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B组织行为学周文霞.ppt
《OB组织行为学周文霞.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OB组织行为学周文霞.ppt(8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组 织 行 为 学,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 周文霞,内容提要组织行为学对HR管理的价值知人善任个体理论与运用打造强有力的团队群体心理与行为提升员工积极性激励理论与技能有效领导领导理论与实践学习要求:思考、参与、分享,绪论,组织行为学研究什么?(研究对象)组织行为学怎样进行研究?(研究方法)为什么要学组织行为学?(组织行为学 的价值),组织行为学研究什么,基本概念组织:是对完成特定使命的人的系统安排,是共同目标指导下协同工作的人群社会实体。行为:受心理支配而表现在外的活动。管理:是通过对组织中的人和资源的配置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研究领域组织行为学是探讨个体、群体和领导对组织内部行为影响的研究领
2、域。它关注的重点是如何改进生产率、降低缺勤率、减少流动率、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组织行为学怎样进行研究,研究的目的支持某些理论;对其他理论提出质疑;以新理论取代旧的缺乏证据的理论。研究术语变量;假设;因变量;自变量;中介变量;因果关系;相关系数;理论研究设计案例研究;问卷调查;实验室实验;现场实验评价研究它有效吗?它可信吗?它具有普遍性吗?,权变的组织行为学模型,组织行为学没有绝对真理用系统的研究代替直觉用证据代替猜测个体水平的变量群体水平的变量组织系统水平的变量,为什么学组织行为学,管理者的角色同别人一起,或通过别人使活动完成的更有效的过程。有效的管理者和成功的管理者(Luthans)管理
3、技能描述、解释、预测、控制,个体心理与行为,个体是构成组织的最基本单元。组织行为离不开组织中个体的行为。每个人带着不同的特点进入组织,比较明显的特点是那些个人属于传记的特征,如年龄、性别、婚姻、能力、人格、知觉、态度等。这些特征中的大部分是很难改变的,它们对员工的行为影响很大,同时也影响组织的绩效和氛围。我们需要首先了解个体的心理过程和行为的差异,为研究群体和组织做铺垫。,个人的传记特 点对组织行为的影响,年龄与流动率负相关;与可以避免的缺勤负相关,与不可避免的缺勤正相关;与工作绩效不相关;与满意度的关系?性别男女之间无明显差别影响到工作绩效和满意度的不同;女性比男性缺勤率高;流动率?婚姻状况
4、已婚员工比未婚者缺勤率和流动率低,满意度高;绩效?任职时间与缺勤率负相关;与流动率负相关;与绩效?讨论:招聘条件“35岁以下,研究生学历以上,男性”?,能力与工作的匹配,能力:是一种内在的心理品质,是完成某种活动,解决某个问题所必须具备的条件。心理能力:从事心理活动所需要 的能力。包括7个维度,即算术、语言理解、知觉速度、归纳推理、演绎推理、空间视知觉以及记忆力。体质能力:体力活动所需的能力。对技能要求少但规范化程度高的工作非常重要。包括力量因素、灵活性因素及其他因素。情绪能力:与情绪情感有关的能力。包括自我意识、自我管理、社会意识、社会技能。,人格与行为,人格:是个体所有的反应方式和与他人交
5、往方式的总和。它通常被称为一个人所拥有的可测量的人格特质。特质:指人的稳定的、经常表现的行为方式。人格特质理论假设人有多种特质,人与人之间的人格差异在于人与人之间特质水平上的差异。卡特尔的16种人格特质 美国伊利诺州立大学卡特尔教授提出。他认为人的行为之所以具有一致性和规律性就是因为每个人都有根源特质。为了测量这些根源特质,他首先从各种词典和有关心理学、精神病学的文献中找出约4500个用来描述人类行为的词汇,从中选定171项特质名称,让大学生应用这些名称对同学进行行为评定,因素分析后最终得到16种人格特质代表人格组织的基本构成,并据此编制了测验量表,共187道题组成,每个人格因素有10-13个
