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电技术总结.ppt
《高电技术总结.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电技术总结.ppt(17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高电压技术,第3章 电介质的电气性能,电介质的电气性能,电介质电气性能的划分,极化特性:介电常数损耗特性:介损tg电气传导特性:载流子移动、高场强下的电气传导机理等,电导G 或电阻 R电气击穿特性:包括击穿机理、劣化、电压-时间特性曲线(Vt)等,击穿电压UC 或击穿场强EC,电介质的极化及介电常数,电介质物质结构的基本形式极化(polarization)与电介质(dielectrics)电介质极化的基本类型电介质的介电常数讨论极化的意义,电介质的结构,电介质的分类(根据化学结构):分子及各聚集态(气、液、固态)的性质和它的键的形式密切有关,离子键:强极性键,离子结构电介质 玻璃、陶瓷共价键:
2、非极性共价键(电负性相同),非极性分子,非极性电介质 聚四氟乙烯、氮气 极性共价键(电负性不同),极性分子,极性电介质 环氧树脂、三氯联苯弱极性电介质 聚苯乙烯,电介质极化基本类型,电介质的极化有五种基本形式,电子位移极化离子位移极化转向极化空间电荷极化 夹层介质界面极化(归到空间电荷极化),建立时间:极短,10-1410-15s;弹性极化、无损;影响因素:电场强度(有关);电源频 率(无关);温度(无关),电子位移极化,建立时间:极短,10-1210-13 s;弹性极化、无损(极微量无损);影响因素:电场强度(有关);电源频率(无关);温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加),离子位移极化,转向极化(偶极弛
3、豫极化),需时较长,10-610-2 s;非弹性极化、有损;影响因素:电场强度(有关);电源频率(有关);温度(温度较高时降低,低温段随温度增加),带电质点移动;不均匀夹层介质中;需时很长;非弹性极化、有损;影响因素:场强(有关);电源频率(低频下存在);温度(有关);介质的等值电容增大。,夹层介质界面极化(空间电荷极化),气体分子间的距离很大,密度很小,气体的极化率很小,一切气体的相对介电常数都接近1气体的介电常数随温度的升高略有减小,随压力的增大略有增加,但变化很小,气体电介质的介电常数,电介质的介电常数,非极性和弱极性电介质 如石油、苯、四氯化碳、硅油等,r 数值不大,在1.82.5范围
4、内 r 和温度的关系相似单位体积中的分子数与温度的关系(密度与温度),液体电介质的介电常数,极性电介质 如蓖麻油、氯化联苯等,r数值在26范围内。还能用作绝缘介质,强极性电介质 如酒精、水等,r10,其电导也很大,不能用做绝缘材料。用作电容器浸渍剂时,可使电容器的比电容增大,但通常损耗都较大,电场的频率对极性液体电介质介电常数r的影响很大!,非极性和弱极性固体电介质 如聚乙烯、聚丙烯、聚四氟乙烯、聚苯乙烯、石蜡、石棉、无机玻璃等 电介质只有电子式极化和离子式极化,r 在2.02.7范围 r与温度的关系相似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与温度的关系(密度与温度),固体电介质的介电常数,极性固体电介质 树脂、
