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第四章3节-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讲课用.ppt
《高一地理第四章3节-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讲课用.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地理第四章3节-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讲课用.ppt(7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一、自然资源概述,二、自然资源及其利用以煤炭为例,三、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四、能源和能源问题,五、整合世界地理自然资源,2、自然资源的属性特征,有限性、整体性、地域性、多用性和社会性,1、自然资源的概念自然资源是指存在于自然界,在一定的时间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物质与能量的总称。,一、自然资源概述,3、自然资源的分类,3、自然资源的分类,(2)自我再生的性质,非可再生资源,可再生资源,可再生,非可再生,矿产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整体性,地域性,三个材料分别反映了自然资源的哪些属性?,占全球淡水资源总量的68%为冰川水,而且主要分布在南极和格陵兰
2、岛,目前还不能加以利用。人类目前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只有河水、淡水湖泊和浅层地下水,仅占全球淡水总量的0.3%,有限性,有限性 整体性 地域性 多用性 社会性,1.森林资源是一种重要的物质资源;同时又是一种重要的环境资源,这说明了自然资源具有()属性。,2.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时要节约、综合利用、充分挖掘资源的生产潜力,扩大资源利用率和利用范围是考虑自然资源的()属性。,多用性,有限性,有限性 整体性 地域性 多用性 社会性,3.我们在开发资源的时候要按其规律,在不同地区开发不同的资源是依据资源的()。,地域性,整体性,4.在自然资源的开发中,人们必须考虑到它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是依据资源
3、的()。,二、自然资源及其利用,不同历史阶段起主要作用的自然资源要从影响人类生产方式的角度来区分,起主要作用的自然资源在相应的人类历史阶段应当为人类获取资源规模较大、比重较大的自然资源。,能源结构的转变,60,40,20,1900,1890,1880,1870,1860,1850,100,80,0,木柴,(年),(),煤,二、自然资源及其利用以煤炭为例,世界能源消费构成图,二、自然资源及其利用以煤炭为例,世界能源结构的变化,十九世纪后半叶,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1973年第一次能源危机,煤炭大量取代木材,第一次工业革命,石油天然气代替了部分煤炭,出现严重煤烟型大气污染,形成以石油天然
4、气和煤等石化燃料为主的能源结构,大量排放温室气体及其对气候的影响,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进入二十一世纪,提高能效实现清洁使用能源,京都议订书的签订,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满足能源需求保护地球环境,世界能源结构的变化,练习:,读下图回答问题。,农业社会阶段,工业社会阶段,后工业社会阶段,自然资源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强,较强,一般,作用程度,三、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三、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三、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农业社会阶段,三、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共同特征:在暖温带和亚热带相对湿润的地区,尤其是河流冲积平原和三角洲地区。,成为古文明发源地的原因:平坦的地形,温暖的气候,