6、测验题组成的分量表来测量。16种人格因素各自独立,相关极小。这些因素的不同组合构成了一个人不同于他人的独特人格。,“大五”人格模型,近十几年来比较流行的人格理论模型,认为有五项人格维度是所有人格因素的最基础维度,人们常称为“大五”(Big Five)。他们是:外向性:个体喜好社会交往的倾向性。随和性:个体随和、合作、信任等特点。责任心:责任感、可靠性、持久性、勤勉等。情绪稳定性:平和、热情?紧张、焦虑?经验开放性:接纳新事物、好奇心、敏感、创造。与工作绩效的关系,主要人格特质对组织行为的影响(1)研究发现,一些人格因素时组织行为的有效预测指标。如、控制点、自信、自我监控等。控制点:一些人认为自
7、己是命运的主人,自己可以控制命运,他们被称为内控者。另一些人则认为自己受命运的操纵,认为生活中的一切都是运气和机遇的作用。这些人是外控者。外控分高的个体相比内控分高的个体,对工作更不满意,对工作环境更为疏远,对工作的卷入程度更低,缺勤率更低。总体上,内控者在工作中会干得更好,但这一结论在不同的工作中也存在着差异。,主要人格特质对组织行为的影响(2)内控者在决策之前积极搜集信息,对获得成功有强烈的动机,并倾向于控制自己的环境。而外控者更为顺从,更乐意遵循别人的指导。内控者在复杂的工作中做得很好,包括绝大多数的管理工作和专业技能的工作,因为这些工作需要复杂的信息加工和学习。另外,内控者也适合于要求
8、创造性和独立性的工作活动。相反,挖控者对于结构明确、规范清楚、只有严格遵从指示才会成功的工作来说,会做得更好。,主要人格特质对组织行为的影响(3)自信:自信与成功预期成直接正相关。自信心强的人,相信自己拥有工作成功所具有的大多数能力,他们不太喜欢选择那些传统性的工作。自信心弱的人,对外界影响更为敏感,他们需要从别人那里得到积极的评估,他们跟乐意赞同别人的观点,倾向于按照自己尊敬的人的信念和行为从事。从管理的角度看,他们更注重取悦他人,他们很少站在不受欢迎的立场上。,自我监控:根据外部环境因素而调整自己行为的个体能力。高自我监控者再根据外部环境因素调整自己行为方面表现出相当高的适应性,他们对环境
9、线索十分敏感,能根据不同的情境采取不同的行动,并能够使公开的角色和私人的自我之间表现出极大的差异;而低自我监控者则不能以这种方式伪装自己,倾向于在各种情境下都表现出自己真是的性情和态度,因而在他们是谁以及他们做什么之间存在着高度的行为一致性。,工作态度:满意度、心理契约和组织承诺,态度是指个体对客观事物、人或事件以一定方式做出反应时所持的评价性的、比较稳定的内部心理倾向。一个人可以有几千种态度,但组织行为学的注意力集中在数量有限的与工作相联系的态度上。它们主要是满意度、心理契约和组织承诺。,工作满意度,什么是工作满意度 工作满意度是个体对其所从事的工作的一般态度,也就是一个人通过完成自己的工作
10、能获得多大程度的满足感。工作满意度通常以员工个人为单位而不是以群体总体为单位进行测量。工作满意度是一个多维的概念。工作满意度容易发生变化。工作满意度受个体其他方面满意度的影响。,工作满意度对员工行为的影响,对绩效的影响“快乐的员工是高产的员工?”20世纪30年代-50年代的看法,无确凿证据。受中介变量工作性质、工作水平的影响。高绩效导致高满意还是满意导致高绩效?对缺勤率的影响对流动率的影响,心理契约,心理契约本来是社会心理学的概念,近20年来被越来越多的人引入到组织行为学领域中来,研究组织中日益复杂的心理现象,成为剖析和洞察个体行为特征的重要变量。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研究院施恩(Schei
11、n)教授提出组织中心理契约的含义是:在组织中,每个成员与管理者之间,以及与其他成员之间,任何时候都存在着没有明文规定的一整套期望。这些期望微妙而含蓄,它是非正式的,不具书面形式,但具有一纸契约的功能。如果其中一方未能如愿以偿,就意味着信任与真诚将被打破,严重的后果将接踵而至:激励消退、员工流失、缺乏进取等。,心理契约的内容,心理契约的内容中包含了组织和员工双方对各自责任的承诺,组织承诺,组织承诺通常是指员工对组织及其目标的认同,以及对组织的归属感。它是检验员工对组织忠诚程度的一个指标,也是员工与 组织之间心理契约的一种体现。阿伦和梅耶(N.Allen&J.Meyer)提出组织承诺包含三种主要成
