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S集成原理与方法.ppt
《GIS集成原理与方法.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GIS集成原理与方法.ppt(6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地理信息系统集成原理与方法,1.引言,2.地理信息系统集成的概念,3.地理信息系统集成的模式,4.集成的分类,目录,5.如何集成,1.引言,近年来,随着GIS应用的广泛和深入建立了一大批地理信息系统。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实际的需要,这些分散的系统要求集成运行,以实现信息共享,提高运行效率。在国家“八五”攻关中就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在“九五”攻关中对系统实用化和运行业务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地理信息系统集成的重要性得到普遍的认识 地理信息系统集成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个是地理信息之间相互关系的概念层次集成,侧重于地理信息的空间分析;另一个是不同数据和模型之间组织和管理的技术层次集成。本文所指的地理
2、信息系统集成主要指后者意义上的集成。在计算机集成制造(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e System,CIMS)领域,集成基础结构或集成平台的概念得到广泛的应用,集成平台被认为是实现企业信息集成、功能集成所需的基本信息处理和通信公共服务的集合。IBM公司基于系统使能器(Enabler)的集成平台在企业应用中获得极大成功,中国在CIMS应用中也广泛使用集成平台技术,收到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2.地理信息系统集成的概念,地理信息系统的集成 GIS 作为地理空间数据存储、管理和分析的工具,不是独立存在的,与现代信息技术及其系统之间关系十分密切,有的甚至可以认为就是其必
3、要的组成部分。如遥感技术、全球定位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现代通信技术、图象处理系统、专家系统、计算机制图系统、虚拟现实系统、多媒体系统等。与这些技术和系统的集成,极大地扩展了 GIS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分析、数据显示的能力,拓展了 GIS 的应用范围。如 GIS 与遥感技术的集成,极大地增强了数据的获取与更新能力,与 GPS 的结合,产生了 GIS导航系统,与专家系统的集成,产生了智能 GIS,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现代通信技术的集合,产生了网络 GIS、移动 GIS、无线GIS,与多媒体技术集成,产生了多媒体 GIS,与虚拟现实技术集成,产生了虚拟现实 GIS 等。同样,GIS 内部、GIS
4、 的系统之间也存在着集成问题。由于 GIS 技术早期自由发展和商业化的原因,数据格式和系统功能定义存在普遍的异构,造成了严重的信息鸿沟和技术壁垒。集成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唯一途径。GIS 内部,由于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在结构上的差异,数据的多源性、多尺度性(多空间维尺度、多时间尺度、多分辨率尺度、多比例尺)和数据质量(如精度不同)的差别、数据库的分布性、数据分析应用模型的各异性、软件系统开发技术的多样性等也需要进行集成。,2.地理信息系统集成的概念,地理信息系统的集成框架,2.地理信息系统集成的概念,从资源层、服务层到互操作构成系统内部的微观集成,从数据采集、标准到传输、决策应用、显示表达的各类外部
5、系统的集成,构成宏观集成。图中并未详细列出集成的全部内容,随着 GIS技术的发展,新的集成内容还会增加进来。在 GIS集成中,有些内容的层次归属也不是不变的,可能为新的或高一级的集成内容所覆盖。系统内集成和系统外集成的边界有时也是模糊的。一些独立发展的技术,在 GIS 看来,可能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2.地理信息系统集成的概念,近年来,随着GIS应用的广泛和深入建立了一大批地理信息系统。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实际的需要,这些分散的系统要求集成运行,以实现信息共享,提高运行效率。在国家“八五”攻关中就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在“九五”攻关中对系统实用化和运行业务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地理信息系统集成的
