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政策之财政政策.ppt
《宏观经济政策之财政政策.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宏观经济政策之财政政策.ppt(3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宏观经济政策之财政政策简介,主讲:吕勇刚,教学目的:了解宏观经济政策中财政政策的基本原 理,解读财政政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财政是政府组织收入、安排支出并对收支进行管理的一系列活动。简言之,财政就是政府的收支活动。财政政策是指一国政府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运用税收、公共支出、政府投资、转移支付以及国债等政策工具,调整财政收支规模和结构的指导原则以及相应的措施。财政政策具有导向、协调、控制、稳定四大功能。,一、我国财政政策目标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充分就业、收入分配合理,(一)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我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必须要有一个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发展问题。加快
2、经济结构的战略调整,调整好消费与投资的关系,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推动力;保持社会供求问题的基本平衡,避免经济大起大落;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提高劳动生产率,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互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二)既要防止通货膨胀又要防止通货紧缩。此政策目标就是保持物价相对稳定。所谓相对稳定指把物价总水平波动约束在经济稳定发展可容纳的范围内。,(三)支持就业和再就业。大量失业人口的存在不仅是严重的经济问题、更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运用税收、补贴等政策工具,促进下岗职工再就业,支持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发展
3、,以提供更多的就业和再就业机会。(四)收入的合理分配。收入分配合理是指一定社会道义规范下的有差距的、协调的和均衡的分配,而不是收入的平均分配。在现实社会经济公平与效率有时是相互矛盾的,过多追求效率会导致收入差距扩大,从而可能导致收入分配不合理;过多追求公平可能会走上平均主义的道路,挫伤一部分劳动者的积极性,影响效率的提高。市场经济国家通常都是在市场分配的基础上,运用财政政策等政策手段进行调节,使其更加公平合理。,二、财政政策调控机理,政府可以通过购买支出、税收、转移支付等财政政策手段来影响社会总需求,进而达到促进经济稳定发展的目标。(一)财政购买支出政策的影响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财政购买支
4、出增加(或减少)会直接增加(或减少)社会总需求,进而使国民收入问题增加(或减少)。财政购买支出包括行政管理支出、国防支出、教育支出、其他社会事业支出、投资支出。(二)税收政策的影响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税收的增加(或减少)将会减少(或增加)会导致居民可支配收入减少,但同时会增加政府收入,相应增加政府购买支出,关键看谁的边际贡献大,从而影响社会总需求,进而影响国民收入水平。,(三)财政转移支出政策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政府增加(或减少)转移支付,将会增加(或减少)社会总需求,进而会增加(或减少)国民收入问题。转移支出包括社会保障支出(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财政补贴支出(价格补贴
5、、企业亏损补贴、财政贴息)、税式支出(在税收领域纳税人以隐性的资金补贴)。转移支付政策的作用效果要弱于财政购买支出政策的作用效果。这是因为转移支付收入中只有一部分用于消费,而另一部分用来增加储蓄。(四)增量平衡预算政策的影响在政府收支基本平衡而其他条件不变时,政府财政收入与财政购买支出以相等数量增加(或减少),仍能增加(或减少)国民收入。这是因为,增加税收必然会引起国民收入的减少,但同时增加相同数量的财政购买支出,由于购买支出政策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效果大于税收政策,所以,仍然会增加国民收入。,三、财政政策调控方式,(一)自动稳定器在某些情况下,财政政策仅需依靠收支制度本身所具有的内在机制,就会对
