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社会运动.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都市社会运动.ppt(4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都市社会运动,概述,传统的社会学研究专注社会结构,强调宏大的社会结构是如何影响个人的群体的生活历程和机会。与此同时,社会学研究中还存在另外一个传统,那就是关注行动,着力揭示个人和群体的有意识的行动对社会结构发生的影响和变革。社会运动就是后一个学术传统下发展起来的社会学重要的研究领域。简单的讲,社会运动(social movement)就是许多个体参加的,高度组织化的,寻求和反对特定变革的制度外政治行为。,概述,自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各种各样的社会运动风起云涌,比如少数民族民权运动,女权运动,环境保护运动,劳工运动和反战运动等,深刻地影响了所在国家的社会和政治生活。某种意义上,西方国
2、家已经进入了“社会运动社会”。当代中国正在经历剧烈的社会变迁,不断产生新的社会问题和冲突,也出现了大量个体性或集体性的抗争活动,尤其是在城市中。在这样的社会和学术背景之下,了解和研究城市社会中社会运动的发生和发展,就变得十分必要。,基本内容,本章将首先呈现西方都市社会运动出现的社会和学术语境,重点从社会学理论的角度,对都市社会运动涉及的重要概念和理论进行介绍和分析,并讨论当代都市社会运动领域的新的趋势。最后部分,关注当代中国都市社会运动的现状,并介绍国内社会学对其开展的相关研究及重要学术成果。,芝加哥学派的相关理论观点,都市社会运动这一概念最初是和城市中的骚乱和暴动联系在一起的。芝加哥学派的社
3、会学家们很早就注意到城市环境对于助长不满和暴民中的影响。帕克认为和城市化进程导致了社会互动模式的不确定性。移民的涌入破坏了价值观念的一致性,使得传统的社会规范失去了效力。在一个异质性很高而且急剧变迁的都市环境中,实现社会稳定的社会结构和文化基础都相当脆弱。与城市化相联系的社会解组引发了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帕克声称城市问题的根源主要在于社会控制的机制发生了问题,因为城市不能够为居民提供一套稳定的价值体系,社会控制的缺乏导致了个人越轨行为和制度外群体行为的增加。,芝加哥学派的相关理论观点,在群体的层面,背井离乡的大众通过非理性的集群行动进行自我的政治表达。芝加哥学派认为大众很容易受到蛊惑,受制于各
4、种异端学说。认为社会运动的参与者,往往是那些不能被社会成功整合的群体,比如穷人和新近的移民。这些处于社会边缘的人群,由于传统的社会凝聚力不起作用,缺乏社会联系和社会认同,在一些别有用心的宣传家的鼓动下,城市中就容易出现大规模的集群运动,甚至是革命。正是作为暴民和骚乱的同义词,作为一种必须加以整治的社会病态现象,都市社会运动引起了早期社会学家的关注。这样的刻板印象,一直持续到1960年代城市社会学领域内的一场新的理论范式革命的出现。,西方城市危机与社会运动,欧美国家在1960年代普遍经历了“城市危机”。由于城市郊区化的发展和城市中心产业的外迁,城市中心税收减少与财政收入降低,城市的公用设施无力得
5、到更新与修建,城市零售业与服务业萎缩,城市就业机会下降,失业人口迅速增加。进入70 年代,城市危机非但未得到有效遏制,由于产业投资的重新配置、市场的国际化和多元化经营与资本收缩、劳动力从制造业向服务业的转移等。由此引起的直接后果就是失业人数进一步增加,大量劳动力为了就业而不得不迁移,他们普遍发现增加了居住成本,花费的交通时间过多,实际生活水平不断下降,危机进一步加剧了。,西方城市危机与社会运动,由于这些原因,美国的一些城市持续爆发社区居民抗议运动和城市骚乱。1968年,法国巴黎发生了“五月风暴”,出现了大规模的的学生运动和工人罢工;英国以及其他一些欧洲国家,由于住宅短缺和工人失业,出现了“占屋