6、重要性得到普遍的认识 地理信息系统集成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个是地理信息之间相互关系的概念层次集成,侧重于地理信息的空间分析;另一个是不同数据和模型之间组织和管理的技术层次集成。本文所指的地理信息系统集成主要指后者意义上的集成。在计算机集成制造(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e System,CIMS)领域,集成基础结构或集成平台的概念得到广泛的应用,集成平台被认为是实现企业信息集成、功能集成所需的基本信息处理和通信公共服务的集合。IBM公司基于系统使能器(Enabler)的集成平台在企业应用中获得极大成功,中国在CIMS应用中也广泛使用集成平台技术,收到巨大的经济
7、和社会效益。,3.地理信息系统集成模式,模型集成模式外集成模式三级集成模式集成平台框架模式,3.1模型集成模式,主要是GIS与模型的集成,实际上是以数据为中心,把应用模型和GIS软件系统协调统一数据是集成的主要对象GIS是集成的载体模型是集成深入应用的关键,3.1模型集成模式,数据及其规范数据精度数据的时间、空间尺度时序数据支持数据转换,3.1模型集成模式,目前商品化GIS的不足缺乏时序分析能力缺乏三维分析、模拟及可视化的有效手段数据转换功能难以连接外部的分析和模拟软件或模型缺乏有效的空间统计分析方法对于模型用户较复杂,较难掌握没有标准命令集,3.1模型集成模式,模型很难和GIS系统和数据有效
8、连接模型独立开发,很难将其纳入GIS模型开发很少利用GIS现有功能模型较难调整模型自动化程度不够缺乏误差传播的分析,3.1模型集成模式,优点直接面向数据模型运行流畅缺点集成度不高适用面窄建立与维护成本高对操作人员要求高,3.2外集成模式,内集成模式GPS、RS、GIS集成,构成以GIS为基础的3S系统外集成模式将内集成系统集成在一起,构成一个具有统一的系统优点:更高效,集成度更高,3.2外集成模式,基于数据变换的一种模型基于标准数据格式变换的一种模型基于对象链接与嵌入技术的一种模型基于客户/服务器的一种模型,3.2外集成模式,基于数据变换的一种模型从底层开始,采用独立的数据结构、存储模式、检索
9、机制和图形组织。需要建立多个数据转换程序工作量巨大基于标准数据格式变换的一种模型对第一种方法的改进工作量小数据转换的灵活性受到限制,3.2外集成模式,基于对象链接与嵌入技术的一种模型应用程序之间交换数据和相互操作最终用户面向对象不再局限于数据操作简单缺点:有些GIS产品不支持OLE功能,应用受到限制,3.2外集成模式,基于C/S的一种模型发挥服务器容量大,速度快等特点,减少客户端的工作量减少网络通信信息流量容易实现各种不同系统的集成,3.3三级集成模式,将GIS集成系统用三级模式进行描述,使各种集成问题归于各组成部分的相应模式三级模式外模式描述一个组成部分对另一个组成部分的服务概念模式描述组成
10、部分 中关于目标存储和处理结构、基本操作和目标-目标以及目标-操作的关系和依赖性内模式描述利用特殊的硬件和软件环境完成概念模式的所有特征,3.3三级集成模式,可根据各组成部分在三级模式上的差异决定集成中的关键问题缺点:三者间的关系划分较困难,3.4集成平台框架模式,强调地理信息采集和应用的分布性建立一个有效的地理数据管理机制,解决地理信息的不同时间、空间和属性,并提供数据融合解决地理分析模型和多种地理数据间的关系,强调模型的组织与管理,3.4集成平台框架模式,基于客户/服务器机制的GIS集成总体结构不依赖具体的软件平台,具有较好的可扩充性基于元数据的数据库集成平台在服务器建立元数据的副本,并维
11、持与各接点元数据库的动态链接基于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模型集成平台关系数据库可管理以宏语言编写的模型,已接口形式提供的模型和以对象控件形式提供的模型,3.4集成平台框架模式,优点提出了GIS集成框架思想和GIS集成平台框架结构缺点思想和方法破碎,不够全面,4.集成的 分类,“3S”技术集成多源数据的集成GIS 与专家系统的集成GIS 与应用分析模型的集成,4.1“3S”技术集成,遥感技术或遥感系统与 GIS 的集成,不仅为 GIS 的数据采集和更新提供了经济快捷的途径,而且这种集成本身就可以构成多种实用的系统。如动态监测系统、战场指挥系统、侦察系统、资源调度系统、防汛系统等等。它们都需要遥感技术
12、提供实时或准实时的影像信息。GPS技术与 GIS 的集成,不仅可以提供快速移动定位测量,而且可以构成监测和导航系统。如车船导航系统、移动指挥系统、目标移动定位系统、物流监测系统、大坝监测系统等。,4.1“3S”技术集成,一、GIS 与 GPS 集成 GPS 与 GIS的集成在技术层面主要由以下几种模式:(1)GPS(单机定位)+栅格电子地图。用于导航目的。因装载有 GPS 接收系统的载体(车、船、飞机等)通过接收的 GPS定位数据,可通过 GIS 在栅格电子地图上显示移动载体所在位置。(2)GPS(单机定位)+矢量电子地图。用于导航(路径优化选择)。根据目的位置(人工输入)和载体现在的位置(G
