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及其分析方法》PPT课件.ppt
《《电路及其分析方法》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路及其分析方法》PPT课件.ppt(7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章 电路及其分析方法,1、电路模型,2、电压、电流及其方向,欧姆定律,3、电路的三种状态及额定值,4、基尔霍夫定律,10、电位的概念及计算,5、电阻的串联与并联,6、支路电流法,7、叠加原理,8、电源的两种模型及其等效变换,9、戴维南定理,11、电路的暂态分析,1.1 电路模型,电路模型:由一个或多个理想元件代替实际电气器件,由此组成的电路叫电路模型,电路是根据电路模型来进行分析的。,电源,负载,连接导线,实际电路,电路模型,开关,电路的激励:,电路中电源和信号源的电压或电流称为激励,它推动电路的工作。,激励,响应,由激励在电路中产生的电压和电流称为响应。,电路分析:,与,的关系。,电路的
2、响应:,在已知电路结构和参数的条件下,讨论,1.2 基本物理量及其方向,1.基本物理量及其实际方向:物理中对电量规定的实际正方向。,在分析计算电路时,对电量人为任意假定的方向。,2.参考方向:,正方向的表示方法:,电流:,U,+,正负号,-,Uab,双下标,箭 头,电压(指向电位降),正负号,箭 头,电动势(指向电位升),举例:,U=5V,则 U=E a 端电位比 b 端电位高5V,E=5V,3、参考方向的表示:,4、参考正方向与实际正方向,1)在解题前先设定一个正方向,作为参考方向,然后再列方程计算。,3)实际方向是物理中规定的,而参考正方向 则是在进行电路分析计算时,任意假设的。,2)根据
3、计算结果确定实际方向:,若计算结果为正,则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一致;,若计算结果为负,则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相反。,给定了参考方向之后U与I才有正负之分(Uab=-Uba),5、欧姆定律:,则:,若 U、I 参考方向相同,U=R I,通过电阻的电流与电压成正比。,U=R I,则:,若 U、I 参考方向相同,E,1.3 电源有载工作、开路与短路,1.电压与电流,R0,R,a,b,c,d,电源的外特性曲线,当 R0 R 时,则 U E,说明电源带负载能力强,+,_,U=RI,U=E R0I,1.3.1 电源有载工作,2.功率与功率平衡,UI=EI R0I2,P=PE P,电源产生功率,内阻消耗功率,电
4、源输出功率,功率的单位:瓦特(W)或千瓦(kW),电源产生功率,=,负载取用功率,+,内阻消耗功率,功率平衡式,E,I,U,R0,R,a,b,c,d,+,_,+,_,将式 U=E R0I 两边乘 I,3、电源与负载的判别,在关联参考方向下:,P 0 吸收功率,相当于负载,P 0 吸收负功率,相当于电源,在非关联参考方向下:,P 0 发出功率,相当于电源,P 0 发出负功率,相当于负载,例计算吸收功率:,例计算发出功率:,或E与I为关联方向:P=EI 代表是元件发出功率,,若:,P=UI 代表元件吸收功率,,P=UI 代表是元件发出功率,,注意:,关于功率的描述:,电源发出的功率:PS=U I(
5、U和 I 为非关联方向,PS 0),电动势产生的功率:PE=E I,内阻消耗的功率:P=I2 R0,负载吸收的功率:PLIUI2 RU2/R(U和 I 为关联方向,PL 0),功率平衡关系:PE P=PL;PSPL,4.额定值与实际值:,电气设备的三种运行状态:,欠载(轻载):,(不经济),过载(超载):,(设备易损坏),额定工作状态:,(经济安全可靠),额定电压 UN,额定功率 PN,额定电流 IN,实际值:电气设备实际运行时的电压、电流和功率值,,电源输出的功率和电流取决于所带负载的大小,额定值:,为电气设备正常运行而规定的允许值。,特征:,电源端电压,负载功率,电源开路,电源短路,短路电
6、流很大,电源功率,电流,(开路电压)等于电动势,特征:,电流,电源端电压,负载功率,内阻的一种求法:R0=E/IS=U0/IS,开路电压除短路电流,1.4 基尔霍夫定律,支路:电路中的每一个分支。(流同一电流),术语:,节点:三条或三条以上支路的联结点,回路:由支路组成的闭合路经。,回路循行方向:,人为规定的回路的绕向,网孔:内部不含支路的回路。,网孔是回路的一个子集,按网孔选定的回路都是独立的。,1.4.1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第一定律)(KCL),1 KCL定律:,在任一瞬间,流向任一节点的电流等于流出该节点的电流。(原理:节点上不能存储电荷电流的连续性)即:入=出,或:,或:在任一瞬间,任
7、一节点的电流代数和恒等于零。即:=0(流入节点取正号,流出如节点取正号),2KCL的推广,广义节点,电流定律可以扩展到电路的任意封闭面(广义节点)。,I=0,或:E=I R(当E和I的正方向与回路绕向相同取正,相反则取负。),1.4.2 基尔霍夫电压定律(第二定律)(KVL),1定律:,在任一瞬间,回路中沿任意回路循行方向,回路中各段电压的代数和恒等于零。(或电动势等于电压降)。,即:U=0(电位降低取正,电位升高取负),2、KVL 推广应用于假想的闭合回路,E RI U=0,U=E RI,或,根据 KVL 可列出,根据 U=0,UAB=UA UB,UA UB UAB=0,3、KVL举例:,I