6、运动”,与政府进行对抗。整个欧美社会被卷入不断出现的贫民窟暴乱和种族冲突之中,犯罪率迅速增长,城市居民人心惶惶。在1970、80年代,西方城市中围绕都市复兴项目和资源和权力的不平等分配,爆发了大规模的都市运动。,西方城市危机与社会运动,这一时期的都市社会运动,不仅发生在发达国家,同样也出现在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在经历过度城市化的拉丁美洲。这些国家在社会、政治和经济方面的发展和西方国家具有相当的差异,包括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道路、国家政治体制的特点、市民社会的历史和发展等等。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造成当地在城市化发展进程中矛盾更加尖锐,因此导致了都市社会运动的发生,并呈现出和西方国家不同的特点。,西方城
7、市危机与社会运动,第三世界国家中的都市社会运动存在三种形式:劳工运动、集体消费运动、政治和人权运动,它们涵盖了第三世界国家城市中的广泛动员行动。劳工运动是在收入和雇佣领域,围绕工人利益展开的动员,包括罢工,针对失业和不利于劳工的社会政策的游行抗议活动。集体消费运动主要是城市服务的消费者的动员,集中在获取集体性或者公共服务方面,比如土地,住房,交通,教育,健康和其它都市服务用水,街道,管道,电力等等,表达的方式包括土地侵占、占屋运动和上街游行。政治和人权运动则涉及非物质问题(比如公正,表达,安全,自由,民主)的动员,表达的形式包括游行示威、绝食和意识提升行动等。这三种形式的社会行动并非泾渭分明,
8、而是常常彼此重合。,对芝加哥学派理论取向的反思,欧美城市中普遍出现的动荡与不安,引起了社会学家对于当时占据主导地位的芝加哥学派城市研究的理论范式的反思。芝加哥学派将城市化进程中原有社会网络和文化规范的瓦解以及城市中社会关系的疏离作为城市问题的核心,也把文化融合和社区的重新建立视为解决城市问题的基本手段。,对芝加哥学派理论取向的反思,在卡斯特看来,很多对于研究问题的界定是基于维护“社会秩序”的立场,而没有考虑到那些被这样的社会秩序所排斥的群体的利益和需要。社会上边缘群体临的问题被认为是对这种秩序的威胁,而不是结构性不平等本身产生的结果。在芝加哥学派的范式中,假定“社会秩序”的维护是不言自明的,而
9、卡斯特拒绝了这样的假定,他提出要把关注点从以前的的“社会整合”,转向关注行动和动员中的身份冲突,也就是社会运动。正是在这样的一个理论范式发生深刻变革的背景下,卡斯特提出并发展了都市社会运动的理论。,都市社会运动的理论渊源,卡斯特的都市社会运动理论是建立在对城市政治经济的复杂理解的基础上的。一般认为,对于卡斯特学术思想的形成,有三个重要的理论来源:1、阿尔都塞的结构主义 2、图海纳的社会运动理论 3、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理论,阿尔都塞(L.Althusser)的影响,在阿尔都塞的影响下,卡斯特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分析城市社会。他认为,城市空间是社会结构的表现,社会结构是由经济系统、政治系统和意识
10、形态系统组成的,其中经济系统起决定作用。经济系统本身由劳动力、生产工具和资本家三要素构成。城市空间不仅仅是作为生产的场所,更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场所。国家和政府是劳动力再生产这一过程的主要组织者和实施者。一旦组织和实施不当,就会在都市区域引发围绕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广泛发生的社会运动。,图海纳(A.Touraine)的影响,卡斯特承认自己有关都市运动的理论思想,主要来源于自己博士论文的导师阿兰.图海纳(A.Touraine)。图海纳社会运动理论对卡斯特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的淡化;二是关注社会运动的“生活世界”的层面。,亨利.列斐伏尔的影响,卡斯特都市运动理论的另外一个重