13、PS测定),在 GIS 支持下可以显示最佳路径,从;而引导驾驶者最快到达目的地。(3)GPS(差分定位)+栅格/矢量电子地图。用于监测网络,指挥系统。通过固定站和移动载体之间的两台或多台GPS 伪距差分技术,可精确定位移动载体的位置,双方均有通信联系时,构成导航、监测网络。(4)GPS(差分定位)+动态图层。动态数据更新。动态图层接收 GPS 的定位测量数据,经处理后,以坐标形式对地图进行更新。,4.1“3S”技术集成,4.1“3S”技术集成,二、RS 与GIS 的集成 遥感技术与 GIS 的集成模式主要有:(1)分开但平行的结合。主要在数据层面结合,两个数据处理系统相互独立存在。它们在数据层
14、面进行数据交换。(2)表面无缝的结合。使用统一的用户界面,但不同的工具和数据库。(3)整体结合。在界面、工具和数据库方面均实现无缝的功能集成和数据集成。三、GPS 与 RS 的集成 构成各种平台的观测系统。四、RS、GPS 和 GIS的集成 这是集三项技术为一体的高水平技术集成,可构成高度自动化、实时化和智能化的地理信息系统。,4.1“3S”技术集成,五、关键理论问题和关键技术 为了实现“3S”技术的集成,需要在系统设计、实现和应用过程中研究和解决许多技术问题,主要的关键技术包括:1、“3S”集成系统的实时空间定位 主要研究 3S 集成系统的传感器实时空间定位、系统行进过程中快速确定相关地面目
15、标的方法和实现技术。包括广域和局域差分 GPS 网的构建方法与实时数据处理的理论与算法、遥感传感器在空间的位置、姿态的测定及应用和GPS 辅助的遥感地面目标的自动重建和量测方法。2、“3S”集成系统的一体化数据管理 主要研究和解决 3S 的数据集成管理模式和数据模型,设计和发展相应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实现图形、图象、属性、GPS 定位数据的一体化管理,为 3S 数据集成处理和综合应用提供基础平台。,4.1“3S”技术集成,3、语义和非语义信息的自动提取理论方法 主要研究从航空、航天遥感数据的 CCD 立体相对中自动、快速和实时提取空间目标的位置、结构、语义信息和相互关系的理论和方法。包括遥感影象
16、地物结构信息的自动提取和精确图形表达;多种传感器、多分辨率和对时相遥感图象数据的融合理论和方法;基于知识工程的遥感影象的解译与分类系统等。4、基于遥感影象的 GIS 数据库的快速更新方法 主要研究如何依托已建立的 GIS 来实现航空、航天遥感影象的智能化、全数字化过程,并从中快速发现变化的信息,进而对 GIS 数据库进行自动更新。包括 GIS 数据与现势的遥感数据的复合;从 GIS 数据与遥感数据的配准中,自动或半自动检测变化信息;利用 GIS 属性数据与现势的遥感数据的配准,检测语义信息和获取知识等。,4.1“3S”技术集成,5、“3S”集成系统的数据通讯与交换 研究单向、双向数据实时传输的
17、理论和方法,数据交换的理论和方法。6、“3S”集成系统的可视化理论与方法 研究集成系统中大量图形、图象信息的显示问题。包括空间图形、图象的多比例尺、多分辨率的存储、显示和表达,空间数据的自动综合、符号化和多尺度显示的理论和方法,虚拟地形环境仿真中视景数据库的构造理论与方法,可视化系统、虚拟现实系统和 GIS 的集成等。7、“3S”集成系统的设计方法和 CASE 工具研究 研究基于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CASE)技术的 3S集成系统的设计方法和软件开发、维护的自动化技术,设计专门用于 3S 集成系统设计的 CASE 工具。8、“3S”集成系统中基于 C/S 的分布式网络集成环境 3S 集成系统涉及
18、到多用户、多数据、多专业,需要一个强大而有效的网络环境支持。,一、多源数据的特点 多源空间数据由于获取手段、获取方法、数据记录格式等不同,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表现在:1、多语义性 地理系统的研究对象的多种类特点决定了地理信息的多语义性。同一个地理信息单元,在现实世界中其几何特征是一致的,但却对应着多种语义。它们因解决问题的侧重点不同,产生了不同的解释,造成了语义分异问题。2、多时间尺度 时间尺度指数据表示的时间周期及数据形成周期的长短。时间尺度是表达地理特征变化和过程内在规律所必须的条件。多源数据存在这种多时间尺度问题。3、多分辨率 地理空间数据由于多数据源特性,会产生多空间分辨率、多光谱分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GIS 集成 原理 方法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5064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