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管理体系标准与理解.ppt
《测量管理体系标准与理解.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测量管理体系标准与理解.ppt(10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测量管理体系标准与理解,谢亚平0531-82679290,一、计量的法制要求,1、组织的测量管理体系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以及相关的法规和规章规定的要求2、组织应当使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3、从事计量检定的人员应持有相应的有效证件4、组织用于计量检定和(或)校准的最高计量标准器应经考核合格后投入使用。5、组织的最高计量标准器具和用于贸易结算、医疗卫生、安全防护和环境监测并列入强制检定目录的工作计量器具应按规定要求实施强制检定。6.1 从事计量器具制造和(或)修理的组织应按照制造、修理计量品相许可证监督管理办法的规定,,一、计量的法制要求,履行相应的法律手续,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6.2 从事定量
2、包装商品生产的组织应遵守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的要求。6.3 从事零售商品销售的组织应遵守零售商品称重计量监督规定,理解要点,1、组织的测量管理体系既要符合GB/T19022标准的要求,也要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以及相关法规和规章的要求2、每个检定项目至少应有两人持有效检定员证件3、组织需实施检定的计量器具包括:组织的最高计量标准器具;用于贸易结算、医疗卫生、安全防护和环境监测并列入强制检定目录的工作计量器具。4、有特定要求的计量器具制造修理、定量包装商品生产、商品零售应满足相关的法规、规章规定的要求,二、技术能力要求,1、总则体系的计量检测能力和检测水平应满足顾客、组织和法律法规对计
3、量的要求。2、检测能力计量检测能力应满足以下要求:a)质量管理体系对过程和产品的监视和测量的要求;b)环境管理体系对环境的监视和测量的要求;c)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对职业健康和监视和测量的要求;d)经营管理、能源管理和安全生产管理等对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的要求。,二、技术能力要求,3、检测水平需要时,计量检测水平应该满足以下要求:a)采用先进的计量检测技术和测量设备以满足组织的生产、经营和实现对计量检测的要求;b)采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实现计量体系和计量检测数据,要点,1、组织在确定测量管理体系的范围和内容时,应将检测能力与检测水平方面涉及的内容包括在内2、能源管理按GB17167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
4、具配备和管理通则标准要求实施。,GB/T19022与其它标准的关系,1、本标准是GB/T19000标准之一;2、引言:遵从本标准的要求有利于满足其它标准中规定的测量和测量过程控制的要求,例如,GB/T19001-2008的第7.6条款和GB/T24001-2004的第条款;3、引言:除非经过认同,本标准不拟增加、节略或代替其它标准的任何要求。4、范围:不拟作为用于证明符合GB/T19001-2008、GB/T24001-2004和任何其它标准的必要条件,相关方可以允许在认证活动中使用本标准作为满足测量管理体系要求的输入.5、本标准不拟替代或增加GB/T15481/ISO/IEC17025标准的
5、要求,引言,一个有效的测量管理体系确保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适应预期用途,它对实现产品质量目标和管理不正确测量结果的风险是重要的。测量管理体系的目标是管理由于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可能产生的不正确结果而影响该组织的产品质量的风险。GB/T19000标准阐明的管理原则之一是强调过程方法。应当认为测量过程是支持该组织产品质量的特定过程图1适于本标准的测量管理体系模式,图1,测量管理体系模式,范 围,本标准规定了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计量确认管理的通用要求,并提供了指南,用于支持和证明符合计量要求。它规定了测量管理体系的质量管理要求,可由执行测量的组织作为整个管理体系的一部分,以确保满足计量要求,术语和定义,3
