一些梦相当普遍。梦的特征:1.梦境与自己有关,人们很少梦到公共事务。自我中心
9、是梦的第一个重要特征;2.梦境受生活环境影响,与当前的生活事件有关是梦的第二个重要特征;3.睡眠中的外在或内在刺激可以影响梦的内容,2023/11/9,14,四、催眠现象,催眠的原理受暗示性与催眠诱导(催眠者运用暗示性的语言,对受暗示性较高的个体进行诱导,使之进入催眠状态。)催眠与睡眠的区别催眠是有意识的,睡眠无意识。催眠的概念催眠是一种类似睡眠又实非睡眠的意识恍惚状态。催眠状态下的心理特征1、感觉麻痹 2、感觉扭曲和幻觉 3、解除抑制 4、对催眠经验的记忆消失催眠理论:1、催眠是角色扮演由巴伯尔和斯潘诺斯提出2、催眠是意识的分离由希尔加德提出,2023/11/9,15,一、感觉概述识记感觉的
10、基本概念感觉是人们从外部世界,同时也可以从身体内部获取信息的第一步。感觉是人们的感官对各种不同刺激能量的觉察,并将它们转化成神经冲动传往大脑而产生的。感觉是多种感觉的总称,通常人们讲五官,即视、听、味、嗅和皮肤五种感觉,也有人提出“第六感觉”或称超感知觉(ESP)。,第三章 感觉与知觉,人类感觉根据它获取信息的来源不同,可以分为三类:(1)远距离感觉:视觉、听觉(2)近距离感觉:味觉、嗅觉、皮肤觉(触觉、温度觉、痛觉)(3)内部感觉:机体觉、机动觉、平衡觉,2023/11/9,16,领会感受性与感觉阈限感受性:是指人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检验感受性大小的基本指标称感觉阈限。感觉阈限:是人感到某个
11、刺激存在或刺激发生变化所需刺激强度的临界值。感觉阈限与感受性的大小成反比例关系。阈限分为:(1)绝对感觉阈限:指最小可察觉的刺激量。它是一个可变的模糊界限,需取平均值(2)差别感觉阈限:指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刺激之间的最小差异量。表示人们对两个刺激间最小差异的觉察能力。韦伯定律:在一个刺激能量上发现一个最小可察觉的感觉差异所需要的刺激变化量与原有刺激量的大小有固定的比例关系(K)。费希纳定律:由刺激引起知觉大小是该感觉系统的K值与刺激强度的对数之积。即物理量增大时,为了感知到同样的差异,需要更大的刺激变化。,2023/11/9,17,识记视觉适应适应指定是在刺激物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的变化,
12、适应既可以是提高感受性,也可以是降低感受性。视觉适应现象最常见的有明适应(光适应)和暗适应。颜色的特征色调、饱和度、亮度领会基本的视觉现象和机制、色觉理论基本的视觉现象:视觉适应、色觉。,二、视觉系统,2023/11/9,18,视觉的机制:眼睛:角膜瞳孔(由虹膜环绕)水晶体视网膜(真正的感光机构;有感光细胞、棒体细胞、锥体细胞)暗适应包含两种基本过程:瞳孔扩大,视网膜的感光物质视紫红质的恢复。色觉理论:三原色说(杨-黑理论)由杨和黑尔姆兹二人提出;红、绿、蓝三原色;解释视觉感受器的活动拮抗理论(四色说)由黑林提出;红、绿、黄、蓝四种原色,加上黑与白,共成三对;解释颜色对比、互补现象,2023/
13、11/9,19,领会基本的听觉现象1.声音的属性-感觉特性:音强、音高、音色2.听觉的适应与疲劳-听觉适应有选择性;听觉疲劳在声音停止作用后还需很长一段时间才能恢复3.声音的混合与掩蔽听觉机制1.听觉与耳-人耳是听觉器官,包括外耳、中耳、内耳三个组成部分。2.听觉的理论音强:在最弱和最强之间,听觉系统对声音强度的编码是按线性方式进行的,声音的强度越大,相应的神经细胞激起越快音高:位置学说和频率匹配学说共同起作用位置学说(行波学说)贝克西;解释大多数声音的听觉现象频率匹配学说(排发说)解释极低频声音作用位置学说、频率匹配学说,三、听觉系统,2023/11/9,20,识记知觉的概念 人们通过感官得
14、到了内部和外部环境的信息,这些信息经过头脑的加工(整合和解释),产生了对事物的整体认识,这就是知觉过程。具体说来,知觉就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的反映;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对感觉信息的整合和解释。知觉的产生不仅需要具体的客观对象,还需要借助于过去经验知识的帮助。知觉是在人的实践活动中逐渐发展起来的。知觉的分类:根据在知觉中起主导作用的感觉器官的特征视知觉、听直觉、触知觉、嗅知觉根据知觉所反应的事物的主观特性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社会知觉,四、知觉感觉的整合,2023/11/9,21,1.知觉的整体性:指人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把由多种属性构成的事
