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树病害4学时第二节.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茶树病害4学时第二节.ppt(4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茶树病虫害 Diseases and Pests of Tea Plant,洪永聪 茶与食品学院,第四章 茶树病害,理论学时分配计划(24学时),第四章 茶树病害(4学时),第一节 叶部病害(2学时)第二节 枝干部病害与根部病害(2学时),第四章 茶树病害,第二节 枝干部病害与根部病害(2学时),一、枝干部病害(一)茶枝梢黑点病(二)茶树苔藓和地衣(三)茶菟丝子(四)茶树膏药病,二、根部病害(一)茶苗根结线虫病(二)茶苗白绢病(三)茶根癌病(四)茶紫纹羽病,第四章 茶树病害,茶树枝干病害:种类较多,普遍发生的主要有茶枝梢黑点病、寄生性种子植物和寄生藻类等;除此之外,茎干部病害还有茶膏药病、茶毛
2、发病等;罹病茶树养分和水分运输受阻,造成树势衰弱,芽叶稀少;主要以人工防除,结合搞好茶园卫生进行控制。,一、枝干部病害,第四章 茶树病害,(一)茶枝梢黑点病,茶枝梢黑点病(Tea Branch Black Spot):仅在我国有报道,是茶园枝干部重要的病害之一;最早于1961年在浙江省杭州市发现此病,以后湖南、安徽也相继报道,现全国各主要产茶区均有发生;发病严重的茶园,枝梢芽叶稀疏、瘦黄,枝梢上部叶片大量脱落,甚至全梢枯死。,第四章 茶树病害,1、症状,茶枝梢黑点病症状:发生在当年生的半木质化枝梢上;受害枝梢初期出现不规则形灰色病斑,后逐渐向上、下扩展,长可达10-15cm,病斑呈现灰白色,其
3、表面散生许多黑色带有光泽的小粒点。,第四章 茶树病害,2、病原,茶枝梢黑点病菌(Cenangium sp.):属子囊菌亚门内生盘菌属真菌;病斑散生的黑色小粒点即病菌的子囊盘;子囊盘初埋生于枝梢表皮下,后突破表皮外露;子囊棍棒状,直或略弯,内生8个子囊孢子;子囊孢子椭圆形或长梭形,有的稍弯曲,无色,单胞。,第四章 茶树病害,3、病害循环,越冬越夏:病原菌以菌丝体或子囊盘在病梢组织中越冬。初侵染与再侵染:越冬病菌从3月下旬或4月上旬开始生长发育,5月至6月中旬子囊孢子成熟,借风雨传播,侵入新梢,7月后由于温度偏高,并常伴随干旱,病害发展缓慢;该病属单病程病害,三年仅1次初侵染,无再侵染。,第四章
4、茶树病害,4、发病条件,气候条件:属低温高湿型病害;一般气温上升到10以上病菌开始活动,15开始形成子囊,20-25子囊孢子成熟;当气温在2025,相对湿度在80以上时,最有利于该病的发生和发展。品种抗性:品种间有显著的抗性差异,一般枝叶生长繁茂、发芽早的品种较感病,而普通群体种发病相对较轻。,第四章 茶树病害,5、防治措施,农业防治:因地制宜地选用抗病品种,应避免大面积连片种植单一品种;早春根据树势和头年病情决定修剪的深度,应尽可能将剪下的枯枝落叶清理出茶园并妥善处理,重修剪后,结合喷药保护,效果更好。药剂防治:掌握在发病盛期前喷药;药剂可用 50多菌灵8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1000倍
5、液,50%苯菌灵1000倍液。,第四章 茶树病害,(二)茶树苔藓和地衣,茶树苔藓(moss)和地衣(lichen):在全国各茶区普遍发生,国外印度和日本亦有发生;它们是茶树枝干上的一种附生植物,尤以山区茶园发生为害严重;寄主除茶树外,还有油茶、柑桔、桂园、荔枝、芒果等植物。,第四章 茶树病害,1、症状与病原,苔藓:附生于茶树枝干上的一种黄绿色青苔状或毛发状物。地衣:附生于茶树枝干上的一种青灰色叶状体;根据外形可分为壳状地衣、叶状地衣和枝状地衣等3种。,第四章 茶树病害,2、发病规律,病害循环:苔藓具假茎和假叶,可以光合作用,以假根附着在枝干上吸收水分,以配子体繁殖产生孢子;地衣是真菌和藻类的共
