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支出规模》PPT课件.ppt
《《公共支出规模》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支出规模》PPT课件.ppt(8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公共支出规模,第三章,卢怿(05131041)冯钊(05131042)李迎利(05131043)刘艳伟(05131044)张伟超(05131045),第三章 公共支出规模,第一节 公共物品理论的基本问题,1,第一节 公共物品理论的基本问题,一、公共物品的基本特征,(一)公共物品的含义,纯公共物品(pure public goods):任何一个人对某种物品的消费不会减少别人对这种物品的消费公共物品在个人之间是不可分的;就消费目的而言,任何一个消费者 都可以支配公共物品的总量,纯私人物品(pure private goods):只有获取某种物品的人才能消费该物品的物品商品 的总量等于每一个消费者
2、对这种商品的消费数量之和;私人物品在个人之间是可分的,一、公共物品的基本特征,(二)纯公共物品的基本特征,非排他性(nonexcludability):物品和服务在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利益不能被某个消费者所专有,若要限制其他人享受这种物品带来好处或消费这种物品是不可能的或代价太大。,消费的非竞争性(nonrivalness in consumption):在生产水平既定的情况下,一个人的消费不会减少其他人的消费数量。,一、公共物品的基本特征,非排他性,(1)技术上不易排除众多的受益人。(e.g.在一国范围内,很难排除任何一个在该国居住的人享受国防保护的利益)(2)技术上可行,但代价极高。(3)不可
3、拒绝性。(e.g.政府提供的公有住房是一种公共物品,因此吧自己享用的共公有住房转租给他人是一种违法行为),一、公共物品的基本特征,消费的非竞争性,又称 集体消费(collective consumption)共同消费(joint consumption)受益的不可分性(indivisibility of benefits)(1)非竞争性是公共物品的基本属性(2)非竞争性是内生的,非排他性则是外生的(3)非竞争性的存在使得限制消费成为一种不合意的行为,一、公共物品的基本特征,二、公共物品的分类,(一)按公共物品的性质划分:1.纯公共物品(pure public goods)同时具备非竞争性和非排
4、他性的物品和服务。2.准公共物品(quasi public goods)(1)排他性突出,排他性公共物品(excludable public goods)(2)竞争性明显,拥挤性公共物品(congestible public goods)(3)使用者人数相对较少时就出现拥挤现象的公共物品,俱乐部物品(club goods)(e.g.高尔夫球场,游泳馆),二、公共物品的分类,(二)按公共物品的地域划分:1.全球性公共物品(global public goods):多国公民能同时享用的公共物品,其收益外溢到其他国家。(e.g.大气层的保护)2.全国性公共物品(national public goo
5、ds):一国公民都能毫无额外成本地享用的公共物品。(e.g.国防,法制制度)3.区域性公共物品(regional public goods):某一地区的居民能够享用的公共物品。(e.g.三峡工程)4.地方性公共物品(local public goods):某一地方(如城镇、街道)的居民可以享用的公共物品。(e.g.街灯)*“辖区外溢效应”:某一地方政府的政策和措施给其他辖区居民带来利益或造成成本的现象。(e.g.距离北京180公里的内蒙古多伦县采取保护植被、植树造林形成防护林带的措施,北京市收益颇大,因为那里是北京沙尘暴的源头之一),二、公共物品的分类,三、免费搭车者问题,定义:不承担任何成本
6、而消费或使用公共物品的行为称为免费搭车行为(free riding);有这种行为的人或具有让别人付钱而自己受公共物品收益动机的人称为免费搭车者(free-rider problem)。,博弈论经济理论的一个分支,解释人们或企业在他们获得报酬不仅取决于其自身的行为还取决于他人的行为时,如何选择自己的行为。因此,每个人都会策略地选择行为,把其行为对他人的行为会产生怎样的影响考虑在内。,三、免费搭车者问题,囚徒困境“囚徒困境”是博弈论里最经典的例子之一。讲的是两个嫌疑犯(和)作案后被警察抓住,隔离审讯;警方的政策是“坦白从宽,抗拒从严”,如果两人都坦白则各判年;如果一人坦白另一人不坦白,坦白的放出去