15、物知觉为一个统一的整体的特性。它是知觉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一个重要方面,首先依赖于刺激物的结构,即刺激物的空间分布与时间分布。知觉组织原则(格式塔原则):(1)接近性(2)相似性(3)连续性(4)封闭性(5)良好图形,知觉的特性,2.知觉的选择性:根据当前需要,对外来刺激物有选择的作为知觉对象进行组织加工的特征就是知觉的选择性。特例:双关图形知觉对象的选择与很多因素有关,一般说来,强度较大、色彩鲜艳、具有活动性的课题容易成为被选择的对象客体本身组合规律如简明性、对称性和规律性也使它们容易被选择为图形。实际上,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分离,与注意的选择性有关。,2023/11/9,22,3.知觉的理解性:
16、在对现时事物的知觉中,需有以过去经验、知识为基础的理解,以便对知觉的对象做出最佳解释、说明,知觉的这一特性叫理解性。不同知识经验的人在知觉一个对象时,他们的理解不同,知觉的结果也不同。4.知觉的恒常性包括:(1)大小恒常性(2)形状恒常性(3)颜色恒常性,2023/11/9,23,领会知觉的机制(一)深度知觉(距离知觉):将二维图像向三维图像做解释1.来自刺激方面的深度线索(1)大小(2)视野中的高度(3)遮挡(4)线性透视(5)纹理变化(6)光照与阴影2.来自视觉线索本身的深度线索眼肌的调节与幅合活动,它们是自动的。例如:立体图像、立体电影(二)运动知觉:将二维图像向三维图像做解释;例如:逼
17、近现象,(三)时间知觉:四种形式:(1)对时间的分辨(2)对时间的确认(3)对持续时间的估计(4)对时间的预测时间知觉的各种线索:(1)自然界的周期性现象(2)有机体各种节律性的活动(3)借助计时工具影响时间知觉的各种因素:(1)感觉通道的性质:听觉触觉视觉(2)一定时间内事件发生的数量和性质(3)个体的兴趣和情绪简单应用感觉的整合知觉的形成,识记社会知觉的一般概念社会知觉:指个人在社会环境中对他人(某个个体或某个群体)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社会特征和社会现象)做出推测与判断的过程。社会知觉包括的内容:(1)对人的知觉:对他人的知觉、对自我的知觉(2)对社会事件因果关系的知觉(3)对人际
18、关系的知觉社会知觉的独特性:(1)认知对象的独特性(2)对他人行为的期望会影响社会知觉过程(3)社会知觉加工过程的特殊性,五、社会知觉,社会知觉的特性(1)认知对象的独特性:人能体验其内部世界,而物不能所以社会知觉的主体可能同时还是社会知觉的对象。(2)对他人行为的期望会影响社会知觉过程:社会知觉的主客体能够理解彼此间的行为对对方的利害关系,于是知觉者和被知觉者都可以有意识地操纵和利用彼此。(3)社会知觉加工过程的特殊性:进行社会知觉也需要对知觉对象的各种信息加以组织分类,但社会知觉往往根据他人的外表和行为进行概括和判断,而且在加工过程中,对信息的处理也更容易采用以点带面的策略,所以个人的经验
19、会严重影响社会知觉的过程。,领会社会认知的基本过程1.信息的搜集和选择社会信息的搜集和选择会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制约;人们要做出社会判断必须要获得足够的信息;人们的先前经验会影响他对信息的搜集和选择:第一,个体根据先前经验决定哪些信息是有关的,而先前经验很可能是错误的或者有误差;第二,个体没注意到信息中的偏差;第三,个体往往抓住那些最显著的个案信息,忽略基于多数人的统计信息,2.信息的整合过程,社会认知信息整合过程中的几种效应:(1)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首因效应是指人们在对他人总体印象的形成过程中,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近因效应是指在总体印象形成过程中,新近获得信息比原来获得
20、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2)晕轮效应:指人们对他人的认知判断首先主要是根据个人的好恶得出的,然后再从这个判断推论出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的现象。(3)社会刻板效应:社会刻板印象指人们对社会上某一些事物产生的比较固定的看法,也是一种概括二笼统的看法,第四章 记忆与学习,一、记忆概述识记记忆的概念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保存和提取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从向脑内存储到再次提取出来应用,这个完整的过程总称为记忆。领会记忆的过程记忆包括三个基本过程:信息进入记忆系统-编码;信息在记忆中储存-保持;信息从记忆中提取出来-提取。(一)编码 信息进入记忆系统;编程过程需要注意的参与;编码的强弱直接影响记忆的长短(二)保
