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盆骨折的并发症.ppt
《骨盆骨折的并发症.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骨盆骨折的并发症.ppt(2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骨盆骨折及其并发症,骨盆骨折1.定义 骨盆骨折多为强大的外力所致。由于骨结构坚固以及盆内含有脏器、血管与神经等重要结构,因此骨盆骨折的发生率较低而病死率较高。人群中的骨盆骨折发生率大约为20/10万37/10万人,约占所有骨折的0.3%6%。未合并软组织或内脏器官损伤的骨盆骨折的病死率为10.8%,复杂的骨盆创伤病死率为31.1%。,骨盆骨折,2.病因:低能创伤所造成的骨盆骨折多为稳定性骨折,多发生于老年人跌倒及低速车祸。不稳定骨折多由高能外伤所致。如严重的交通事故或高处坠落等。,解剖图,骨盆解剖骨盆介于脊柱与双下肢之间,除承接脊柱所承受的应力及将其分散和传导至双下肢外,同时具有保护盆内脏器
2、、血管与神经等重要结构的功能。,骨盆解剖 骨盆是一个完整的闭合骨环,由骶、尾骨和两侧的髋骨组成,借助坚强有力的韧带将诸盆骨连结成为一个整体。髋骨包括髂骨、坐骨与耻骨,三块骨初为软骨连接,16岁左右形成骨性连接,三块骨融合处的外侧即髋臼,后者与股骨头构成髋关节。骶骨位于骨盆的后正中部,上三个骶椎两侧的耳状关节面和两侧髋骨的耳状关节面连接,构成骶髂关节。骶髂关节属真正的滑膜关节,但一般只能作上下的微动。,骨盆解剖 骶髂关节周围主要的韧带有骶髂前韧带、骶髂后韧带、骶髂间韧带及骶结节韧带等。两侧的耻骨体在骨盆前正中线连接,形成耻骨联合,关节面覆以透明软骨,其间的纤维软骨盘具有真正的连接作用。关节周围还
3、有前、后、上、下四条韧带以助耻骨体的连接。正常的耻骨联合间距为0.10.6cm,平均0.5cm。骨盆骨主要由血运丰富的骨松质构成,骨折后断端极易渗血,其出血量与骨折部位及严重程度成正相关。,解剖图,髂内动静脉及其分支,盆腔内还有和动脉伴行的静脉及异常丰富的静脉丛,后者的面积约为动脉的1015倍,且相互通连。由于盆腔内外有密布的血管,而动脉支及静脉丛又多围绕盆腔内壁,因此骨盆骨折时极易损伤邻近的血管引起大量出血,除形成盆腔血肿外,出血量大者还将沿腹膜后间隙向上扩展,形成巨大的腹膜后血肿,引起腹膜刺激症状及低血容量性休克。,综上所述,骨盆的血管及静脉丛丰富,内有重要的器官和血管,骨折常合并静脉丛和
4、动脉出血及盆腔内的脏器损伤并导致相应的病理变化。,临床表现 骨盆骨折除骨盆边缘撕脱性骨折与骶尾部骨折外,都有强大暴力外伤史,所以骨盆骨折常引起(1)严重骨盆骨折伴大出血时,常合并休克(2)局部肿胀、压痛、畸形、骨盆反常活动(3)可合并腹膜后血肿和腹内器官损伤,直肠损伤少见,骨盆骨折的诊断:1.患者有严重外伤史,尤其是骨盆受挤压的外伤史。2.疼痛广泛,活动下肢或坐位时加重。局部压痛、淤血,下肢旋转、短缩畸形,可见尿道口出血,会阴部肿胀。3.脐棘距可见增大(分离型骨折)或减小(压缩型骨折);髂后上棘可有增高(压缩型骨折)、降低(分离型骨折)、上移(垂直型骨折)4.骨盆分离挤压试验为阳性,但禁用于检
5、查严重骨折患者。,骨盆骨折的诊断:骨盆X线检查增加了患者射线接受剂量,并可引起病情延误,引用的数字显示,大约6768%的骨盆骨折X线检查敏感度不足。假如有使用快速CT的机会,骨盆X线检查的作用势必逐渐减小,有观点认为应将其从初步诊疗计划中完全忽略。CT是对于骨盆骨折最准确的检查方法。胡贝尔等的研究显示,与特定部位CT检查相比,对多发伤患者早期行全身CT检查与增加的生存率之间存在相关性。一旦患者的病情平稳,应尽早行CT检查。CT三维重建可以更真实的显示骨盆的解剖结构及骨折之间的位置关系,形成清晰逼真的三维立体图像,对于判断骨盆骨折的类型和决定治疗方案均有较高价值。CT还可以同时显示腹膜后及腹腔内
6、出血的情况。,骨盆骨折并发症,1.出血性休克 大量出血与休克是骨盆不稳定性骨折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也是造成骨盆骨折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骨折断端、盆腔静脉丛、骨盆内血管及内脏器官的出血为休克的主要原因,大血管破裂较少。周围血液供应丰富,盆腔与后腹膜的间隙又系疏松结缔组织构成,有巨大空隙可容纳出血,常引起广泛出血,出血量常达1000ml以上。,原则:首先处理好休克。属腹腔内脏破裂出血者,应及时剖腹探查。属腹膜后大出血所致者,应大量快速输血、补液。但也要对不稳定的骨盆骨折进行早期复位和持续固定,以利控制骨折的大出血,减轻疼痛和减少脂肪栓塞综合征、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骨盆 骨折 并发症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4924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