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专题走近孔孟.ppt
《读写专题走近孔孟.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读写专题走近孔孟.ppt(9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读写专题:走近孔孟,中国传统文化 最重要的根,黄玉慧,专题读写目标,思想观点的积累思维方式的训练读写方法的落实,1、感受孔孟思想的博大精深,拓宽文化视野,提高文化素养与道德修养,砥砺人格。2、感悟睿智的人生思考,体会孔孟的慧心哲思,提高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学会理性思考,增加思考的深度和广度。3、体会文章生动、形象、精辟,富于哲理,气势磅礴,如绝江河等特色;体会运用格言、警句,排偶、叠句、设喻方法的妙处。,阅读,练习:词语、句子、材料理解,艺术特色鉴赏的小系统,1、积累思想、具体材料、写作手法2、认识深刻,见解独到,立意高远3、思维方法:联系比较、归纳推理4、表达精彩:格言、警句、排偶等
2、,写作,落实到对语言的积累,小的训练系统:论点表达、论据的交待、论证、点睛之笔,实词:资料86+课文63(不重复22)=108(重复200)左右虚词:17个(除因)句式:宾语前置句(销账重点),知识,爱、少、如、举、或、负、盖、朝、病、得、故、国、疾、胡、就、王、兴、恶、宜、知、诸、卒、易、徒、诚、度、非、复、过、何、间、若、孰、说、数、望、相,学法举例:(一)实词实词语法推断法揆情度理解词法史记与论语选段中讲解落实,学法举例:(二)虚词(分类学习)孟子选段第一个小专题的读写训练中落实,学法举例(三)宾语前置句 在教材第五册第五单元落实。,第一块:第五册第五单元(基点)第二块:孟子选段(扩展)
3、第三块:孔子及论语(扩展)第四块:孔孟训练(强化)第五块:孟子序说等练习(强化),教学的整体框架,处理方法:一组侧重阅读理解:齐桓晋文之事(重点讲解)庄暴见孟子孟子见梁襄王;一组重在训练写作:齐人有一妻一妾弈秋,与后边寓言小专题一起讲。,第一块:第五册第五单元,齐桓庄暴梁襄王处理1、齐模仿读写训练拟练习题。2、齐重点理解王道主张。3、寡人之于国也(制民恒产使民有恒心)孟子见梁襄王(反战)庄暴见孟子(与民同乐)作为补充材料,以多侧面、多角度的理解孟子的思想主张。,2、王道之始:养生丧死无憾 王道之成:黎民不饥不寒,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道),齐桓晋文之事梳理过程,恻
4、隐之心推恩及民;,仁政思想,反对战争保民而王;,制民恒产安居乐业),核心是民本,3、齐桓晋文之事中的王道思想(1)寡人之于国也与最后一段内容的相同点与不同点:相同:实行王道制民恒产,使民有恒心 不同:齐谈制民恒产与否的利弊(2)齐中王道思想还有什么具体的主张?有恻隐之心、仁爱之心,推恩及民;反对战争兴甲兵,危士民,构怨诸侯(结合孟子见梁襄王不嗜杀人)(3)与民同乐(结合庄暴见孟子),阅读规律:文人世,高三复习注意 知识的综合打通迁移,体会论辩特色:气势磅礴、咄咄逼人关注作者人格:坚毅人格、坚定不移、无所畏惧联系生活时代:民忧饥色、途有饿殍、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攻伐为贤,句子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5、,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积累,1、是以后世无传焉 宾语前置句式2、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3、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4、臣未之闻也。5、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6、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7、良人未之知8、牛何之(何陋之有、何后之有、何罪之有)9、何由知吾可也10、吾何快于是,将以求吾所大欲也11、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12、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13、夫子之谓也14、惟奕秋之为听(惟命是从、惟命是听、惟首是瞻、唯利是图,读写目的积累思想观点、思维方法、语言(词句)读:仁政思想(民本)仁义
6、礼智(恻隐之心)修身养性(养浩然之气、大丈夫气概)写:天时不如地利舜发于畎亩之中材料的积累(思想、论据)立意的训练(寓意,启示)论据的交代:概括的叙述 具体的交代 重点突出,要点明确,关键词,第二块孟子选段,孟子选段的四个小专题第一小专题:得民心者得天下第二小专题: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第三小专题: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第四小专题:寓言,按照话题类型积累思想观点 论据的具体内容,人物具体特点 改造材料为半成品小话题:义与利、好战、民为贵、乐民之乐,忧民之忧、与民同乐、人和、仁义礼智;修身、浩然之气、磨练、刚正不阿、自强不息、孝悌,第一小专题得民心者得天下(仁政思想),、齐桓晋文之事、庄暴见孟子、