12、分:(1)感情承诺:个体对组织的积极感情。(2)继续承诺:基于物质利益的考虑。(3)规范承诺:基于社会规范和责任的选择。,影响组织承诺形成与发展的因素,员工期望的满足愉快的工作经历员工在组织中投入的多少 高组织承诺员工的特征组织承诺对组织行为的影响离职率组织承诺的不同因素与组织行为的关系,激励理论与应用,管理的最终目的在于提高员工的工作绩效。研究表明,一个人的工作绩效是其能力和动机的乘积。动机是一种信念和期望,一种行动的意图和驱动力,它推动人们采取某种行动,表现出某种行为。动机是在需要的推动下产生的。需要是人们内心体验到的某种重要事物的匮乏和不足,是渴望获取的一种心理状态。需要是动机的源泉和始
13、发点,动机是驱使人们行动的直接力量。动机在很多情况下不是无条件产生的,需要外界提供一定的刺激,这种刺激如果符合人的需要,就会成为激发人的动机的诱因。所谓激励,就是根据员工的需要提供适当的刺激或目标,诱发员工的动机,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表现出有利于组织目标的行为。,激励理论要回答的问题,激励是激发人的内在动机,调动人的内在潜力,使人的行为朝向组织目标做持久的努力。可见 激励是对人的行为的方向、强度与持续性的直接影响。因此,激励理论必须回答三个问题:1、人的行为是如何被激发的?2、是什么因素把激活的行为引向特定的目标?3、如何使这些行为保持与延续下去?,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
14、斯洛(Maslow)1943年提出。主要观点人类有五种基本需要:生理、安全、归属、尊重、自我实现。五种需要由低级到高级以层次形式出现。只有低层需要满足后,高层需要才能对人起激励作用。低层需要一旦满足就不再成为激励的动力。满足高层需要的途径比满足低层需要的途径多。但高层需要更不易满足。人的行为受多种需要支配,在同一时期可能同时存在几种需要同时存在,但每一时期总有一种需要占支配地位。低层需要是先天的,高层需要是后天习得的。,需要层次与管理措施,赫次伯格的双因素理论,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Frederick Herzberg)提出。在20世纪50年代赫茨伯格和他的同事们为了研究工作满意和生产率之间的
15、关系,采用“关键事件法”对美国匹兹堡地区的11个工商业机构的200多个工程师和会计师进行了调查。调查中主要问他们两个关键性的问题:“请你详细说明一下,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你对工作特别满意”,和“请你详细说明一下,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你对工作特别不满意”,要求他说出导致满意或不满意的具体事件和原因是什么。他们搜集了3597个工作事件,并将人们的回答制成表格加以分类。从经过分类的回答中,赫茨伯格发现人们在对工作满意时所关注的因素和对工作不满时所关注的因素大相径庭。前者称激励因素,后者称保健因素,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爱尔德佛的ERG理论,耶鲁大学的克来顿.爱尔德弗(Clayton Alderfer)重组
16、了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使之和实证研究更加一致。他在大量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人有三种核心需要:生存(existence)、相互关系(relatedness)和成长(growth),所以称为ERG理论。生存需要:全部生理和物质需要。关系需要: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和交往的需要。成长需要:提高和发展的内在欲望。,主要观点:,各个层次的需要满足的越少,这种需要的强度就越大。较低层次的需要满足的越充分,对较高层次的需要越强烈。如果在追求较高层次需要满足的过程中一再受挫折,人们就会转而更强烈地追求较低层次的需要。,麦克莱兰德(McClelland)的三种需要理论,哈佛大学心理学家麦克莱兰德从另一个侧面论述了人的