5、纤维、橡胶、虫胶、有机玻璃、聚氯乙烯和涤纶等 r 较大,一般为36,r和T及f 的关系和极性液体的相似离子性电介质 如陶瓷,云母等,相对介电常数r 一般在58左右,介电常数直接关系到多层介质的合理配合,电介质的电导特性,电介质中的传导电流电介质中的电导特性电介质传导电流的测量电介质的电导讨论电介质电导的意义,电介质中的(传导)电流,导线中的(传导)电流的组成 电介质中的电流含漏导电流和位移电流两个分量漏导电流:由介质中自由的或联系弱的带电质点在电场作用下运动造成的,又称泄漏电流位移电流:由电介质极化造成的电流,ic:快速极化造成的充电电流ia:空间电荷极化等缓慢极化形成的,又称吸收电流ig:趋
6、向稳定值的漏导电流,又称泄漏电流,介质中的电流与时间的关系,介质的体积电导和表面电导,气体中无吸收电流,气体电介质的电导,气体离子的浓度约为5001000对/cm3,气体电介质中的电流密度场强(三个区域),液体中极化发展快,吸收电流衰减快电导构成:离子电导、电泳电导 离子电导:由液体本身的分子和杂质的分子解离为离子 电泳电导:液体中的胶体质点(如变压器油中悬浮的小水滴)吸附电荷后,形成带电质点构成,液体电介质的电导,非极性电介质电导率:10-18/cm弱极性电介质电导率:10-15/cm极性电介质的电导率:10-1010-12/cm 如水、乙醇等实际上已是离子性导电液,由于损耗太大,不能用作绝
7、缘材料,变压器油在温度为80o时的相对介电常数、电导率,极纯净液体电介质中,离子性电导与电场强度的关系(分成三个区域),工程用纯净液体电介质中,离子性电导与电场强度的关系(分成两个区域),离子性电导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中性分子电介质的电导主要是杂质离子引起的,高温时,中性分子可能发生分解产生自由离子,形成电导 纯净介质的电导率可达10-1710-19/cm极性电介质,因本身能解离,此外还有杂质离子共同决定电导,故电导较大,较大的可达10-1510-16/cm,固体电介质的电导,离子式电介质的电导主要是由离子脱离晶格而移动,电导的大小和离子本身的性质有关,也与杂质离子有关固体电介质的电导与材料的
8、宏观结构有关,如纤维性材料或多孔性材料因易吸水,一般电阻率较小固体介质中电流的吸收现象比较明显,固体电介质的电压电流特性,与液体、气体不同,固体中的电压电流特性没有饱和状态(欧姆段,非线性段、快速增加段(击穿),主要由表面吸附的水分和污物引起,干燥清洁的固体介质的表面电导很小;介质吸附水分的能力与自身结构有关,所以介质表面电导也是介质本身固有的性质,固体介质的表面电导,绝缘预防性试验的理论依据,预防性试验时,利用绝缘电阻、泄漏电流及吸收比判断设备的绝缘状况直流电压下分层绝缘时,各层电压分布与电阻成正比,选择合适的电阻率,实现各层之间的合理分压注意环境湿度对固体介质表面电阻的影响,注意亲水性材料
9、的表面防水处理,讨论电导的意义,电介质能量损耗及介质损失角正切,介质损耗和介质损失角正切 工程介质的介质损耗讨论介质损耗的意义,介质损失角正切,介质的能量损耗:电导引起的损耗 周期性极化引起的损耗 直流 电导损耗R、G 交流 电导和极化损耗介质损耗 介质损耗定义 介质在交流电压下的有功功率损耗,Ig:真空极化和无损极化引起的电流,纯电容性的,CgIp:有损极化引起的电流,有功和无功分量,Rp、CpIlk:漏导引起的电流,纯电阻性,Rlk,电介质的等效电路,电介质中的电流和电压矢量,介质损失角正切值tg,如同r一样,取决于材料的特性,而与材料尺寸无关,可以方便地表示介质的品质,工程电介质的介质损
10、耗,当电场强度小于使气体分子电离所需的值时,气体介质中的损耗极小(tg 10-8),工程中可以略去不计。所以常用气体(如空气,N2;C02,SF6等)作为标准电容器的介质当外施电压U超过起始放电电压U0时,将发生局部放电,损耗急剧增加,气体电介质中的损耗,在固体介质中含有气泡时,气泡在高电压下会发生电离,并使固体介质逐渐劣化,常用浸油、充胶等措施来消除固体介质中的气泡对于固体介质与金属电极接触处的空气隙,则经常用适中的方法,使气隙内场强为零 如35kV瓷套内壁上涂半导体釉,通过弹性铜片与导电杆相连 高压电机定子线圈槽内绝缘外包半导体层后,再嵌入槽内等,液体电介质中的损耗,中性液体固体电介质中的