7、孟子见梁惠王、得民心者得天下得天下得民得民心: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齐桓晋文之事的补充资料,读写训练1、解释加点字的意思(分类复习)今王鼓乐于此。“假如、假设”其如是,孰能御之?“假如、如果”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假如、如果”。,若、微、苟、虽、如、而、使、向使、当(倘)盖、脱、纵、其、诚、或、今、假令、必、且、令、即、则、假第令、令使、试使,2、评析选段特点(鉴赏艺术特色)评析选文所体现的孟子的论辩特点。参考:“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失其民者,失其心也。”排比顶针,间不容发,一气呵成,具有所向披靡的磅礴气势,使人
8、于目不暇接中,摄服于论者的气势,认同论者的思想。,第二小专题:修身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仁义礼智,我固有之“正路”“正”,道义、仁义,以上一二两个小专题中在阅读的训练,第三小专题重在写作的训练,精神:藐视权贵,鄙夷富贵,渴望消除世乱,救民于水火。个性:刚正不阿、大胆泼辣,无私无畏,放言无忌,浩气凛然。文章:感情激越,辞锋犀利,气势磅礴,层层进逼,气势逼人。,第三小专题:,文人世世人文,吾善养我浩然之气,1、论点论据的对应2、论据使用:事实论据、道理论据3、论据交代:关键词句4、点睛之笔:总起、收束、归纳,训练原则:活学活用训练方式:引(抄)、仿、改,读写训练:材料群 列举大丈夫,并概述其
9、性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例一(论据与论点对应)屈原“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屡遭迫害,但他并没有屈服,仍执着地坚守救国理想,宁愿自沉汩罗,也不与奸佞同流合污;司马迁被惨无人道地剥夺了做人的尊严,却没有向命运低头,忍辱著成浩气塞天的旷世之作史记;华佗面对曹操的威逼利诱,骨头不软,拒当御医,唯愿造福于民。(张鑫),例二(道理论据)司马迁因为李陵伸张正义,惨遭腐刑,饱尝屈辱,却仍抱定“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理想,用作人的尊严谱写“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齐国史官伯、仲、季、叔四兄弟,面对崔抒的残酷杀害,坚持秉笔直书“崔抒弑其君”,以生命和鲜血捍卫历史的真实。(邱实),
10、例三(关键词突出论据重点)腊梅选择了寒冬,傲雪迎风,绽放烂漫的笑颜,报告她的坚贞无畏;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亭亭玉立,(不枝不蔓)成就了自己的高洁傲岸;毛泽东历经血雨腥风、战火硝烟的洗礼,(却敢叫日月换新天),显出英雄本色。(宋艳竹),例四(关键词)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人的救济粮;鲁迅先生在敌人的刀光剑影之中,战斗不止,坚持以笔作刀枪直指敌人的要害;吴晗应约撰写明史,“国立编译馆”要求吴晗改书中:“红军作民军,作者以易一字之劳,便可获得丰厚稿酬,然而,他坚持真理,尊重历史,对编译馆的要求,毫不理睬。(杨睿),例五(概括的交待论据)孔子被围于匡,遭追杀于宋、奔波于郑、绝粮陈
11、蔡,多次身陷险境,为了他的仁政理想奔走四方;颜佩韦等苏州平民,为伸张正义,与奸党抗争,临刑受难之时,意气扬扬,蹈死不顾,其大丈夫气概令人肃然起敬。(高萌),例六:孔子为解救天下苍生,出民水火,周游列国十四载,处处碰壁,屡遭嘲讽打击,困于陈蔡而不悔,遭受讥讽而不退。(胡志军),例七:孔子困于郑国虽狼狈不堪,“累累如丧家之犬”,依旧谈笑自若;绝粮陈蔡七天七夜,饥饿难忍,仍然抚琴歌唱;奔走路上,虽遭冷嘲热讽,依然不改其志。(陈思宇),例八(总结)五人面对阉党的残酷屠杀,“意气扬扬,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谈笑以死”。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他们大义凛然,“激于义而死”,用生命和鲜血捍卫正义。(王婧),”,例九
12、:高唱“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食嗟来之食”的孔子傲骨铮铮,宁折不弯;沉吟“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的鲁迅,在布满白色恐怖的年代,点燃自己,烛照社会;这些中国的脊梁,在狂风暴雨中巍然屹立,在艰难困苦中奋然前行,在威胁恐吓下毫不退缩。(孙浩),例十:刚正不阿是孟子的个性。齐王以病托辞,孟子也辞以疾,坚持非礼之召则不往;他藐视统治者,鄙视权势富贵;他词锋犀利,“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途有饿殍”,直刺当权者的残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他大丈夫气概的真实写照,“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他无所畏惧的呐喊。孟子的大丈夫气节不在于浴血奋战的勇武,而在于他的一身浩然正