6、.1 测量管理体系为完成计量确认并持续控制测量过程所必需的一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要素要点:1、“测量管理体系”是在测量方面具有指挥、控制、协调作用的体系。2、从定义可以看出测量管理体系的作用是完成计量确认和持续控制测量过程,术语和定义,3.2 测量过程确定量值的一组操作。理解要点:1、本标准中,术语“测量过程”适用于实际的测量活动(如在设计、检测、生产、检验、节能、安全中的测量活动);2、“测量过程”与“测量”的定义相同3、我国的“计量”的定义为“为实现单位统一和量值准确可靠的一组活动”,测量和计量的两概念有许多相同之处,只是单位(计量)必须是我国规定使用的法定计量单位,术语和定义,3.3
7、测量设备实现测量过程所必需的测量仪器、软件、测量标准、标准样品(标准物质)或辅助设备或它们的组合。理解要点:1、实现测量过程所必需的测量仪器2、实现测量过程所必需的软件,如测量软件、数据处理软件等;3、测量标准;4、标准样品(标准物质),如有证标准物质、标准溶液等5、实现测量过程所必需的辅助设备,术语和定义,3.4 计量特性 能影响测量结果的可区分的特性。注1、测量设备通常有若干个计量特性.注2、计量特性可作为校准的对象。理解要点 1、测量设备的计量特性的例子包括:测量范围、偏移、重复性、稳定性、滞后、漂移、影响量、分辨力、鉴别力、误差、死区 2、应当避免使用计量特性的定性表述术语,如“测量设
8、备所要求的准确度”。,术语和定义,3.4 计量特性理解要点 3、测量设备的计量特性常常是由校准(或几次校准)和测试决定的。4、测量设备的计量特性是影响测量不确定度的因素,它可以与计量确认中的计量要求直接比较以实现计量确认,术语和定义,3.5 计量确认 为确保测量设备符合预期使用要求所需的一组操作。注1.计量确认通常包括:校准和验证、各种必要的调整或维修及随后的再校准、与设备预期使用的计量要求相比较以及所要求的封印和标签。注2.只有测量设备已被证实适合于预期使用并形成文件,计量确认才算完成。注3.预期使用要求包括:测量范围、分辨力、最大允许误差等。注4.计量要求通常与产品要求不同,并不在产品要求
9、中规定。注5.图2给出了计量确认过程框图。,术语和定义,3.5 计量确认 理解要点:1、计量确认的目的是要确保测量设备符合预期使用要求。2、测量设备经过校准/检定获知了其计量特性,将测量设备的计量特性与测量设备预期使用的计量要求相比较,实施验证。3、计量要求通常不在产品标准中规定,而是由组织根据顾客的测量要求把之转化为计量要求。4、只有测量设备已被证实适合于预期使用要求并形成文件,计量确认才算完成。,术语和定义,3.6 计量职能metrological function 组织中负责确定并实施测量管理体系的行政和技术职能。理解要点:1、计量职能就是负责确立和实施测量管理体系的职能,建立计量管理机
10、构、规定计量部门的职能是测量管理体系必不可少的先决条件2、计量职能的管理者是测量管理体系的组织者和实施者3、计量职能包括行政和技术方面的职能行政管理和技术保障是计量工作基础,两者缺一不可。,4.总要求-1,测量管理体系应确保满足规定的计量要求。理解要点:1、什么是计量要求?计量要求就是对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的要求。2、计量要求的表示:对测量设备的要求可表示为误差的要求、分辨力的要求、量程的要求、稳定性的要求;对测量过程的要求可表示为允许不确定度的要求、最大允许误差的要求、测量范围的要求、重复性、复现性等要求,以及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和操作者技能、测量方法等要求,4.总要求-1,测量管理体系应确保满足
11、规定的计量要求。理解要点:3、计量要求的作用:测量设备的计量要求用于测量设备的购置和测量设备的验证;测量过程的计量要求用于测量管理的设计和测量过程的控制。4、计量要求并不是越高越好,而是满足使用的需要即可。5、计量要求应当考虑错误测量的风险及其对组织和业务的影响。,4.总要求-2,组织应规定属本标准所确定的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在确定测量管理体系的范围和内容时,应考虑由于不符合计量要求而带来的风险和后果。理解要点:体系范围和内容应包括:a)与质量有关的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b)环境监视和测量的c)对职业健康监视和测量的d)经营管理、能源管理、和安全生产管理等的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4.总要求-3,测量
