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答辩模板-燕山大学.ppt
《毕业答辩模板-燕山大学.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答辩模板-燕山大学.ppt(4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我国各省科技竞争力测度及提升策略研究,硕士研究生导师申请学位级别学 科、专 业所 在 单 位授予学位单位,尹 凡仵凤清 副教授管理学硕士行政管理经济管理学院燕山大学,科技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已得到了广泛的认可,科技方面的竞争优势无疑会给经济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推动力。我国人口众多、地域广大,每个省份在科技方面都有自己的独特政策和发展模式。同时,省际科技竞争力强弱也是我国整体科技竞争力的基础。因此,结合我国国情设计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各省科技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将有重大价值,不仅有利于从整体上判断出我国科技资源的区域配置状况,而且可以为地方科技工作决策提供一定的参考。本文以我国各省科技竞争力为研究对象,
2、在对国内外科技竞争力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介绍了有关竞争力方面的相关理论,通过文献聚合法建立了一套含有32个指标的科技竞争力评价体系。以复数的相关理论为基础,构建了我国各省科技竞争力评价模型。运用复数模型与理想点法对各省总量科技竞争力、结构科技竞争力和综合科技竞争力进行测度并排名。文章最后利用复平面对各省科技竞争力的不同培育路径作直观的表达,并对每一种路径的优缺点进行详细的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本文通过对我国各省科技竞争力进行理论与实证分析,为提高各省科技竞争力提供合理的模式选择,并有针对性地设计培育路径和提升方案,为各省在制定科技发展战略、提高科技竞争力等方面提供有力依据。关键词 科技竞争力;
3、总量科技竞争力;结构科技竞争力;科技指标;科技评价,摘 要,绪论 科技竞争力概述 科技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科技竞争力评价模型的构建及各省科技竞争力测度 我国各省科技竞争力提升路径与提升策略 结 论,第1章 绪论,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从历史上看,科技在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起到了巨大的促进和推动作用,特别是20世纪40年代以来,科技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科技在各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大大加强。代表着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引擎和开拓人类未来根本动力的科技成为了各国提高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在我国,由于历史的原因,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才真正提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口号。由于
4、长期受到原有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和影响,在观念和方法上还是比较落后,致使我们在推动科技经济的进程中举步维艰、进展缓慢,我国的科技竞争力发展后劲不足.如何有效提高我国科技竞争力,发展经济水平,开创我国科技与经济比翼齐飞的新局面,一直是20余年来我国科技、经济体制改革中着力解决的“老大难”问题,科技界和经济界的众多仁人志士都为此进行了不懈的研究与大胆的探索。,倪鹏飞的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认为,各省份科技竞争力是我国竞争力模型系统的一个重要的子系统,科技日益成为提升中国各省竞争力的重要内生力量,科学技术竞争力作用正在提升。这表明各省市经济素质的逐步提升,科技正在成为发展经济和竞争能力的主力,推动各省科技
5、创新对提升国家综合竞争力将越来越重要。此外,各个省份是特殊规模的经济体,城市之间存在竞争已成为许多研究人员的共识,所以作为包揽城市大范围的行政区划各省之间的激烈竞争也必然存在。各省科技的竞争是多方面的,它包括与科技直接相关的各个方面。科技对于各省经济发展和竞争能力的影响也越来越重要,因此,将科技竞争力放在各省份这个规模上进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因此,本文以我国各省科技竞争力为研究对象,运用复数理论构建其测度模型,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从不同角度分析了科技竞争力的测度及提升路径,有利于判断各省科技竞争力的走向,帮助国家了解各省的科技竞争能力并为今后的工作重点提供科学依据。更重要的是本文的研究成果可