11、要的理论来源是他在巴黎大学任教时的同事和批判对象亨利.列斐伏尔。受列斐伏尔空间理论的影响,卡斯特认为围绕空间生产的冲突和斗争,贯穿在社会和空间的历史关系之中,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何谓都市运动?,什么是都市(社会)运动呢?卡斯特这样写到:“源于城市问题的一种有意识的集体实践,能够反抗占据统治地位的社会利益的主导,从而在社会层面使城市系统,本地文化和政治制度产生质性的转变。”布莱克威尔社会学百科全书中对都市运动的定义如下:“都市运动是公民争取赢得控制自己居住地城市环境的社会运动。城市环境包括建筑环境,城市的社会构成和联系和本地的政治过程。”,都市运动的三个基本特征,基于对于当代资本主义社
12、会城市政治经济现状的复杂而动态的理解,卡斯特提出当代都市运动的三个基本特征:一,参与者自我定位为城市公民,或者具有其它自我认同,但都是和城市相联系的;二,这些运动都是立足于本地或者本区域;三,这些运动都是围绕三个目标进行动员:集体消费,文化认同和政治自决。这些主题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因为它们的主要核心都是对抗资本主义的统治逻辑。,集体消费与都市运动,集体消费(collective consumption)理论是卡斯特都市运动理论区别于其它新社会运动理论,带有结构主义特点的部分。城市居民在面对城市问题时采取的集体行动,很大部分都可以归因于集体消费。集体消费指“消费过程就其性质和规模,其组织和管理只
13、能是集体供给”。比如公共住房,社会公共设施的提供,医疗和教育等等。卡斯特把消费品分为两类,即私人消费品和集体消费品。私人消费品是那些可以在市场上买到或自己提供的,被个人单独占有和消费的产品,比如日常的吃,穿,用的商品。集体消费品指不能分割的商品或者服务,比如交通,医疗,住房和闲暇设施等等。,集体消费与都市运动,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私人消费和集体消费对于维持劳动力的再生产是同等重要;但是,和私人消费不同,集体消费只能由国家组织提供。卡斯特的集体消费理论,是建立在20世纪60年代西方福利国家形成的基础之上的,满足集体消费的需求是国家的重要职责,同时,也成为国家干预日常生活的重要途径。集体消费成为影响
14、城市形态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城市的兴衰无论是整个大都会地区,还是一个特定的街区都是和国家组织集体消费的方式和规模密切相关的。,集体消费:是耶非耶?,随着福利国家的建立,国家越来越多地通过提供集体消费,干预城市的日常生活之中。然而,然而,政府对日常生活的干预越深入,日常生活领域就越政治化,就会产生越多的抱怨和冲突,因为有的群体不能从这样的公共支出支撑的服务中获益。政府资源的有限,决定了集体消费提供的不平等。一方面,资本家的利益来自资本积累,希望国家把投资集中于社会性生产过程,比如有助于扩大再生产的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而把集体消费投资降低到最低程度;另一方面,劳动者阶级则要求国家加大对集体消费的投资
15、,以维持现代化社会大生产对维持劳动力再生产日益高涨的要求。面对两种要求之间的冲突,国家在何时、何地、以何种方式和以动大规模组织集体消费过程(主要是城市规划),就会对城市中的冲突产生重要影响。,集体消费:是耶非耶?,围绕集体消费产生的冲突,就迅速蔓延开去:住房短缺,租金和工资差距的拉大,房主对于房屋维护的忽视,不堪重负的医疗和教育系统,贫民区里电力,水源和排水设施的缺乏等等。此外,与城市规划也带来不满和问题,比如拆迁和重建。最后,一些社会群体围绕特定问题展开动员,反对政府出台的政策,比如城市里因为无房而只得“占屋”的群体对政府反占房政策的抗争,房产所有者抗议地产税的增加,城市居民反对外来移民等等
16、。这些问题对紧紧围绕集体消费展开,而作为集体消费提供者的国家和本地政府,则成为运动针对的对象。,围绕集体消费展开的都市运动特点,一是运动的阶级属性并不突出,取而代之的是基于地域形成的集体认同。一般而言,由于人们的消费往往和所在社区紧密相联,因此同一社区的居民可能超越阶级界限组成不同的利益团体,为维护社区的利益共同进行抗争。如果政府不能满足社区居民围绕集体消费的诉求,这些团体便会通过都市运动的方式表示不满并进行反抗。在卡斯特看来,由于卷入集体消费问题的并不是哪一个阶级,许多都市问题比如交通堵塞,空气污染都会影响到所有的阶级和阶层,因此,集体消费问题提供了一个使多阶级联合起来进行反抗的基础,成为当