17、需要。他把人的高级需要分为三类,即权力需要、合群需要和成就需要。权力需求:具有高权力需求的人对影响和控制他人表现出很大的兴趣。这种人总是追求领导地位,常表现出喜欢争辩、健谈、直率、头脑冷静、善于提出问题和要求,喜欢教训别人的特点。合群需要:建立和保持友好和亲密的人际关系的欲望强烈。这种人通常从友爱、情谊的的社交中得到欢乐和满足。喜欢与别人保持一种融洽的关系,享受亲密无间和相互谅解的乐趣,随时准备安慰和帮助危难中的伙伴。成就需要:这种人具有追求卓越,实现目标,争取成功的内趋力。他们乐意为自己树立有一定难度但又不是高不可攀的目标,很少休息,喜欢长时间工作,即使失败也不会过分沮丧,喜欢表现自己。,结
18、论:,高成就需要的人更喜欢具有个人责任,能获得工作反馈和适度冒险的工作环境。高成就动机的人不一定是优秀的管理者。合群和权力需要与管理者的成功有密切关系。成就的需要可以通过培训的方式强化。,目标设置理论,美国心理学家洛克(E.A.Locke)1967年提出。理论观点:人的任何行为都是受某种目标的驱使。目标是人们预先规定的、合乎自己需要的诱因,是有形的可以测量的成功标准。达到目标是完成工作的直接动机。通过给员工合适地设定目标,可以有效地激励员工。目标设置的标准具体性:指目标的清晰度和准确度。难度:指目标的挑战性和达到目标所需的努力程度。可接受性:员工接受目标的程度。目标的实现把难度很高、庞大复杂的
19、目标划分为若干阶段性目标,通过“小步子”的逐一完成,最后达到总目标。,期望理论,美国心理学家佛隆姆(Vroom)1964年提出。期望理论认为,一种行为倾向的强度取决于个体对这种行为可能带来的结果的期望强度以及这种结果对行为者的吸引力。激励公式:激励力量=目标价值 X 期望值目标价值(效价):对行为结果或目标的评价期望值:根据经验判断一定行为能够满足需要的概率,三种关系努力与绩效的关系绩效与奖酬的关系奖酬与满足需要的关系 如果员工付出了最大的努力,是否会绩效评估中体现出来?如果员工获得了好的绩效评估,是否会得到组织的奖励?如果员工得到了奖励,员工是否认为它们对员工有吸引力?管理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20、奖励的效用-“雪中送炭”“投其所好”对绩效的期望员工对绩效的期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的工作能力和自信心。通过培训提高能力。报酬与个人绩效挂钩,公平理论,公平理论主要研究报酬分配的公平性对员工积极性的影响。由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J.S.Adams)1965年提出。基本含义 公平理论指出,员工不仅关心自己报酬的绝对值,也关心自己报酬的相对值。每个人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自己付出的劳动和所得的报酬同他人付出的劳动和得到的报酬进行社会比较,也会把自己现在付出的劳动和所得的报酬同自己过去付出的劳动和所得的报酬进行历史的比较。当发现自己的收支比例与他人的收支比例相等,或自己现在收支比例与过去收支比例相等时,
21、便会产生公平感,增强其工作动机;否则,便会感到不公平,影响工作积极性。公平公式:Oa Ob Oa Ob Oa Ob Ia Ib Ia Ib Ia Ib O(output)结果,收益;I(input)投入,贡献 a:当事者 b:参照者,三种比较结果A=B,报酬相当,感到公平。AB,报酬多于投入或他人,取酬过高,产生负疚感。AB,报酬少于投入或他人,感到吃亏、委屈、气愤。不公平感的消除改变投入。要求改变报酬。改变对自身的看法。改变对别人的看法。改变参照人。改变环境,离开组织。,如何建立组织中的公平感确立组织的价值观念,统一对公平的认识建立价值评价体系,制定衡量贡献的尺度和标准考核体系讨论:工资怎样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OB 组织 行为学 周文霞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5131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