6、以为各省在制定科技发展战略、提高地方科技竞争力等方面提供有力依据,弥补我国在科技竞争力评价体系方面的不足,具有较高的科研价值和应用前景。,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2.1 国外研究现状1.2.1.1 国家竞争力研究 十八世纪,亚当斯密提出了以专业化与分工为依据的绝对利益增长和竞争力理论,此后,新古典理论、新增长理论也对竞争力理论进一步进行了解释。美国经济学家纳尔逊和温特还提出“竞争力演化理论”,将“适者生存”的竞争法则引入到经济中来。美国哈佛大学的教授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则在总结前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产业竞争力和国家竞争力等相关重要理论。进而提出国家竞争优势的“钻
7、石体系”理论,如图1-1所示2,图1-1 波特的国家竞争力“钻石体系”示意图,1.2.1.2 城市竞争力研究 在美国,巴克内尔大学的波德教授(Peter Karl Kresl)等人在城市竞争力方面首先做了一些开拓性的探索。另外,美国北卡罗莱那大学的丹尼斯教授(Dennis A.Rondinelli)等人也对大都市地区的国际竞争力问题进行过研究6;墨西哥的Kaniel Hiernaux Nicolas 等人对墨西哥24个城市的竞争力进行了深入分析7;英国的Iain Begg 也出版了由一些学者们就城市竞争力问题撰写的12篇文章组成的城市竞争力一书。1.2.1.3 国家科技竞争力研究(1)世界经济
8、论坛的研究 世界经济论坛(World Economic Forum,简称WEF)1986年,世界经济论坛发表了关于国际竞争能力的报告,初步形成了关于国际竞争力研究的理论。(2)瑞士洛桑国际管理与发展学院的研究 瑞士洛桑国际管理与发展学院(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Management Development,简称IMD)。它成立于1990年1月,前身是两家独立的商学院:即成立于1946年的日内瓦国际管理学院和成立于1957年的洛桑国际管理经营学院。从1989年起,世界经济论坛(WEF)和瑞士洛桑国际管理与发展学院合作,每年发表一期的国际竞争力年度报告(简称洛桑报告
9、),是国际上公认的最有权威性的报告之一。,(3)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研究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简称UNDP)是联合国技术援助计划的管理机构。该计划署的宗旨是帮助发展中国家加速科技竞争力,向它们提供系统的、持续不断的援助。,1.2.2.1 城市竞争力研究 我国社科院财贸所倪鹏飞博士用模糊曲线法对城市竞争力进行了研究。2003年3月,他发表的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1-推销:让中国城市沸腾15集中代表了近年来我国对城市竞争力的研究情况。根据该基本概念,报告提出了城市竞争力的弓弦模型,如图1-3所示。,1.2.2 国内研究现状,.
10、,图1-3 倪鹏飞等人提出的城市竞争力弓弦模型图,1.2.2.2 区域竞争力研究 学者们对区域竞争力的研究大多数都脱胎于国家竞争力的研究。周振华的方法是将区域竞争力的构成分解为核心竞争力、基础竞争力和辅助竞争力,并用三维模型对提高区域竞争力的不同路径选择进行比较分析;王秉安评价方法是在参照IMD体系的基础上,建立的较为适合区域竞争力的评价体系。国家统计局的方法是结合竞争力理论研究的层次性和地域性的特点,认为应当从竞争实力、竞争潜力和竞争环境等多个角度进行考察的 1.2.2.3 城市(区域)科技竞争力研究(1)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 作为整个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一部分,研究组对区域科技能力也进行
11、了深入分析。,在其1999年报告的第八章、2000年报告的第九章,从定量分析方面专门研究了中国区域科技竞争力。设计的指标体系分为三级,第一级由科技投入、科技产出、科技与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程度、科技潜力四个部分组成,一共选择了41个指标,并给出了不同的权重,为了深入研究中国区域创新能力,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于2001年推出了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2001,从这以后该研究小组每年都推出一个年度报告。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2003中设计的指标是非常之多的,达到114个,既有总量类的指标,也有结构类的指标。,(3)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2)中国科技发展研究报告,90年代中旬,李嘉图以劳动投入和劳动生
12、产率为基础,构造出比较成本优势的国际竞争理论,即比较优势理论25;学者石勇、崔红曼选择的指标体系,通过运用层次分析法及主成分分析法,分析了中国在16个样本国家中的科技竞争力的地位和优劣势26;姚建通过建立省际区域科技竞争力评价模型,利用全国R&D资源清查数据,对我国各省(市、自治区)科技竟争力进行了综合评价27;张玉肖利用中国各地区大中型工业企业的有关资料,选取了科技投入、科技产出及环境保护方面的统计指标,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建立了评价工业企业科技竞争力的指标体系,测算了各地区工业企业科技竞争力的大小,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解释了我国各地区工业企业科技竞争力存在的差异及原因28;游光荣、狄