6、生体,以裂殖或产生孢子的方式进行繁殖。发病条件:在10左右开始生长,孢子通过风雨传播,附着在茶树的枝干上,在潮湿而温暖的春夏之间蔓延最快;树龄大、树皮粗糙、树势衰弱的茶树均发病重,管理粗放、杂草丛生、土壤粘重的茶园发生也多。,第四章 茶树病害,3、防治措施,农业防治:加强茶园管理,勤除杂草,清理丛脚,改变茶园小气候条件,合理施肥和采摘,促使茶树生长健壮,以减少发病。药剂防治:茶季结束或雨后,用“C”形侧口竹片刮去苔藓和地衣,然后喷药保护;药剂选择1%石灰半量式波尔多液或用草木灰浸出液煮沸缩后涂抹病部。,第四章 茶树病害,(三)茶菟丝子,茶菟丝子(Cuscuta chinensis):全国主要产
7、茶区均有发生,是1年生攀藤全寄生草本植物;无根,无叶,叶片退化成鳞片状,茎线状,细长,黄褐色,秋天开小朵黄白色的花,总状花序,果椭圆形,有1-4粒种子,褐色,扁平。,第四章 茶树病害,2、发生规律,病害循环:4月上中旬开始发生,810月秋雨季节为发病盛期;秋末开花,10月种子成熟掉落于土中越冬,翌年温度适宜时发芽。侵染循环:发芽时,种胚的两端长出菟丝,遇到寄生便产生吸盘,固定在寄主上,然后分化出导管和筛管,与寄主的相通,摄取嫩梢中的水分和养分,不断缠绕为害寄主;严重时,树冠表面遍布藤蔓,枝叶无法伸展,导致叶片枯黄脱落,枝梢枯死。,第四章 茶树病害,3、防治措施,农业防治:生产季节剪除,最好在种
8、子未成熟前剪除,因其蔓延繁殖,故剪除后必须拿出园外深埋或烧毁,如个别茶枝受害严重也应一起剪掉;秋、冬季翻土15-20厘米,把掉在地上的种子埋掉,以避免翌年萌发。药剂防治:对出土不久的菟丝子幼嫩植株,选择阴天或早晚喷药防治;药剂选择生物农药鲁保1号,敌草晴,五氯酚钠盐等。,第四章 茶树病害,(四)茶枝膏药病,茶枝膏药病(Tea Branch Plaster):是老茶园中发生非常普遍的枝干病害;在印度、印度尼西亚、斯里兰卡、日本等产茶国均有报道,我国所有茶均有发生;此病的为害性主要是病菌的子实体和菌丝体覆盖在枝干上,影响茶树正常生理机能的进行,致使树势衰弱。,第四章 茶树病害,1、症状,茶枝膏药病
9、症状:主要发生在老茶树的茎干部;病菌以蚧壳虫分泌的汁液为营养,然后以此为基地向四周和上下扩展蔓延;病斑的色泽随病菌的种类而异,有红褐色、灰黑色、黄褐色等,形如膏药般贴附在枝干上。,第四章 茶树病害,2、病原,茶膏药病菌(Septobsidium sp.):属担子菌亚门隔担耳属真菌;子实体平伏,革质,表面平滑,紫灰色,由浅褐色至暗褐色至暗褐色菌丝体组成,从菌丝上长出粗短的柱状菌丝;原担子(下担子)亚球形,由此产生长而扭曲的担子;担孢子长椭园形,稍弯曲、无色。,第四章 茶树病害,3、发病规律,病害循环:病菌以菌膜组织在茶树枝干上越冬;病菌以蚧壳虫的分泌物为营养,在茶树枝干表面生长发育,形成相互交叉
10、的薄膜,也能侵入到寄主皮层吸取营养,借风雨而传播。发病条件:土壤粘重,排水不良,通风透光不良的茶园易于发病。,第四章 茶树病害,4、防治措施,农业防治:人工刮除菌膜,并喷药保护。药剂防治:加强介壳虫的防治工作是防治本病的关键;在冬季可用波美1-3度石硫合剂或0.7%石灰半量式波尔多液或20%的石灰水喷洒枝干。,第四章 茶树病害,茶树根部病害:其中茶根癌病、茶根结线虫病和茶白绢病都发生都发生在苗期,常引起茶苗的大量死亡;主要影响水分和养分的吸收,引起全株死亡,一旦流行,破坏性极大;主要控制措施有建立无病苗圃、严禁病苗出圃、挖除病株、土壤处理等。,二、根部病害,第四章 茶树病害,(一)茶苗根结线虫
