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整理课.ppt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整理课.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整理课.ppt(10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23/11/6,1,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整理课,2023/11/6,2,理解常抒感情,1表达恋恋不舍,依依惜别的感情或相思之情。叙写朋友间深挚情意,主要通过典型的场景语言,声音、动作、或想象来传达离情别意。如王维诗送元二使安西、送沈子福之江东、李白诗送友人、白居易诗南浦别等。2诗作内容以叮咛、称颂、劝慰勉励友人为主,兼抒别情。如王勃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高适诗別董大及李白诗赠汪伦等。3借送别言志诗。这一类送别诗,以送别为题,但实际目的是借送别表达自己的志向或怀抱。如李白诗梦游天姆吟留别、陆龟蒙诗别离、王昌龄诗芙蓉楼送辛渐等。4借送别表达思古之情。如骆宾王诗于易水送人一绝。5以送别为名,实为写
2、景或抒发其他情感。如李白诗渡荆门送别,杨万里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等。,2023/11/6,3,送别诗常见方法和技巧有:,1融情于景:诗人常借言情的客观物象,来抒写诗人的离情别绪。如韦应物的赋得暮雨送李曹着力描写渲染烟雨、暮色、重帆、迟鸟、海门、浦树,交织在一起,形成离别时浓重的阴沉压抑的氛围,抒写惜别哀伤之情。,2023/11/6,4,2烘托:不直接写人的离情心绪,而是通过写眼中物有伤离之意来烘托,这样写更能深化主题而富于魅力。如杜牧的赠别二首(其二)“蜡炬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那彻夜流溢的烛泪,都在为男女主人公离别而伤心,从侧面烘托出诗人不忍分离的笃挚感情。,2023/11/6,5,
3、3以乐景衬哀情:送别环境千差万别,有凄风苦雨中的送别,也有良辰美景中的离别。景色越美,越显出欢聚的可恋和离别的难堪,美好景色反倒成为添愁增恨的因素了。如许浑谢亭送别“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欧阳修的玉楼春“洛阳正值芳菲节,秾艳清香相间发。”,2023/11/6,6,4想象(虚拟):送别诗常想像分别后朋友行旅中的孤寂和在这种孤寂环境中的愁苦心情。目的是展示了自己对朋友的留恋和关切。如王昌龄的送魏二“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想象分别后友人月下船泊潇湘,“愁听清猿”,甚至在梦里也因旅夜孤独而不得安寝的幻想,借以加倍地表现离别的惆怅和对友人深切的关怀。,2023/11/6,7,5比
4、喻:用比喻的手法来抒写心情,是送别诗常见的艺术手段之一,如严维的丹阳送韦参军“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用“水悠悠”比喻离别的惆怅和友情的悠长。刘过的柳梢青送卢梅坡用“云边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来表现离别之苦,用“尘随马去,月遂舟行”的比喻来表现思念之切。,2023/11/6,8,怀古咏史诗,知识拓展:,凭吊历史遗迹,凭吊历史人物,凭吊历史事件,借古讽今,忧国忧民的深沉,抒发昔盛今衰,古今变化的感慨!,借古人的遭遇(境况)来类比(对比)自己的遭遇,抒写怀才不遇之叹。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伤,对现实不重用人才进行批评。赞扬古人建功立业的事迹,表达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2023/11/
5、6,9,羁旅诗抒发的情感大致有四类:,叙写羁旅之苦,抒发内心的孤独、凄凉及思乡之情。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热爱与思念。抒发独居它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抒发厌恶战争、思念家乡亲人之情。,2023/11/6,10,边塞诗表现的思想感情分类,边塞诗可分为三类。一类是颂战,如卢纶的塞下曲。一类是反战,如杜甫的兵车行、柳中庸的征人怨。一类是反映战况或戌边生存状态。1)描绘边塞雄奇壮丽的独特景观。2)描写艰苦激烈的戍边生活。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3)对家乡亲人的思念。4)愿意戍守边关、渴望建功立业,不惜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5)厌恶连年战事,批评边将无能,反对统治者
6、的穷兵黩武。,2023/11/6,11,三、咏物诗答题思路,寄托的情感,表现手法,写了什么物,有什么特点,2023/11/6,12,山水田园诗思想感情,1.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2.表达对官场仕途的厌倦,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愤怒 3.表达对归隐生活、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的喜爱、向往4.出世与入世矛盾心理的折射5.对生活、人生哲理的感悟,禅意的寄托,2023/11/6,13,表现手法,2023/11/6,14,修辞手法 描写手法 抒情手法,表现手法(艺术手法),2023/11/6,15,一、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托物言志、借古讽(喻)今。,2023/1