17、代都市运动的重要动力之一。,围绕集体消费展开的都市运动特点,二是运动的单议题性,从而并不威胁整体的政治经济结构。国家和政府虽然是运动指向的对象,但围绕集体消费产生的冲突往往只是集中在一个特定的问题之上,运动诉求相对单一,而且具有很强的地域性。由于都市运动只是在整体社会系统的某一部分展开,因此,一般不会造成大的社会动荡。,文化认同与都市运动,卡斯特在城市和草根动员中谈到了关于旧金山男同性恋社区的动员。同性恋身份认同的建构,和围绕其形成的亚文化和政治的社区,成为促成都市运动的重要因素。认同就是人们经验和意义的来源。认同包括个人认同和集体认同,和社会运动联系在一起的,是集体认同。集体认同蕴含的意义,
18、需要放在一种文化属性或一系列文化属性的基础上进行理解,并通过文化要素进行表达。基于这些认同发生的集体动员,目标不是经济利益的再分配,而是维护特定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在这一时期,卡斯特对认同的运用还和特定的地域和社区联系在一起,强调认同建构的在地性。,文化认同与都市运动,卡斯特对集体认同的强调是受到新社会运动影响的结果。新社会运动的另外一个名称叫做“认同政治”(identity politics)。许多新社会运动成员参加社会运动的目的,就是要公开表示对某一社会身份的认同,要求社会对于他们所认同的某一身份和价值表示支持或尊重。此外,西方学者强调集体认同在社会运动中的重要性的另外一个原因,是为了给社
19、会运动出谋划策。许多研究者一般都有很强的意识形态关怀,对进步性的社会运动抱有很大的同情,如果不是直接参与的话。他们非常清楚集体认同感是任何一个社会运动成败的关键,因此就自然会为集体认同的建立摇旗助威。,社区自治与都市运动,受到列斐伏尔空间理论的影响,卡斯特认为城市空间,尤其是那些被边缘化的地区里,蕴含了推动城市变迁的力量,这在1968年五月风暴中的街道行动中似乎得到了印证。1960年代卡斯特立足社区的草根运动的焦点,是围绕文化认同争取政治权力和物质资源的再分配。社区增权运动和社区发展运动都倡导差异政治,以动员那些以前被边缘化的种族和阶级群体。对城市的管理提出直接挑战,新兴的社区发展运动为被排除
20、在政治决策过程之外的穷人和少数民族提供了表达政治诉求的机会。,社区组织的力量来源,在风起云涌的都市运动中,社区组织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但其中的构成十分复杂。根据卡斯特等人的观察,当时活跃的组织主要有三股主要力量。一是围绕种族和文化认同组织起来的群体,他们的目标是把空间和政治上的遭受隔离的状况,利用选举,转变成为争取政治权力的筹码,并谋求通过对本地政府结构的改变进入到政治系统中去。这些组织的支持者主要是少数民族穷人,他们被排除在本地政治决策之外,因为城市复兴工程而流离失所,受到住房和就业双重歧视,遭受去工业化和经济结构调整的打击。这些个人是1960年代末期城市暴动和草根组织的主要参与者。,社区
21、组织的力量来源,第二股力量主要有城市里的租户权益群体构成,他们并不倾向于改变政治系统,而主要谋求从国家获取更多的社会福利资源。第三股势力主要是城市里的白人民粹主义组织,面临“城市复兴”项目扩张和私人投资逃离的威胁,他们希望保护居住的街区,维护自身的权益。卡斯特对社区组织的兴趣的强调,反映了新社会运动理论家反体制化的倾向。组织模式既有自下而上,也有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动员包括建立积极分子和偶尔参与者的网络,设立委员会,有时还会有正式的组织,协会,社区中心等等。,当代都市社会运动发展的新趋势,一、新自由主义的兴起和对城市空间的重构二、都市社会运动的制度化三、都市社会运动的全球化,新自由主义的兴起和