6、经济波动自动产生调节作用,达到稳定经济的效果,而无须政府预先做出判断和采取措施。财政政策的这种自动稳定发挥作用模式被称为“自动稳定器”,其作用工具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累进所得税的自动稳定作用。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其课征有一定的起征点或免征额,并实行累进税率,具有自动稳定作用。此外,不同类型的增值税也具有不同的调节作用。如生产型增值税下,企业购进固定资产缴纳的增值税不允许抵扣,有抑制投资的作用,而消费型增值税允许扣除,起到鼓励投资,加快设备更新的作用。二是社会福利支出的自动稳定作用。失业救济金,其发放有一定标准,发放的多少主要取决于失业人数的多少,各种福利支出,其发放也有一定的标准,发放的多
7、少取决于就业与收入状况。社会福利支出与经济萧条与繁荣紧密相关,具有自动调节作用。,(二)相机抉择。相机抉择财政政策主要任务是保持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基本平衡。总供给小于总需求时,实行紧缩性财政政策;总供给大于需求时,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社会总供求基本平衡时,实行中性财政政策。通货膨胀时实行紧缩性财政政策。一般来说,增加税收、减少支出以压缩赤字,则会抑制社会总需求,所以称之为紧缩性财政政策。在经济过热(通货膨胀)时期,由于存在过度需求和物价高涨问题,此时适宜实施紧缩性财政政策,以减轻或消除通货膨胀,所采取的主要措施是减少政府支出和增加政府税收,其中,减少政府支出主要包括减少公共工程的开支、减少政府
8、对物品和服务的购买、减少政府对个人的转移支出。增加政府税收主要包括提高税率和开征新税种,其结果可以使社会总需求减少,而且,在政府支出乘数的作用下,可以引起国民收入一轮又一轮的减少,从而使经济平衡回落。税收也有乘数作用。(乘数指外生变化1元对于总产出影响,如1元投资和所引发的一系列次轮消费),通货紧缩时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一般来说,增加支出、减少税收需扩大赤字,将刺激社会总需求,因此称之为扩张性(积极的)财政政策。在经济衰退(通货紧缩)时期,由于社会总需求不足和失业严重,此时适宜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以减轻或消除经济衰退,所采取的主要措施是增加政府支出和减少政策税收。对经济的影响
9、与紧缩型相反。总量平衡时实行中性财政政策(稳健的财政政策)。在社会总供求基本平衡的情况下,应实行收支基本平衡或趋于平衡的中性财政政策。一种情况是问题平衡且结构合理;另一种情况是问题平衡但结构不合理,这时财政政策的着力点是在结构上有保有压。,四、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具有同一性,都是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以货币为载体和操作对象,通过对社会总需求的调节间接地影响社会总供给的变动,从而促进整个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平衡。两者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经济发展和稳定增长、收入合理分配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但由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使用不同的政策工具、具有不同的特点。财政政策工具通常有
10、税收、预算、国债、转移支付和财政投资等,具有行政性和强制性的特点,对经济的调节作用较为直接、政策效果快;但预算等一经确定,不宜频繁变动。货币政策通常是通过利率或货币供应的传导来实现最终目标,政策工具主要是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率和公开市场操作,具有弹性好、灵活性强的特点,一年中可多次变更使用,但市场反应有一定的时滞。,(一)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调控的侧重点不同。1、财政政策侧重于结构调节,货币政策侧重于总量调节。财政政策能够更直接通过政府调整财政收支规模和结构来改变资金分配格局,直到调节经济结构的作用。货币政策对经济结构的调控效果相对弱些,但它能够直接调节货币供应量或利率来影响社会总供求,起到调节
11、经济问题的作用。2、财政政策侧重于调节收入分配,货币政策侧重于保持币值稳定。财政政策主要通过调节分配领域,来影响社会总需求;货币政策的调节行为则主要体现在对流动性的调节,通过调整利率水平或货币供应量来实现币值稳定,从而对社会总需求产生影响。3、财政政策对治理通货紧缩作用明显,货币政策对治理通货膨胀作用明显。一般来说,财政政策对于刺激经济增长,推动经济摆脱衰退走向繁荣,作用更为明显;而货币政策对于消除通货膨胀,抑制经济过热,效果更显著一些。,(二)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的主要方式 1、双向搭配模式(1)“双松”政策搭配,即扩张性财政政策与扩张性货币政策。扩张性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减税(降低
12、税率)和增加财政支出规模等财政分配活动来增加和刺激社会总需求的财政政策;扩张性货币政策是指通过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降低利率来扩大信贷支出的规模和增加货币供应量。在这种搭配模式中,财政政策主要运用增支减税的措施,货币政策则主要采用增加货币供应量或降低利率等措施,如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或高低再贴现率,或在公开业务市场上买入有价证券,投放货币。这种“双松或双扩张”政策搭配模式主要适用于经济严重萧条的情况,可以强有力地扩大社会总需求,促使经济复苏。但由于这种模式的政策效应过于猛烈,一般不宜长期使用,否则容易引发严重通货膨胀,造成经济出现过热态势。,(2)“双紧”搭配。紧缩性财政政策是指通过财政分配