11、损耗主要由漏导决定,介质损耗与温度、电场强度等因素的关系决定于电导与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中性液体或中性固体电介质的tg与温度的关系示意图,中性液体或中性固体电介质的tg与电场的关系示意图,固体电介质中的损耗,中性电介质,如石蜡、聚苯乙烯等,其损耗主要由电导引起,通常很小,在高频下也可使用 极性电介质,纤维材料(纸、纤维板等)和含有极性基的有机,材料(聚氯乙烯、有机玻璃、酚醛树脂、硬橡胶等),tg 值较大,高频下更为严重。与温度、频率的关系与极性液体相似,离子式结构介质,其tg 与结构特性有关,讨论介质损耗的意义,设计绝缘结构时,应注意到绝缘材料的tg 值。若tg 过大会引起严重发热,使材料劣化
12、,甚至可能导致热击穿对冲击测量的连接电缆,其tg 必须要小,否则冲击电压波在其中传播时将发生畸变,影响测量精度,在绝缘试验中,tg 的测量是一项基本测试项目。当绝缘受潮劣化或含有杂质时,tg 将显著增加;绝缘内部是否存在局部放电,可通过测tg U 的关系曲线加以判断。,(1)受潮(2)穿透性导电通道(5)绝缘油脏污、劣化等(3)?绝缘内含气泡的电离,绝缘分层、脱壳(4)?绝缘老化劣化,绕组上附积油泥,tg 可以以判断,(6)如果(?!)所加试验电压足以使绝缘中的气隙电离或产生局部放电等情况时,tg的值将随试验电压的升高而迅速增大;通过测tg U 的关系曲线加以判断。,第1章 气体放电的物理过程
13、,主要内容,气体中带电质点的产生和消失气体放电机理电晕放电不均匀电场中气体击穿的发展过程雷电放电,若干名词术语,激励,电离,电子平均自由行程,复合,电子崩,气体中带电质点的产生和消失,气体中带电质点的产生(一)气体分子本身的电离,可由下列因素引起:(1)电子或正离子与气体分子的碰撞电离(2)各种光辐射(光电离)(3)高温下气体中的热能(热电离)(4)负离子的形成,(二)气体中的固体或液体(金属)的表面电离,碰撞电离(撞击电离),光电离,热电离实质上是热状态下碰撞电离和光电离的综合。例如:发生电弧放电时,气体温度可达数千度,气体分子动能就足以导致发生明显的碰撞电离,高温下高能热辐射光子也能造成气
14、体的电离,热电离,金属(阴极)的表面电离,金属表面电离所需能量获得的方式(4种),正离子碰撞阴极(二次发射),光电效应,强场放射(冷放射),热电子发射,带电质点的扩散,带电质点的复合,气体放电机理,气体放电的主要形式 非自持放电和自持放电 汤森德气体放电理论 流注放电理论,由非自持放电转入自持放电的电场强称为临界场强(Ecr),相应的电压称为临界电压(Ucr),非自持放电和自持放电,如电场比较均匀,则间隙将被击穿,此后根据气压、外回路阻抗等条件形成辉光放电、火花放电或电弧放电,而间隙的击穿电压Ub也就是形成自持放电的临界电压Ucr,如电场极不均匀,则当放电由非自持转入自持时,在大曲率电极表面电
15、场集中的区域发生电晕放电,这时临界电压是间隙的电晕起始电压,而击穿电压可能比起始电压高很多,气体放电的主要形式,根据气体压力、电源功率、电极形状等因素的不同,击穿后气体放电可具有多种不同形式。利用放电管可以观察放电现象的变化,辉光放电火花放电电弧放电电晕放电刷状放电,辉光放电,当气体压力不大,电源功率很小(放电回路中串入很大阻抗)时,外施电压增到一定值后,回路中电流突增至明显数值,管内阴极和阳极间整个空间忽然出现发光现象 特点是放电电流密度较小,放电区域通常占据了整个电极间的空间。霓虹管中的放电就是辉光放电的例子,管中所充气体不同,发光颜色也不同,火花放电,在较高气压(例如大气压力)下,击穿后