22、对城市空间的重构,以里根和撒切尔的当选执政为标志,美国和英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重拾自由竞争的理念。一方面,推动福利改革,大幅度削减社会福利支出;另一方面,大力推动私有化和市场化。这样的经济和社会政策意味着自由主义的复苏,被称为新自由主义。西方国家的社会结构,在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的影响下,发生了深刻的转型。,新自由主义的兴起和对城市空间的重构,今天的城市街区成为新自由主义国家提升经济竞争力和在全球范围争夺资本的物质资源。许多城市进行的城市复兴和重建运动,为的是营造一个更好的经营环境,以吸引更多的投资,刺激本地经济的增长。这样的过程是建立在商业化的基础之上的,着眼于提升城市的交换价值而不是使用价值。通
23、过把城市纳入全球性的资本循环和再生产系统,城市成为“增长机器”。在这一过程中,商业精英和本地政治精英从土地的增值和资本的循环中获取巨额利润,而城市弱势群体的利益却受到了损害,不得不承担城市复兴带来的生活成本增加,流离失所和社区瓦解等负面后果,社会的两极分化更加严重。,新自由主义的兴起和对城市空间的重构,在方兴未艾的被称为“重返城市”(gentrification)的空间重构的进程中,商业精英在赚取巨额收益的同时,获得一个更加美丽、舒适和安全的生活和工作环境;而城市普通市民,面对节节攀升的生活和居住成本,被迫迁离原来的街区。由于城市形象在吸引全球资本方面的重要作用,因此,本地政府为了维护城市形象
24、,不断出台针对无家可归者和占屋运动的政策,在城市的重点地区对于这些有损形象的活动展开打击和扫荡,一些和城市形象不相称的群体,被禁止出现在城市的中心区域,被打上了“危险分子”的标签。涉及这些边缘群体的政策,从过去的社会救助政策转为惩戒和镇压的政策。,新自由主义的兴起和对城市空间的重构,不可否认,城市空间的重构,为城市带来了一些特定的优势,大约 20%的城市居民在经济上获得了好处,和以前仅仅只存在少数城市精英的情形相比较,有了一个显著的提升。尽管财富的空前集中在这些城市,也付出了相应的代价。所有的这些城市展现出超出平均水平的贫困率和收入不平等。除了那些置于权力中心以外的人所付出的代价外,更多居民还
25、必须承受城市中心地区“贵族化”、被迫搬迁、人口拥挤、交通堵塞、环境污染等作为顶级城市随之带来的其它成本。那些不能很好融入新的城市规划和布局的街区,面临被抛弃和边缘化的处境,只能承担城市的一些负面功能。这些问题引发了新一轮的都市运动。,新一轮都市运动的特点,这些运动涉及的范围和类型极其广泛,在意识形态方式也存在明显差异,甚至彼此对立:从保护现有的生活质量这样务实的运动,到重建都市意义这样高度政治化和理念化的反对中心地区“贵族化”的运动;从提倡进步和包容的支持弱势群体的运动,到相对自私,基于种族主义的反移民运动,都同时发生在当今西方国家的城市中。对于这些都市运动,梅尔指出其运动话语较1960年代有
26、了较大的变化,他们所追求的社会公平更多地是为了追求特定的利益或者维护已有的特权。,都市社会运动的制度化,随着西方社会民主化程度的提高,原本不合法或者半合法的社会运动行为都被合法化了,而采用暴力手段的社会运动在西方社会中不断减少,这类运动即便出现,除了招致政府的镇压之外,也不容易获得社会同情。社会运动的参与者和国家在最基本的价值观上达成了共识。传统意义上采用制度外集体行动的社会运动组织,也开始采用游说、政党政治等手段在体制内争取利益,使得社会运动和常规政治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总的来看,西方社会的社会运动尽管更加频繁,但是与此同时,也变得越来越常规化和制度化。,都市社会运动的全球化,根据海默等人
27、的研究,至少可以区分发生在全球化背景下都市中发生的三种不同种类的斗争:第一类是围绕在力争全球城市等级秩序中拔得头筹,导致城市所必须付出代价的斗争。本地居民为了保护他们的家园环境,使其免受伴随发展带来的拥堵、交通、发展和那些他们不喜欢出现在后院中的问题的影响。另外一些则反对城市过度增长和由此导致的中心城区“贵族化”的趋势。,都市社会运动的全球化,第二类应对城市中出现的新的衰败和边缘性的斗争,主要是本地政府的日常协调和参与经济振兴的发展项目。对于那些在全球竞争中处于劣势的城市,贫困、失业和新的形式的社会和空间排斥进一步加剧。这些城市中的社区组织,早年在“城市暴乱”中发展起来,现在加强和政府的合作,
