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的新村运动简介.ppt
《韩国的新村运动简介.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韩国的新村运动简介.ppt(4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三讲 韩国的新村运动简介,据权威人士透露,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法酝酿过程中,中央曾派考察团到拉美考察城市化问题,到韩国考察“新村运动”。拉美一些国家由于城乡差距过大在城市中形成大量贫民窟的现象,显然是中国必须设法避免的,十一五建议中特别强调城镇化必须“健康”发展,即含此意。,一、新村运动的发展阶段,韩国新村运动至今已开展30年,取得了超出预期的效果,实现了一个发展中国家跨越式、超常规发展的模式。,基础建设阶段(19711973年),这一阶段的目标是改善农民居住条件,如改善厨房、屋顶、厕所,修筑围墙、公路、公用洗衣场,改良作物、蔬果、畜禽品种等。,自1970年冬季开始,政府无偿提供水泥、
2、钢筋等物质,激发农民自主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创造性和勤勉、自助、协同精神。由中央内务部直接领导和组织实施,建立了全国性组织“新村运动中央协议会”,形成了自上而下的全国性网络,同时建立新村运动中央研修院,培养大批新村指导员。新村运动经过基础建设阶段,初步改变了农村的生活居住条件,调动了广大农民立足家乡、建设家乡的积极性,妇女也开始参与各种社会活动。,扩散阶段(19741976年),新村运动迅速向城镇扩大,成为全国性的现代化建设活动。原来划分的自立村,根据村民的收入情况改划为福利村。新村建设的重点从改善农民居住生活条件发展为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的改善和提高,修建村民会馆和自来水设施,以及生产公用设施
3、,新建住房,发展多种经营。,政府对新村指导员、国家各级公务员、社会各界负责人分批进行了新村教育;对卓有成就的农村提供贷款,并在各方面提供优惠政策;动员理工科大学和科研院所的教师、科技人员轮流到农村巡回讲授和推广科技文化知识和技术。在这一阶段,农民收入大幅度提高,农业连年实现了丰收。,充实和提高阶段(19771980年),这一期间,随着城乡差距的逐步缩小,社区经济的开发日趋红火,政府推进新农村运动的工作重点放在鼓励发展畜牧业、农产品加工业和特产农业,积极推动农村保险业的发展。同时,为推动乡村文化的建设和发展,为广大农村提供各种建材,支援农村的文化住宅和农工开发区建设。,转变为国民自发运动阶段(1
4、9811988年),在这一阶段,政府大幅度调整新村运动的政策与措施,建立和完善全国性新村运动民间组织,培训和信息、宣传工作改由民间组织承担。,期间,因国内政局动荡,新村运动受到种种批评和责难。经过调整,新村运动从政府主导的“下乡式运动”转变为民间自发,更加注重活动内涵、发展规律和社会实效的群众活动。,政府只是通过制定规划、协调、服务,以及提供一些财政、物质、技术和服务等支持,着重调整农业结构,进一步发展多种经营,大力发展农村金融业、流通业,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和文化环境,继续提高农民收入等。农村居民普遍认为,他们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已接近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准。,自我发展阶段(1988年以后),随着韩
5、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繁荣气象从城市开始逐步向四周农村扩散,新村运动也带有鲜明的社区文明建设与经济开发特征。政府倡导全体公民自觉抵制各种社会不良现象,并致力于国民伦理道德建设、共同体意识教育和民主与法制教育。同时,积极推动城乡流通业的发展。,新村运动在转变为国民自我发展阶段以后,为在运动初期启动农村经济、文化活动而建立的政府机构、活动内容和形式逐步弱化,而具有客观生存与发展规律,有助于农村经济、文化发展的机构、活动内容和形式,如农业科技、推广、培训组织、农村教育机构、农协、流通、农村综合开发、农村经济研究等组织机构应运而生,并在不断优化其结构中生机昂然地传承着新村运动的精神和理念,发挥着应有的作用
6、。,二、韩国“新村运动”的主要做法和成效,上世纪六十年代,韩国仍然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1962年人均GDP仅为82美元,农业增加值占GDP的43,农业劳动力占就业人口的63。全国250万农户中80住茅草房,只有20的农户通电,5万个自然村只有60通汽车。“住草房、点油灯、吃两餐”是当时韩国农民生活的真实写照。,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到2004年,韩国人均GDP已跃升至14万美元,城乡居民收入为1:084,在工业化、城市化快速推进过程中,实现了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的同步提高。,韩国的“新村运动”开始于1970年。“新村运动”的第一阶段主要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国家提出包括草屋顶改造、道路硬