12、管理体系由设计的测量过程控制、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图2)和必要的支持过程构成。测量管理体系内的测量过程应受控(见7.2)。测量管理体系内所有的测量设备应经确认(见7.1)。,4.总要求-3,理解要点:1、测量管理体系由以下过程构成 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过程 测量过程控制 管理职责过程 资源管理过程 测量管理体系分析和改进过程2、体系内测量过程应受控3、体系内所有的测量设备应经计量确认,4.总要求-4,测量管理体系应按照组织制定的程序更改。理解要点:1、应建立文件化的测量管理体系。2、测量管理体系应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和权威性。3、体系的持续改进,应按组织的程序更改。,5、管理职责,5.1 计量职能
13、组织应规定计量职能。组织的最高管理者应确保必要的资源以建立和保持计量职能。理解要点:最高管理者承担的职责:1、建立计量职能部门(可以是一个单独的部门,也可以分布在整个组织中)2、提供必要的测量资源3、建立和保持计量职能,5、管理职责,5.1 计量职能 理解要点:计量部门应承担的职责:1、制订体系文件2、建立测量管理体系;3、保持和持续改进其有效性。注:1、资源包括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 2、体系文件包括管理手册、程序文件和各类管理、技术性作业指导书。3、管理手册中描述的各部门的计量职能应和职能分配表中分配的职能相一致,职能分配应不遗漏条款或部门,且和程序文件的相关规定相一致。,5、管理职责,5.2
14、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计量职能的管理者应确保:a)确定顾客的测量要求并转化为计量要求;b)测量管理体系满足顾客的计量要求;c)能证明符合顾客规定的要求。理解要点 计量部门职责 1、识别顾客的测量要求,顾客的测量要求可能来自产品、与顾客签订的合同、校准规范、法律法规(如安全、环保)对计量的要求,以及组织在经营管理、生产过程控制、能源管理过程中对计量的要求等。,5、管理职责,5.2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理解要点:2、将确定的顾客的测量要求转化为对测量设备的计量要求和测量过程的计量要求,即计量要求的导出,要保留计量要求的导出记录。3、体系应满足规定的计量要求。4、能证明测量设备的计量特性和测量过程的控制
15、能满足顾客的测量要求,5、管理职责,5.3 质量目标 计量职能的管理者应为测量管理体系规定可测量的质量目标。应规定测量过程的性能判定客观准则、程序及其控制。理解要点:1、质量目标应量化,可测量2、制定质量目标时其含意应清晰明确,可界定3、应对质量目标的实现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和评价,并将其结果作为管理评审的输入,5、管理职责,5.3 质量目标理解要点:4、在不同的组织层次,这种质量目标的例子有:不会因不正确的测量而拒收合格的产品或接受不合格产品;测量过程失控的发现不超过一天;按照允许的时间内完成所有的计量确认;不存在不清晰的计量确认记录;按制定的计划完成所有技术培训项目;测量设备的停机时间减少到
16、规定的百分比。,5、管理职责,5.4 管理评审组织的最高管理者应按照计划的时间间隔系统地评审测量管理体系,以确保其持续的充分性、有效性和适宜性。最高管理者应确保评审测量管理体系所需的必要资源。计量职能的管理者应利用管理评审的结果对体系进行必要的修正,包括改进测量过程(见第8条款)和评审质量目标。应记录所有的评审结果和采取的所有措施。,5、管理职责,5.4 管理评审理解要点:1、管理评审会一般应由最高管理者主持,管理评审也可以和其他体系的管理评审同时进行。2、管理评审的输入主要包括内审报告、外部审核意见、质量状况、质量事故分析、纠正措施实施情况、质量目标贯彻实现情况、顾客需要变化、内外部投诉、业
17、务量和工作量变化情况、可能影响管理体系的变化、现有体系的充分性、适宜性、有效性、改进的建议等。3、管理评审的输出一般包括质量目标适宜性、现有管理体系的评价结论、体系及其过程有效性的改进、测量管理的改进、资源需求、明确改进的内容、措施和完成期限等内容,6.资源管理,6.1 人力资源 6.1.1 人员的职责 计量职能的管理者应规定测量管理体系中所有人员的职责,并形成文件。理解要点 1、这些职责可用组织机构图、岗位说明书和作业指导书或程序来规定。2、不排除使用计量职能部门之外的专业人员。3、体系的所有人员是指体系管理人员(最高管理者、管理者代表、职能部门负责人、专职计量员等)、计量技术人员、检定/校
18、准人员、检验测量人员、内审员及所有在体系中承担职责的人员,6.资源管理,6.1.2 能力和培训 计量职能的管理者应确保测量管理体系有关人员具有可证明的能力,以执行分配的任务。应规定所要求的专门技能。计量职能的管理者应确保提供培训以满足已识别的需要,保存培训活动的记录,评价培训的有效性并予以记录。员工应认识到他们所承担的职责,清楚他们的活动对测量管理体系有效性和产品质量的影响。,6.资源管理,6.1.2 能力和培训 理解要点:1、确保测量管理体系有关人员具有可证明的能力执行分配的任务(能力可通过教育、培训和经验来获得,并通过测试和观察其表现来证明);2、应规定专业能力要求 3、应识别能力要求与有