28、转变为立足社区服务客户导向的机构,在政府的各种社会和经济发展项目发挥多种功能。,都市社会运动的全球化,第三类就是本地福利国家制度衰落导致的斗争。在全球性竞争白热化的今天,城市中社会不平等和贫困进一步恶化。与此同时,推动灵活性劳动市场的经济政策和排斥特定边缘群体的惩戒性政策,正逐步取代传统的注重再分配社会政策。面对衰落的本地福利国家,新的穷人运动已经爆发,并和关注难民和移民问题的民权群体,反种族主义等其它倡导团体的运动相呼应。这些抗议活动以零星和自发为主,发生在本地,采用扰乱性策略。在一些专业社会运动机构的帮助下,通过互联网和经验分享,这些运动也有可能突破本地界限,建立跨国联系。,当代中国的都市
29、社会运动,社会变迁和都市社会运动当代中国都市社会运动的类型都市社会运动和社区建设,社会变迁和都市社会运动,社会运动的研究对当前中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目前,中国正处在一个社会发生急剧变迁的时期。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成功地从一个计划经济国家转变为一个市场导向国家,国民生产总值连续翻番,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普遍和长足的提高。经济的发展,一方面提高了教育水平、法制和公民意识以及政治参与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引发了许多新的社会问题和矛盾,比如国有企业职工的大规模下岗、农业人口和内陆地区的相对贫困化、政府官员和其他特权阶层的腐败、环境污染和公共健康危机等等。两方面因素的结合,使中国大地上每天都上演着大量个体性或
30、集体性的抗争。这些抗争大多发生在都市地区,也引起了当代中国社会学研究者的关注。,社会变迁和都市社会运动,目前,中国都市社会运动的发生,是下面的这些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20 世纪90 年代中期后,中国的城市化进程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对城乡土地的大规模占用,以及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其他社会和经济问题,特别是中心城区的拆迁和新建商业性小区的服务,频频引发城乡居民的各种规模和形式的抗议。其次,都市空间陌生与快速变动的特性,都市问题的琐碎与复杂性,以及都市移民离乡背井的心灵冲击,使得都市生活充满不确定与挑战性,社区内的集体动员代表一个集体的寻求地方归属的过程,以改变都市社会现状。第三,随着城市单位制的
31、解体,社会空间得到了扩展。人们会在工作单位以外,开始利用各种社会形式,自发组织起来,独立地进行利益表达,为都市社会运动的发生奠定了组织基础。,当代中国都市社会运动的类型,以北京的调查为基础,沈原对于中国都市运动的形态分为三类:1、农民的抗议运动,主要是指城市周边乡村地区因城市建设被占土地的失地农民的抗议运动。2、市民的抗议运动。这里所谓“市民”,主要是指大规模城市化进程中地方政府与开发商联袂运作,在“危房改造”等名义下大规模地动迁的城市居民。在这个过程中,补偿资费过低和暴力动迁引发了旧城居民的激烈反对,形成了规模很大的抗议行动。3、业主的抗议运动,指的是新建的居民小区由于开发商擅自更改规划,加盖楼房,或则由于房屋质量和售卖面积出现问题,或则由于开发商留下的物业公司在服务和管理方面的漏洞,所有这些都会引起业主的不满,于是引发集体抗议活动的出现。,都市社会运动和社区建设,市民的自我管理和争取对居住区域生活的控制,强调和本地政府的互动,是都市运动的主要目标之一。目前的中国都市运动,作为市民的群体性利益表达方式,较之集合行动和革命,无疑是更为合理的形式。因此,国家应当提供合适的途径让城市中具有相应的政治理性和合法行动能力的居民有效地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从而降低更具社会破坏性的集合行动或革命发生的风险。,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4991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