7、1/6,16,三、描写手法(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反衬又有:动和静即动与静的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乐与悲的结合以乐景衬哀情。(2)联想与想象,以叫虚实结合。(3)对比(4)白描:白描原是国画的一种画法,指纯用线条勾画,不加色彩渲染,不加烘托而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的一种描写手法。(5)细节描写(6)欲扬先抑。(7)象征(8)侧面描写:通过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使对象更鲜明、突出。(9)视觉、听觉、触觉等相结合,2023/11/6,17,一、抒情手法类1基础知识直抒胸臆:淋漓尽致地表达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触景生情以景结情:以景作结,使得诗歌意犹未尽,形象含蓄,耐人寻味。托物
8、言志:是指诗人运用象征或起兴等手法,通过描摹客观上事物的某一个方面的特征来表达作者情感或揭示作品的主旨。借古讽今;告诫世人或统治者的历史教训,寄托的理想和情怀;,2023/11/6,18,表达这些手法作用的术语: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简意丰、言近旨远、含蓄蕴藉等;,2023/11/6,19,3答题步骤先确定诗是直接抒情还是间接抒情;若是间抒,则再确定具体又是哪一种;后结合诗句简要解说所写内容和所抒感情;最后点明这种抒情方式的作用,要用到术语,如含蓄蕴藉、淋漓尽致等。,2023/11/6,20,二、描写手法类1基础知识衬托:(正衬)突出了;(反衬)用反衬出,更突出了
9、;虚实结合:虚实相生,收到相得益彰的效果;对比:更鲜明、更突出;白描:不加渲染烘托,清晰鲜明,寥寥数语就勾勒出;细节描写:细腻生动地写出了表达了;象征:可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可使复杂深刻的事理浅显化,以引起人们的联想,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艺术效果;,2023/11/6,21,3答题步骤先找准描写的特色(细节描写、白描、正面与侧面描写;景物描写的特色还须考虑动静、虚实、上下、远近、高低等顺序);后对相关诗句简要解说;再作用分析,2023/11/6,22,4答题范式本诗在描写上成功地运用了描写,写出了(诗句解说),烘托了诗人的感情。本诗在景物描写上的特色是,这样的描写使景物(答作用,如动静结
10、合,虚实相生),同时渲染了的气氛,表达出诗人的感情。【公式】具体手法作用术语诗句内容表达情感,2023/11/6,23,三、修辞手法类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2.比拟: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不仅能使读者对所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而且能使读者产生强烈的感情,从而引起共鸣。3.借代: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事物,而借用与它有密切关系的事物来代替。作用:使语句拥有形象突出、特点鲜明、文笔精炼、具体生动的效果。4.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5.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给人以音韵美、节奏美、对称美。,2023/11/6,24,6
11、.排比:给人以气势畅达、节奏鲜明、情感炽热之感。7.反复:增强语言的感情色彩和感染力,增强语言的节奏感。8.设问: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加深理解。9.反问:加重语气,加强语势,激发感情,加深印象。10.用典:加深诗词的意境,含义丰富促使人联想,委婉含蓄;11.双关:意在言外,语意丰厚,余味深长,含蓄委婉,耐人寻味;,2023/11/6,25,3答题步骤先答出具体运用的某修辞手法,再答该修辞的作用术语+诗句内容,最后点出运用该修辞所表达的诗人的情感。,2023/11/6,26,4答题范式本诗(或第X句或第X联)运用了的修辞手法,(该修辞的作用术语)地写出了(诗句解说),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12、【公式】具体手法作用术语诗句内容表达情感,2023/11/6,27,诗歌鉴赏艺术形象,2023/11/6,28,人物形象,【提问形式】1分析诗歌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主人公(诗人)形象?2诗中人物形象的特点是怎样的?3这首诗中,诗人是一个怎样的形象?4试分析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请结合词句简要回答。,2023/11/6,29,【答题步骤】第一步:要在文段的开头或结尾点出诗人的形象特点,即用一句话“盖帽”。(这一步也可能放在最后作为总括。)第二步:结合全诗中的文句进行分析,注意要围绕“诗人形象”这个中心来写,如果诗歌运用到了一些艺术手法,也可以概括所使用的描写手法。第三步:概括出形象的社会意义或蕴涵的作