8、3,E4,E3,_,+,R3,R6,+,R4,R5,R1,R2,a,b,c,d,I1,I2,I5,I6,I4,-,回路2:I4R4+I1R1-I6R6=E4,回路3:I2R2+I5R5+I6R6=0,回路1:I1R1+I2R2+I3R3=E3,1.5 电阻串并联联接的等效电路,1.5.1 电阻串联,特点:,各电阻一个接一个地顺序相联;各电阻中通过同一电流;,等效:,R=R1+R2,电压分配关系:,串联电阻上电压与电阻大小成正比。,分压公式:,1.5.2 电阻并联,特点:,等效:,电流分配关系:,两电阻并联时的分流公式:,各电阻联接在两个公共的结点之间;,各电阻两端的电压相同;,并联电阻上电流与
9、电阻大小成反比。,总电阻减小,各电阻工况不变,总电流增大,电阻等效变换举例:,利用串并联变换,利用对称性(相同电位短接),对于相同的电源电压,电流越大负载越大,电阻串联,电阻增大,负载减小,电阻并联,电阻减小,负载增大,注意:,例 已知:U=220 V;RL=50,变阻器:100、3 A。,解,UL=0 V,IL=0 A,(1)滑动点在 a 点:,变阻器的额定电流,试求:滑动点分别在 a,c,d,e 时,负载和变阻器各段所通过的电流及负载电压,并就流过变阻器的电流与其额定电流比较说明使用时的安全问题。,变阻器可安全工作,解,(2)在 c 点:,等效电阻 R 为Rca与RL并联,再与 Rec串联
10、,,注意:这时滑动触点虽在变阻器的中点,但是输出电压不等于电源电压的一半,而是 73.5 V。,由分流公式:,解,(3)在 d 点:,由分流公式:,Ied 3 A,ed 段有被烧毁的可能。,解,(4)在 e 点:,变阻器与 RL 并联,支路电流法计算复杂电路最基本的方法。,1.6 支路电流法,复杂电路:凡不能用电阻串并联等效化简的电路.,支路电流法:以支路电流为求解对象,应用 KCL 和 KVL 列出所需方程组,而后解出各支路电流。,1.6 支路电流法,3.选择b(n 1)个独立回路(可按网孔选),应用KVL 列出回路方程,4.解方程组,求解出各支路电流,支路电流法求解电路的步骤,1.确定支路
11、数 b,假定各 支路电流的参考方向,2.应用 KCL 对结点 A 列方程,I1+I2 I3=0,(对于有 n 个结点的电路,只能列出(n 1)个独立的 KCL 方程。),E1 E2=R1I1 R2 I2,E2=I2 R2+I3 R3,5.进而求去其它电量。,求各段的电压;,求功率及功率平衡.,1.列节点电流方程,节点c:,节点b:,节点数 N=4支路数 B=6,节点a:,2.列回路电压方程,3.联立求解得:,例,1.7、叠加原理,在多个独立电源共同作用的线性电路中,任何支路的电流或任两点间的电压,等于各个电源单独作用时所得结果的代数和。,叠加原理:,图(c)E2 单独作用电路,图(b)E1 单
12、独作用电路,注意:1、电压也可叠加原理计算;2、但功率P不能用叠加原理计算;3、要考虑总量和分量的参考方向。,1.8、电压源与电流源及其等效变换,1.8.1 电压源模型:,电压源模型,理想电压源(恒压源):若:R0 0 则:U=E;(水平线)I=E/RL,电源电动势:E内阻:R0,内阻压降,输出电压,输出电流,组成:,输出电流不变,输出电压由外电路决定。,1.8.2 电流源模型:,IS,组成:,恒流源:IS内阻:R0,理想电流源(恒流源):若:R0 则:I=IS;,电压源中的电流:I=IS,原则:Is不能变,E 不能变。,IS 两端的电压:Uab=Is R-E,恒压源恒流源特性举例,1.8.3
13、 电源模型的等效变换,等效变换条件:,E=IS R0 IS=E/R0,U/R0=IS-I,E=IS R0,内阻改并联,内阻改串联,注意,1)等效变换时,两种电源的正方向要一一对应。,2)理想电压源与理想电流源之间不能转换。,3)等效变换是对外等效,对电源内部不等效。,例 1 用电源等效变换方法求图示电路中电流 I3。,+,_,+,_,I3,90 V,140 V,20,5,6,20,7 A,5,18 A,4,25 A,解,4,例 2 用电源等效变换的方法求图示电路中电流 I。,+,_,I,25 V,6 A,3,5,1,+,_,25 V,5 A,I,解,1.9、戴维宁定理,二端网络:若电路只通过两
14、个输出端与外电路 相联,则该电路称为“二端网络”。,概念:,任一线性有源二端网络,可以用一个电压源模型等效代替,其电源电动势等于该二端网络的开路电压,其电源内阻等于该二端网络的相应无源二端网络的等效电阻(输出电阻)。,戴维宁定理:,恒压源短路 恒流源开路,注意:,1:“等效”是指对端口外等效,2:有源二端网络变无源二端网络的原则是:,将有源二端网络恒压源短路、恒流源断路。,解,已知电路可用图(b)等效代替,图(b),求开路电压U0:见图(C),图(c),求R0:,电源都不作用,例 1.9.1 用戴维宁定理求图示电路中电流 I。,得:,等效电路,例:,有源二端网络,第二步:求等效电阻 R0,R0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电路及其分析方法 电路 及其 分析 方法 PPT 课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5008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