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上课用)第三章相互作用.ppt
《(复习上课用)第三章相互作用.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复习上课用)第三章相互作用.ppt(4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复习课:第三章相互作用复习,基本概念:,力,重力,弹力,摩擦力,力的合成,力的分解,平行四力形定则(三角形定则),正交分解法,力:,1、概念:力是物体与物体间的相互作用,2、作用效果:,1)、使物体发生形变 2)、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3、力的性质:,1)、物质性:不能离开物体而存在 2)、相互性:不能离开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而单 独存在,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总是同时存在。,3)、力独立性:一个力作用在某个物体上产生的效果,与这个物体是否受到其他力的作用无关。,大小用弹簧秤测量 单位:牛 N方向作用点,矢量,(1)、力的图示,(2)、力的示意图,精确表示(大小、方向、作用点),粗略表示(方向、作用
2、点)(即表示这个物体在这个方向受到了力),思考:要具体描述作用在物体上的一个力,我们可以采用什么样的办法?,力:,4、力的三要素:,1、重力就是重量:是由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特点:1)、重力是非接触力 2)、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2、重力的大小:,G=mg,g=9.8 N/kg,3 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重力:,4 重力的作用点:重心(重力的等效作用点).,(3)、重心的位置可以在物体上也可以在物体外,(1)、形状规则、质量均匀分布的物体,它的重心在其几何中心处。,(2)、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重心的位置除了跟物体的形状有关外,还跟物体内质量的分布有关。,重力:,重心,影响重心的因素:质量
3、分布和形状,有时候可以将物体看作质量集中于重心的质点,1、形变: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形状或体积发生的改变。,(伸长、缩短、弯曲、扭转等等),形变,弹力:,形变的种类,1 弹性形变:物体在形变后撤去作用力时能够恢复原状。2 非弹性形变:物体在形变后撤去作用力时不能够恢复原状。,如果形变过大,超过一定限度,物体的形状将不能完全恢复,这个限度叫做弹性限度,1、定义: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而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跳板受到运动员向下的作用,跳板发生了形变,跳板对运动员产生了弹力,2、作用过程,施力物体:,发生形变的物体,受力物体:,与施力物体接触,使它发生形变,并阻碍其恢
4、复原状的物体,弹力:,3 弹力产生的条件,发生弹性形变,相互接触,(互相挤压拉伸或扭曲),接触力,弹力:,4 弹力的方向:,指向物体恢复形变的方向。,与物体的形变方向相反,曲面与平面接触,曲面与平面间弹力方向:,过接触点垂直平面指向受力物体,弹力:,各种接触面间的弹力方向判断:垂直于接触面,指向受力物体,点与平面接触,点与平面间弹力方向:,过接触点垂直平面指向受力物体,光滑斜面,各种接触面间的弹力方向判断,弹力:,点与曲面接触,点与曲面间弹力方向:,与过接触点的切面垂直并指向受力物体,触面间的弹力方向判断,弹力:,曲面与曲面接触,曲面与曲面间弹力方向:,与过接触点的公切面垂直并指向受力物体,各
5、种接触面间的弹力方向判断,弹力:,对于微小形变,用假设推理法,A,B,光滑水平面并排放着静止的木块A、B,假设A、B间有弹力,以B为研究对象,B受力:,B不可能静止,所以A、B间没有弹力,弹力有无的判断,弹力:,判断球与斜面间有无弹力,假设球与斜面间有弹力,以球为研究对象,球受力:,球不可能静止,所以球与斜面间没有弹力,弹力有无的判断,弹力:,光滑球静止在水平地面,假设球与木块间有弹力,以球为研究对象,球受力:,球不可能静止,所以球与斜面间没有弹力,弹力有无的判断,弹力:,1、内容:弹簧发生弹性形变时,弹力的大小F跟弹簧伸长(或缩短)的长度x成正比。,胡克定律,实验: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
6、2、公式:F k x 其中:k弹簧的劲度系数 单位:牛每米,符号N/m x弹簧伸长(或缩短)的长度,弹力:,胡克定律注意几点:,1 定律成立条件:只能计算轻弹簧的弹力,且在弹性限度内。2 k是弹簧的劲度系数,它反映了弹簧的“软”“硬”程度,是由弹簧本身的性质即材料、长度、粗细等决定,与力的大小无关。k越大表示弹簧就越硬。3 同一根弹簧弹力大小处处相等。,弹力:,轻绳与轻杆受力特点,轻绳的含义:,不计质量的柔软的绳子。,轻绳的受力特点:,1、只能拉不能压;,2、轻绳的拉力一定沿绳方向;,3、同一根绳子张力处处相等。,轻绳与轻杆受力特点,轻杆的含义:,不计质量不发生形变的杆,轻杆受力特点:,1、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复习 上课 第三 相互作用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5249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