13、者情感。(这一步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有些人物形象的分析是不需要这一步的),2023/11/6,30,【答案构成】分析形象总括具体分析情感,2023/11/6,31,景物形象,【答题步骤】第一步:描写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第二步: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第三步:联系诗人的生平,分析景物所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情感。,2023/11/6,32,【答案构成】描图景(描绘诗词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点氛围(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析感情(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2023/11/6,33,意境分析三注意:,一注意:描绘图景将诗句与想象结合。描绘诗中图景,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于
14、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二注意:概括意境特点应多角度。概括意境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这两个词最好能从不同的角度概括,角度有色彩、动静、视野、荣衰、明暗、气势等。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淡静美、清丽隽永、感伤哀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绪基调。三注意:分析情感要具体。诗歌情感分析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2023/11/6,34,事物形象,【提问方式】1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事物形象?2请结合诗歌分析这首诗中事物形象有何特征。3诗人塑造事物形象的意义是什么?,2023/11
15、/6,35,【答题步骤】第一步:总结概括出诗中描绘歌咏的主要物象。第二步:结合诗句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形态、色泽、特征)和环境特点。着重挖掘物象的内在品格,抓住物与志的“契合点”。如下面“示例”中野菊的“在野”“幽色”“妙香”,就和诗人内心的高洁是契合的。第三步:塑造此形象的意义(运用象征或托物言志的手法,体现作者的某种节操或情感,表达作者的某种向往或追求)。(此步骤视具体情况而定),2023/11/6,36,【答案构成】诗中塑造了形象,(联系诗句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抒写了之情(概括形象的意义)。,2023/11/6,37,文言实词,3、通假字,4、偏义复词,1、古今异义,5、词类活用,【知
16、识网络】,2、一词多义,2023/11/6,38,1.词义扩大2.词义缩小3.词义转移4.词义弱化5.词义强化6.感情色彩变化,种类,2023/11/6,39,文言实词,3、词类活用,4、一词多义,1、通假字,5、偏义复词,【文言实词知识网络】,2、古今异义,2023/11/6,40,2023/11/6,41,一、字形分析法(形声、会意),二、通假推断法(同音、近音),三、对位推断法(相反、相近),四、知识联想法(成语、教材),五、借助语境法(上下文)六、语法分析法(词性),实词推断方法,2023/11/6,42,2023/11/6,43,文言文客观题答题技巧,2023/11/6,44,实词理
17、解题1.对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分析字形,辨析字义。从字音相同,字形相近推断通假字。用对位推断法,解释前后词。运用成语比较推导词义。还原到原文,前后照应,保持一致。利用对原文叙述和分析题,帮助解题。,2023/11/6,45,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古今同形的双音节词,古义尽可能分开理解。要具体形象。四个选项比较权衡,增强准确性。,2023/11/6,46,虚词理解题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把两个文言虚词分别带入语境,比较是否能翻译成一个词。回忆这个文言虚词在课本中意思,在比较文段中的虚词。借助语句的结构,比较两
18、句中虚词所作的成分是否相同。,2023/11/6,47,人物性格题4.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xxx的一组是()看清题干要求,一字一词的琢磨运用排除法,从陈述对象和性格特征两个角度,逐一排除不符题干的选项。反向验证所选答案是否正确。,2023/11/6,48,内容理解题5.下列对原文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照出文段中与选项解释相对应的语句,一一对应,比较异同。重点比较人物与事件的是否相符。,2023/11/6,49,文化常识题6.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识记常见文化常识。反复比较各选项,缩小范围,以此推断解说错误的一项。掌握设误方式,例如扩大范围、张冠李戴、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语文 一轮 复习 知识 整理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4933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