21、持(储存)信息在记忆中储存;可能出现遗忘(三)提取 信息从记忆中提取出来;有不同的表现方式:回忆、再认,记忆的类型:根据记忆的内容来分1.陈述性记忆和程序性记忆陈述性记忆处理陈述性知识,即事实类信息;可用言语表达程序性记忆,又称技能记忆,记忆程序性记忆,如怎样做事情或如何掌握技能;不可用言语表达2.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 均属于陈述性记忆情景记忆是指对个人亲身经历过的,在一定时间和地点发生的事件或情景的记忆。语义记忆是对字词、概念、规律和公式等各种概括化知识的记忆。,二、记忆系统,识记感觉记忆又称感觉寄存器或瞬时记忆,是感觉信息到达感官的第一次直觉印象。来自环境的信息首先到达感觉记忆,如果这些信息
22、被注意,则进入短时记忆。各种感觉信息在感觉寄存器中的存储形式是视觉表象和声音表象,称视象和声象。短时记忆也称工作记忆,是信息加工系统的的核心。如果将短时记忆加以复述,便可以继续保存,变成长时记忆。短时记忆中储存的是正在使用的信息,在心理活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短时记忆扮演着意识的角色,它使我们知道自己正在接受着什么以及正在做什么;其次,短时记忆使我们能够将许多来自感觉的信息加以整合构成完整的图像;第三,短时记忆在思考和解决问题时起到暂时寄存器的作用;最后,短时记忆保存着当前的策略和意愿。,编码的形式:信息主要以声音代码的形式储存,也有视觉代码和语义代码。康拉德的经典型研究。储存的容量:
23、容量有限,为七加减二个组块,组块大小可变。储存的持久性:短。只有经过复述,信息才能保存。复述:保持性复述、精细复述(将信息转化为长时记忆),长时记忆是信息经过充分的加工以后,在头脑中保持很长时间的记忆。长时记忆保存着我们将来可以运用的各种事实、表象和知识。容量几乎是无限的。编码形式:语义代码为主,也有视觉代码(遗觉象或照片式记忆)储存模式:归类、构建逻辑的多层次的概念体系、构建语义网络构建图式(一种心理网络结构)图式对记忆的影响:一方面,图式中的一般性知识为编码新信息提供了基础,有助于接受新事物并具有个人特点;另一方面,图式中的一般性知识极大的影响着信息的回忆效果。,领会三种记忆的特征与区别记
24、忆系统间各成分的关系应用说明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转化的条件长时记忆储存与建构的特征,三、遗忘,识记遗忘领会遗忘曲线艾宾浩斯 研究“纯”记忆;设计节省法(再学习法),测量遗忘;绘制记忆节省图(保持曲线或遗忘曲线)遗忘的原因消退 遗忘是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逐渐减弱以至最后消退的结果干扰 遗忘主要是因为在学习和回忆时受到了其他刺激的干扰,一旦干扰被解除,记忆就可以恢复。干扰分为前摄干扰和倒摄干扰。这是遗忘的主要原因。几乎所有长时记忆的遗忘都可归因于某种形式的提取失败。信息间在记忆中的联系依然存在,被干扰所破坏的仅仅是提取信息的能力。,信息的提取有时需要借助有特殊的提取线索。一个线索对提取的有效性主要依
25、赖于以下条件:,(1)与编码信息联系的紧密程度(2)情境和状态的依存性(3)情绪的作用有意遗忘的作用:保护自己不受伤害遗忘的影响因素:1.与编码信息联系的紧密程度2.情境和状态的依存性3.情绪的作用应用如何提高记忆力1.地点法(位置法)传统的记忆术;主要利用视觉表象,以地点位置为提取线索2.韵律法(口诀法)记忆纯语言材料3.记笔记 最常用的记忆术;对所听到的内容进行思考,找出各种材料间的联系,清晰准确的总结主要观点和例证,四、学习,识记学习通过主客观的相互作用,在主体头脑内部积累经验、构建心理结构以积极适应环境的过程,它可以通过行为或者行为潜能的持久变化而有所表现。(1)学习首先是一种适应活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心理学 复习 辅导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5273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