7、化、改造卫生间、供水设施建设,如集中建水池或给水井加盖、架桥、盖村活动室等20种工程项目,由村民民主讨论、自主选择。政府免费分给每个村335袋水泥,平均每户约4袋,每袋50斤。,第一年下来,50的村干得不错,政府加拨500袋水泥、1吨钢筋。干得不好的村如果第二年干得好,还可在第三年追加给1000袋水泥。政府把全国的村按好中差分为自立村、自助村、基础村三等,在村口立上牌子,以激发大家的积极性。,从19701980年的十年间,韩国政府财政累计向新村运动投入28万亿韩元,相当于财政支出的1。参加新村运动人数累计达11亿人次,效果十分明显。突出变化是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到1977年,作为农村贫
8、穷标志的草房顶全换为彩钢或瓦顶。1978年,全国98的农户用上了电。19711975年,全国共架设桥梁65000座,每村都修了3.5米宽、长24公里的进村公路。新建自来水管4440公里,新建会馆36000座。此外,农民收入迅速增加。19671976年,农民家庭收入增长约8倍,城市工人收入增长约5倍。在70年代中期农民人均收入超过城市居民。,新村运动初期,政府把工作重点放在改善生活环境上,其理由是:农民当时最为迫切的要求是改善自己的居住生活条件;改善农民基本生活条件,更容易启发农民并得到广大农民的积极响应。新村运动就是在这种农村社会背景下发起,又通过一系列实实在在的项目开发和建设工程,增加了农民
9、的收入、改变了农村的面貌,得到了广大农民的拥护和称赞。,当时的韩国农村,从地方公路到村级公路既狭窄又弯曲,没有桥梁,各种车辆和农机具无法通过,交通十分不便。新村运动初期,全国大部分农村都组织实施了修建桥梁、改善公路的工程。1971-1975年间,全国农村共新架设了65000多座桥梁,各村都修筑了宽3.5米、长2-4公里的进村公路。,改善农村公路,到70年代后期,除了个别极为偏僻的农村外,全国都实现了村村通车。村民们又自发起来,修筑了许多政府还没有顾及到的大小河堤。不少农民无偿让出了自己的土地,供村里修路。新村运动发起后,很多农村妇女积极参与,村里选出男女各1名担任新村指导员,妇女活动在新村运动
10、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971年,在全国250多万农户中约有80%住在苫有稻草的茅草屋,但到1977年,全国所有的农民都住进了换成瓦片或铁片房顶的房屋,使农村面貌焕然一新。由于改善了农村周围的公路,水泥和钢筋等物质的运费也大大降低,很多农民从外地运来水泥和沙子,改善屋顶工程逐渐转变成以建新房为开端、建设新农村的事业,政府也积极给予贷款支援农民改善居住条件和环境。,改善住房条件,60年代末,在韩国的农村只有20%的农户按上了电灯,其余的农户还在传统的煤油灯下生活。到1978年,全国98%的农户都装上了电灯,90年代全国已实现了电气化。新村运动初期,政府鼓励竞争,优先给积极参与的农村供电。随着新村运
11、动的深入开展,农村电气化得到迅速发展,缩小了城乡之间的差距。在这期间,由政府补助一部分,农民借用低息贷款,加速实现了农村电气化。农民的生活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家电得到了普及,农民为了购买彩电、冰箱、洗衣机就要储蓄,这又促进了农村储蓄业的迅速发展。,农村电气化,自古以来,韩国农民饮用井水,而传统的井水既不卫生又不方便,需要花费很多劳动力和时间。当时,能喝上自来水,对农民来说是梦寐以求的夙愿。新村运动开始时,村民们自觉地动员起来,把山上的水引到村里的蓄水池后用水管接到每家每户。因地势高,不宜引水的村庄,深挖井,再用水管接到每家厨房,用抽水泵取水。80年代,普及使用汲取地下水的井管挖掘机,农村的饮水条
12、件进一步得到改善,农村环境卫生条件也明显得到改善。,农民用上自来水,新村运动初期,政府开始推广“统一系”的水稻高产新品种,使韩国的水稻生产跨入划时代的发展阶段。1970-1977年,水稻的每公顷单产从3.5吨增加到4.9吨。农民们在水稻生产中,学到了共同合作的“集团栽培”方式。水土条件相近的10-30户农民,在掌握先进耕种技术的班组长的带领下,共同选种、育苗、插秧、施肥、灌水,直到收获。这种共同协作的“集团栽培”,使得水稻高产品种在极短时间内推广到各地农户,提高了全国农民的水稻栽培水平。,推广高产水稻品种,增加农民收入,在韩国,农户收入由种植业为主的农业收入和非农收入两部分组成。随着工业化和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韩国 新村 运动 简介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6491969.html