5、丰沛的水源,肥沃的土壤,是农业社会时期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条件。,2.工业社会阶段,工业化的初期和中期阶段,矿产资源对资源性产业和工业布局有着决定性的影响。,石油工业城市,大庆,克拉玛依,东营,钢铁工业城市,鞍山,本溪,攀枝花,有色金属工业城市,金昌(镍),铜陵(铜),个旧(锡),随着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自然资源在地区发展中的作用相对下降,而各种后天性资源(如人工合成原料、智力资源、信息网络等)的地位则迅速上升。而后天性资源的运输成本较低,产业布局对资源的依赖性逐渐减小。,3.后工业化阶段,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举 例(重点),(一)气候资源与人类活动,1、气候与农业,(2)挖掘农业气候资源潜
6、力,间作、套种方式塑料大棚和温室措施生态农业立体农业,北方气温低,光照强,意义:挖掘农业气候资源潜力是当前提高农业生产能力的最主要途径。,主要方式:,思考:我国冬季北方塑料大棚比我国南方多的自然原因是什么?,2、气候与建筑,(1)日照与街道方位:,(2)太阳高度与楼房距离:,(3)风与城市规划:,居民区应布局在工业企业的上风向或当地最小风频的风向的下风向。(减轻居民区污染),城镇街道宜采取与子午线成3060夹角的方位建设。(保证日照),纬度越高,楼房间距要求越大。(为什么?),交通线路的设计与选择应尽量避开气象灾害,寻找适合交通的气象条件。,公路、铁路选址,注意暴雨、泥石流、大风、冻土、积雪的
7、深度等,(如青藏铁路的低温和冻土问题),桥涵孔径大小要考虑暴雨强度,机场宜选择低云雾少雷暴、风速小的地方,(离城市较远、地势较高),3、气候资源与交通,4、气候资源与旅游,吉林的雾凇、哈尔滨的冰雕艺术,读沿“第二亚欧大陆桥”中国段的年降水量和年太阳辐射量分布图,回答下列两题。,(1)甲地年太阳辐射总量比乙地多的原因主要是:,A.甲地纬度低B.甲地距海近C.甲地气候干燥,降水少D.甲地缺少地面植被覆盖,C,(2)甲地的气候资源对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有:,复种指数高 小麦颗粒饱满瓜果甜度高 水稻种植面积广,B,A.B.C.D.,【解析】甲地大陆性气候特征明显,昼夜温差大,白天利于有机质积累,夜晚温度
8、低,呼吸作用弱,有机质分解较少。,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举 例(重点),(一)气候资源与人类活动(二)海洋资源与人类活动,1、海洋资源类型及其开发利用的意义,浮游生物繁盛提供鱼的饵料,饵料丰富,2、海洋生物资源与渔业生产,渔场的形成和分布,渔业资源集中地区:,形成原因:海水浅,阳光集中;入海河流带来丰富营养元素;冬季上泛的海水带来丰富营养元素;多寒暖流交汇和上升流。,世界主要大范围渔场与洋流的关系,著 名 渔 场:,东北大西洋渔场、北太平洋渔场、西北大西洋渔场、东南大西洋渔场、东南太平洋渔场,3、海洋矿产资源与油气开发,(1)海底矿产资源的分布,近岸带滨海砂矿(建筑材料和金属矿产);大陆架
9、浅海石油、天然气、煤、硫、磷;深海锰结核;海水运动蕴藏着巨大的能量。,海洋,陆地,A,C,B,图中区域 A是大陆架,B是大陆坡,C是海底。,可能分布有石油、天然气的是A,有锰结核的是C。,锰结核是由以锰为主的30多种元素构成的矿产,其分布最集中的地区是北太平洋。,(1)海底矿产资源的分布,(2)油气开发,(1)开发进程和发展过程:开始于20世纪初,现已成为崭新的近海石油工业部门,并促进了沿海新兴工业城市的发展(如英国北海沿岸的阿伯丁、美国墨西哥湾沿岸的休斯敦等),(2)生产过程:首先是海底油气资源的勘探(用地震波);其次是油气开采实施阶段(用海上钻井平台);再次是海洋油气运输(船舶运输、海底管
10、道运输)。,(2)油气开发,钻井平台:在海底油气勘探或开采中,用于海上作业的平台,它具有高出水面可避开波浪袭击的平台甲板,上有各种钻井器材和生活设施。有固定式与移动式两种。生产钻井一般为固定式,勘探钻井一般为移动式。,值得强调的是因海洋油气资源的开发生产具有“高投资、高技术难度、高风险”的特点,故需要采取国际合作和工程招标。,(3)用地震波方法来寻找海底油气矿藏,地震波有纵波、横波之分。,纵波波速较快,可通过固、气、液三态;,横波传播速度较慢,只能通过固态。,纵波、横波波速都随物质性质改变而变化。如上图,地壳中A、B处纵波、横波波速变化不大。C处变化很大,说明C处物质性质较A、B有很大差别,C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地理 第四 自然资源 人类 活动 讲课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4927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