11、病,茶苗根结线虫病(Tea Root Knot Nematode Disease):是茶树苗圃中的一种毁灭性病害;世界各国茶园均有分布,国内主要分布于海南、广东、广西、台湾、浙江、福建等温暖的产茶区;由线虫引起,当线虫侵入茶根后,使根部形成肿瘤,造成病株地上部分生长不良,植株矮小。,第四章 茶树病害,1、症状与病原,茶苗根结线虫病的症状与病原:线虫侵入茶根后,使根部形成肿瘤,形似黄豆,受害根系无须根,畸形;病株地上部分生长不良,植株矮小,生长衰弱,叶片发黄,易大量脱落而枯死;病原为根结线虫属(Meloidogyne sp)。,第四章 茶树病害,2、发病规律,土壤温湿度:根结线虫是喜高温干燥的好
12、气性生物,1年发生多代;当土温达2530,土壤湿度为50左右时,2030天就可完成1代,10以下时即停止活动。土壤理化性质:在地势高、土壤结构疏松的沙质土中发生严重,而且线虫在表层土壤比在下层土壤发生多。,第四章 茶树病害,3、防治措施,农业防治:应选择生荒地作苗圃,若是种过花生、豆类、红薯等地则不宜作苗圃,苗圃应进行土壤消毒;盛夏应将土壤深翻,在阳光下暴晒10天后再翻1次,可杀灭土壤中的线虫;对已发病的苗木应增施磷肥和钾肥,提高其抗病能力。药剂防治:掌握在发病初期,用80二溴氯丙烷乳剂100倍稀释液对病株打洞注入3毫升,然后覆土盖洞,或用石灰氮、敌灭威、甲基异硫磷等药物防治。,第四章 茶树病
13、害,(二)茶苗白绢病,茶苗白绢病(Tea Seedling Southern Blight):是一种常见的茶树苗圃根部病害;国内分布范围广,浙江、安徽、湖南、湖北、广东、四川、云南等省均有发生;受害茶苗整株枯萎,叶片脱落,严重时成片死亡;除茶外,尚能为害瓜类、茄科、麻类、豆类等500多种植物。,第四章 茶树病害,1、症状,茶苗白绢病症状:发生在茶苗根颈部;病部初呈褐色斑,表面生白色绵毛状物,扩展后绕根颈一圈,形或白色绢丝状菌膜,可向土面扩展;后期在病部形成油菜籽状菌核,由白色转黄褐色至黑褐色;严重时,病株皮层腐烂,叶片枯萎、脱落,最后全株死亡。,第四章 茶树病害,2.病原,茶苗白绢病菌(Pel
14、licularia rolfsii):属担子菌亚门薄膜革菌属真菌;菌丝体初无色,后稍带褐色,密集,形成菌核;菌核圆形,表面光滑、坚硬,黑褐色;在湿热条件下产生担子和担孢子,但不常见,传病作用也不大。,第四章 茶树病害,3、发生规律,病害循环: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或附于病组织上越冬,干燥条件下可存活56年;第二年春夏之交,温湿度适宜时萌发产生菌丝,沿土隙蔓延或随雨水、灌溉水、农具等进行传播,侵染幼苗根颈部进行为害。发病条件:属高温高湿病害,以68月发生最盛;土壤粘重,酸变过大,地势低洼,茶苗长势差,以及前作为感病寄生地,病害发生亦重。,第四章 茶树病害,4、防治措施,农业防治:选择生荒地或非感病作
15、物的地作苗圃;注意茶园排水,改良土壤,促进苗木建壮,增强抗病力。药剂防治:感病苗圃应及时清除病苗并进行土壤消毒;选用70五氯硝基苯每方12.5公斤,加细土后撒施土面混匀,710天后再撒一次;感病较轻的苗木可用药液灌蔸,药剂有50多菌灵500倍液、0.5硫酸铜液或5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第四章 茶树病害,(三)茶根癌病,茶根癌病(Tea Root Cancer):是一种常见的茶苗根部的细菌性病害,尤以扦插苗圃中常见;世界各产茶国均有报道,我国各大茶区均有发生;寄主范围很广,除茶树外,还能为害桃、梨、苹果、李、葡萄、柑橘等多种作物。,第四章 茶树病害,1、症状,茶根癌病症状:病菌从扦插苗剪口或