7、,不坦白的判年;如果都不坦白则因证据不足各判年。,三、免费搭车者问题,在这个例子里,博弈的参加者就是两个嫌疑犯和,他们每个人都有两个策略即坦白和不坦白,判刑的年数就是他们的支付。可能出现四种情况:和均坦白或均不坦白、坦白不坦白或者坦白不坦白,是博弈的结果。和均坦白是这个博弈的纳什均衡。这是因为,假定选择坦白的话,最好是选择坦白,因为坦白判年而抵赖却要判十年;假定选择抵赖的话,最好还是选择坦白,因为坦白判不被判刑而抵赖确要被判刑年。即是说,不管坦白或抵赖,的最佳选择都是坦白。反过来,同样地,不管是坦白还是抵赖,的最佳选择也是坦白。结果,两个人都选择了坦白,各判刑年。在(坦白、坦白)这个组合中,和
8、都不能通过单方面的改变行动增加自己的收益,于是谁也没有动力游离这个组合,因此这个组合是纳什均衡。囚徒困境反映了个人理性和集体理性的矛盾。如果和都选择抵赖,各判刑年,显然比都选择坦白各判刑年好得多。当然,和可以在被警察抓到之前订立一个“攻守同盟”,但是这可能不会有用,因为它不构成纳什均衡,没有人有积极性遵守这个协定。,三、免费搭车者问题,A和B的支付矩阵,三、免费搭车者问题,注:一种简单经济,两个人(A,B),两种物品,私人物品(面包)、公共物品(防洪大坝)。因每个人都要吃饭,假定A、B必须用一个小时生产面包。最终结果:(1)不合作均衡,又称纳什均衡,支付矩阵左上角,即两个人都不愿意生产大坝,意
9、味着个人的决策是出于自身利益而独立做出的。在此情况下,每个人都想免费搭车,谁都不想为公共物品的提供出资。(2)合作均衡,支付矩阵右下角,此时两个人获得的效应之和最大。,三、免费搭车者问题,群体规模 免费搭车者问题 公共物品提供不足 公共物品成本 强制性支付(手段:税收)税收价格(tax price):对公共物品的成本实行强制性支付(compulsory payment)免费搭车者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也为政府征税提供了客观依据。公共选择理论:政府把某种公共物品的单位成本按一定比例用征税的办法分配给投票人,形成了投票人的税收份额(tax share),而这种税收份额代表了公共物品的单位价格,故这种税收
10、份额有时也称之为税收价格(tax price),三、免费搭车者问题,四、公共物品的需求与效率产量,市场需求曲线:价格既定社会需求曲线:数量既定,公共物品的效率产量,公共物品的需求曲线,(一),(二),需求曲线,私人物品:在任一价格水平上,市场上总需求量等于内个人在这一价格水平的需求量之和。每个人需求曲线横向相加 私人物品的市场需求曲线,公共物品:每个人的消费量即公共物品的总量。社会成员对某一数量的公共物品所愿意支付的价格,等于每个成员愿意支付的价格之和。每个人需求曲线纵向相加 公共物品的总需求曲线。,四、公共物品的需求与效率产量,(一)公共物品的需求曲线,DS,DB,DA,支付意愿,公共物品数
11、量,O,四、公共物品的需求与效率产量,DA:消费者A对这种公共物品的需求曲线。该曲线上的任何一点,表示的是A为得到某一数量的公共物品所愿意支付的价格。DB:消费者B这种公共物品的需求曲线。DS:这种公共物品的社会需求曲线。,四、公共物品的需求与效率产量,(二)公共物品的效率产量,边际成本:用于生产这种物品的资源成本(同私人物品),边际收益:公共物品的具有非排他性,边际收益是每个人边际收益的加总,得社会边际收益,四、公共物品的需求与效率产量,公共物品的效率产量,(二)公共物品的效率产量,DS,DB,DA,大坝高度(米),0,10,MC,四、公共物品的需求与效率产量,10,0,社会边际收益(需求曲
12、线)的推导:,具体例子修建一座防洪大坝(公共物品的单位数量用大坝的高度表示)微观经济学基本原理:在任何产量水平下,某一消费者的需求曲线上的需求价格极为该消费者的边际收益。因而DS社会需求曲线即为社会边际收益曲线。MC为边际收益曲线MC与DS的交点即为最有效的产量。,四、公共物品的需求与效率产量,第二节 公共支出的最优规模(规范分析),方法:福利经济学公共选择理论,福利经济学: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出发点,也就是根据已确定的社会目标,建立理论体系;以边际效用基数论或边际效用序数论为基础,建立福利概念;以社会目标和福利理论为依据,制定经济政策方案。公共选择理论(Public choice theory
13、)是一种以现代经济学分析民主立宪制政府的各种问题的学科,传统上是属于政治学的范畴(对此更为普遍的称呼则是“政治经济学”)。公共选择理论研究选民、政治人物、以及政府官员们的行为,假设他们都是出于私利而采取行动的个人,以此研究他们在民主体制或其它类似的社会体制下进行的互动。公共选择理论也采用许多不同的研究工具进行研究,包括了研究对效用最大化的局限、博弈论、或决策论。公共选择理论的分析方式很大一部分是根基于实证分析的方法上,但却是将此作为研究规范的工具,以探索问题的所在点、并研究如何在宪政体制内改善这些问题。,一、边际效用理论(marginal utility theory),基本思路:把社会成员在