16、总是形成收细的发光放电通道,而不再扩散于间隙中的整个空间。当外回路中阻抗很大,限制了放电电流时,电极间出现贯通两极的断续的明亮细火花,火花放电的特征是具有收细的通道形式,并且放电过程不稳定,电弧放电,减小外回路中的阻抗,则电流增大,电流增大到一定值后,放电通道收细,且越来越明亮,管端电压则更加降低,说明通道的电导越来越大电弧通道和电极的温度都很高,电流密度极大,电路具有短路的特征,电晕放电,电极曲率半径很小或电极间距离很远(电场极不均匀),当电压升高到一定值后,首先在紧贴电极电场最强处出现发光层,回路中出现用一般仪表即可察觉的电流。随着电压升高,发光层扩大,放电电流也逐渐增大发生电晕放电时,气
17、体间隙的大部分尚未丧失绝缘性能,放电电流很小,间隙仍能耐受电压的作用,刷状放电,电极间距较大、电场极不均匀情况下,如电压继续升高,从电晕电极伸展出许多较明亮的细线状光束,称为刷状放电 电压再升高,根据电源功率而转入火花放电或电弧放电,最后整个间隙被击穿电场稍不均匀,则可能不出现刷状放电,而由电晕放电直接转入击穿,气体放电理论,汤森德(Townsend)放电理论流注(Streamer)放电理论,这两种理论互相补充,可以说明广阔的 S 范围内气体放电的现象,:气体的相对密度,以标准大 气条件下的大气密度为基准S:气隙距离,汤森德气体放电理论,20世纪初,汤森德根据大量的试验研究结果,提出了较均匀电
18、场且 S 较小时气体放电理论,汤森德气体放电理论,理论认为,电子的碰撞电离和正离子撞击阴极造成的表面电离起主要作用提出气隙放电电流和击穿电压的计算公式,过程(电子崩的形成)过程自持放电条件 过程和 过程同时作用产生的电流击穿电压、帕邢定律汤森德放电理论的适用范围,过程(电子崩的形成),过程,自持放电条件,击穿电压Ub,均匀电场中气体的击穿电压Ub 是气体相对密度和电极间距离的乘积S的函数,温度不变时,均匀电场中气体的击穿电压Ub是气体压力和电极间距离的乘积pS的函数,帕邢(Paschen)定律,击穿电压与S的规律在汤逊碰撞电离学说提出之前,帕邢已从实验中总结出来了,汤逊理论从理论上解释了试验结
19、果,击穿电压、帕邢定律,大量的试验证明,在S较小的情况下,气体的击穿电压与S具有有稳定的关系,计算值与实验值较吻合 试验证明,在S较小的情况下,击穿电压受(阴极材料)的影响,汤森德放电理论的适用范围,汤逊气体放电模型只适用于 S较小的情况当 S过小或过大时,放电机理会出现变化 例如 S极小时(气压极低时),电子的自由程远大于间隙距离,碰撞电离不可能发生,按汤逊理论击穿电压应无限大。事实上场致发射在真空中起作用 例如 电力工程上经常接触到的是气压较高的情况(从一个大气压到数十个大气压),间隙距离通常也很大,气体击穿的很多实验现象和电压值都无法在汤森德理论中得到解释,流注放电理论,对象:工程上感兴
20、趣的压力较高的气体击穿,如大气压力下空气的击穿特点:认为电子碰撞电离及空间光电离是维持自持放电的主要因素,并强调了空间电荷畸变电场的作用 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主要在电离室中进行的)说明放电发展的机理,电子崩阶段 空间电荷畸变外电场,流注阶段 电离形成二次电子崩,,(准)等离子体,自持放电条件,流注理论对 S较大时放电现象的解释,正流注的形成,正流注向阴极推进,流注发展到阴极,间隙被导电良好的火花通道(热电离)所贯通,间隙的击穿完成,这个电压就是击穿电压。,(外加电压等于击穿电压时!),负流注的形成(外加电压高于击穿电压),电压较低时,电子崩需经过整个间隙才形成流注,电压较高时,电子崩不需经过整