19、关人员所具备的能力之间的差别,制订培训计划,提供培训。4、按计划实施培训,评价有效性,保存培训录;5、使用正在培训的员工 时,应进行适宜的监督。,6.资源管理/6.2信息资源,6.2.1 程序 测量管理体系的程序应形成必要详细程度的文件,并经确认,以确保正确执行以及实施的一致性和测量结果的有效性。制定新的程序或更改现有的程序应经授权批准并受控。程序应现行有效,需要时可获得和提供。,6.资源管理/6.2信息资源,6.2.1 程序理解要点:1、程序文件可分为管理性文件和技术性文件两类2、技术程序的依据可以是已发布的标准测量方法或顾客、设备制造者的书面文件3、程序应足够详细,以确保正确执行以及实施的
20、一致性。4、程序应经确认(尤其是技术程序),以确保测量结果的有效性。5、程序的制定或更改应经授权批准,所有程序应受控6、程序应确保其现行有效,需要时,相关人员可获得和提供,6.资源管理/6.2信息资源,6.2.2 软件 测量过程和结果计算中所有的软件应形成文件,并经识别和受控,以确保持续使用的适宜性。软件及其任何修改在启用前应进行测试和(或)确认,并经批准和存档。测试应在必要的范围内进行,以确保测量结果有效。理解要点:1、软件可以有几种形式,如固化的(内置的),可编程的或成品供应的软件包。,6.资源管理/6.2信息资源,6.2.2 软件/理解要点 2、测量用的和计算测量结果用的软件(也属于测量
21、设备)应形成文件,经识别和受控;软件的控制可帮助保持测量的完整和有效,如通过复制件进行存档、非现场保存或采取其他保护程序的手段,以及保证其可获得和可追溯性等。3、软件使用及修改在启用前应进行测试,测试可能包括:病毒检查、用户算法程序检查,或必要时为达到要求的测量结果而做的组合测试(成品软件可以不要求测试)。测试应在必要的范围内进行以确保测量结果有效 4、软件及其修改在启用前应经确认,并经批准和存档。,6.资源管理/6.2信息资源,6.2.3 记录 应保存测量管理体系运行所需信息的记录。应有形成文件的程序以确保记录的标识、贮存、保护、检索、保存期限和处置。理解要点:1、应保存测量管理体系运行所需
22、信息的记录;2、应有记录的标识、贮存、保护、检索、保存期限和处置的程序文件,6.资源管理/6.2信息资源,6.2.3 记录 应保存测量管理体系运行所需信息的记录。应有形成文件的程序以确保记录的标识、贮存、保护、检索、保存期限和处置。理解要点:1、应保存测量管理体系运行所需信息的记录;2、应有记录的标识、贮存、保护、检索、保存期限和处置的程序文件 3、确认结果、测量结果、采购、操作数据、不合格数据、顾客抱怨、培训、资格或其他支持测量过程的历史数据。,6.资源管理/6.2信息资源,6.2.4 标识 应清楚地标识测量管理体系中所用的测量设备和技术程序,可以单独地或集中地标识。应有设备计量确认状态的标
23、识。已确认用于某个特定的测量过程或某些过程的设备应清楚地标识或受控,以防止未授权使用。测量管理体系中所用的设备应与其他设备清楚地区分。,6.资源管理/6.2信息资源,6.2.4 标识/理解要点:1、标识可分为:体系中所有测量设备应有标识(如唯一性标识);技术程序应有标识;体系内测量设备应有计量标识(如合格、限用、禁用等);已确认仅用于某个或某些特定测量过程的设备应清楚标识或受控。这些种类的标识可以分别地单独标识,也可以集中地进行标识。2、标识的作用是为了防止不了解情况时的错误使用 3、应清楚地用标识区分体系中所用的设备与体系外的其他设备(如ABC分类管理标识、实验用等),6.资源管理/6.3物
24、资资源,6.3.1 测量设备 在测量管理体系中应提供并标识满足规定的计量要求所需的所有测量设备。测量设备在确认前应处于有效的校准状态。测量设备应在受控的或已知满足需要的环境中使用,以确保有效的测量结果。用于监视和记录影响量的测量设备应包括在测量管理体系内。计量职能的管理者应建立、保持和使用形成文件的程序来接收、处置、搬运、贮存和发放测量设备,以防误用、错用、损坏和改变其计量特性。纳入或撤出测量管理体系中的测量设备应有处理程序。,6.资源管理/6.3物资资源,6.3.1 测量设备/理解要点 1、由于计量要求的不同,测量设备能被确认用于某些特定的测量过程,而不被确认用于其他测量过程。测量设备的计量
25、要求可以从产品的规定要求或被校准、验证和确认的设备的规定要求中导出。2、最大允许误差可通过参考测量设备制造者公布的规范或由计量职能来设定。3、测量设备的校准也可由负责计量确认的计量职能以外的组织进行。4、标准样品(标准物质)的特性可满足校准要求。,6.资源管理/6.3物资资源,6.3.1 测量设备/理解要点 对测量设备的要求:1、为满足规定的计量要求(顾客的、组织的、法律法规规定的)而需要的所有测量设备,组织应配全,并清晰标识;2、测量设备在确认有效前应处于有效的校准状态;3、测量设备应在受控的或满足需要的环境中使用;4、用于监视和记录影响量的测量设备(如温湿度计)应纳入到测量管理体系中,6.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测量 管理体系 标准 理解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4960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