14、消费公共物品中获得的边际效用,与这些人向政府纳税(为公共物品融资)的边际负效用联系在一起,确定公共支出的最优规模。,公共物品的边际效用(MUPG)也就是社会边际效用(MSU),纳税的边际负效用(MDt)也可以看做是因纳税而放弃的私人边际效用(MPU)。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间的最优资源配置,也即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最优供给发生在MUPG=MDt的点上,或者说,在该点,MSU=MPU。部门间最优资源配置的前提条件是:每一部门配置的各种经济物品,其边际效用在该部门内相等。,一、边际效用理论,E,D,F,A,B,C,a,b,c,MUpg,MDt,O,公共物品的边际效用(+),纳税的边际负效用(-),政府
15、预算,公共物品最优配置的边际效用理论,一、边际效用理论,公共物品最优配置点(边际效用理论),一、边际效用理论,存在的两个突出的问题,第一,基数效用论(concept of cardinal utility)是其基础,只是到目前为止,尚无法有效地对效用和负效用进行量化。因此部门间资源配置的最优点不能用基数(绝对)标准来准确确定。第二,公共物品的边际效用等于纳税的边际负效用,这是从整个社会而不是从个人成员来说的。从而产生了分配公平问题。,一、边际效用理论,二、最大社会收益理论(theory of maximum social gain),基本思路:公共部门在从事任何活动时,应当选择使其社会收益最大
16、限度地超过其成本的方案,并且尽可能不从事其收益未超过成本的活动。重要要求:1、任何符合公共利益的公共部门的活动,必须通过最小检验(minimum test)2、最大检验(maximum test):为了获得最大的社会收益,公共决策者必须选择那种使社会收益超过社会成本的余额最大化的方案。,财政支出最优规模三条假设,二、最大社会收益理论,生产和经营公共物品的社会收益与社会成本,社会收益,c,b,a,O,1,300 301,财政支出(元),TSB,增加1元财政支出的社会收益,二、最大社会收益理论,上图把生产和经营某种公共物品的社会收益与其社会成本联系在一起,这种关系用社会总收益(TSB)曲线表示。这
17、条TSB曲线表明,政府花费在该公共物品上的第一个1元,公民的支付意愿很大,也就是说,着1元公共支出的社会价值很大。可是,随着支出的增加,每增加1元所产生的社会价值越来越小。从TSB曲线的形状来看,随着公共支出越来越多,该曲线变得越来越平缓。,社会成本社会收益,O,财政支出,社会成本社会收益,O,财政支出,45,b,c,A,A,TSC,TSB,MSB,MSC,公共支出最优规模,社会总收益曲线,社会总成本曲线,社会边际成本曲线,社会边际收益曲线,经济学原理告诉我们:当社会边际收益等于社会边际成本是,社会净收益最大。公共支出的最优规模:不论是每一领域的公共支出还是公共支出总额,都应当将其规模增加到其
18、社会边际收益等于社会边际成本的那一点,这时公共支出的社会净收益最大。,三、自愿交换理论:林达尔均衡,基本思路:资源配置给公共部门的方式应当与市场中价格制度配置资源的方式一样。即:个人应当通过纳税来购买公共物品,就像他通过市场价格来选购私人物品一样适用标准的消费者“满足最大化”原则。假定:“消费者纳税人”表露其对公共物品的真实偏好。个个人之间和群体之间的收入分配是既定的,而且社会把收入分配状况看做“公正的和适当的”,什么是林达尔均衡?,林达尔均衡是1919年瑞典经济学家林达尔Lindahl)提出的。林达尔均衡是公共产品最早的成果之一,林达尔均衡模型实际上是在维克赛尔工作基础上建立的,林达尔认为公
19、共产品价格并非取决于某些政治选择机制和强制性税收,恰恰相反,每个人都面临着根据自己意愿确定的价格,并均可按照这种价格购买公共产品总量。处于均衡状态时,这些价格使每个人需要的公用产品量相同,并与应该提供的公用产品量保持一致。因为每个人购买并消费了公用产品的总产量,按照这些价格的供给恰好就是各个个人支付价格的总和。林达尔均衡使人们对公共产品的供给水平问题取得了一致,即分摊的成本与边际收益成比例。总之,林达尔均衡指个人对公共产品的供给水平以及它们之间的成本分配进行讨价还价,并实现讨价还价的均衡。,什么是林达尔均衡?,林达尔通过一个新的定价方法来建立起一个类似于私人物品竞争性均衡的公共物品的均衡模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公共支出规模 公共 支出 规模 PPT 课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5006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