13、活动来减少和抑制总需求的财政政策,主要手段是增加税收和减少财政支出;紧缩性货币政策是指通过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提高利率来减少信贷支出的规模和减少货币供应量,抑制投资和消费。这一组合方式与“双松”搭配方式在政策手段和政策效应上正好相反。在通货膨胀严重的情况下,为严格抑制社会总需求,促进经济回落,财政政策以减支增税为主,货币政策则着力于减少货币供应量或提高利率。同“双松”搭配一样,这种“双紧”政策搭配模式也是由于政策效应过于猛烈,而不宜长期使用,否则会产生社会总需求不足、经济增长减缓以致停滞等问题。,2、逆向搭配模式“双松”或“双紧”的政策搭配方式,一般适用于比较极端的经济情况。在正常的经济运行
14、中,虽然时常发生经济波动,但经济仍然是朝着增长的方向发展。因此,松紧结合的政策配合是政府经常利用的方式。一般来说,在经济中存在通货膨胀但不太严重或增长较低但不致于全面衰退的情况下,为实现稳定经济增长,政府应采取松紧搭配的政策。利用这种政策搭配的关键是掌握好松与紧的程度。如果松紧搭配不当,就可能出现财政政策的效果把货币政策的效果抵消,政府采取的财政与货币政策没有起到作用,错过经济调整的有利时机,或者松过了头产生通货膨胀,或者紧过了头而抵制经济增长。所以,政府的决策水平决定了财政、货币政策松紧搭配程序,而决定政策水平又取决于决策者对经济形势的科学分析和对财政货币政策优势的正确估价。,(1)松财政紧
15、货币。减税和增加政府支出等“松”的财政政策对于刺激需求比较有效。“紧”的货币中以避免较高的通货膨胀。当社会运行表现为通货膨胀与经济停滞并存以及经济结构失衡时,宜采用这种政策组合。这种政策组合能够在保持经济适度增长时同时尽可能避免通货膨胀。在这一搭配模式中,一方面,财政政策采取增支减税的措施来刺激总需求,克服经济萧条,调整经济结构;另一方面,紧缩性货币政策通过减少货币供应量或提高利率等措施可以避免出现较高的通货膨胀。一般而言,在经济增长减缓以至停滞而通货膨胀压力又很大,或者经济结构失调与严重通货膨胀并存的情况下,这种政策搭配模式能够更好地发挥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各自的优势,有效实现宏观经济调节的政
16、策目标。不过,如果长期使用这种政策组合,则容易导致财政赤字激增,积累大量国家债务。,(2)紧财政松货币。这一搭配模式的特点是,在采取减支增税等财政政策措施的同时,采用旨在扩大货币供应量或降低利率等货币政策措施。当经济基本稳定,政府开支庞大,促使经济较快增长成为经济运行的主要目标时,宜采用这种组合。“紧”财政政策可以减少政府开支,抑制需求过旺。“松”货币可以保持经济的适度增长。这种政策搭配模式比较适用于财政赤字较大与总需求不足并存的情况,同样可以产生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优势互补的调控效果。3、“双稳健”模式强调两大政策工具的“稳健”取向。在财政政策措施方面,主要致力于保持财政收支的基本平衡或增量平
17、衡;在货币政策措施方面,则力图保证货币供应量或利率的稳定。这种“双稳健”的政策搭配模式主要适用于社会总供求基本均衡、经济运行比较平衡而经济结构调整成为主要任务的情况。此外,还有中性与紧缩、扩张之间的搭配。,五、改革开放后财政政策实践,中国改革开放采取渐进式改革,与俄罗斯、东欧国家的“休克疗法”不同。到目前为止,中国渐进式转轨历程可划分为四个阶段:起点阶段(农村改革阶段);扩展阶段(城市改革阶段);明确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阶段;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阶段。(一)改革开放初期19781992年,以放权让利为特征的改革探索阶段。中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是从财政放权让利开始的,并把财政体制改革作为整个经济体
18、制改革的突破口。这一时期的财政改革,主要有六个方面:一是实行利改税改革;二是改革财政体制,扩大地方财权;三是改革企业财务体制,放宽企业自主权;四是对基本建设投资实行由拨款改为贷款的办法;五是改革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制度,实行预算包干;六是财政税收上采取优惠措施引进外资和国外先进技术,贯彻对外开放政策。14年间,GDP和城乡居民收入翻了一番还多。,(二)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后的时期1993年至1996年。从1992年开始出现新一轮经济增长,在取得巨大的社会经济成就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开始出现经济过热的苗头。投资需求与消费需求双膨胀,加剧了商品供给的短缺状况,造成19931994年全国商品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宏观经济政策 财政政策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4950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