13、气。(王辰辰),例十一(收束归纳以论据为据)司马迁遭宫刑蒙奇耻大辱,为乡党讥谤忍心灵之苦。肉体的摧残、精神的煎熬没有让他倒下,他依然倔强的走在追求理想的大路上,最终实现“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宏愿。司马迁用坚贞吟唱爱的颂歌,谱写恨的咒曲,铸就千古史诗。(李思淼),例十二:奸臣当道,忠贤被害,明末苏州五市民激昂大义,蹈死不顾敛资财送受屈周公,哭声震动天地,悲愤难抑;洒热血,抛头颅,抗奸臣,谈笑而死。他们的肩膀扛着的是正义的大旗,他们的生命筑就的是正义的丰碑。(宋艳竹),阅读训练理解寓意、分析概括。写作训练1、立意准确、新颖。2、灵活思维,多维视角。训练方法1、课文与材料放在一起讲
14、2、课文是导读,材料是拓展3、训练是重点:寓意与启示,(四)寓言,1、教材齐人有一妻一妾弈秋学生自读课文,完成课后练习:这两则寓言各有什么寓意?教参:齐讽刺官场中那些不顾礼仪廉耻,以卑鄙的手段钻营富贵利达的人。弈秋学习要专心致志,不要一心二用。2、快速、整体阅读“攘邻鸡者”“男女授受不亲”“养身”(了解主要事件或内容,培养文言文语感),阅读材料及处理,、读写训练(1)利用虚词的位置断句。(2)齐弈秋寓意。(3)“沧浪之水”“无名之指”启示。(4)概括介绍孔孟。(与前交叉),无名之指【译文】孟子说:“现在有人,他的无名指弯曲而不能伸直,虽然并不 疼痛,也不妨碍做事情,但只要有人能使它伸直,就是到
15、秦国、楚国去,也不会嫌远,为的是无名指不如别人。无名指不如别人,知道厌恶;心不如别人,却不知道厌恶。这叫做不知轻重,舍本逐末。”,1、忧指忘心,舍本逐末。2、做人不可重利(名)而轻义。3、舍本逐末乃为人处事之大忌。4、凡事要讲究轻重(缓急)。5、做事切忌抓小放大。6、大处着眼,才不会“因小失大”。7、分清主次,避免本末倒置。8、文质彬彬,然后君子。9、心灵美才是真正的美。10、人既要重视外在的美观,更要重视内在的修养。,启示(角度),沧浪之水【译文】孟子说:“不仁的人难道可以和他商议吗?他们对别人的危险心安理得,从别人的灾难中牟利,把导致家破国亡的事当作乐趣。不仁的人如果可以和他商议,那怎么会
16、有国亡家破的事发生呢?从前有个小孩子唱道:沧浪的水清呀,可以洗我的帽缨;沧浪的水浊呀,可以洗我的双脚。孔子听了说:弟子们听好了啊!水清就用来洗帽缨,水浊就用来洗双脚,这都是因为水自己造成的。所以,一个人总是先有自取其辱的行为,别人才侮辱他;一个家庭总是先有自取毁坏的因素,别人才毁坏它;一个国家总是先有自取讨伐的原因,别人才讨伐它。尚书太甲说:上天降下的灾害还可以逃避;自己造成的罪孽可就无处可逃了。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启示1、不要同流合污。2、人不可随波逐流,更不能同流合污。3、保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4、人应自尊,家应自睦,国应自强。5、祸福贵贱都由自取。6、你就是你自己的上帝。7、清者自清,
17、浊者自浊。8、境变而事迁。9、当外界环境发生变化时,要学会变通。10、与“事”俱“变”。11、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12、人因为不自尊,他人才敢轻视;家由于不和睦,他人才有可乘之 机;国家动乱,祸起萧墙之内,敌国才趁机入侵。13、水有清浊之别,才有贵贱之分;人的尊卑,全由自己心灵的高 贵与卑贱决定。,参考资料:读本孟子散文的艺术成就钟涛325页孟子选文四篇313-316页孟子短文四篇320页-322页孟子言论六则322-324页教材孟子简介郭预衡162页,选文理念:分类积累。同一话题,从不同角度积累材料,拓展思路;训练思维,关注联系,提高认识,独出新见。,第三块:孔子及论语,知识训练:掌握实
18、词的解释方法(语法推断法、文意推断法)读写训练:磨砺思维、积累思想、丰富语言、增加文采。训练方法:独立创作或查资料仿写、改写、抄写,小专题(一)史记中的孔子(二)论语选读1、万世师表2、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3、人而不信,不知其可也4、孔子语录,走近孔子:孔子遭际坎坷,屡屡碰壁,历经磨难。他周游列国,曾与弟子相失而狼狈不堪,因绝粮陈蔡而身处绝境,他饱尝冷嘲热讽,备受冷落打击,得意时少,失意时多,却百折不挠。,(一)史记孔子,读写训练1、加标点(整体把握文意)2、解释词语(按类复习、结合文意)3、译句(实词、虚词、句式、表达)4、点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5、背诵、理解、使用:引、改、仿、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读写 专题 走近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4988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