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新课标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ppt
《2012年新课标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年新课标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ppt(6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义务教育2011新课程标准教科书 数学一年级 上册 教 材 分析,昆明市五华区山山小学 郗宏德,一、研读课标,了解变化,课程育人方向:进一步强化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改革方向和价值取向。课程目标定位:“双基”扩展为“四基”,“两能”转化为“四能”的重要调整,即强调在注重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基本思想”,积累“基本活动经验”;在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同时,要增强“发现问题的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课程基本理念:标准(实验稿)数学课程 数学 数学学习 数学教学 评价 信息技术,标准,数学课程 课程内容 数学活动 学习评价 信息技术,前移
2、,新增,合并,数学课程目标描述的变化:“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变化:(1)落脚点是数学教育而不是数学内容;(2)移至前言部分的“数学”,将“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的把握和定量的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换成恩格斯“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的经典论断,将“数学”定义为一门科学;(3)数学学习和数学教学整合为数学活动,进一步凸显了数学活动的本质,强调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并将学生数学学习习惯、兴趣、思考、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等提到新的高度。(4)课程内容编排要求:将原
3、有四个领域中的两个领域做修改,同时对三个学段的具体内容也做了删减、调序、改动。如:中位数、众数放到第三学段学习。,1、2011版课标提出10个核心概念,数与代数,数感,符号意识,运算能力,图形与几何,空间观念,几何直观,统计与概率,数据分析理念,一层:,二层:体现在不同内容领域的核心概念,推理能力,模型思想,三层:超越课程内容,应用意识,创新意识,2、对2011版义务教育数学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的认识,国家每10年修订一次课程标准,目前的教材是在2001年义务教材实验版的基础上,总结实验教材10年实验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认真贯彻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精神,注意将课程标准所提倡的
4、教育教学新理念落到实处,体现本次课程标准修订提出的新要求;同时,广泛听取并吸收小学数学教师和教研人员的意见和建议,教材的适宜性增强。,(立体图形),一年级上册教材变化:,二、一年级上册教教材分析:,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5的认识和加减法;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各数的认识;20以内的进位加法。,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够:,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3会用
5、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4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学会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步骤;5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6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1.各领域内容穿插编排,互相搭配。,三、教材的编排特点,2.加强了对知识的整理。大的单元都安排了“整理和复习”(1-5增加了)。给出整理的线索,引导学生自己整理、总结。,1-5的加减法,10以内的加减法
6、,20以内的进位加法,20以内的加减法,3.增加了数学的背景知识。,p60,p72,p85,4.体现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10以内的加减法,1120各数的认识,10以内的加减法,5.练习注意前后知识的联系。带着前面的内容进行练习。为后续知识的学习做铺垫。,6.注重知识的渗透。,p63,渗透填未知加数,p68,p56,7.为教学评价提供线索。,几颗代表第几单元,四、各单元教材分析,第一单元准备课,(一)教学内容 数一数 比多少,(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数一数,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并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数数的资源非常丰富 充分地观察、充分地数。对数数方法进行指导。组