13、承峰提出了我国科技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对我国1997年和1998年的科技竞争力进行了评价,并与地区经济实力评价结合,评析了我国东、中、西部三大地带的科技竞争力,并就科技与经济协调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黄敬前、杨广青根据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新态势和ME波特产业国际竞争的阶段说,提出了研究产业科技竞争力的现实意义,同时也探讨了产业科技竟争力的内涵以及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29;台湾经济研究院的左峻德和尤敏君也对国家科技竞争力指标体系的研究作了较为详尽的评述,并介绍了台湾在这方面的研究情况,(4)其它国内研究,1.3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方法,1.3.1 研究内容 本文以我国各省科技竞争力为研究对象,利
14、用复数的相关理论,构建了各省科技竞争力(STCI)的复数测度模型,依据测度模型对各省科技竞争力的不同培育路径作了直观的表达,并对每一种路径的优缺点作了详细的分析。文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第1章指出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在地方科技快速发展和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大背景下,测度我国各省科技竞争力的重要意义。分别对国内外科技竞争力理论、评价指标、方法的研究现状和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第2章界定了科技竞争力的内涵、构成要素、现实意义和几种常见的评价方法,为科技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确立奠定基础。,第3章通过对指标进行聚类分析,将所有指标按照类别进行汇总,构建了科技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每一个指标的意义
15、及数据来源做了详细说明。第4章以复数的相关理论为基础,构建科技竞争力测度模型。运用理想点法来测度总量科技竞争力和结构科技竞争力的接近值,再利用复数模型来测度综合科技竞争力并排序。根据排名将科技竞争力分为四个类别,它们分别是高端协调型、总量主导型、结构主导型和低端徘徊型省份,并对十个典型省份的科技竞争力进行详细分析。第5章提出我国各省科技竞争力的五种提升路径,利用复数测度模型对科技竞争力的不同培育路径作了直观的表达,并对每一种路径的优缺点作了详细的分析,然后分别分析了四种类型省份的提升策略。这样才能找到其在发展中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为提高各省科技竞争力提供合理的模式选择,并有针对性地制定路径设计
16、和整改方案,制定其发展目标,为各省在制定科技发展战略、提高科技竞争力等方面提供有力依据。,1.3.2 研究方法,本文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调查咨询,选取恰当的指标,构建各省科技竞争力的指标体系,以复数的相关理论为基础,建立科技竞争力(STCI)的复数测度模型,并运用比较和实证分析,选取一个较长时间段(5-10年)的数据统计,用测度模型与理想点法对我国各省科技竞争力进行定量评价,并根据测度结果与排名,提出五种科技竞争力的提升路径,对各省科技竞争力的不同培育路径作直观的表达,并对每一种路径的优缺点进行详细的分析,并对各省科技竞争力的提升提出对策建议,得出合理的结论,达到提升竞争力
17、的目的。本论文的研究成果应当能够从诸多方面明晰地反映各省科技竞争力的地位和效率,反映科技竞争力不同模块的结合方式,反映科技竟争力强弱的区域化分布,并能够从实证角度利用定量化的指标了解、分析、预测各省科技竞争力的状态和走势,提出适合我国各省科技竞争力评价与测算的指标体系,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判断各省科技竞争力的走向,帮助各省了解本地区的科技竞争能力,并为今后的工作重点提供科学依据。,本文的结构如下图1-5所示:,图1-5 论文结构图,第2章 科技竞争力概述,2.1 科技竞争力的内涵 本文认为科技竞争力是指,在一定的科技支撑环境下,一个国家或地区通过研究与开发、技术创新、技术转移等活动,反映出科技
18、投入、产出、科技潜力以及科技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综合水平,它体现了科技促进经济发展、增强经济实力、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2.2 科技竞争力的构成要素 在IMD2000年的指标体系中,科技竞争力作为八大构成要素之一,分为R&D经费、R&D人员、技术管理、科学环境和知识产权五个方面,由26项指标综合而成,其中11个为调查指标,15个为统计指标34。而在2001年世界竞争力年报中,将国家竞争力的要素由原来的八大要素归并为四大要素,每个要素中包括了若干统计指标和通过问卷调查所获得的意向性指标,原有的与科技有关的要素被归并到基础设施中,(1)科技投入要素 科技投入要素是指一国(地区)投入科技活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毕业 答辩 模板 燕山 大学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4958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