16、根部伤口侵入;初期产生淡褐色球形突起,以后逐渐扩大呈瘤状,小的似粟粒,大的象豌豆,多个瘤常相互愈合成不规则的大瘤;瘤状物褐色,木质化而坚硬,表面粗糙;茶苗受害后须根减少,地上部生长不良或枯死。,第四章 茶树病害,2、病原,茶根癌病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属厚壁菌门土壤杆菌属细菌;菌体短杆状,具1-3根极生鞭毛;在普通培养基上形成灰白色圆形菌落;发育适温为2529,致死温度为51(10分钟),在pH7.3时发育最好。,第四章 茶树病害,3、发病规律,病害循环:根癌病菌在土壤或病组织中越冬;次年环境适宜时,借水流、地下昆虫及农具传播为害;病菌从苗木伤口或切口处侵入
17、,在组织内生长发育,刺激细胞加速分裂,产生癌瘤。发病条件:属高温高湿型病害;另外,土壤粘重、排水不良、pH较高的茶园发病较重。,第四章 茶树病害,4、防治措施,农业防治:应选择避风向阳、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无病地作为苗圃;要严格苗木检查,不从病区或病苗圃中调运苗木;及时去除病株,挖出后妥善处理。药剂防治:苗木必要时可用20石灰水浸根10分钟消毒后再移栽。,第四章 茶树病害,(四)茶紫纹羽病,茶紫纹羽病(Tea Violet Root Rot):是茶树根部主要病害之一;分布于全国各产茶区,但在华北和华东发生较普遍;在日本发生也很普遍,其他产茶国少见;寄主范围很广,除茶树外,还能侵染桑树、苹果、梨
18、、桃、花生、马铃薯等100多种作物;主要发生于苗期及成株期,造成根部腐烂,严重时地上部分萎蔫,新梢发芽减少,病株枯死。,第四章 茶树病害,1、症状,茶紫纹羽病症状:主要为害根部或根颈部;先是须根腐烂,呈黑褐色,然后蔓延到侧根,腐烂后呈紫褐色,表面布满紫褐色丝状物,后形成颗粒状菌核,根部皮层易剥落;严重时地上部分萎蔫,新梢发芽减少,病株枯死。,第四章 茶树病害,2、病原,茶紫纹羽病菌(Helicobasidium mompa):属担子菌亚门卷担菌属真菌;根部表面菌核呈紫红色、半球形,后形成白色粉状的担子层;担子无色,圆柱状或棍棒状,顶生4个小梗,其上着生1个担孢子;担孢子无色单胞,卵形或肾形。,
19、第四章 茶树病害,3、发生规律,病害循环:以菌丝体、根状菌索或菌核在土壤中越冬;条件适宜时,菌核萌发形成菌丝,侵入幼根,造成皮层腐烂,并形成新的根状菌索,继续扩展;可通过流水、农事活动、病健株接触等方式传播,以病健株接触传染为主。发病条件:属高温多雨型病害;在春夏之交或夏秋之交发病较重,凡地下水位高、排水不良、土壤过度干燥的茶园易发病。,第四章 茶树病害,4、防治措施,农业防治:排水不良及水位高的茶园注意排水,涝前应挖好排水沟;选用无菌健苗,健苗用20石灰乳液浸l小时,或50多菌灵l000倍稀释液浸根半小时后再种植;田间发现病苗应及时挖除烧毁。药剂防治:发病初期用高锰酸钾或多菌灵1000倍稀释液浇灌根颈部,或用70五氯硝基苯消毒,每667平方米用2.5千克加细土进行拌土消毒。,第四章 茶树病害,复习思考题,名词解释:叶部病害、枝干部病害、根部病害。1、比较为害茶树新梢嫩叶的几种病害的症状、病原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2、简述为害茶树成、老叶的几种重要病害的症状及病原。3、简述茶树叶部病害的综合防治措施。4、比较为害茶树枝干的真菌病害的症状。5、茶树枝干病害的其他病原物致病症状及病原形态如何?6、对茶树枝干病害该如何进行防治?7、茶树根部病害的种类、症状、病原、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有何不同?,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4986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