7、织学生数一数身边的事物。给出了110十个数字,了解学生认数字情况。,例如主题图中数量是1的事物除了国旗外还有教学楼、教师,数量是2的事物除了单杠外还有坐在是登上的学生,数量是3的事物除了石凳外还有踢足球的学生等等。老师们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教材的资源,让学生们充分地观察,充分地数。在充分利用了主题图以后,还让学生们数一数身边的事物,例如数一数教室里黑板、门窗、灯管的数量,文具盒里各种文具的数量;认识五官,并结合五官的作用,进行良好习惯的培养和教育,还可以把学生带到操场上让学生任意的数,让学生在数数的活动中,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建议:在准备课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常规,比多少,通过一一对应比较两
8、组事物的多少,使学生初步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学习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事物的多少。,由童话故事引出学习内容提供了丰富的比多少的素材教材中运用两组有情节的素材:“小兔与它们所搬的砖的比较”、“小猪与它们所搬的木头的比较”,使学生直观地看到“同样多、多、少”的含义,也使学生看到了如何使用这种一一对应的方法来比较物体的多少。(一只小兔搬一块砖,砖没有剩余,小兔和砖同样多;一只小猪搬一根木头,还多余一根,木头比小猪多,小猪比木头少。),第二单元位置,(一)教学内容“上下”、“前后”、“左右”,先认识“上下”“前后”,再认识左右。,(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上下、前后,结合情境和活动认识
9、 让学生充分地说。描述的语言不要过分单调、机械。感受位置关系是相对的。,单元教学目标,1.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初步了解它们的相对性。2.使学生学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3.使学生能够在具体情景中,根据行、列正确地确定物体的位置。,1关于“左、右”方位建立,对于“左、右”方位的建立,儿童有自己的认知特点和规律,心理学研究证明在左、右分化中起绝对优势作用的是手。儿童建立左、右的过程是:先将左、右同自己的左、右手建立起联系,然后再与自己身体的两边对应起来,最后以自身为标准来进行判断。教材教学左、右概念时,就
10、是按这样的顺序来编排的。让老师背对着学生,学生模仿老师举右手,观察自己的左、右手,再让学生说明左、右两只手的习惯性分工,将左、右与自己的左、右手对应起来,再通过“做一做”第1题,初步感知身体的左、右,再通过“做一做”第2题,让学生以自身为中心确定物体的位置,逐步建立前、后、左、右的概念。,2.对于左、右的相对性,儿童也有自己的认知规律。心理学研究表明:6岁左右有儿童在判断物体的位置时,是由以自身为标准逐步过渡到以他人为标准来进行判断的(要确定一个站在对面的人的左右,开始儿童需要真正站在对方的位置上才能确定,以后才能逐步想象自己处在那人的位置上,以此确定其左右)。所以教材在编排时,先让两个学生面
11、对面,伸出右手握一握,引起认知冲突,为什么同是右手,从自己的角度来看对面同学的右手和自己的右手不在同一方向?这时还可以转到对方同学的位置感受一下,以此体会左右的相对性。由于左、右的相对性比较难以理解,我们主要是通过一些活动,如让两个学生面对面,判断两人中间的学具在对面同学的哪一边等,帮助学生体会左、右的相对性。,疑问:学习左、右的相对性,就产生了一个问题,在判断方位时,到底以谁为标准?,以谁为标准,一般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为了便于说明我们把观察的对象按属性进行分类:(1)观察的对象是无生命的物体(如下图),一般确定左右的标准是观察者。,圆的左边有(3)个三角形,右边有(4)个三角形。,(2)
12、观察的对象是人或动物,有两种情况。,当问及的问题涉及到人或动物身体的左右时(如下图),一般以人或动物为标准。,他(右)手拿着计算器。小猫抬的是(左)爪。,当问题不涉及到人或动物身体的左右时(如下图),以谁为标准皆可。,女孩的左边是谁?,小狗的右边是谁?,如何避免异议:,如上左图,如果以观察者为标准,女孩的左边就是奶奶;如果以女孩为标准,女孩的左边就是爷爷。像这样判断照片中某人的左边或右边是谁时,以照片中的人或看照片的人为标准都是可以的。但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最好是标明参照的标准,如给下图中的某人或某动物加上标明参照标准的说话框,这样就没有异议了。,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一)教学内容主
13、要内容:15各数的认识;加、减法的含义及计算;0的认识和加减法。(二)教学要求1使学生能认、读、写5以内各数,并注意书写工整。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2使学生掌握5以内数的顺序和各数的组成。3使学生认识“”、“”、“=”的含义,知道用词语(小于、大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的数的大小。4使学生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会用自己理解的方法口算5以内的加、减法。5能运用5以内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15的认识,写数字,基数,数的顺序,比多少,序数,组成,充分体现基数含义(具体-抽象-具体)实物-数-实物 基数的含义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新课 一年级 数学 上册 教材 分析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5255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