21、个间隙,其头部电离程度已足以形成流注主电子崩头部的电离很强烈,光子射到主崩前方,在前方产生新的电子崩,主崩头部的电子和二次崩尾的正离子形成混合通道,形成向阳极推进的流注,称为负流注间隙中的正、负流注可以同时向两极发展。,在较高电压下,正流注的发展可能出现分支均匀电场中形成流注的机制:初始电子崩头部的电荷必须积累到一定的程度,使电场畸变并加强到一定程度,已造成足够的空间光电离,试验测量结果,电子崩是沿着电力线直线发展,流注会出现曲折的分支电子崩可以同时有多个互不影响地向前发展当某个流注由于偶然的原因向前发展得更快时,其周围的流注会受到抑制汤森德放电是弥散的一片,流注放电有明亮的细通道,自持放电条
22、件,一旦形成流注,放电就进入了新的阶段,放电可以由本身产生的空间光电离而自行维持,即转入自持放电了如果电场均匀,间隙就将被击穿。所以流注形成的条件就是自持放电条件,在均匀电场中也就是导致击穿的条件,放电外形:S较大时,放电具有通道形式,流注中电荷密度很大,电导很大,其中电场强度较小。因此流注出现后,对周围空间内的电场有屏蔽作用,并且随着其向前发展而更为增强当某个流注由于偶然原因发展更快时,将抑制其它流注的形成和发展,并且随着流注向前推进而越来越强烈,二次电子崩在空间的形成和发展带有统计性,所以火花通道常是曲折的,并带有分枝电子崩则不然,由于其中电荷密度较小,故电场强度还很大,因而不致影响到邻近
23、空间内的电场,所以不会影响其它电子崩的发展,这可以说明,汤逊放电呈连续的一片,流注理论对 S很大时放电现象的解释,放电时间,光子以光速传播,所以流注发展速度极快,这就可以说明 S很大时放电时间特别短的现象,阴极材料的影响,根据流注理论,维持放电自持的是空间光电离,而不是阴极表面的电离过程,这可说明为何很大S下击穿电压和阴极材料基本无关了,流注理论现存的问题,只有放电的定性描述,没有定量描述缺少数学模型太依赖于实验,电晕放电,发生电晕放电现象的条件电晕放电效应对工程实践的重要意义,电场比较均匀的情况 放电达到自持时,在整个间隙中都巳达到相当数值。这时和均匀电场中情况类似,发生电晕放电现象的条件,
24、电场不均匀程度增加但仍比较均匀的情况 大曲率电极附近 达到足够数值,间隙中很大一部分区域 也都已达相当数值,流注一经产生,随即发展至贯通整个间隙,导致间隙完全击穿,电场极不均匀的情况 大曲率电极附近很小范围内 已达相当数值时,间隙中大部分区域值 都仍然很小,放电达到自持放电后,间隙没有击穿 电场越不均匀,击穿电压和电晕起始电压间的差别也越大。,局部强场区的放电过程造成-自持放电,电晕放电的效应,对工程实践有重要意义 不利影响:能量损失;放电脉冲 引起的高频电磁波干扰;化学反应引起的腐蚀作用等 有利方面:电晕可削弱输电线上雷电冲击电压波的幅值及陡度;利用电晕放电改善电场分布,提高击穿电压;利用电
25、晕放电除尘等,直流输、交流输电线上的电晕,皮克公式,不均匀电场中气体击穿的发展过程,极不均匀电场中的放电过程(短间隙),非自持放电阶段,极性效应,棒板间隙中棒为正极性时电晕起始电压比负极性时略高,流注发展阶段,极性效应,棒板间隙中棒为负极性时击穿电压比正极性时高,放电进一步发展,外电压较低时,流注通道深入间隙一段距离后,就停止不前了,形成电晕放电或刷状放电外电压足够高时,流注通道将一直达到另一电极,从而导致间隙完全击穿,极不均匀电场中的放电过程(长间隙),先导放电,先导通道-热电离,流注通道发展到足够的长度后,将有较多的电子循通道流向电极,通过通道根部的电子最多,于是流注根部温度升高,出现了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技术 总结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4940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